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六——一路相伴的美好家事记忆
个人日记
在1981年之后,中国农村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那就是以安徽小岗村为试点起源的打破大锅饭,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因受长期禁锢而被解放的生产力迅速发挥出了强大动力,农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改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们村,有好多有劳力的家庭借机摆脱了饥饿,家境开始好转,把祖居的草屋翻盖成了宽敞明亮的土木瓦房。 但直至90年,我的家因为人口多、学生多、缺劳等因素,似乎并没因为这一变革而改变多少。我们依然会断粮,家依然很贫穷,依然在饥寒交迫中顽强继续苦撑 着 ……
然而就在出身于那个贫困的家与贫穷的时代,在自己逐渐成长日渐明晰的记忆中,在父母的切身教诲中,有好些斑驳的家事却永久的根植于生命的纵深处,不为感动却胜似感动,念想难忘!
听母亲讲,怀我的时候她晚上经常做梦,梦见红日东升,梦见飞龙过天,她说就预感我必是一小子。当然从科学角度讲,孕期妇女内心脆弱,神经紧张,经常会虚幻成梦。当然更是因为母亲在我头上先生下两姐姐,在农村,在男人传宗接代封建思想与农村家庭更需要男人、劳力的背景下,母亲绝对承受着必需生一个男孩的具大压力,因此更难免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后来母亲在临盆前发作(痛肚子)前夜听到窗外有摞动大石头的声音,母亲说她就预知我是男孩!
好在梦想成真,全家自是皆大欢喜。为了能顺利健康成长,乳名越贱越不犯克,爷爷取名“毛狗儿”,父亲取名“孔雀”,好在父母终是嫌“毛狗儿”
的乳名俗丑没让别人叫,只有爷爷一人叫了几年直到去逝,今天回想真是谢天谢地!不过其实也没啥,村里叫这名儿的还真不少,叫顺了也都挺亲切,而且他们人都挺好!那个年代起名,女的大多叫桃花儿、杏花儿、桂花儿、大女儿、小女女儿、女子娃儿呀什么的,男的大多叫、哈巴儿、狗娃子、犬娃子、猫娃子、蛇娃子、兔娃子、山娃子、水娃子、石头儿、大娃、小娃等,能起个什么金莲(大姐)、金荣(二姐)、金枝、建国、三线的算是讲究名子了,别看起名,那可特有象征时代文化背景印记了。
我虽然也被低级动物了,按理该顺水顺风一出溜长大才对,但我8个月大的时候,还是得了一场叫做“出麸子”的病,让我还是去阎王殿闯了一来回,差点儿夭折。因为连续高烧不退,人己成棉花条,不醒人事,眼看就没救了,后来乡卫生所的何家敏医生对父母讲,死马当作活马医,再试着给我打一针,若再不行他也没办法了,然而就那一针“青毒素”却出奇地把我给救了回来(因为那个年代,抗生素不仅稀缺昂贵,更也是禁滥用的)!当时父母所承受的崩溃与惊吓自不必说,而何医生更是被他们称为“救命恩人”真正念记一辈子。自不用说我自是也念记一辈子,现在记下来,儿女虽不一定念记一辈子,但至少何家敏医生的名子他们也会知道一辈子!到今天想,也许正因为在那个缺钱的年代,人们才会把精力与良知用来记忆那些“不值钱”的纯真往事,而且一记就是一辈子!
