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渊源图解
情感世界
弘易堂按:好文章,有时间详读,作者详加考证,大胆立论,不惟古,是做学问的态度。
我见到了《真河图》的原件
3月26日下午,我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查阅了遵义黎庶昌日本东京使署刊《古逸丛书》原件,影刻本,共60册,分为9盒,我借阅了两盒,其中9-1(为1~6册)、9-2(为7~13册),《易图》刊在第7册开篇的文字解说后面,然后是洛书、八卦及64卦图等。依据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编号,我修订了网上下载《易图》上面的文字信息,以便人们今后按照索书号去查阅。
《古逸丛书》的刻印形式非常清晰,字体美观漂亮,纸张呈现淡黄色,内外两层包装,保存状态非常好。图像的线条也非常完整,绝对不存在刻印的质量问题。无论是《河图》还是《洛书》,其连线格式都与市面上流行的样式不同--《洛书》的最大区别是中心菱形排列的“5”,上下有连线、左右无连线,还有“8”的排列形式,同样呈现出有连线(4-1)与无连线(3)两种形式。由于洛书与《老子》的“不言之教”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没有将它绘制下来。★★★★★
下面我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古逸丛书》原件及相关的查阅信息添加到网上下载的《河图》上,纠正了原始图像中《古逸业书》的错字,还有“清光绪元年”的笔误,应为“光绪十年”。以免误导后人。
重新修订的真河图是这样的:
如何鉴别真假河图呢?
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老子》五千言的文本结构,包括语句结构、段落结构和81章的整体结构。其中代表动态方法的10个黑圆圈,其排列形式由15章的“若、其若”的文本结构决定,它必须呈现出“有连线”和“无连线”两种形式,“两分法”和“三分法”的有机结合。★★★★★
市面上流传的所有《河图》都在动态方法环节背离了《老子》大道,因此各种《河图》形态中都没有“思维把握真实存在的动态方法”,要知道,这种动态方法在西方哲学中,只有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才能够展示出来。这就是黑格尔哲学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功绩,他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唯一一个研究了思维把握真实运动的哲学巨星。马克思《资本论》的动态方法就是模仿了黑格尔《逻辑学》给出的辩证论述方法。此后,西方哲学家都不再探讨思维如何把握真实的存在,即动态存在的方法问题,而是将自己的研究视域局限在《现象学》领域。
然而,中国古代的《河图》——老子论述的对象:“不言之教”,恰恰就是人类把握真实存在的图像结构。
以上就是我们对《老子》大道与古代《河图》之间关系进行逻辑解析取得的最终成果。
《真河图》、“洛书”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阳密乃固说”大家都知道,国学之源在“易经”,而易经之源却在“河图”与“洛书”,是上古伏羲氏依河图而作“先天八卦”,到黄帝之时依洛书而画“九宫”,后来周文王依此而作“后天八卦”。但是河图洛书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我看了不少的论文,大都泛泛而谈没有切中要害,我偶有所悟,故作文以记之。
一、说河图
首先,我继承《真河图》之说,认为真正的“河图”应该是“2、7”在西方,“4、9”居南方,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上古到汉朝时的传承出现了失误,具体的道理请参考《真河图》一文。★★★★★
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来分析“河图”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河图”中的四方,按照中国古人“夜观天象”的方位习惯,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一点没有疑问。
2、“河图”中的“黑点白点”,分别代表阴与阳,从古至今都这么认为,也没有疑问。
3、我们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我们先看代表阳的“白点”:是“南9、北1、东3、西7、中央5”,这不正是天地阳气的“数量化”吗?
①北方属水,为冬天,其时其地阳气处于潜藏状态,天寒地冻,万木凋零,所以阳气最少,故以阳初之数“1”来表示;
②南方和夏天,属火,其时其地阳气宣通,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阳气盛大之极,故用阳极之数“9”来表示;
③东方和春天,属木,它们是阳气生发的时间和空间,阳气经过一冬的潜藏,到春天之时,开始从地下的水中升发出来,从卦上讲正是少阳之时,所以阳气是在冬天的基础上递增一些,故用阳数“3”表示;
④西方和秋天,属金,从时间和空间上讲是收敛的时空,属金,阳气经过一个夏天的昌盛而物极必反,于是要收敛起来了,从现象看是叶开始落、木开始枯,所以阳数是在极数“9”的基础上递减的,故用“7”表示;
⑤至于阳数5,河图就把它给了居中央的“土位”,五行之中“土”主运化,它是阴阳转化的条件,而且阳数5也居中位。★★★★★
至此,五行之数---“水数1、木数3、土数5、金数7、火数9”历历可考,表示的正是阳气生长化收藏的一个循环过程。
所以,河图中的“白点”代表的正是天地之间“阳气”的变化,而且可以量化到用“数”来表示,易经就是“象数”的学问,其中的“数”更难理解,但把它们放到大自然中时,一切又都历历可考。★★★★★
4、我们再来看代表阴的“黑点”:大家可以注意到,无论阳数是多少,代表“阴”的数都与它相差“5”,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阴阳的这种关系:
一是“阳主阴从”的思想。
就是如前面所说,阳数决定以后阴是跟着来的,所以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阴阳之间都有相同的“差”,这个差数就是“5”;★★★★★
二是为什么差数为“5”?
