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的位置

存谢

坚持的位置
文/冷雪独行

     品读梧桐诗集《陌上花开》之后,给她画了张“素描”,并题上我对此诗集的感悟:工笔细细花间梦,浅斟陌上夜雨吟,淡淡素花琴如诉,青草月光一寸心。

      她诗文的曲线大抵是这样的,那就是暖而柔韧,驻足时,常关注尘埃的暖,素手抚天籁,净水濯嘉年,用一抹微笑吸纳毓秀空灵的山水灵气,驻足于初春的鹅黄,谛听夜的钢琴,或潺湲,或辽阔,薄凉中,敏感灵慧的眼睛捕捉到事物的细节,用坚定的脚步踩出一条心路,哪怕是一条伤痕,也咬紧牙关,用诗意的灵魂细细织补,一任自性的情感,抵挡生活里迎面扑来的霜冷,捧起一颗不事张扬,而又谦逊温和的轻柔,却不空洞。淡墨习书,笔端饱蘸柔情,不论春云夏雨,也不论唐诗晋字,不管是海的遐思,还是花的写生,都能在诗文里找到创作的自觉性。这正如一个亲近自然的孩子,揣一个雨花石,也能在休憩的时候,细细把玩,乃至见一张古琴,也要轻拢一曲,抓住光阴里那些美,修内而不假雕饰,这就是梧桐诗歌印象。

     一叶梧桐一滴水,幽怀长忆晓风时。作为一名大山里辛勤工作的教师,她自况是上坝河怀中飘荡的一抹绿,把生命里那些痛用文字敷贴,于悠悠红尘,摇曳一颗善感的心。“我多想,把你捧近我烦躁的生活,救赎我疲惫的心灵;我多想,把你挂在夜空,为我的梦照明。”压力,或者说心灵的缺憾,无论对谁,都在寻找一个突破,但作者是挑剔的,她把生活中的摸爬滚打用一剂偏方来救赎。那必须有一滴心语,来自“万树梅花一潭水”,来自“四时烟雨半山云”,这就是诗的原乡,也是淙淙涓涓的的河水,总在牵引疲惫而感伤的思维,疏松酸痛的筋骨。梧桐诗歌的明净,就这样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曾有忧心不离居,空谷拾音隔岸听。在执着的守望里,在久别重逢的心印里,就多了弥漫诗意的芬芳。个人觉得,诗的格调,必须是浸润山水,暗合古典。对临真山真水真心,观想从容,才能在文字中别开生面,未有不临名帖而戛戛独造者,经历过狂飙的秋风,走出寒凛的自闭,才有灵魂的引领。

     展卷评诗,甄别诗境,不难发现梧桐诗歌骨肉停匀,文字间的举手投足,是充满乐感的,不僵化,也没有矫揉。惟其一滴梦的甘霖,就让作者身处快乐景深,在岁月的镜头里,留下一个铭记。将身为水,与自然融汇,蝶梦翩跹于清溪之上,不期而遇,夙愿成行,这就使文字有了流动的涟漪。

     掬水月在岸,赏花香满衣,举凡“寓物于情”的景语,如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就曾经做过清隽的表率,对东坡的《赤壁赋》若有影响,共性在于一派天然,前者诗味浓郁,不事顿挫郁勃,“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出于流水心怀。还有东坡从诗的“水光潋滟”到散文“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演绎,都来源于自然与自我的淬火,用墨者必知道水的催化,“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也是行文的体貌,是需要借水而磨砺剑锋,这就是梧桐《陌上花开》所折射的天光云影。

    诗人并不缺少顽皮,只是,这种单纯,是经过提炼的。再来看她的诗歌《一朵花,两朵花......》的哲思“想飞的心/只消秋水一滴/便洇开了花瓣/梦想的翅膀/一旦张开/出发就是抵达 ”,这是充满哲思的,为什么说出发即是抵达呢?耐人品味。细想来,流水光阴,滴滴嗒嗒,叶叶声声,若是你在用心与世界对语,一定不难遇见清新的乐曲。一路走来,见浊流九曲逐渐澄明,诗人的压抑情怀终于刹那间舒放自如。在作者笔下,诗歌令人心醉的妙处,就是可以漂流,也可以静下心来,看木屋里的茶盏,那沁着森林之香的,那汇聚古典暗语的“梦里江南”,刻画了绿梦传奇,穿梭蓝的空灵,呈现光的斑驳,弦的低诉。女性诗歌的幻想美,也是诗意的调味。花开兴致,都基于人文血脉里的反射。