一辈子是多久,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睁一闭一辈子过去了,然看似这么短暂的一辈子却无不充满坎坷传奇,人情过往,辛酸感动!感动生养我的父母,感遇疼爱并为我奉献的亲人,感记小时候每当我急性咽喉炎(俗称长鸡蛾子)发作时坎下冯姓邻居的一小盅救命香油;感记亲朋乡邻在我们一家最最危难之时予与的接济,感记全组群众关照我们一家告别了茅屋住进了瓦房……
因为家里缺劳,也因为大姐是女孩子,只上了一年级便回家务农。只有十来岁便参加农业社劳动挣工分操家务帮衬养家。二弟也因为我与二姐双双上初中后而也不得不上完六年级便辍学务农。其实无论是大姐还是二弟,都是聪明好学的,但在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的家庭,都受一样的教育根本不可能,总是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抉择往往是很艰难而无奈的。好在,大姐深得母亲真传,不仅贤惠能干而且心灵手巧,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二弟也更是勤奋好学,在出新疆到北京种地下砖窑辛苦挣了点钱,更是“空手摘仙桃”裸婚后,在妻父一家的全力支持下上了三年卫校,后来从医,至今在全县乃至全省的众多村医中考取了为数不多助理医师证。俗言道,穷人孩子天照应,二弟的婚后上学也成就了一段不朽传奇佳话。
因为家穷,孩子多,缺劳力,父母的精力只能日夜操劳在十几亩簿田上,没钱买化肥更是广种薄收,恶性循环。到84年,全组农户基本都住进了瓦房,而我们一家七口还蜗居在二间茅草房中。后来生产队出售保管室(生产队部),有人出价两仟,可全组群众看到我们家的困难,硬是只卖八佰,还救济四佰一致通过卖给我们。到今天我依然异常心存感激,无论他们哪家遇上了困难或灾难,虽并不富裕的我都会义不容辞的尽力帮助他们。感激在那个饥困的年代那些富于同情与充满良知的乡亲们,感激你们帮助我们渡过那段最为困苦艰难岁月。真的,往往于危机中去拯救的,不仅是生命或命运,更可能是心或灵魂!
既使到今天,留存于我幼小心灵中的记忆还很尤新,特别是爷爷奶奶去逝,一贫如洗的家只剩下悲怆与嚎哭时,成群结队的亲朋乡亲们勇跃的出现了。有的安慰,有的凑钱,有的凑物,瓜蔬粮食,砍柴担水忙得不亦乐乎,三天下来亦安然入土。记得事后母亲总会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娃呀,这做人呀千万不可忘恩负义,要记着人的好,还不了情要念情。是的,到今天我不仅念着,更是明白困苦患难时相帮的力量有多大,份量有多重,情义有多深。人类只所以一路告别刀耕火种,皮叶当衣,战胜自然灾难顽强走到今天,原始的生存与发展一定不是靠钱的力量,在某一程度上一定靠的是互助相帮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我想,不论社会怎样发展,科技怎样进步,也不论是当权执政者还是富商贫民,这种力量当永远銘记传承。因为这种诞生于荒蛮与愚昧的力量是文明的力量,进步的力量,谁叛逆必然受到惩罚。
86年前后,父亲在其水电局工作的同学帮助下,借改革发展农村水利春风,并在当地政府与乡亲们的共同支持努力下修建了一座装机容量为5.6千瓦的水利发电站。这座在今天看来不足一户用电负荷的电站对于父亲来讲意义重大,甚至可以称至为他毕生的事业。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效益并不多大,但至少在那时为我们家及我们姐弟们上学立下汗马功劳,而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在那个年代,在这个小山村,在父母一生中成就了一件志高气扬的大事,书写了在3O年前羊山有了电的历史。电站运行了十年后的98年通网电后废掉,通网电与废掉电站我能深深感受到父亲的喜悦与难受,有一种苦涩而无奈的纠结!
好在令他心存安慰的是,通了网电,我因会些电的知识而成为首任村电工,而且一至干到现在成为供电所一名员工,也算子承父业吧。事物的发展有些时候总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没有父亲当初的电站或许就没有我今天的职业。从这个角度想,我能有今天的职业应该感谢父亲!
虽因岁月风蚀,日久淡忘,但忆及家及时代记忆中叫人感动的事总会记忆尤新。我忘不了父母没日没夜的劳作,父亲脚穿草鞋,拄着打杵(一种T型支撑背笼小歇的支架)身负一百多斤货物操着羊肠小道披星戴月往返百里县城;母亲带病带孕跪耕田间地头、跋涉齐腰深的洪水过河为二姐转学;大姐和二弟耕耘庄嫁的年幼身影;起死回生救我性命的何医生、关键时候接济帮衬我们的乡亲们……更是感动、感恩那个虽贫穷苦难但处处充满着纯洁,友好,互助,奉献,真诚,善良的时代!正是那样的时代塑造了那样诸多感动,且深植我的内心,那个时代的阳光蒸发了那个时代的凄风苦雨,给予了我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正能量,伴我一路走到今天,直至终生!
