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五——灵魂不愿触及的隐痛

个人日记


在我的心路历程中,有一些事反反复复不愿触及,不想提起,但它却始终如一块千均巨石重重的压在我心灵深处的记忆里。这种矛盾与纠结一直时刻刺痛着我每一根尚存知觉的神经,苦苦作扰,灵魂不得安生。
人生之中,责任可以选择扛起、承受,负担可以选择放下、打包,唯独有些事不是能用扛与放就能是然、释然的。记忆一旦光顾,就象烧红的烙铁烙在心头一样骴揦作响,留下永远的烙印伤痕!
就是这些让我终生都不愿忆起、却又终生都不可能抛忘的揪痛与沉重之伤,才是真正使我人生走向宿命而悲情的真正原因。为什么我的笔调一开始便似暗藏低呻沉吟,我之与我自己,深深明白,完全没有必要唤起自己或迎得他人的同情,确实完全没有必要。作为男儿,经受生活的苦难便是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完全算不了什么悲苦深重,更也完全没必要去诉说忆苦。但是有一种苦难甚至可称之为灾难,是原本并非自己所遭受,只因目睹经历过,只因一脉相承,只因亲如手足,只因母子连心,便依然胜似自己承受,心如刀割——那便是我的母亲与她的噩梦……我的家及家的噩梦……
小时候的我们原本也有一个虽贫困但也算幸福的家,全家人口最多时上到了九口人,爷爷奶奶父母及我们姐弟五人……爷奶年事己高,母亲是家的主心骨,父亲是家的顶梁柱,我们姐弟是父母精心呵护的庄稼苗。虽然人多劳少缺吃少穿,但我们却能时时刻能感受到亲人的关怀与家的温暖!
儿时的父亲……在我心中一直是沉稳、心细、饱览群书,但却封建、保守、性慢、身沉、脾气爆躁的形象。父亲高小毕业,身材高大结实,年青也算仪表人材,爷奶中年得子视为心头肉。他酷爱读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话传说、历史传记、前后通晓几千年,而且还写得一手好字,讲得一口好“古今”(当地对讲传奇故事的俗称),在那个时代,确确实实能祘得上是个文化人,更是被崇拜渴望知识的母亲视作心中宝。吃喝穿用,总是好的先仅着父亲。母亲总时常教导我们,父亲在家是顶梁柱,出门是家尊严,一定要特别孝敬尊重父亲。因此虽然父亲对我们姐弟几个家法森严,甚至经常棍棒相加,但丝毫都不曾动摇他在我们心目中让人敬畏、高大且引以为骄傲自豪的权威形象。既使到今天,我们姐弟五个也没有一个因为父亲近乎苛刻的严历教育而恨怨过他,真的,丝毫没有,反到因为儿时所受的严格教育而心存感激!
儿时的母亲,印象中一直是开朗豁达,文化不高却博学善用,开通、前卫、性急、身勤、心存温和。记忆中的母亲从来把诸如借钱借粮没面子的事自己向来全部大包大揽,从不让父亲出头露面,但迎客送礼风光露脸的事,她自己总在幕后操办妥贴但自己却从不出面。母亲不仅心地善良,待人和气,乐于奉献,而且心灵手巧,唱歌跳舞,刺绣,裁衣,画画儿,编筐无所不能。全组几乎所有姑娘赶陪嫁的鞋垫,绣枕的画样儿、鞋样儿;大人们的栽衣,修补,甚至接生的活几手都非她莫属。而且无论她那时有多忙与累,凡是遇着求她的事,她便立马给办,总怕怠慢了人家欠着人情似的。因此那时我家的人缘特别好!