     诗人是注重用线条表达的,她用线简省,彩墨相融,无多赘语,注意到了诗的暗韵,规避急管繁弦,就用若即若离的倾听,吸纳了山水灵气,笔端,也自然多了具象而又光润的色泽,字与字之间的步距,也平添了一点轻盈姿态,呈现出风雅多情却不失稳重的气质。

     她说“童心是回归大海的游鱼”,词句曼妙,真实的游过读者的眼睛。从佛学角度看,一滴水,一朵花都可称之世界,而大千世界,也可以浓缩在一朵花的心思,这关乎视角。

     我们所遇见的一切风景,都暗含机缘,作者珍重这份心灵之约,用倾心文字去讴歌,去赞美她心中的桃源,怡然之间,也与物相契,将梦里“边城”,作一场心灵的面对,像“前世在你锦衣上绣花的女子”欣喜重逢她的故旧,这就把对山水的热爱升华了,充满诗意的嵌入,穿针引线,使诗的特征凸现出来。音乐讲究“以情运声”,绘画讲究“传神阿睹”,古筝讲究“起落转承”,可从一针一线的局部看出绣工,赏一个水袖悟出舞台情绪的表达,观一片绿叶而知树的秀美。

     梧桐诗文读得多了,品味多了,就让人觉悟了花的精神。“想飞的心,只消秋水一滴,便洇开了花瓣”,出自她的诗歌《一朵,两朵》,这样的含蓄和谦恭,就是一种诗性的高贵,也来自诗人的大胆构思。表象看是潋滟微波,细体味,还是一种情怀的炽烈,这也是花的真实,落在湖海,或者生于雪域,乃至原风景的“洇”。 是泪,是雨,洇开花的翅膀。细细思量,柳丝深处舴艋舟,纵不载儿女缠绵,却也道不尽风物之情,只把琴茶花鸟,与心中风景,做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方有“天南地北,循着你的芬芳而来,迎面,你给我一个热泪盈眶的拥抱!---《一滴净水》”

    花香簪在酒香里,如此,幸福就可在原地,飞起快乐蛱蝶,定与花儿有关。这正如优秀的女子,是一张好字,更是凝紫的琥珀。更如一棵树,偎傍芬芳的泥土,在花开的陌上,用悲欣勾勒细筋入骨的鲲鹏轮廓,掩映无边秋水。

     法国艺术家克莱因说“我不喜欢虚无,正因为这样我才熟悉空虚,深深的空虚,深深的蓝色的空虚----”,现代诗歌也应该从固定的各种回忆的无聊和欺骗的天堂里解放出来,搜寻新的经验领域,剥离古典哲学的表象,一步步与现实混合和渐变,直到消失矫饰。艺术真正重要的在于袒露灵魂,好比一场爱情,无所隐瞒,更没有瞻前顾后,一片坦然最珍贵。诗歌宜以直觉界限为界限,再以无限为有限,从而彰显创作的自由度。梧桐即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写出自己的生存理念:“告别寂寞的清愁,遥想海的辽远,前方是一片蔚蓝色的天……”。

    她的文字从属于情感,熟练的使用弹性线条,独特运用视觉混合,运用有次序的分割主义,使诗歌的明暗对比、随类赋彩等要素,呈现出单纯中的高贵、静穆中的伟大。原生而又自发的成长,按照整体原则综合客观存在中的分离。正如我们探究大海,深处经常是静止的,沉静都在汹涌之外。

    冰轮如海,月影澄心,于最低处思量,于最高处思考,在坎坷的左面怀想,在忍耐的右边细细勾勒,如她的 “安静也好/怒放也罢我愿意/伫立在这里/陪你/一抹黄昏坠落/一道晨曦升起/忘了光阴/如何爬上彼此的额头---《花间意》”这就是青草月光里的心灵漫语,一缕清溪,澄明的诗境,是秋桐的书简,偎傍满山深邃绵密的诗意,与自然诗意相逢,是智慧与悲悯幻化的微雨。是乡愿里攀升的炊烟,是山腰上落花的情节。 山不墨而心画,水无弦而鸣琴。一如青草月光的坚守,陌上花开的心动。

    美是眼睛的诱饵,诗歌在现实中更呼唤心的共鸣。没有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会消减过半。感触梧桐诗歌,只觉得真真切切,擦肩而过间捕捉到一种清新气质,夜,就是多情的,直至,也有一点“萝莉”,也有让人无法追回的玫瑰紫,或者丁香的芳气,只是沉淀了,星月穿云,成为脚步里的放松。

