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这个文:关于儿童期的健康与养生——当妈妈的必须看!!!

个人日记

 
 樊正伦教授讲儿童期的健康与养生——当妈妈的必须看!!!
      
     樊正伦教授的这篇文章比较长,但是请当妈妈的你耐心看完,不管您是淑女,是辣妈,还是“女汉纸”,只要您是妈妈,就有义务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我是在阳阳一岁的时候学习到这篇文章的,当时打印了一份一直保存着,不时就拿出来学习一下。最近秋冬了,太多的孩子生病了,家长们每天愁的不行,所以我又把这篇文章翻出来,整理一下,置顶,分享给大家!感恩樊老先生的付出 感恩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如此多的智慧,才使我们自家的孩子健康的,心智完美的成长,也使得我们的民族优秀的延续! 

    正文: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从孕育生命到孩子的教育父母倾注无限的心血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又能带给大家什么呢讲述儿童期的健康与养生,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要把目光集中到孩子身上,一个是健康的问题,另一个就成长的方面,都应该和我们讲一讲。
      我们说的小孩,从妈妈怀孕的阶段,一直到他十一、二岁的这个阶段,应该说是孩子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呢,我认为是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身体的问题,当然对于医生来讲,更侧重于孩子的身体,你别得病,怎么让你这个宝贝能够健康的成长,这是医生的一个职责。
另外,我认为,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角度讲,这段孩子的心理智力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常常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两方面决定了孩子今后一生是不是可以顺利地成长。
所以今天在介绍的时侯,我想从这两个方面,跟大家交换交换我们的看法。
另外,我也希望我们的家长,一定要注意,现在说,有很多小孩,生下来以后就特别淘气。
我告诉大家,这个责任不完全在孩子。首先在家长,就是你在怀孕的阶段,恶语不说,保持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
不要以为他没有生命,他在心脏开始蹦以后,他在形成的过程里边,他已经在接受母体给他的营养,很多很多的感觉到了。
女同志在怀孕的阶段里边,除去她自己的生命以外,还负担着孩子,为了孩子的健康,头三个月以内,这是坐胎的时侯,我们女同志一般要特别注意,不要过度的运动,造成胎气的损伤,我们有很多女同志习惯性的流产,就是在头三个月内,这时侯,不要同房,不要拿过重的东西,保持自己的心情的平静。
在头三个月内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我们在头三个月里边,妊娠初期会有反应。
比如恶心啊,咱们说的妊娠恶阻,胎儿坐胎的时候,中医说气血就在下边了,里边就会产生一种热,热气的上逆,是造成她妊娠呕吐的重要原因。
那么这时候用点竹茹、陈皮,既理气又清热的药物,平平的清热药物,就可以解决妊娠的呕吐问题。
到了三个月以后,一般没有妊娠呕吐了,开始吃东西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因为这时候,你所想吃的东西,一定反映着你的个体和胎儿个体的需要,这时侯尽量不要挑食。
五谷杂粮都要吃,水果蔬菜各式各样都要吃,但是有一个原则,不要多,吃辣的时候要微辣,你别把红油一个劲往肚子里灌,那样的话,孩子就会形成他体内的一种胎毒。
十月怀胎,到最后三个月,一定要注意了,这时侯因为女同志孩子越来越大,这时候女同志要特别注意,要防止妊娠水肿。
妊娠的高血压,这时侯女同志水肿喝鲫鱼汤,就可以了,它可以有行水、利水的作用。
而且鲫鱼本身有很强的营养。那么,到了什么时候开始注意了呢?
