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至中秋

个人日记

文:红泥火炉

图片 

(存谢 银川日报编辑) 

    月亮是有味道的,尤其是中秋月。

小时候,每至中秋这一天,自清晨开始,村子就被浓郁的香气笼罩着,直到月亮西斜,“守月”的村人们沉沉的睡去,那香味儿连同月光依旧在村子里萦绕,久久地回荡着,不愿散去。

中秋这一天,大清早的,女人们便开始忙碌。女人们简单地洗把脸后,便挎上竹篮,去集市赶集。走上三、五里地,一番讨价还价,精挑细选后,竹篮里便盛满了瓜果蔬食。单水果就有,苹果,柿子,香蕉,梨子等。那时的乡村并不丰裕,可村人们如同约定好了一般,要过一个丰盛,团圆甜美的中秋节。虽然买回来的水果种类较为丰富,可白日里并不食用。村人们有自己的讲究,水果要等到晚上月亮出来,和圆圆的“糖饼”摆在一起,“敬月”完毕后,才可以食用。

午饭过后,女人们开始忙着“烙糖饼”。芝麻伴着细细的河沙,在铁锅内炒熟后,细筛筛去河沙,用铁碾将黄澄澄的熟芝麻,来回地碾碎,拌上白砂糖,糖饼馅便做好了。糖饼馅包入和好的面中,拍成圆圆的形状,经草锅翻烙,香喷喷的糖饼便可以食用了。在家乡,几乎每户都很注重“中秋拜月”这一仪式,父亲尤甚。

在家人尚未吃晚饭前,父亲便把一张桌子放到院子里。桌上的盘子里摆放着圆圆的烙糖饼和一些水果,再燃上一炷香。吃完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边。此刻,圆月当头,清辉漫撒,烟香缭绕。秋虫在墙角低吟,露水悄然湿衫,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聊天,就连狗儿也卧倒在桌子旁,那场景温馨而甜美。待到一炷香燃尽,家人便可以吃水果了,只是我和哥姐们往往会早早睡去,父亲却缓慢地抽着烟守到很晚。唯有一次,我陪着父亲坐到很晚,那是在我读大学一年级的中秋之夜。先前少不更事的我,在那晚第一次发觉父亲原本挺直的身躯,被岁月压得有些弯曲,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的月凉如水,我亦深刻的体味到“月是故乡明”诗句中饱含的那份情感。

月亮有不同情致,以中秋月为最美。

在我看来,乡村的月,四季不同。同是一轮月,春时如玉,夏时如银,秋时如水,冬时如冰。自儿时至今,喜欢月夜,是我一直未曾改变的。尤其秋夜,在月色下漫步,听蛐蛐的叫声,草虫的嘶鸣,抬头品味着月光,感受月光之手的抚摸,一任思绪飞驰,真算得上是一种享受,而中秋之月最是清美。当一轮圆月如同一个大玉盘挂在空中,洒下银色光辉时,此刻,不管是离家在外的游子,还是家中殷切的守望者,都会被同一轮明月所牵引着,无穷无尽的思绪在广袤的空间蔓延、氤氲,交叉,还有什么比寄托人们情感之月更美好的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月,在诗人笔下早已被赋予了多种情怀,吟咏了数千年。

不要说秋有多寂寥,它会让人想起记忆中的绿肥红瘦。一个人由春的稚嫩,走向夏的激情,再到秋,不是该沉静下来么?告别了青涩年华,褪却懵懂,如秋之淡菊,一切简素,渐渐回归了生命的本真,这或许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吧!又是一年中秋,又是一年中秋月。秋月从中秋日,又将暂满还亏。月有盈亏,人有悲喜,秋,收起了葱茏如人至中年,多了些沉静,少了些喧嚣;可还有什么比看透繁华后的平淡心境更从容静好的呢!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