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少儿美术交流》这样的帖子才真正值得大家互相传看,让人反思
手机日志
童画乐园少儿美术
对于大家疯狂转起的“实用简笔画——留着教宝宝”,我实在觉得,为了孩子,大家还是收手吧,那就是如何剪掉孩子想象翅膀和绘画天分的必备教程,简笔画是成人画的儿童画,简单容易被孩子模仿学会, 但那会扼杀了孩子对实物本身的观察和表达,照着画个树,就形成了一种模式,以后的树就永远都是一个树干上面加个圆。更严重的是,他学到的方法就是抄一个现有的形状,然后记住,需要画这个东西的时候再重复。如果遇到新事物,就完全不知所措无法动笔。
美国一学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对于小鸟的表现,学过简笔画后,孩子就只会用几个规范的几何图形“画”小鸟了,而以前,他们却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即便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创造的活力。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手把手地教孩子简笔画了,小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就在绘画上很“成熟”了。
再看到转贴数字,让我更是惊心,数十万转贴,有些竟然还是学艺术的大学同学在转发,为了你的孩子,建议好好读下下面的文章,为什么很多父母争相把孩子送去国外受教育,搜搜什么是对孩子有益的美术教育方式。我们很多人没有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但至少要多了解教育知识,去努力呵护下那对小翅膀,更不要去做亲手割去孩子想象翅膀的那个人。
关于简笔画危害的文章:http://news.artxun.com/huihua-1324-6616717.shtml
我先从低到高每个年级选一张给大家看个总印象。 低年级的时候手工作业非常多, 从一开始每个学生都在搞“创作”。而在中国没进大学之前, 很少有老师鼓励学生搞创作的。
这是一年级的绘画专业, 可以看到老师要求的题材是一样的, 表现手法是由学生自己发挥的。
二年级的一个小朋友的画, 形式感非常强。
三年级的作品, 除了传统绘画, 也有电脑绘画, 材料合成。 其实这些东西完全是可以从小就开始教,学生兴趣也大。
四年级的作品, 炭条和水彩混合。
五年级的作品, 几何排列, 色彩构成。
6年级的作品用锡泊纸做 浮雕效果。
7年级开始学习透视概念, 同时开始学习正规素描。
8年级的字体设计, 每个人都有主题。
高中的好多作品已经很有想法, 形式也很多样,绘画材料的使用非常广泛
这张传统的油画对一个非专业的高中生来说也很不错了。
这张小画也很有意思
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学生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主义。他们在基本功不那么扎实的阶段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作画,真诚而热情。我觉得美国老师能把这点教给学生是很难得的。包括我自己在内,想等到基本功好的时候再搞创作时才发现脑子里的条条框框已经太多,很难打破一些固有的概念。所以我非常羡慕这些学生的随心所欲。
这些都是我们叫的“创作”, 也许不那么成熟, 但是你不可忽视它的真挚和自由。
在我的时代, 老师是绝对不喜欢中学生玩变型的, 可是美国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画。
你可以感到那种无所畏惧充满生命力的艺术思想扑面而来, 个性才是老师关注的事情。
这是2个一年级的小朋友的画, 你看这是多么鲜活的思想和色彩啊,这样的作品你为什么还要去“教”呢?
雕塑和绘画的混合(那只脚是3维的), 请不要嘲笑它的幼稚,鼓励学生的任何构思才是一个好老师的做法。
任何形式的绘画都可以被接受, 艺术本无高低之分。
那么美国老师是怎样最大程度保持每个学生的艺术个性呢?我也在尽量寻找答案。我这里选出了很多组作业,这样我们可以在具体的例子中看看美国老师在同一次作业中给了学生哪些发展空间。
这是一组以埃及风格为主题的作业, 色彩风格不能变, 但是画什么是学生自己的选择。
下面2张是以线描为背景, 然后画几只写实的彩色铅笔在上面。也就是说老师给了具体的绘画语言, 但是内容由学生控制。
二年级的作品, 中间老师给了相同的鸟的摸板, 学生的自由在背景的构成上, 画面效果非常好。
这种叫scrach boad的纸是在银色的纸上涂了黑色材料,(有现成的卖), 然后用金属笔刮去一部分, 形成版画的效果。 可以看到学生黑白处理的能力已经很不错。
水彩风景作业, 老师只讲水彩风景的技法, 画什么自己选。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内容和形式之间老师总有一样让学生自由发挥。 如果内容和绘画语言都被同时老师控制的话,出来的效果必然是一堆雷同的作业。
想想现在中国美术课堂, 你都从学生的作业上看出是谁的作业吗? 似乎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是基本功训练,因为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的, 从来没有人去挑战置疑这样的方法。事实上中国美术学院的招考制度也让老师学生被迫朝同一个标准前进,这是现实所迫。结果是在进美院以前艺术被标准化,学生被迫放弃自己的个性,进学校以后则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很痛苦地挣脱那些框框套套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此过程种,也许天才就已经被这样的制度淘汰了。
所以不能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我们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 只是在我们这样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创造力被慢慢扼杀掉了,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可以摆脱这样的束缚。而不知情的家长也扮演了帮凶的角色。我在美国教过中文学校的美术,很多家长自己不懂,就希望看到孩子能依样画葫芦,今天画个马,明天画棵树,家长就很开心。我叫小孩自由画,家长觉得我什么都没教,最后我觉得非常无趣就再也不想去教了。
从幼儿园起美国的孩子就开始接触手工了。我认为在早期的美术教育中,手工的作用比绘画本身更重要。很多最基本的概念比如形、色,二维,三维用手工来传达比绘画更有效。
比如陶艺就等于是做小雕塑, 对孩子的三维空间思维非常有效。 我到了大学才开始学到点雕塑 ,对以前画素描所不理解的问题才搞明白点了。如果我早点开始三维的学习, 对素描的帮助一定会很大。
真人大小的软雕塑也非常有意思 ,对训练学生的比例感很有用, 很直观。
用纺织品做成的材料构成, 学习一些简单的点线面的构图, 疏密关系的构成, 又生动又有趣
纸雕作品
8年级的作品, 都用棍子拼成, 想来人人都会感兴趣
我认为早期用彩纸做作品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帮助孩子将型和色整体化, 儿童时期画画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太注意局部,这种彩纸作业可以把色彩归纳成大色块。 这个作业还有三维概念在里面,一举两得。
这也是彩纸作业, 不过用了锡泊纸, 有金属光泽, 效果更为华丽
关于美中教育差异的讨论,多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