开始是能吃,慢慢就不能吃了,外面越来越胀,把胃给顶起来了,到她突然间又想吃了,这时侯就预示着孩子要出生了。
因为他这时候已经开始入盆了,一般是两周,这个时间是两周,胃又空起来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当丈夫的,这时候您得做产前的准备,这个过程,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
另外,在这个阶段里面,并不是说不可以吃中药,你比如说感冒了、咳嗽了、发烧了,中医治各式各样的妇科。即使是怀孕阶段的,仍然有很多中药,但是这个中药要非常注意,不要伤了胎气,只要不伤胎气,都可以用。
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产前宜凉,没生孩子之前,中药用的药物,要相对的凉一些,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养胎了,里面就非常容易有热,这时候,中医的用药就偏凉,比如像黄芩这一类的药物,经常要用一用,只要不伤胎气就没有问题。
但生完孩子以后,中医要产后宜温,就是她要用一些温热的药物。
比如咱们说的鸡汤,这个鸡本身就是温性的,咱们给产妇吃的食物中,尽量要温养,不要过于寒凉。
我想这是对于产妇,如果产妇保护得好,母壮则子肥,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怀孕的这十个月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的焦躁。
不要天天去听那种特别烦躁的音乐,什么爵士乐、摇滚乐,一定要保持安心,平心静气的静养,多读读书,能听听国学经典是最好的,少动
我说这个少动不是不动,您别去外边蹦着跳舞,您自己外边走一走。
我觉得这个动,一定要适当的动,适度的动。
因为你只有适度的动,你生孩子的时候才容易,您看很多劳动的妇女,生孩子的时候她非常容易,为什么呢?就跟她在怀孕期间,不断地动有关系。
最主要的是要保持心情的平静,因为你一烦躁,孩了也跟着你烦躁。
那么你说这孩子一生下来以后脾气怎么这么急,你就想想,你怀他的时候,是不是老跟人吵架?
母子之间是相关的,所以我们认为,从中医学的角度讲,胎教是非常重要的
胎教是实际上是一个泛泛的理念,这个理念其实要求妈妈首先当淑女,这个孩子生下来以后,她就不会很乖戾。
新生儿的阶段,其实只有很短的一个时期,就是一个月。一般呢,我们的孩子是这么划分的。
我们说的初生儿,从分娩开始,一个月以内叫初生儿,月科儿里的孩子
从出生开始到一岁内叫婴儿,从一岁到三岁我们叫婴幼儿,从三岁开始一直到七、八岁我们叫儿童。
从七、八岁到十一、二岁我们叫少年。
初生儿的阶段,因为他刚刚离开母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进入了这个社会,进入了自然中,在妈妈肚子里是九窍不通一窃通,肚脐跟妈妈通着,一出生,一窍不通九窍通。 
窍是什么?
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和自然界交换的这么一个通道。
从他开始出生的这一个月之间,一个月的这个过程里面,他已经开始从母体的环境,进入到了我们自然的环境里边,这个环境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这个的适应过程,中医学是非常重视的。
因为这个时候,保护孩子初生阶段,我觉得是我们中医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所以我们看在儿科书里面,对初生儿的孩子,怎么注意他,怎么调养他,都有很多精彩的论述。
我们古代的时候,这孩子出生以后三天,因为他这个脐带刚刚断,这时候给孩子洗澡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肚脐别补水湿了。
我们古代怎么办呢?不像现在用什么酒精,用什么呢?用五枝饮给他洗澡。
什么是五枝饮呢?槐树枝、柳树枝、桃树枝、桑树枝、梅树枝。