    鲁迅先生说,“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固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乃安。”对于智者而言,痛苦多升华为同情的眼泪。如此,诗歌的沉淀,才最接近诗歌本身。这在梧桐的诗歌里看到了影子,“屠刀/走火入魔南方之南/温暖瞬间冻结/连阳光都疼痛难忍/悲伤逆流/鲜血刺痛的眸子撑不开一朵花的微笑--《三月裂帛》”,她满含泪水被洪水夺去的母爱,“我看见中年的母亲/在岸边的鹅卵石上/永远定格了曾经的微笑和一场洪水的疤痕/这个时候/会有一场雨吧/绵绵密密的思念/未了的心愿/倾泻之后/再锁进一条不可逆转的河流-----梧桐《清明,隐入一条河流》”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纹理的树叶,诗也是个性的美最长远,此处所言个性,不是贾岛的推敲,是大朴不雕,也不是印第安的羽毛,那是迟早被潮流兼并的。关注群体,在实践中认知就是诗的前途。太巧,易成为诗匠气,妆太浓,香水气太足,又成风尘气味,与斯文相比,都是不能超时的表演。唯美主义于今仅属于一派,也并不能”占山为王”,人们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主要是看继承和创新性。谁梳理自然,谁精研过原生态的美,是骗不过读者眼睛的。而梧桐诗歌,是晕染的朝霞,是绰约远景在心头的腾跳,叙事、言情、汇景,皆取率真性灵。虽有清寒,却如少年着冬衣,飒爽骨骼,不是笼中鹦鹉,而是陌上桑烟里的仰望。鲜明的画面,成为特色的成因。

    诗可以月白,不可以苍白。诗可以羽化,不可以是蝉蜕。小亭子和大宅门,建筑材料一样,图纸不好设计,疏密要看行文需要。河水不息,花不如故。好的诗人,应该是田园长调的歌者,生命之河的摆渡者。“借花朵说出春天的微笑/你压下起伏的声线/一低再低/ ----梧桐”此类句法不事经营,深情隐在浅白的诉说,这诗领土意识,因绽放而开始,虽凋落而铭记。生活环境与情景交融的感觉,忧郁、孤独的意象化为遮挡风雨的伞,平衡着流年烙印与情结。把爱画在画之上,撑开立体画面,臻于物我合一的创作理念。

   若将梧桐诗歌诗比作音乐,不是简单的视唱练习,不是一种乐器的单调,定位在灵魂的交响貌似恰当。基本音高是诗骨,音乐情绪好比行文,含裹灵魂方期打动读者,一如西汉扬雄说“书为心画”,气力相生,形、意、神相合,炼气化神,暗劲迭生,诗歌何尝不是,自救,然后救人,这和鲁迅写《野草》的初衷没什么区别。诗可以有民族性,也可是个美丽的混血儿,文的气质,诗的格调。可以有地域性服装,携印第安的小弓箭,但要穿行于大野,雉鸡翎和勾脸扮相,模拟声音惟妙惟肖,含一个护齿槟榔,图腾自然,这就是行吟着的风韵。读梧桐诗篇,读到对生命诗意的关怀。无论过去与未来,皆入无边音画,音符刻进记忆里。不拘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的“小清新”,而是将简笔、斑斓、忧郁、深挚等诸多美的体验与秉性相融,着意良知的自省。

  任运不拘、移步换形,守常求变的中国新诗,正在逐渐清醒中走向良性发展,常态写作的重要性,也正日渐凸显。我们的性情定位在哪里,决定诗的时尚美容技巧,关乎自我情感的调控。梧桐在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具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运用明丽隽美,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表达意象的多义性,凸显了绵里裹个性气质,像圆与直线的诸多变化,位移的那条线却与读者体验相重叠,直碰到人心灵的最软处。如“我知道自己是一枚疼痛的河蚌/在喧哗的浪涛里/只笃定一个方向/在属于我的季节/谱写不息的旋律---梧桐现代诗《无情的手》”。

  文读百遍,自然就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感慨了。读诗,是灵魂的交流,我们拜读任何优秀作品,都得有“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准备,是一个参悟的过程,一蹴而就,不识水的禀赋,那是暗含刚柔的。

   梧桐夜雨的现代诗与散文诗是结伴而来的花儿与水滴,一滴滴,滋润蒲公英的翅膀,一簇簇,唤醒疼痛的珠蚌,追寻,守望,那花开的黎明!