因为父亲能谝古,母亲为人好,因此逢年过节我家最热闹!过年的时候,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甚至到农忙下种前,我家每晚总是早早的烧起大堆柴火,点亮煤油灯或松树亮(油透了的松树材)几乎全组的人都来我家几间茅草屋里,品尝这山村唯一文化大餐——听父亲讲古今。古今内容大多是“封神榜”,“三国”,“水浒”“岳飞传”“随唐演义”“杨家将”以及解放战争故事等,有时一讲一个通宵。那时的母亲总是一边听,一边为客人上水,一边包年夜饺子或做针线活,火光照耀在母亲脸上,她总是最为微笑,自豪而幸福的。
记忆中每到过年,母亲无论有多忙,都一定会挤出时间用竹篾为我们姐弟们精心掐制各种样式的小灯笼,再用浆糊贴上白纸,还要用毛笔沾上颜料在小灯笼上画上各种形形色色,诸如白莱萝卜或小兔鱼儿之类的过年灯画,里面点燃腊烛一照,蔬莱与小动物便鲜活生动了起来,而且我们姐弟五人一走一长串威风八面。虽然我们家人多劳少家穷,平常缺吃少穿,但那一时刻却是我们姐弟们最为开心与洋洋得意的时刻,常招其它孩子们羡慕!当然,善良而热情的母亲总也会为其它孩子们掐灯笼,让他们分享我们儿时唯一的骄傲资本,虽有点不情愿但更多的还是乐意,更何况我们从小便受到了母亲崇高的教诲——善待与宽容!长大后才知,儿时所谓的资本是多么的狭隘,我们真正拥有的资本是父母之予我们无私的爱与良苦用心的教育。
因此,我们姐弟们从小便是在那种典型的严父慈母爷护奶疼的家庭里长大!因此毫不夸张的讲,正因是这样,我们才会成长为今天的为人处世行为有度,心地善良,勤奋务实!我也曾引以为豪的自承认传承了父亲的稳健保守与母亲的积极乐观的双重性格。
这里我之所以再次重点提到母亲,因为是母亲的人格魅力和之与我的教育,深深地影响并牵动着我意义深远的一生,远非他人能懂。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顺而就,都可能或多或少,或社会或家庭,或工作学习中遭遇挫折或困难。然而在母亲身上,象所谓的那些困难种种,不过是微风拂面毛毛雨而已,是不及内心的。可是,后来发生在母亲身上极为残忍的几件事,却深深地摧残着母亲的身心,并直至最后夺走了她年仅四十二岁宝贵的生命……这也正是我至今无论与谁都缄默其口、难言而又讳谟如深的家庭灾难悲剧……正是这种悲剧彻底而残忍的毀了母亲、还有母亲亲身建立、并深深爱入骨髓的家……
时光倒回1980年的某月某一天,在群山环饶的羊山腹地某山角的几间旧茅草房里,发出了惨烈的刚出生婴儿泣哭声与父母无奈绝望撕心肺裂的痛哭声……为了先活着9口人的活,为了不被计划生育罚款,为了苦日子能够继续,一个刚刚出生的鲜活生命被溺亡了…………写到这里,泪水己然挂满腮帮………
一切 本来是隐密进行的,无奈父母惨烈的哭声还是惊动了坎下的邻居,应声而来的邻居能做的也仅仅是毫无意义的善心劝慰的和站在一傍默默地陪着落泪。这件事最终还是成为了乡人皆知的秘密……
有人或许会问怎么能那样做,为何不送人呢,这些谁都能想到或问到的问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对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家庭而言,一切都是苍白!无论是从生理到心理再到社会再到人性,在那个年代的历史的背景下,无不时时刻刻充满着纠结,周而复始远远没有停止的上演着悲剧(据我后来了解,那个年代弃婴溺婴是一种极为广泛而普遍的社会现象)……但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能明白,送谁呢?谁要呢?那时家家的孩孑多的如同蛙一般多!对错己然过于苍白,时代的现象与产物应归时代埋单,而带给那个时代人们的身心伤害又由谁来埋单呢?