为什么要用枝条呢?因为枝知本身就有生发之气,五种枝条给孩子煮完水,洗的那个澡,孩子就不容易得婴儿的湿疹,也不容易得胎癣。就是刚出生的孩子,在七天以内,我们就知道,孩子都有胎黄。《医宗金鉴》介绍可以用甘草水和黄连水给孩子喝。生甘草有清热的作用,黄连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五克黄连、五克甘草备好,然后给它煮成浓浓的水,就是黄连甘草水。在他出生的七天以内,孩子没用明显的味觉,他吃甜的和吃苦的是一个感觉,所以当爸爸妈妈的别心疼,说这么点小孩就让他吃黄连。其实你把这个黄连甘草水用什么呢?用咱们筷子,上面绑上纱布,就变成奶头一样,你就醮黄连甘草水让孩子吮。告诉大家,第一他的新生儿黄疸退得非常快,很快黄疸就没有了,第二终生不长湿疹,因为它把她母亲的胎毒,泻下去了.一般来讲,我们中医学认为,内里没冷病就不怕吃西瓜,外面的邪气,一定是体内的状态不好了,才给出它创造了一种状态.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实质上有意无意的会形成一种胎毒,这种胎毒,必须在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把它泻出去。
而且,黄连这个药呢,它还有厚肠胃的作用,它不止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它有厚肠胃的作用,使得我们我们的肠胃健壮。
你看我们成人以后,我们拉稀我们常常吃黄连素。
所以,你让这个刚生的小孩,黄连跟甘草配在一起喝了,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待这种胎黄,这就是所谓的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湿疹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很多地方长辈都有这种做法,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是鸡汤又是肉汤,结果喝完以后,你看她那舌苔都变得黄腻黄腻的,她根本运化不了。因为母体在生完孩子以后,她整体的机体,是一个恢复的状态,在恢复的状态的时候,她的肠胃功能,比她原来肠胃功能要相对的弱.这时候最好的补养,应该让她喝小米粥,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然后小米里放点大枣。另外,也可以给她喝鸡汤,但这种鸡汤不要把很油的鸡汤给她喝,你把那鸡汤的油撇掉,或者你舀两勺鸡汤,放点清水。也可以喝点骨头汤,猪蹄汤,这都可以。这鸡汤有温补的作用,我们的猪蹄它有通乳的作用,它是能下奶的作用。
所以我们觉得要想新生儿保护好,除了注意他别感冒以外,我认为妈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妈妈突然间得了肠炎。喂奶不适当,得了乳痈,那么你对胎儿的影响就会比较大了。过了这一个月以后,我们的胎儿就进入婴儿的阶段。

  婴儿在一岁以内的这个阶段,正常的孩子,中医学认为,在一岁以内的孩子中,有那么变和蒸的两个阶段。什么叫变,就是每个孩子生下来以后,每三十二天就要发生一些变化。因为生下来的孩子,他的脏腑都很不充实,外形已俱了,但是里面状态还不充实。所以,他每三十二天脏腑就要发生一些变化。六十四天,智商要发生一些变化。身体的变化叫变,智商的变化叫做蒸。一般一个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十变五蒸。他这个变蒸阶段里边,孩子会产生什么变化呢?有时侯生下来三十二天或者六十四天的时候,孩子会出现一些热,有点发烧。一摸孩子好像比平时要热了。
但是这时候,不一定这时候的孩子发烧,就一定是感染,当母亲的、当姥姥的、当爷爷的要仔细观察,如果这时候他身体有些微热,但是耳朵是凉的,尾巴骨是凉的,说明他是在变蒸阶段中,产生的一种热。
小家伙正在变和蒸呢,小孩在一岁以内,就是三百二十天以内,基本上他是经过了这么一种变蒸的阶段,这个变蒸的阶段,不要轻易的把他看成是疾病。
不要说这孩子稍微一热,您就给他吃药,稍微一热就往医院抱,非常值得重视的。
就是我们的一岁以内这个阶段里面,他主要是身体在逐渐地完成他的前期的生命准备过程。
这时候智商并没有开,他刚刚开始学会翻、学会坐,刚刚开始长牙,这时候,我说在半岁以内,要以母乳为主,最好是妈妈的奶。
母乳是最好的营养,在服母乳的过程中,他自身就有一种抗病的能力。