 

(二)

 

    坚持的位置在哪里?这是我细读梧桐作品之后所产生的困惑,诗歌表现意识和手法的清晰性是否有矛盾?一个个体有多少时间去认知自我,去探知世界?诗歌是瞬间艺术吗?如果不是,就一定是时代决定经典,或者,灵魂决定永恒,如果仅有文字可以观映,就怀着敬畏去跋涉。

    在大山里面,没有霓虹的冲浪,没有更加尖刻的物质倾轧,却见一个诗人,至始至终把明净的关怀带给一簇花树,至始至终去坚守美好的职业,平凡歌者,在红尘阡陌,执着的耕耘,她希望的是什么,就是做一棵能开花的树。她所带来的震撼的思索,个性的文笔,都透着芳馨,是平庸的时光无法劫持的美丽,山桃花撕扯着荒烟藤蔓,交织那些存在的雾霭,构成最有生命力的事物。

   几千年都有的圆缺,还有随缘而逝的背影,也都是在花开时候。求证一个过程,多是心血熬出的风景。梧桐夜雨在她的诗集里勾了六条曲线:

 第一辑 青草月光:刻录唯美情绪的纯真。

 第二辑 清风写意:揭秘人生画卷的描绘。

 第三辑 小桥流水:谛听山水行走的铿锵。

 第四辑 故乡炊烟:缱绻于母亲河的浩渺。

 第五辑 尘世疼痛:印证忘我的蝴蝶翅膀。

 第六辑 散章飞絮:提炼形神的灵魂之舞。

   梧桐夜雨在书卷之外,关注一缕馨香岁月,开解灵魂密码,云水禅心明月魄,以诗歌为镜子,去伪存真,最真实的表达出原生态的生存格调,是经过心灵过滤的观想,凸显柔韧的坚持和对自由的憧憬,耐读而引人思索。一如有情人苦苦寻觅的六瓣丁香,于十里春风之外,摄录春烟的鹅黄, 洒脱心空诗意,惜取落花飞舞,弹纵土地触角,在疼痛的眼眸里,捧一滴净水,聆听飞絮琴音。为读者采撷江南之外,一朵智慧的小花,一如她的名字,益慧。

   此际,我还想到她的网络签名:“雨疏香气微微透,风定素花静静开”,这,就是陌上花开的最好解读,是平凡而又真挚的梧桐诗篇,是时光的微雨,用美好呼唤美好,打动着柔软心灵。一如我们最初爱上的那些诗篇,给你夏日,也给你深邃的秋天,这就是时光海岸,夜之流年,这就是素心的回归,梦想的家园。

   以诗的名义,我们,聚在红尘最深的憧憬里,去品味,那青草月光,去闻听,那陌上花开,在一首叫做《夜的钢琴曲》里,写下这琐碎的文字,谈不上是序言,就作为一名读者,与作者一起,徜徉那陕西安康的山水,在最平凡的麦田,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共同问候一声,春暖花开!那才是红尘陌上,永远不老的序言!

   梧桐写意,缕缕丝丝,写下心中万千思绪,风格姿态也有白羽之姿,洁雅缱绻,她用飞花如梦般的行笔,于平淡生活中,汲取生命的冷峭,以及俗世的点滴心雨,诠释了自然疏放的文学意境。她的诗,是如歌的行板,是梅雪精神,香草芳节。兰若有春泥,红尘有挚爱!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也许,对于宏观世界而言,这个星斗之上的生命,都是冰川之后的复苏,如此,应该珍惜这六瓣芳菲,以化万顷花海!祝愿作者文思精进,感悟生活,怀揣幸福,在无数绰约的冬季,在陌上花开的时候,守望生命的缤纷!带给读者更加美好的艺术享受。

 

 









文章评论

白云深处

这家伙太能写了!我可是有阅读障碍的哦

淡定

恭祝老师诗集出版[em]e179[/em][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雪花飘飘

冰轮如海,月影澄心,于最低处思量,于最高处思考,在坎坷的左面怀想,在忍耐的右边细细勾勒,如她的 “安静也好/怒放也罢我愿意/伫立在这里/陪你/一抹黄昏坠落/一道晨曦升起/忘了光阴/如何爬上彼此的额头---《花间意》”这就是青草月光里的心灵漫语,一缕清溪,澄明的诗境,是秋桐的书简,偎傍满山深邃绵密的诗意,与自然诗意相逢,是智慧与悲悯幻化的微雨。是乡愿里攀升的炊烟,是山腰上落花的情节。 山不墨而心画,水无弦而鸣琴。一如青草月光的坚守,陌上花开的心动。 [em]e179[/em] [em]e179[/em]

跟着阳光走

嫂子,你出版诗集了吗?送我一本可好,我也来装文艺一下,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