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城

个人日记

                                      本文得到网友“山子”的大力协助,在此深表谢意。

                                                           那山、那水、那城

                                                                      ——题:山子

                                                                             文:好运来

      看了网友“山子”日志《石家庄与石家峪》的几组照片,勾起儿时的记忆,记忆中的那山、那水、那城尽管有些模糊,仍依稀记得,那个小小的古城堡,谜一样总在向人们述说着尘封的历史故事,尽管历史的尘埃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逝去,都无法掩埋它曾经的风采,而且还因它繁衍和诞生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大都市,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钢铁之都的城市——鞍山市,而让这个城市起源的竟是这座不起眼的小小古城—鞍山驿堡,现在称为鞍山城村。带着说不出来的亲切感,遂对这个小城堡重新探访。

       一、拜访活档案徐国礼老人

      网友“山子”转过来一封信,是鞍山城村徐国礼老人写给鞍山报社的,按照上面的地址,我来到鞍山城村。

              小村子是个古城堡,位于鞍山市南出口,紧贴杨柳河,西倚马鞍子山{也叫骆驼山},鞍海公路、

“长大”{长春至大连}铁路在马鞍子山下并行穿过。下鞍海公路顺着古城墙南走百米左右,进入古城堡,村子里很安静,一条柏油路平整清洁,偶尔走过几个骑自行车的孩子,有几位老年人在树荫下打牌,农户院子里爬满了藤藤蔓蔓,这和一河之隔的热闹市区形成了强烈反差。

       我站在村子中心的路上,环视这座小城堡。鞍山城村高出地面约2米,城墙用黄粘土夯实筑成,外表青砖砌筑。东面城墙高约2米,西面高约4米,城内东西长约250米左右,南北长250米左右,为菱形土城。据《辽东志》记载:“鞍山驿,辽阳城南六十里,洪武二十年{1387}设驿,万历六年重修,设百户一员,{武官六品}、、、、、有走马20匹,驴11头,专司文报”。明清两朝时,这里曾是兵家之地,因地处交通要冲,城内商旅兴盛,十分繁华。有造纸厂,榨油坊、烧锅坊{酿酒}、客店、商铺等。1898年,沙皇俄国强行在东北修建一条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在鞍山驿站处设站,始称鞍山火车站。后因铁路通车以及鞍山制铁所建立,城市重心北移,原鞍山火车站也移至现址,称鞍山站。这座小城才逐渐失去重要地位。

     眼下,昔日的繁华不再,一条东西走向的街路直通西门,东门城楼已不复存在,西门城楼在阳光下依然古朴端庄。街路两旁栽植的树木给行人以纳凉,偶尔传出一声犬吠,告诉主人有生人来访。

      老人住在村子中心的一座老宅子,典型的东北民居。老人今年85岁,中等身材,脸色红润,身体很硬朗,刚刚从菜市场遛弯回来,当得知我的来意时,老人和他的儿媳妇热情的接待了我,待我落座后,老人十分健谈的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说这幢老宅子到他这辈已经住了五辈人,1904年8月,日俄战争在辽南一带开战,鞍山地区日俄大战历时19天,凡是日、俄强盗经过的地方,烧杀掠抢奸,无恶不作,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这幢老宅子曾被战火烧坏,房子上的大梁尚存,战争结束时重新翻盖的,这座小城堡虽幸免于难,但也受到损毁。谈起城堡,老人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起了古城的来历。

      据老辈人口口相传,唐王李世民征东时,从辽阳到海城{现鞍山市境内}没有官路,崇山峻岭,树木遮天蔽日,荒无人烟,李世民带领大队人马经过此地时,下马察看地形,看此处地势险要,是军事要塞的好地方,遂吩咐大将尉迟敬德一日建造一座兵营驿站。尉迟敬德发愁怎么建造而闷闷不乐时,他的黑白两位夫人献策:大将军统领千军万马,何愁一座军营搬不过来。尉迟敬德幡然醒悟,遂吩咐手下军兵把设在穆家村{辽阳境内}的城堡驿站搬到此处,只一宿功夫一座城堡建完了。据穆家村的人传说,夜里只听一阵狂风大作,次日清晨,穆家驿站不见了,东望鞍山城,原来夜里神龙施法术把驿站搬到此处。这都是神话传说。李世民看到驿站完工,龙颜大悦,把马鞍子卸下来放在山坡上歇息,后来,此山就叫做马鞍子山,其实,这座山峰因形似马鞍子而得名。本地流传一句顺口溜:“唐王在此下过马,首山摸一把,窟窿山上射一箭,唐王山上晾过甲”之说。现在,古城外一个叫西大坡的地方有古军事遗址,远远望去,但见一块隆起的高地,已经长满了庄稼。

