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自己,人间的可贵大爱

个人日记

 

—经典解读之二十一
 

文:红泥火炉

图片
(存谢 新消息报编辑) 

爱情的含义是极为丰富的,“自我牺牲”就是那些丰富含义的其中之一。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名篇《爱的牺牲》就向读者展示了美国草根阶层生活的无奈与艰辛,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真谛的理解。

欧·亨利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的语调和故事情节戏剧性的变化,成为其主要的艺术特色。他的小说,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出其不意。《爱的牺牲》讲的不是一个浪漫的故事而是现实的日常生活。 

《爱的牺牲》中,男主人公乔·拉雷毕本是一个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女主人公德丽雅·加鲁塞斯热爱音乐,共同的艺术追求,让他们结为了夫妇。但婚后,这对夫妇却因家境贫困难以伸展抱负。于是妻子为了生计宁愿牺牲自己,中断学琴去教音乐,“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而且仍然和音乐在一起。丈夫不甘让妻子一人承担生活的重负,也停止学画,改为“到中央公园去速写”,一边画,一边把画的成品出售。两人虽然都中断了学业,却都没有离开艺术,既为谋生,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生活似乎还美满。然而,一起偶然的事故使事情的真相暴露出来。原来,他们都为了对方不放弃艺术,制造了一个美丽的流言:妻子并没有“教音乐”,而是为了丈夫不放弃艺术生涯在洗衣作坊烫衬衣,丈夫并没有到中央公园速写,而是为了妻子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严酷的生活使他们都放弃了艺术,但他们相互的爱却感人至深。

最让人难忘的是,小说中年轻的夫妇,乔·拉雷毕与德丽雅·加鲁塞斯虽然经济拮据但始终积极乐观。如文中所说的:“假若家庭不幸福,随它怎么宽敞—你从金门进去,把帽子挂在哈得拉斯,把披肩挂在合恩角,然后穿过拉布拉多出去,到头也是枉然。这对夫妻出于“爱”而做出的牺牲,显得格外真挚、无私和纯净。爱,让他们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举动。这也让我想起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当情人于连进了监狱,眼见性命难保时,德·瑞纳夫人摆脱了社会偏见和习俗夹在自己身上的羁绊。她公开的到监狱里与于连相会,她牺牲了家庭的体面,个人的名誉,只求和情人共度最后的时光。情人被处死了,她自己也在拥吻了孩子后离开了那个世界。

爱,从来就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可供套用。但感人的爱,都是远离自私、阴暗与残忍的,它包容、忘我而真诚。《爱的牺牲》中,作者运用漫画般的笔触,勾画出了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主人公乔·拉雷毕与德丽雅·加鲁塞斯这对夫妻,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作品做出了“最经典”的概括:“当你爱的时候,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记得电影《大城小事》中有这样的台词:我们太快地相识,太快地相爱,太快地接吻……然后太快地厌倦对方。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或许早已把爱情当作了没有保质期的消费品,爱,来得快,去的也急。我们淡忘了爱情本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爱的牺牲》中,年轻的夫妇,乔·拉雷毕与德丽雅·加鲁塞斯的爱,实在是人间难能可贵的感情。读这部小说,至少可以让我们重温起心底的感动,让我们懂得:只有“爱”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