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下的哀怨——柴河森铁旧事(五)

个人日记

   继续接上一篇《牡丹江下的哀怨——柴河森铁旧事(四)》http://user.qzone.qq.com/624611483/blog/1370444457。(四)说的是见过之后柴河森铁的线路,那么,这篇开始我们就说车辆和机车——
   人是要遵守承诺的,上一篇我们说是从森铁的客运开始——所以,我们就从客运开始说!
   柴河森铁开始有客车,是1949年,二道河子工人臧立臣利用普式台车改造的——之前人们出行怎么办呢?只能是和林海雪原里面那样,坐大板车或者是台车了!很危险——
   臧立臣用普式台车改造的客车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没有留下照片——甚至普式台车的照片都没有留下,但是,日本似乎还有——
图片
图片
   大同小异吧——因为普式台车比较小,载重2.5吨,也就只能这样改造了看起来小巧玲珑的,也不错哈!后来呢,觉得普式台车太小,就用7吨台车改造——图片
图片
   这个大一点——似乎能满足需要了——挤一挤坐上30个人——我们改造了五台客车,我们柴河森铁的客运从1951年开始了!!从柴河到三道河子,每天一个往返——75km的路途,来回是150km,不远哈!那时候柴河的主力机车是7台23吨机车,6台18吨机车,还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23吨,是40年代刚刚进口的,拉5节车厢不费力哈!每小时20km,150km7.5小时足够了!但是,却要跑上十几个甚至二十个小时——为什么?
   木材为主,那个年代的客车,不仅没有固定的车次,也没有固定的机车——经常待避木材列车——一避让就是几个小时,怎么能快得了呢?
   1953年开始正规起来。专门的机车牵引,专门的车次——早晨发车去三道河子,晚上回来,七节车厢——23吨机车一台,然后在二道、三道分别甩下两三节车厢——就和柴河森铁关闭前一个样子了!!
   所以,53年客运量1.085万人,55年1.46万人,57年就达到了16.1万人,59年19万人,到了换成齐齐哈尔的钢制车厢的时候,客运量上升到了31.5万人!什么概念呢?就是每天的运量860人,单程430人——原来那种30人的小车厢,当然不够了!!即使柴河拥有了14台这样的车厢——
   其实,自制的车厢也不是不够——例如后期各森铁用14吨板车改造的车厢就不错——例如赣州森铁。
图片
图片
   这样的车厢山河屯一直用到客运结束——14吨板车是54年投入使用的,从54年开始,大家就开始用板车改客车——这种客车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为什么呢?从脚踏板那就能看出来,板车的结构,还是不能轻易破坏的,于是——上面这两个照片就是赣州森铁的客车照片,很明显吧!!
   1967年,柴河森铁开始采用齐齐哈尔生产的标准车厢来替代自己制造的客车——1970年有标准客车11辆,自制的1辆,1975年标准客车14辆,自己做的3辆,到了1980年,所有的20辆客车都是齐齐哈尔或者牡丹江生产的独立暖房的钢制客车了——
   其实,齐齐哈尔生产的客车也有很多种——
图片
  例如这种,K10的,就是37座位的,6个窗户——而不是后来的54座或者带厕所的46座。天桥岭森铁是有这样的37座车三辆的,不知道郎乡这个为什么用铁栏杆封闭起来,多危险——
  前面那个8个窗户的,就是54个座位的YZ20——明显不同哈!!
图片
  这个可是齐齐哈尔的K10A,不过有不同的地方——最尾巴挂那个肯定是改进型的,加了凸条,结实——
图片
   大家还记得吗?谁在森铁客车中上过厕所?
图片
   遗憾的是,我没有上过森铁车上的厕所——我隐约记得我们那里的——似乎是没有厕所的。大家都是到站了,赶紧下车去找地方方便——是这样吧!