图片

                                                 这是东城墙

图片

                                                     鞍 山 城 村 村 路

     二、闲逛古城堡

      老人提议,带我到城堡里转悠。这座古城呈菱形,外人来到这里很快就会转向,我也如此,竟然辨不出东西南北。

    这座小城南北长约250米左右,东西长约250米左右,站在村子中心的十字路上,小村子一目了然。在古城的西出口,城门楼保存的尚好,门楼高约13米,门洞宽约4米,青砖砌筑,半拱形门洞口青砖刻有花纹,“鞍山驿堡”四个大字嵌刻在门楼上方。原来的那个标有“万历六年重修”字样的牌匾早已不见,这是鞍山市政府在1986年重修时补刻的,出自于辽宁著名书法家温同春之手。这个门楼至今仍在使用,是出入村的必经之路。

图片

                                                          现  鞍 山 驿 堡 西 城 门 楼

图片

                                       这是三十年代鞍山驿堡西城门楼,此照片转自网友“山子”。

      我对徐大爷说,想登上这个城门楼往下看是什么感觉,大爷敲开城门楼脚下的一家农户,迎接我的是一条大黑狗,样子很凶,我吓得藏在老人身后,主人出来呵斥一声,大黑狗止住叫声,我看见墙角下堆放着一垛木柴,菜畦里的蔬菜油绿油绿的,实在不好意思下脚,只好放弃。

      大爷带着我来到古驿站遗址,这是一个四合院落,上房5间,两处东西厢房,很平常的东北民居。我对大爷说,这里就是有20匹走马,11头驴,一个六品武官的地方?一口古井已经不在。老人介绍说:这是原鞍山城村村委会旧址,现已废弃不用。我看见院子里有很多健身器材,几个小孩儿正在玩耍。

      驿站的东北面是娘娘庙遗址。说起这娘娘庙,还有一段典故:相传,京城里有一位姚姓大官被贬回家为农,一日从城外拉土回家,路上遇到三位美丽的姑娘搭车进城,姚官人把三位姑娘扶上车,拉着就往城里来,到家一看,三位姑娘不见了,他便往回找,找到驿站东北面,看见三位美丽的姑娘变成了三尊神像站在那里。他大惊失色,赶忙叩头,并命人修建一座娘娘庙,供奉三位娘娘。每到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或者大人小孩有个天灾病热的,人们都到庙里烧香叩头,以求得娘娘护佑。小男孩长到7、 8岁时,都要到娘娘庙里去跳墙。所谓跳墙就是从一条长条板凳上面跨过去,然后,由庙里看门的老太太把小孩的头发剃光,这样小孩就能免灾祛病,长命百岁。这座娘娘庙早已没有了踪影,在庙的遗址上,几个小男孩捉迷藏玩得正起兴,跳墙的故事离他们太久远。

图片

                                                       这 是 鞍 山 驿 堡 旧 址

       大爷说,听上辈人讲,城堡内还有好多个买卖铺子,街道两旁的房子青堂瓦舍,古色古香,非常漂亮,买卖铺子人来人往,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现只有一个叫“大兴永”的铺子保存下来,已经失去往日风采。这个铺子有五百多年历史,是商铺、还能榨油,还有烧锅 {酒坊},当年规模最大、也最兴隆。“大兴永”的牌匾被这家主人收藏。在大兴永门口,一把铁将军把我挡在门外,这家主人外出未归。院墙里残存的老铺子只露出上半个脸庞,好像怕见人的丑媳妇一样低眉顺眼的萎缩在绿荫里,房上的青瓦屋脊表明它的岁月已经很老、很沧桑。只好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图片

                                                           这是大兴永商铺,距今有500年历史

       城内原有的造纸厂早已不复存在。只看见两块用来磨纸浆的大石磨嵌在泥土里,尚未被湮灭,时光已经把它遗弃,变成了垫脚石。这块古石磨不知道有几百岁了,石磨上的花纹犹在向人们展示着那饱经风霜的满脸皱纹,还有那些深深浅浅滚动的足迹,向过往的人们述说数百年前的繁华和兴盛。
       古城堡的南城墙保存还算可以,大约有4米高,城墙外就是杨柳河,河滩上一大片水草,河堤上遍野的鲜花开的正起劲, 我站在“鞍山城大桥”上,看着河边上的钓鱼人,“长大”{长春至大连}铁路列车在杨柳河上疾驶而过。我想到西南城墙根处拍张照片,遂踏着石磨,跳过水洼地,险些栽进沼泽里,大爷提议上城墙看看,还要讲故事给我听。

