品茶
个人日记
         一位网友写了几篇品茶的博文,文字优美立意清新,十分上眼。在赞同的同时,又有些新的角度来看品茶与品事。茶原本是药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饮料。几经帝王和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推崇,由茶圣陆羽集大成,把茶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把茶从生理需要上升到精神需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光环和神秘。写字上升到书法,民歌上升到诗词,民间传说上升到小说无不是如此。
茶由喝到品,就不能像北京的板爷以及贩夫走卒一分钱来一碗大碗茶,一饮而尽,而要细酌慢咽,在细品的同时人也上了品位。什么季节喝什么茶,用什么茶具,多高的温度,什么样的水,以及温杯~洗茶~闻香~入口~回甘等等一系列繁复的程序才能喝到一小口,估计性急的人品不了。品茶要的就是细,可这一个细字,在品到茶的优点的同时,也会品到缺点。象绿茶虽然清新但细品又不够浓郁;花茶虽然香气扑鼻但又过于艳香;红茶虽然浓厚有助于消化,但又有些醉俨······
品茶如此,世间的万事又何尝不是不是如此呢?全不可细品。细品书本上的历史在有些阶段全是纯净的谎言,甚至不含一丝真相;细品文学,不过是欺骗涉世不深的青年和智商低的成年人的一种宣传品罢了;细品妻,性感不如梦露,才华赶不上李清照,贤惠不及卓文君,也只剩糟糠的份了;细品夫君那更是貌不如潘安,钱不似比尔盖茨,潇洒难比刘德华,也就剩下个经济适用男的份了 。细品婚姻,对君主和统治者来说是政治联姻,对大财阀来说是强强联合,政治家和大财阀结亲是政治和经济统一,平头百姓的婚姻不过是讨生活的互助组而已。
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
1975年我和一个领导去杭州的龙井茶园参观,一个5~6岁的小孩指着茶树对他的爸爸说:“这也不是茶叶啊,这不就是树叶吗?”茶~不过就是一片树叶,却让滚滚红尘蒙上了光环,天价的大红袍·金骏眉·普洱·蜂拥而来,清纯的茶道让利益的俗尘污染的已经喝不出正味了。看穿皇帝的新衣的是孩童的眼睛,看到茶叶的本质的还是孩子,茶~~~不过是一片树叶而已。

        
茶由喝到品,就不能像北京的板爷以及贩夫走卒一分钱来一碗大碗茶,一饮而尽,而要细酌慢咽,在细品的同时人也上了品位。什么季节喝什么茶,用什么茶具,多高的温度,什么样的水,以及温杯~洗茶~闻香~入口~回甘等等一系列繁复的程序才能喝到一小口,估计性急的人品不了。品茶要的就是细,可这一个细字,在品到茶的优点的同时,也会品到缺点。象绿茶虽然清新但细品又不够浓郁;花茶虽然香气扑鼻但又过于艳香;红茶虽然浓厚有助于消化,但又有些醉俨······
品茶如此,世间的万事又何尝不是不是如此呢?全不可细品。细品书本上的历史在有些阶段全是纯净的谎言,甚至不含一丝真相;细品文学,不过是欺骗涉世不深的青年和智商低的成年人的一种宣传品罢了;细品妻,性感不如梦露,才华赶不上李清照,贤惠不及卓文君,也只剩糟糠的份了;细品夫君那更是貌不如潘安,钱不似比尔盖茨,潇洒难比刘德华,也就剩下个经济适用男的份了 。细品婚姻,对君主和统治者来说是政治联姻,对大财阀来说是强强联合,政治家和大财阀结亲是政治和经济统一,平头百姓的婚姻不过是讨生活的互助组而已。
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
1975年我和一个领导去杭州的龙井茶园参观,一个5~6岁的小孩指着茶树对他的爸爸说:“这也不是茶叶啊,这不就是树叶吗?”茶~不过就是一片树叶,却让滚滚红尘蒙上了光环,天价的大红袍·金骏眉·普洱·蜂拥而来,清纯的茶道让利益的俗尘污染的已经喝不出正味了。看穿皇帝的新衣的是孩童的眼睛,看到茶叶的本质的还是孩子,茶~~~不过是一片树叶而已。
文章评论
枝长叶茂
写得 太深刻了。有创意。
谢尔盖
品茶,即品味人生!
茉莉
您可以在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 写的太好了,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