半岁以后,光喝母乳那是不行的,半岁以后就要开始加一些辅食了,加一些面糊、面片,加一些面条,加一些粥,让他开始从奶胖的状态开始向结实的状态走。
吃这些东西,对他的脾胃是一种锻炼。
常常在这时候,孩子的偏食,就容易出现了。比如你吃肉吃得多,他消化肉的那种感觉就特别好。
你给他老不吃菜,等他再大一点,你让他吃菜的时候,他就不吃了。
他觉得这儿咽不下去,
从母乳到饮食的这个阶段,至关重要。
一般在半岁以内,天然具有免疫力,所以半岁以内的小孩很少得病,过了半岁以后,孩子就开始要得病了,因为能爬能坐了,这个时候呢就要一定开始注意孩子的冷暖了。
而且这时候,孩子一开始吃主食以后,你要开始注意孩子的大便了。
我觉得一岁以内的孩子,爸爸妈妈确实要精心呵护,他自身慢慢在长大,另外他在逐渐地模仿了。
你看一般的小女孩,开化早一些,一岁就会说话了,小男孩一般两岁说话。
她的说话过程是个什么过程,是个不断的耳朵听的过程。
小女孩这时候,她学舌,这个阶段中,爸爸妈妈在孩子的跟前,可要千万要注意了,你别尽老说那些粗话,你要说粗话,她就跟着学粗话,她已经开始,从朦胧状态向学识状态过渡了。
大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老师。
这个婴儿阶段是一岁,从一岁到三岁我们叫他婴幼儿阶段。
一岁多的小孩,开始蹒跚学步了,也开始学话了,这个阶段里边,作为爸爸妈妈,我个人认为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两件事。
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肌和寒。因为孩子在这时候,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他是稚阴稚阳,就是他的阴阳气都很幼稚,就很小,所以要注意保护他。另外,在这个阶段,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因为他脾胃刚刚开始运化,他脾胃的功能,还没有完全进入那种,能够消化食物的那种状态,自身摄取食物的状态,中医把他这个阶段叫做脾常不足。
脾胃的消化能力比较弱,而生长的速度又比较快,就是
一岁到三岁,保护孩子有一个好的脾胃,其实是这个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这时候就给他很多,高蛋白、高脂肪、营养的东西,他根本就运化不了,一旦运化不了以后,很快形成了一种湿和热,肠胃道一旦形成湿和热以后,脾胃就受伤了,一旦里面有湿和热之后,毛孔就张开了,这毛孔一张开,稍微受点风,就马上感冒了。所以一到三岁的孩子中上医院的机率就非常高,而且孩子,因为他的生长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是纯阳之体,纯阳是说他发育比较快,所以他一发烧就迅速进入三十九度、四十度。
定要注意,
这时候的孩子,每天的大便必须看,大便干或者大便特别臭,或者大便特别粘腻,说明孩子肚子里就有湿热了。这时候,要想办法把他的湿热清掉,让他里面从热水变成凉水。
你要不把他从热水变成凉水的话,他感冒的机率就提高了。当爸爸妈妈的这时候,让小孩就养成个习惯,只要一蹲痰桶,就叫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他的大便反映他消化道的状态。
第二个,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第二天天气变化的情况,什么时候带孩子出去,给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因为孩子自己没有办法,我觉得在这个阶段里边,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冷暖和饮食。
我们中医学把它归纳出这个阶段,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为什么要寒着一点呢?
因为孩子这时候发育非常快,他非常容易化热。
他本身有着勃勃的生机,如果你老拿东西去捂着他,他的毛孔就非常容易张开,他的毛孔长期处在张开的状态,稍微一受风就感冒了。
不要等着孩子病了你再抱去医院,你不要怕孩子饿着,孩子在这阶段里面,生长速度比较快,你可以给他