从那件事过后,父母经常噩梦缠身,一闭眼,那个胖娃娃或笑或垂死挣扎的样子(后来母亲告诉我们姐弟的)就在脑海里晃悠,都说时间是治疗创伤的良药,而母亲的那种割舍骨肉之痛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失而消逝,而是一直伴随她走到生命最后,而父亲却是之后大病了一场,险些丧了性命!
虽然发生了这样的悲剧,但好像还远没有结束。而在这其后,在我家又发生了一件不悲不喜的事,让人悲喜交加,难以忘怀!因为家庭实在人多劳少,经常出现甚至连过年都揭不开锅的状况,母亲不止一次深情的拥着她5个挨饿的儿女抱头痛哭,甚至想到过轻生一走了之,可是她怎么也不忍心抛下她深爱的儿女及家人,而是在大年三十一早鼓起勇气,去向集体、向余粮户挨家借粮……母亲,远在天堂的母亲,苦命的母亲,您能回答我,您当时那是哪来的勇气,又是怎样的一种忍辱负重与担当吗?
面对家庭的这种境遇,当时的叔房三伯父夫妇因为没有生养儿女,提出从我们兄弟三人选一个过继(领养小孩续香火)给他们抚养,父母因考虑到我是长子,三弟小,二弟瘦弱一些,所以决定把二弟给他们领养(那样他就可以首先得到饿饭的解脱)。三伯父家距我家不到两公里,二弟是父亲送去的。临送走的头天晚上,母亲特意为二弟做了好吃的,为他准备了洗得最干净的衣服,反复细瞅并用手爱抚着特意让睡在她身边的二弟,一边细心的教导二弟去了新的家要如何听话懂事孝敬父母守规距,一边在不住的悄悄流泪,而我们姐弟又羡慕(他不用饿饭了)又舍不得,也跟着母亲流泪。因为二弟被领养时己七八岁,往返上学还从老家经过,识得回家的路。后来不知怎么弄得,二弟私自跑回了家,再也不去了,三伯父来过好几次却再也没能领走过。记得二弟跑回家的当天,母亲一把紧紧搂住二弟,母子抱头痛哭,泪水唰唰流淌,母亲说就算都饿死也再不会让二弟再走了,我们姐弟也一边簇拥着二弟,一边也跟着母亲悄悄流泪……真是应了那句金屋银屋不如自家的穷屋的古话!
转眼时光到了1990年腊月……这年腊月天格外的冷,冷的阴森刺骨,这年腊月雪格外下得大,大的满山尽白。上苍似乎有意安排在这样一个彻骨寒冷的冬天上演一场让山河大地为之悲催的惨剧……
腊月十六一早,正当我,二姐,还有三弟刚结速完期末考试,在旬阳县城北一公里处鸭沟村的我大姐家准备收拾行李回家时,时值在火车站玻璃厂上班的老乡王德培(己故)气喘吁吁赶到大姐家给信——母亲去世了……真是晴天霹雳,眼前黑暗,天塌地陷……
当我们姐弟四人昏昏噩噩连爬带滚步行四十公里赶到家里……徒壁四野的家已是一团乱糙,房前屋后的雪地里来往忙碌的穿梭着来帮忙了理后事的好心乡亲们,母亲己入殓,我们没有机会见母亲最后一面……
然而,残酷还远不止这些,我继而听到更坏更大的坏消息是——母亲因分娩双胞胎弟弟、因空腹饥饿虚脱难产、母子三人一齐……
天啊!我的亲人啊……惨烈啊!
我顿然间没有了眼泪,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伤到深处干哭无泪的切身感受……一直到送葬结束!