      站在颓废的南城墙上,脚下是村民们栽种的小葱,城墙宽约3米。西望对面的马鞍子山,那座形似马鞍子的山峰,依旧陡峭俊逸,默默注视和守望着鞍山的南大门。老人指着山坡对我讲述了土匪“老北风”的一段故事。

      很久以前,马鞍子山下面,有一座古寺,唤作西阳寺,它的年代晚于鞍山驿堡,也是明代修建,主寺院是一座二层楼,寺院香火旺盛。1931年,“九、一八”事变,二十万东北军奉蒋介石不抵抗之命,退至关内,在国难家仇面前,东北许多土匪扯起了抗日的大旗,“老北风”就是其中之一。

    “老北风”名张海天{1890年—1939年},出生于海城县{鞍山市所辖}九台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身材高大魁梧,精于骑射,年轻时在警察局当差。因性格耿直,不堪忍受上司欺辱,决意投身绿林,做杀富济贫的好汉。他怕连累妻子,一纸休书把妻子休掉,让妻子改嫁他人,然后从警察局里偷出枪支,干起了打家劫舍的营生。由于他生性豪爽,为人义气胆大,枪法又好,深得众望,被推为土匪首领。“北风”原是麻将术语,是庄家的上家,本庄能不能吃牌,全靠上家出牌。“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关东军司令官

宫本庄繁,里面有个“本庄”俩字,张海天报号“老北风”,就是克“本庄”之意,是小日本的克星。“九、一八”事变后的一天,他召集手下弟兄说:国没了,家没了,我们还发什么财,升什么官,不打小日本算什么好汉。大家纷纷响应,他在鞍海地区拉起了抗日的大旗,专打小日本,最后发展到两千多人的队伍。马鞍子山上的西阳寺是老北风的队伍经常住的地方。老北风最痛恨小日本,1932年的一天,他手下的弟兄绑架了鞍山驿堡烧锅坊的日本老板,烧锅坊用重金赎回了日本老板,为了报复老北风,日本关东军派兵一把火烧毁了西阳寺,这座数百年的古寺毁在小日本手里,真是可惜。西阳寺如若保留到今天,鞍山这座工业城市又会增添一份古朴的风韵,这段往事纠结起我对小日本的恨。

图片

                                    站在颓废的南城墙上,脚下是村民们栽种的小葱

图片

                                    两块用来磨纸浆的大石磨嵌在泥土里

图片

                   形似马鞍子的山峰,如今依旧陡峭俊逸,仍然默默注视和守望着鞍山的南大门。

图片

                          这是三十年代的马鞍子山,照片转自网友“山子”。

     走下城墙,一户刘姓村民热情的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见我有些迟疑,大爷说,刘家的老宅子有五百年历史,出于好奇,我走进了刘家这座老宅子。

    刘家老人说,他的祖上就是鞍山驿堡的人,这座老宅到他这辈上就没有重修过,他指着房脊上两边上翘的瓦梢子说,那两个吞天兽在文革时期被他砸掉了,现在还可以看见残缺的部分。房檐建筑是“纠”,有两层“纠”,这也是我没见过的民居檐头。两边幢头顶上的青砖刻有汉字,看了半天好像是个篆体双“囍”字,老人们也说不认识这个字,今天拿出来晒晒,请网友们指教。刘家曾经有一张“西洋寺”老照片,文革时期“破四旧”被他烧掉了,非常可惜。唯一保留下来的是他曾祖母的一张旧照片,一个穿着清朝服饰、裹着三寸金莲的端庄老妇人,那个年代能拍得起照片的老妇人家境一定不错。刘家老人也在重复着徐大爷给我讲的古城来历和故事,都在证明这座古城堡是唐王征东所建,我只是安静的听他们讲,不忍打破存留在老人们心底的那份烙印。