三顿饭到四顿饭。但是尽量不要给零食,三顿饭、四顿饭就是,就是要他的胃不要老动,有动的时候,有歇的时候,这样的话,他才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脾胃运化的规律。 
有一个词叫:小儿疳积就是消化不了,运化不了。小儿疳积实际上就是由于我们对小儿喂养不当所造成的,吃得太好。
小儿疳积,这样的孩子,他常常表现是什么呢?肚子特别大,四肢特别大,脑瓜特别大,小儿疳积从角度看,他是因为脾气重度受伤以后的反映。所以我希望我们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三岁以内要养好孩子的脾胃,让他少感冒。夏天的时候,从一岁到三岁的时候,最好给孩子带上肚兜。
肚脐不要受凉,别的地方都不怕,因为孩子是纯阳之体,这儿怕凉,所以您看我们小的时候,一个是肚脐,一个是屁股帘,冬天带屁股帘,这是为什么,这些东
西都是为了保护,他的肚腹这两个部位。
不要把孩子总拿羽绒服整个给捂上,你知道越悟他的毛孔就越张,他的毛孔开合也是一个锻炼,他的毛孔如果经常能处在开合有度的状态,他感冒的机率就明显减少了。
我个人认为,一岁到三岁的这个阶段,我们的情况是什么呢?这时候孩子最容易得病,而且一得病就是高烧,一高烧爸爸妈妈就马上送医院,现在我们到医院,只要高烧马上就挂点滴,本来孩子脾胃就比较弱,他一高烧后,体能又受到了消耗。所以回来之后,孩子就没能食欲,不烧了,孩子没有食欲,这时候家长就舍不得了,赶快得给孩子好好的吃,这一吃,问题就来了,他脾胃本来受伤以后就所弱,中医叫做
“食复”。
这时候孩子一吃之后,过三天马上又烧起来了,所以这种情况,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多了。
而且在这时候,你不很好地调养的话,不很好地注意的话,很多小孩的疾病就形成了。
气管炎,肺炎甚至哮喘,就是这个阶段,我建议家里要必备三样药。
就是
一岁到三岁的时候,第一是王氏保赤丸,王氏保赤丸是我们著名儿科医生的一个秘方,是王绵之老师祖父的秘方。这个方子,它那个药非常好吃,颗粒特别小,如果孩子大便特别干,或者孩子大便特别臭,就说明孩子肠胃有积滞了,这时侯就要给孩子吃一点王氏保赤丸。我们现在的孩子,更多的不是营养不良,是营养过剩了。
那么,王氏保赤丸,我现在给有些孩子他不病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王氏保赤丸的好处。就是几个月的吃几粒,半岁的吃几粒,而且它那个粒特别小,就像我们六神丸那么小,孩子非常容易喂,你给他吃点,你放在馒头里边,他就吃进去了。
要不然你给他汤药他不喝,星期一给一次,星期四给一次,这样的话经常保持大便的通畅,他感冒的机率就极少了。
其实我们中国过去还有一种药,叫做
肥儿药,它其实不是补药,黄色小药丸,它是一个泻药,它是把你体内那个积滞的东西,泻下去。名字好听,但是你看它的药物配伍,它是一种攻下的药物。
第二就是叫做保和丸,或者叫做大山楂丸,同仁堂有,大山楂丸是干嘛呢?因为我们现在的小孩吃肉吃得多,奶制品多,这种山楂丸是消肉食之积的。我们那个炒麦芽那是消你谷物的,别看都是消食的,我们山楂是消肉食的,你要是不愿意吃山楂丸,你就给孩子多买点山楂片,平时让孩子养成吃山楂片的习惯,或者吃山楂丸的习惯。另外他有中药的味,这个中药的味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孩子,你如果不让他从从养成对中药味的一种习惯的话,等他大一点后,吃不了中药,你捏着鼻子灌都灌不进去,你让孩子用山楂,让他熟悉了中药的味道。因为它是甜的,既可以帮助孩子消化,又适合孩子的心理,你让她对大山楂丸的味道,找到感觉到以后,他就能够适应了,这叫预防性的治疗。
你别等他里边有积滞了,再去治。
第三个呢要备什么呢?
小儿至宝丸。
小孩有一点流鼻涕,有一点发烧,在三十五度以下的时候,流鼻涕,冷热不注意,这时候你就给孩子用小儿至宝丸,早上一丸,晚上一丸。
小儿至宝丸它既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同时还有泻下的作用,它既可以清外面的热,又可以帮助你去掉里面的热。不要一感冒发烧,三十八度就往医院跑,如果孩子烧过三十八度以上,而且有喘的感觉,就是有呼吸困难的感觉,要用一点猴枣散猴枣散它主要是清肺热的,王氏保赤丸是清肠胃热的,所以一般过了三十八度以
后,你可以用猴枣散。
如果孩子家里有条件的话,还可备一点什么呢?