因为“5”为土数,我们讲阴阳的转变、四季的更替都离不开“土”,五行之中唯独这个“土”有一些特殊,其余“四行”分别代表“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维,但“土”不代表四维,它主“运化”,它是四维运化的枢机,是万物运化之源,当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产生质变的时侯,“土”就为变化的基础,所以阴阳之数就有“5”的差数。★★★★★
所以,“河图”就是天地之间“阴阳”二气“数化”以后的图示,尽管我们的分析是从“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开始的,但由于阴阳之数无限大无限广,推之可千百万,所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例如用之于人身上,我们的气机变化就如同四季的变化一样,是“降沉升浮”的。
只不过研究河图我们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河图”表示的阴阳之数只是指“显相”的部分,这样才符合古人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例如冬天的阳数“1”,并不是讲冬天时天地的阳气就那么少了,那阳气到哪里去了呢?天地的阳气还是那么多,只不过大部分都潜藏起来了,表现出来的部分就只有阳数“1”了,例如冬季万木凋零,完全看不到生机之象,其实我们知道,就在这凋零的表象里面,树木的根茎却是一年之中最强壮的,园林工人们正是利用冬季的时候来移栽树木,我们再往深处想,树木在土以上的部分最凋零的时候,在土以下却最健壮,其转机不正是“土”吗?“土”为运化之机从这里也可以得到验证。★★★★★
二、说洛书
我们再来看看“洛书”,有了“真河图”以后,再来推演“洛书”就历历可考了---我们只要将“河图”中代表阴数的“黑点”依次作逆时针旋转45°,就得到了所谓的“洛书”。★★★★★
问题是为什么要旋转45°?其意义何在?
我们知道,“先天八卦”是伏羲氏根据“河图”而一画开天,讲的是“体”,而“后天八卦”是先有黄帝依“洛书”而作“九宫”,再由周文王作后天八卦,后天八卦讲的是“用”。★★★★★
有了这层体用关系,我们就知道其实“先天八卦”和“河图”是没有“生命”的,表示的是一个固定的稳定的和静止的世界(所以说“先天八卦”主“静”);而“后天八卦”和“洛书”表示的世界是在先天八卦和河图的基础上运转起来了,是一个“运动”的世界(所以说“后天八卦”主“动”,即“变化”),所以,我们平时使用的都是“后天八卦”。★★★★★ ★★★★★
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先天八卦”就像一个沙漏处于静止的状态,而“后天八卦”就如同这个沙漏被转动了,运转起来了,我们所居的世界当然是一个运转的世界。
但是,是不是先天八卦和河图就没有使用的价值了呢?
也不是这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从“体用”两个层面理解事物的本质与根源,例如中医里讲“肺”为水之上源,而“肾”为水脏,如何理解水是由肺往肾脏流的呢?我们来看代表水的坎卦,“坎卦”在先天八卦里居“西方金位”,在后天八卦里就到了“北方的水位”,所以水之“体”在西方,水之“用”在北方,肺金居西方,所以水当然由肺金之位往肾水之位流了,其中还要经过中央的“脾土”,所以中医在治疗水液代谢失调的疾病的时候,主要就从这三个脏器下手了。★★★★★
好了,有了“体用”的观念,我们再来看河图和洛书时就会发现,其实“河图”就是一幅“静止”的世界图,在这幅图中“阴阳”是“对等”的存在,处于“同体同位”,都居“四正”位不居“四隅”位;有一天当这幅图运转起来的时候,由于“阳主阴从”的关系,“阳”就占居了“四正”的位置,而“阴”相对滞后了一个角度,于是“阴”就只能居于“四隅”的位置了,这就是为什么代表“阴”的黑点会逆向旋转45°角的原因。万物皆然,我们人体里气血的运行,中医的观念认为也是“阳行六寸”,阴才开始运行的。★★★★★
当“洛书”形成以后,我们再来用它分析世界万物,就会发现一切都是相吻合的,而且是符合生命规律的。无怪乎《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腑也。”
例如,我们人体的气机运行,我们知道“阳气的本性是往外散的,阳气不致外散的原因就是由于有阴的制约”,所以在理解气机循环时我们把位于“四隅”位置的“阴”想象成阻止阳气循环的“阀值”就好了,当我们“坎”中“一阳”潜藏在肾水中的时候,这时阳要从“左边”升发,由于有阴数阀值“8”在牵制它,所以阳要出外就变得不那么容易,这样才符合“阳密乃固”的养生原则;当春夏之交的时候,这时阴对阳的牵制就减小了,因为夏天时阳气可以作尽情的发挥,是“浮”的状态才符合生命之道,所以阴数阀值就减成了“4”;到了夏秋之间,阳气开始潜藏,阴气是不应该阻止阳气的收敛的,而且阳气从夏天的盛极往下走,是物极必反,是无所阻挡的,所以阀值为最小的阴数“2”;往冬天走,阳气要潜入地下的水中,阳要入阴,这时阴的阻力就比较大,用阴数“6”表示,阳能潜藏全赖“金气”之能;所以,“洛书”就是一幅活生生的世界循环图,在此基础上黄帝感悟“洛书”而作“九宫”,实现了“象”与“数”的统一,这些大家都能明白。★★★★★
真河图与先天八卦的演化:真河图--先天八卦之源
(陈抟秘传河图)
2010-10-26 11:32:16|
医易同源,学医不可不知“易”。然《系辞》有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将我们引向《易经》的源头“河图”和“洛书”(据说:“图书”一词也源于此)。
《系辞》中虽然提到“河图洛书”,但并无图案记载,及至宋代才出现“河图”和“洛书”的图案。为便于对比思考,特将传世的“河图、洛书、五行、九宫”等图案一并列出。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