在我们村,有好多有劳力的家庭借机摆脱了饥饿,家境开始好转,把祖居的草屋翻盖成了宽敞明亮的土木瓦房。 但直至90年,我的家因为人口多、学生多、缺劳等因素,似乎并没因为这一变革而改变多少。我们依然会断粮,家依然很贫穷,依然在饥寒交迫中顽强继续苦撑 着 ……
然而就在出身于那个贫困的家与贫穷的时代,在自己逐渐成长日渐明晰的记忆中,在父母的切身教诲中,有好些斑驳的家事却永久的根植于生命的纵深处,不为感动却胜似感动,念想难忘!
听母亲讲,怀我的时候她晚上经常做梦,梦见红日东升,梦见飞龙过天,她说就预感我必是一小子。当然从科学角度讲,孕期妇女内心脆弱,神经紧张,经常会虚幻成梦。当然更是因为母亲在我头上先生下两姐姐,在农村,在男人传宗接代封建思想与农村家庭更需要男人、劳力的背景下,母亲绝对承受着必需生一个男孩的具大压力,因此更难免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了。后来母亲在临盆前发作(痛肚子)前夜听到窗外有摞动大石头的声音,母亲说她就预知我是男孩!
好在梦想成真,全家自是皆大欢喜。为了能顺利健康成长,乳名越贱越不犯克,爷爷取名“毛狗儿”,父亲取名“孔雀”,好在父母终是嫌“毛狗儿”
的乳名俗丑没让别人叫,只有爷爷一人叫了几年直到去逝,今天回想真是谢天谢地!不过其实也没啥,村里叫这名儿的还真不少,叫顺了也都挺亲切,而且他们人都挺好!那个年代起名,女的大多叫桃花儿、杏花儿、桂花儿、大女儿、小女女儿、女子娃儿呀什么的,男的大多叫、哈巴儿、狗娃子、犬娃子、猫娃子、蛇娃子、兔娃子、山娃子、水娃子、石头儿、大娃、小娃等,能起个什么金莲(大姐)、金荣(二姐)、金枝、建国、三线的算是讲究名子了,别看起名,那可特有象征时代文化背景印记了。
我虽然也被低级动物了,按理该顺水顺风一出溜长大才对,但我8个月大的时候,还是得了一场叫做“出麸子”的病,让我还是去阎王殿闯了一来回,差点儿夭折。因为连续高烧不退,人己成棉花条,不醒人事,眼看就没救了,后来乡卫生所的何家敏医生对父母讲,死马当作活马医,再试着给我打一针,若再不行他也没办法了,然而就那一针“青毒素”却出奇地把我给救了回来(因为那个年代,抗生素不仅稀缺昂贵,更也是禁滥用的)!当时父母所承受的崩溃与惊吓自不必说,而何医生更是被他们称为“救命恩人”真正念记一辈子。自不用说我自是也念记一辈子,现在记下来,儿女虽不一定念记一辈子,但至少何家敏医生的名子他们也会知道一辈子!到今天想,也许正因为在那个缺钱的年代,人们才会把精力与良知用来记忆那些“不值钱”的纯真往事,而且一记就是一辈子!