羚羊角粉,如果孩子烧过三十九度、四十度,为了防止小孩惊厥,可以用一点羚羊角粉,0.3-0.5克,给孩子灌一点喝下去,体温很快就下来,我觉得这都是对小孩比较适用的一些自己可以把握的方法。
保婴丹也可以,七珍丹、一捻金,这些严格来讲,都是再小一点的孩子适用。
我现在告诉的这些,已经到了两三岁的,
保婴丹是更小些的适用,婴儿阶段,所以我跟大家讲这些呢,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现在的下一代,关键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用的西药太多了,我们自己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用得太少了。
如果小儿真正脾胃弱了,小孩儿拉稀了,你给用一些
参苓白术散,现在没有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怎么看他的拉稀呢?如果他拉得特别臭,就说明他湿热重,如果拉得都不消化的,清稀的时候,这就说明脾胃弱了,受寒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得用参苓白术散。
原来是散剂,那是儿科药,现在都做成丸剂了,那这个丸剂怎么办呢?那一袋是六克,一般来讲,你用三分之一给他化成水,让孩子喝了,
参苓白术散或者参苓白术丸专治小儿脾虚腹泻的,非常重要的药。
你平时消化不良,弄点山药或者备一些鸡内金,就是鸡咦子里边的黄皮研成粉,孩子不太爱吃饭,脾胃虚弱的时候,你就用那三到五克研成粉和到粥里让他喝,这个药也有叫小儿内金散。
一般小孩有些腹泻,如果是脾胃虚弱,出现腹泻的时候,你可以小米熬成粥,上面那次小米油,撇下这层油那就能治腹泻,很神奇。
我们中医确实有很多很多的好办法,我觉得三岁以内的孩子,我建议这个时候的教育应该从这里开始。
我们昨天讲到中医确实有很多很多的好办法。建议启蒙教育应该从三岁就开始。智力的开发也要逐步开始了,这个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般来讲这个孩子会说话了。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你要首先让孩子学会看图识字,尽量不要看电视,小孩子这时候你要让他去看电视,他什么都不懂,而且电视屏幕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家长在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点智力了,于是开始看动画片,我建议我们的孩子一定要从看图识字开始。很多的家长都把孩子交给了电视机。那么,这个看图识字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第一个过程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这用这个图,变成这个文字。比如这个汽车,上面一个汽车,他自己会说了,看了这个图之后,下面对应这个字,是由图变成文字的过程,这是第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至关重要,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不愿意读书?就是因为他在形成过程中,他没有从图像变成文字的过程,只有电视,找不到文字,从图像到文字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一旦积累多了,到四岁以后,再看书的时候,不一定有画了,他可以把文字转换成图像。你注意你的孩子,一旦让孩子自己会读书,你近近地看着他,他看那个书的时候,或者有字有画,看着看着他会笑了。这就说明,这个文字已经变成他脑子里的图像了,要么他不会笑,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一旦形成这么一个过程以后,你不就要怕你的孩子不读书了,他已经形成这么一种习惯了,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更为重要。因为外国的文字它是字母拼起来的,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它的文字和这个字形,形、声、义是统一的。三岁之前,你让他文字变成图像,还不可能,你让他图像变成文字的过程。这样的话就好办了,中国有一句话,三岁看八岁,八岁定终身,三岁以后就要开始逐渐向文字向图像转化了。所以,一般我们的启蒙教育从三岁开始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都要从这个阶段开始了。最主要是就背记,这时候就像牛吃草的时候,这时候的孩子他的求知欲很强,给他看点东西他都能背下来。只要看到文字她都能背下来。你看我们现在的小孩,什么字都不认识,他背广告词背得溜溜的。因为他的耳音,他耳熟能详了,象形文字在所有的文字里面,起到一个什么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中国人为什么聪明,就是那方块字,给你练出来的。
所以我们在小的时候,我建议三到六岁的这一阶段,一定要把中国比较好的,什么《千字文》、《道德经》就是这些东西,你不要让他理解,让他背会。这时候因为他的记忆力非常强,根本用不着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这样念的时候干嘛呢?是把中国文化的这种优秀文化的东西,在很小的时候就植入他的心灵里。
这时候是种种子的时候,所以我们国家古代非常重视,三岁到八岁的阶段,在这时候,你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东西,深深地种下去,种得越多越好,就像牛吃草的时候,你吃得越多,你后来反刍的时候东西就越多。家养小牛,反刍经典!而这些背下来的东西,随着年龄的长大,随着阅历的增加,他会逐渐的发芽结果。
我觉得这个教育,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家长,现在一定要注意的,现在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各种学习班,会不会你就上英语班去了,而且英语那种文字一旦学完之后,再回来学方块字就非常困难了。很多华侨的孩子觉得这个方块字太难了,因为他们小时候就学得英文,写也是英文,等他教方块字的时候,他觉得方块字比英语难多了,中国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是心灵的教育。我们的心灵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三岁到六岁学龄前的过程里边,我建议大家一定不要让孩子浪费掉,不要光玩。
《朱子家训》中,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时候你给他的东西,是他终身受益的。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几个樊正伦的现场答疑吧。
观众一:一岁以内不能吃盐,是吧?所以现在您说做一点那个蔬菜或者那个肉汤什么的,你一点盐不放是不是没有一点味,小孩不喜欢吃。
樊正伦:在中医文化中,五味,甜的是健脾胃的,酸的是入肝经的,苦的是入心经的,咸的是入肾经的,辛辣是入肺经的,五味俱全。
我个人认为,孩子因为这个时候,他正是生长的时候,他不止长肉而且长骨头。
所以呢,
少量的给点盐是必须的,夏天一出汗,你的汗是什么?