图片
   1979年牡丹江林业机械厂改进之后的YZ23,更舒适的——但是,柴河就没有再购进了——
   1969年,柴河森铁新牡丹江桥修通,运距比过去远了10km——那时候——我甚至想,等着森铁开车之后半个点,我再从老森铁桥过去——再爬上慢行的森铁客车,是不是能免我2毛前的车票钱?
图片
   始发站,柴河车站。
图片
   向南前进。
图片
  1991年11月的清晨,柴河森铁客车经过牡丹江大桥——这个季节还没有结冰——列车是有YZ20型车厢组成的——
图片
  群力车站——居然有这样多的人上下——
  从1967到到1994年,柴河森铁客车规模化运行了27年。是怎么样运行的呢?
  201/202次,柴河—双桥车站,运行里程106公里,运行5小时30分。67年-83年为混合列车,83年之后为定点旅客列车。其中1977年冬,延长至晨光林场,运距144km。看起来方便了职工乘车,节省了一辆机车,但是,列车多运行了38km两个多小时,其实是不方便的——我觉得,因为原来那种状况——我们先说小混合列车吧。
   图片 
  二道河至卫星林场的小混合运行里程54km,运行时间3小时——上午从二道河子接运了201次,然后向卫星林场进发,到了卫星林场之后,再拉上乘客返回二道——
图片
图片
   在雪中的卫星林场抢着上车的人们和启程前往二道河子的列车——这已经是80年代末期,因此,已经不是混合列车而是单纯的小运转客车了。
图片
  二道站附近的小运转折返客车,两节车厢——这样开车,司机很难受哈!!
  另外两列是双桥—红星、红光林场列车;双桥-东风、晨光林场列车——
图片
  双桥到晨光是38,到东风是36.双桥到红星是36,到红光是16.虽然都远,但是如果从双桥直达,那么二大混合也就是201次的运行时间将大大延长——双桥以上的线路质量也不好,所以就不如开行小混合了。这些小混合的开行和二道-卫星,三道-临江的小混合不同,是上午发车,中午赶到双桥,下午再回到各林场的——
   图片
     在双桥就要返程的小混合列车——再发一遍图哈——
图片
   104号机车牵引的,返程的202次长途旅客列车——
图片
   7节车厢的202次列车沿着美丽如画的牡丹江边,带着林业工人和家属孩子的笑声,前往林业局驻地,柴河!
   1970年,柴河森铁的旅客运量达到了44.6万人次,1973年为52.5万人次,1980年50.4万人次——平均每天的运量是1380人——很庞大的运量了。
  刚刚说过,1983年之前的列车都是混合列车——等级是没有旅客列车高的,在国铁——虽然在森铁也都成为了一级列车,但是加挂了货车,摘挂或者运货是需要时间的——所以,1983年,201/202改成了6节客车箱+1节行李车箱的旅客列车——人满为患啊!!
   1983年的柴河,正是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年代,人流物流——而且,那时候,二道三道几乎都不同汽车——怎么办?再开通一趟客车!!
   柴河森铁于1983年开行了203/204次旅客列车,即柴河—临江林场旅客列车————方便了百姓啊,3450平方公里的林区,有了两趟旅客列车!!这时候,柴河的旅客运量达到了68万人/年,每天2000人次!!黄金年代啊!!
图片
程经过三道河子桥的204次列车——
图片
  停在三道河子车站(河口)站的204次旅客列车,夕阳?美丽的鹰嘴峰——
  那美好的时代,美丽的时代,让人难以忘怀的时代——然而——
图片
  1995年,一切的一切都噶然而止——噶然而止——
  鹰嘴峰下,不再有小火车的汽笛声,不再有旅客上下车的喧闹,就连那三道河子乡政府——去哪了?去哪了?去哪了?
  这《柴河森铁旧事(五)》才写完了客运——我还要继续的写下去,写下去——我不是柴河人,但是,我似乎比柴河人知道的更多,更多,更多——
  《柴河森铁旧事(六)》的网址是http://user.qzone.qq.com/624611483/blog/137130420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