        走出刘家老宅,我看见很多村民家的院墙夹杂镶嵌着古砖,还有几处古老的宅子,无不再向过往的人们昭示这个小村子的古老和沧桑。两位老人说保不准我的脚下就踩着唐朝的古砖,我说:真希望是那样,我知道,我的脚下是明清历史的脚印。从史料上看,没有文字、实物证明这座古城堡是唐朝所建,我真希望能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几位老人嘱咐我说:丫头,你一定要写明白,鞍山城村的历史就是鞍山市的历史起源,希望政府投资保护开发,让这个古老的小村庄变成活的“鞍山驿堡”博物馆,重拾古城堡昔日的繁华和风采,留给后人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图片

                         这个房檐的建筑就是“纠”,我没见过的的房檐子。

图片

                     这是幢头上青砖雕刻的汉字, 好像是个篆体双“囍”字。

图片

                        刘姓老人的曾祖母,一个穿着清朝服饰、三寸金莲的端庄老妇人。

       三、城堡前的沉思

      我站在城墙上,环视着这座小城堡,残缺的垛口,颓废的城墙、还有那些缺失的记忆,像破旧的窗户纸一样,在历史的晚风中,还在断断续续向人们述说着陈年往事,只有杨柳河水不负这座古城堡,仍然缠缠绵绵在她的身边流淌,不离不弃。它的历史和命运与鞍山市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紧密相连。一个重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一定会走向世界巅峰,重新挖掘和保护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不单单是老一辈人的愿望。真希望不久的将来,那个“鞍山驿堡”会重现她昔日的风貌。

    站在岸边的城墙上北望,杨柳河静静向西流淌。对岸,一座座耸入云天的高楼大厦正在建设,数架大型塔吊车正在忙碌,现代化城市正在快速发展、崛起。南岸则是安安静静的古城堡小村庄,旧时楼台依稀可辨,古韵风貌会不会风化呢?漂亮的鞍山城大桥连接着两岸,现代与古朴相距约200米。铁路桥上快速行驶的列车正在“长大”铁路线上向辽南疾驶,古老与时尚,寒酸与锦绣、安静与繁华都在一块图板上交织凝聚,这幅图画总觉得有些遗憾,好像缺少点什么东西。

      我离开村子的时候,老人执意的送我到城门楼下,我几次摆手,老人一直站在那里,看着老人慈祥的目光,还有那些热情的村民,心竟有些不忍,老人叮咛我的话一直在耳边萦绕、、、、、、

图片

                            城外的杨柳河岸上,鲜花开得正在起劲。

图片

                     我站在鞍山城大桥上,看着河边上的钓鱼人,“长大”铁路列车在杨柳河上疾驶而过。

图片

                  站在南城墙上,北望河对面,安静与繁华相距大约200米的距离,现代化的高楼耸入云天。

图片

                                                           老人执意的站在村口送我。


 

 



 



 



 


文章评论

荷塘月色

姐姐,先占领高地,一会儿再来看……

儒子牛

[ft=,2,]岁月沧桑多感概,好运筆下展风彩![em]e179[/em][em]e181[/em][em]e163[/em][/ft]

yanqing

[ft=#ff0000,4,楷体_gb2312][B]古城,文化,与今相比,各有各的美[/B][/ft]

& 丑小鸭 &

山高水清城墙依旧,美文美景尽在眼前!哈哈,今天的网速好,我用手机也一样看到了图中的画面。

樱花浪漫

[ft=,4,]姐姐好记性啊,每到一处都能记得那么详细,看姐姐的文章如同自己逛了一圈[em]e179[/em][/ft]

知足常乐

来看望大姐,做回大姐家的板凳也高兴。

nn

[ft=,2,]原汁有味的老村庄,我最爱那城墙和老照片老家具。[/ft]

自风流

[ft=,2,]看起来比一篇游记更有意义。[/ft]

春雨

[ft=,4,]每次来到你空间 都是受益匪浅 了解历史增长知识 好运辛苦了[/ft]

家和万事兴

姐带我了解鞍山古村的美景,增长了历史知识,好文章!

伊凡

[ft=,4,]这篇游记,在向我们讲述了那山 那水 那城的昔日故事,还有那人(文中的老人)。鞍山驿堡在慢慢老去,驿堡的老人在慢慢走远,有一天会无影无终。令人担忧的是,鞍山驿堡现在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会不会被200米之遥的新兴城市所湮灭?[/ft]

伊凡

[ft=,4,]这篇游记,称为大作不失为过,不论文字还是图片都给人以震撼和思索,好运辛苦啦。[em]e183[/em][/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