汗是咸的,你的盐分是顺着汗液走的,如果这么点小孩,本来就容易出汗,那个他那个盐出去了,拿什么补充?妈妈的母乳里边本身就有盐分,您给他吃东西里边,你就吃妈妈那点乳汁,你已以加入辅食了,但是盐只能少量的,不要过咸,过咸了就要伤肾了,少少给点盐,您放心你这孙子跟孙女肯定会长好。这个也是很多的长辈们的疑惑,樊正伦建议可以少量放点盐。

观众二:我那外孙子九岁,他大便都在下午四点多钟,我问问这个是不是正常?一般感觉,平常都是上午,早晨大便,还有一个她爱流鼻血,这两个问题。
樊正伦:八九岁开始进入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一般现在孩子每天都急着上学,早上起来的时间非常紧张,这早上一紧张,她这个大便就不便了,这是由于习惯养成的。如果每天都有大便,我认为基础还算正常的,如果大便不干不稀,每天都有,基本成形,我认为您就不用担心。
第二、流鼻血,孩子小时候流鼻血跟她的心火太重有关系。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就是流鼻血跟心火偏旺有关系。一般来讲,小女孩在八九岁这个阶段,她已经开始逐渐从齿更发长向她的青春前期走了。所以这时候呢,如果她经常流鼻血,您可以给她
用点荷叶给她熬粥。就是用那鲜荷叶熬粥,荷叶有清肝热的作用。如果她喝荷叶的米粥还解决不了问题,还流的话,给她用一点药店卖的荷叶丸。半丸左右给她吃,早上半丸,晚上半丸,去年她心经和肝经的热,她就不流血了。这样子,到了秋冬季节变换时就不会因心火过旺而流鼻血了。

问:现在家长怎么样对待小孩的发烧,大概分几种,有哪些比较重要的症状,她能够分辨出来,哪些处方药可以比较方便用的?
樊正伦:中医在治疗孩子疾病的过程中,尤其是对儿科的孩子,一般使用的凉药要特别谨慎,因为过用凉药以后,就会损伤孩子的脾胃,伤及他的元气。
并不是不用,而是不可滥用,这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所列举的那些丸药,包括小儿至宝丸、王氏保赤丸,实质上,孩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孩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外感,就是我们所说的呼吸道的疾病,一个就是肠胃道的疾病,这个呼吸道和肠胃道的疾病。 呼吸道的感冒中医分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
一般来讲,如果风热感冒的时候,我们常常用的药物是辛凉解表药。
如果风寒感冒的时候,我们常常用的药物是辛温解表药。
羚翘解毒丸并不完全仅是大人的药,如果孩子嗓子痛,你小孩四五岁、五六岁,你嗓子痛有点发烧的时候,羚翘解毒丸仍然可以把它化成水让孩子喝进去。
如果他嗓子不痛,浑身疼,这种表现出风寒感冒的时候,你像我们中药的那个感冒软胶囊,它是对着风寒感冒去的,让孩子吃一吃,发发汗,大人吃两粒,孩子一粒就可以了,仍然可以解决.
中医的儿科药和大人药没有严格的区分,当然我建议, 我们孩子
风寒感冒了,你弄点姜汤水都比送医院强。
我们更多地把中医学的这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学会,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绝对不是空话。我们的老百姓,爷爷奶奶带我们的时候,家里什么都备着,什么至宝丸、仁丹、十滴水全给你备着,除非解决不了才找中医大夫号号脉,就是这么个情况。我们也期待着每一个家庭都能有一个幸福的、健康的、心智完美的宝宝。
 
                   如果您从本文获益,请转载或分享!
               传递正能量,累积善缘!感恩您的大爱!
              
             
  欢迎加入艺霖妈国学育儿QQ群
:189233143  验证:智慧父母
              鲁班老师育儿专Q:87420989,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前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