从这天起,我再也无法原谅父亲,尽管再有一百条理由!从这天起,我埋怨二弟,因为家里毕竟只有父亲和他,尽管他上学最少,尽管因为我们姐弟三人上初高中,他小小年纪便在家务农!
因为这个惨剧既就有一百个无可奈何,也纵然有一百个理由可以避免!为何非得要以这种惨痛的方式结局?因为计划生育的原因,母亲怀孕后期在冬天,用衣服遮掩的天衣无缝,邻居不知,我们姐弟不在身边不知,难道父亲与二弟也不知吗?(后来才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那次怀孕明明知道养不了,又只所以没去手术是因为打算生下来由三伯父领养,从生下来就抱养才能养家)。
就那样,一夜之间,我那天下最亲最苦的母亲和一双刚来人世可怜的双胞胎弟弟,共三条人命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我更是在想,我的母亲当时该是怎样的痛苦挣扎与割舍眷恋……天啊天,都说您一直用一双大眼睛瞪盯人间,此刻你又去哪里打了马虎眼,如何能容得天下发生如此惨祸,你愧对人间呀,你又让人们对你何以产生敬畏与尊重?如果说母亲有罪,纵然赴汤蹈火,我都愿意代受,可你却从不给我机会!她更是不该受此惩罚呀!
苍天啊,大地啊,苦难的年代,我的亲人啊!
到今天我依然深深自责,假如当初我与二姐不去上那个高中,我家就不会还那么受穷,那样的惊天悲剧就不会上演,我那苦命的母亲更不会因为饥饿而虚脱离开人世!
时光并没有因为人间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而驻足,而是始终一路疾驰的向前走去,从来不会允许相同的事件在相同的时间演绎第二遍,既不给重演的机会也不给回天的机会!
直至许多年之后的今天,在新闻媒体报道了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我紧跟着便买了一本《蛙》拜读,凭心而论,我接触莫言著作甚少,而且自从我拜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之后,无论从作家到作品很难再有作家与作品能撼动作家路遥与他的《平凡的世界》在我心中所占据的地位。但拜读《蛙》之后,却由然与作品及作者内心产生无可名状之深深共鸣。憾动我的不是他的表述语言与亦人亦鬼的魔幻世界,而是作者对于生命之认知,首先源自灵魂深处的对于乞盼人类时代苏醒的呼唤与渴望,以一种文人对生命的认知责任去唤醒全社会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面对中国近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有多少数以万计,万万计的生命未见天日便堕死腹中或一见天日便被溺死水中,有多少拯救生命的白衣天使与生身父母是罪魁祸首,是凶手与帮凶!是莫言,敢于勇于以一种文人的智慧思想与胆量奋笔书写这一中国特色历史中特有的触目惊心,揭示社会发展与自然人性之间的深刻矛盾,无奈且罪恶的无辜生命(计划生育工作者及部分父母)成了他笔下的无所适从,无奈且不幸的无辜生命(被引流堕胎溺亡的孩子)成了他笔下的冤魂。那个年代,人与蛙有着怎样惊人的相似雷同,甚至不如蛙浪迹田野生存野外自生自灭的自在与从容!莫言告诉我们,因果是存在必然报应的,逆人性自然规律是要造受惩罚的,也许表现在活在生命内心的忏悔,也许表现在生命终极的恐惧,也许回应在当下,也许出现在未来,但它一定会来的!
都说生命伟大坚强,那是面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而言,其实面对生命个体,在特殊的年代,历史背景,政治风暴,自然灾难面前是那么的脆弱与一文不值。
面对惨忍的毁灭生命,心灵真是风在怒吼,江河咆哮,万箭穿心般的撕裂与疼痛!但放置那个年代,一切又是多么的无奈与司空见惯!我想这所有的一切,对于70后生人来言是多么幸运,又是多么熟悉,又是多么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啊!
直到今天,包括身边距离我很近的人,也不会明白我内心深处的高地在哪里、有多高、能坚守多久?到底崇尚敬畏什么?为何会足够的善良,足够的包容,不计较得失,不计较高低,不计较名利,甚至从不贪念钱财,包括人间繁华。其实原因很简单,当你面对刻骨铭心的疼痛与生离死别割舍的时候,那世俗的一切还重要吗?这如同上战场,冲逢开始,谁也会怕死,可当你看到一个个战友从你身傍倒下去的时候,你还会顾忌个人生死吗?既然明白为何不好好去修行,何苦深陷世俗之泥沼苦苦不能自拨?因此,无论繁华闹市还是旷寂深山,于我内心皆一般的求生存活安静之地而己,如果有可能,如果不承担生活压力,我愿住进深山,或周游世界,勤修悟道,广行善举!
今天,我依然感慨万千,人生的悲欢离合谁也无法推挡,只是这种亲人亲情间的大悲大痛对于我而言,真是来得太早太快,来得让我促不及防,来得让我无所适从,来得让我承受不起,来得让我羞于启齿,来得让我未老先衰,来得让我无法释怀!真的,伤口砍得实在太深了!真的,如果给我机会我愿代母受罚,因为母亲是无辜的!同时我更白,无论现在怎样自责愧疚惋伤都是徒劳,心灵上的墨迹,一切都不容涂改。痛定思痛,好好珍惜现有身边的相逢与拥有吧!因为好多幸福,常常因为自身的忽略或不珍惜,亦会稍纵即逝!


文章评论

紫露凝香

这么多磨难,必会造就一个坚韧,有思想,坚强,会决断的自己!祝好!

心路

大哥文才好呢!有些事你不知道!少数写的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