一辈子是多久,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睁一闭一辈子过去了,然看似这么短暂的一辈子却无不充满坎坷传奇,人情过往,辛酸感动!感动生养我的父母,感遇疼爱并为我奉献的亲人,感记小时候每当我急性咽喉炎(俗称长鸡蛾子)发作时坎下冯姓邻居的一小盅救命香油;感记亲朋乡邻在我们一家最最危难之时予与的接济,感记全组群众关照我们一家告别了茅屋住进了瓦房……
因为家里缺劳,也因为大姐是女孩子,只上了一年级便回家务农。只有十来岁便参加农业社劳动挣工分操家务帮衬养家。二弟也因为我与二姐双双上初中后而也不得不上完六年级便辍学务农。其实无论是大姐还是二弟,都是聪明好学的,但在那个特殊年代特殊的家庭,都受一样的教育根本不可能,总是需要有人做出牺牲。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抉择往往是很艰难而无奈的。好在,大姐深得母亲真传,不仅贤惠能干而且心灵手巧,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二弟也更是勤奋好学,在出新疆到北京种地下砖窑辛苦挣了点钱,更是“空手摘仙桃”裸婚后,在妻父一家的全力支持下上了三年卫校,后来从医,至今在全县乃至全省的众多村医中考取了为数不多助理医师证。俗言道,穷人孩子天照应,二弟的婚后上学也成就了一段不朽传奇佳话。
因为家穷,孩子多,缺劳力,父母的精力只能日夜操劳在十几亩簿田上,没钱买化肥更是广种薄收,恶性循环。到84年,全组农户基本都住进了瓦房,而我们一家七口还蜗居在二间茅草房中。后来生产队出售保管室(生产队部),有人出价两仟,可全组群众看到我们家的困难,硬是只卖八佰,还救济四佰一致通过卖给我们。到今天我依然异常心存感激,无论他们哪家遇上了困难或灾难,虽并不富裕的我都会义不容辞的尽力帮助他们。感激在那个饥困的年代那些富于同情与充满良知的乡亲们,感激你们帮助我们渡过那段最为困苦艰难岁月。真的,往往于危机中去拯救的,不仅是生命或命运,更可能是心或灵魂!
既使到今天,留存于我幼小心灵中的记忆还很尤新,特别是爷爷奶奶去逝,一贫如洗的家只剩下悲怆与嚎哭时,成群结队的亲朋乡亲们勇跃的出现了。有的安慰,有的凑钱,有的凑物,瓜蔬粮食,砍柴担水忙得不亦乐乎,三天下来亦安然入土。记得事后母亲总会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娃呀,这做人呀千万不可忘恩负义,要记着人的好,还不了情要念情。是的,到今天我不仅念着,更是明白困苦患难时相帮的力量有多大,份量有多重,情义有多深。人类只所以一路告别刀耕火种,皮叶当衣,战胜自然灾难顽强走到今天,原始的生存与发展一定不是靠钱的力量,在某一程度上一定靠的是互助相帮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我想,不论社会怎样发展,科技怎样进步,也不论是当权执政者还是富商贫民,这种力量当永远銘记传承。因为这种诞生于荒蛮与愚昧的力量是文明的力量,进步的力量,谁叛逆必然受到惩罚。
86年前后,父亲在其水电局工作的同学帮助下,借改革发展农村水利春风,并在当地政府与乡亲们的共同支持努力下修建了一座装机容量为5.6千瓦的水利发电站。这座在今天看来不足一户用电负荷的电站对于父亲来讲意义重大,甚至可以称至为他毕生的事业。尽管由于各种原因,效益并不多大,但至少在那时为我们家及我们姐弟们上学立下汗马功劳,而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在那个年代,在这个小山村,在父母一生中成就了一件志高气扬的大事,书写了在3O年前羊山有了电的历史。电站运行了十年后的98年通网电后废掉,通网电与废掉电站我能深深感受到父亲的喜悦与难受,有一种苦涩而无奈的纠结!
好在令他心存安慰的是,通了网电,我因会些电的知识而成为首任村电工,而且一至干到现在成为供电所一名员工,也算子承父业吧。事物的发展有些时候总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果没有父亲当初的电站或许就没有我今天的职业。从这个角度想,我能有今天的职业应该感谢父亲!
虽因岁月风蚀,日久淡忘,但忆及家及时代记忆中叫人感动的事总会记忆尤新。我忘不了父母没日没夜的劳作,父亲脚穿草鞋,拄着打杵(一种T型支撑背笼小歇的支架)身负一百多斤货物操着羊肠小道披星戴月往返百里县城;母亲带病带孕跪耕田间地头、跋涉齐腰深的洪水过河为二姐转学;大姐和二弟耕耘庄嫁的年幼身影;起死回生救我性命的何医生、关键时候接济帮衬我们的乡亲们……更是感动、感恩那个虽贫穷苦难但处处充满着纯洁,友好,互助,奉献,真诚,善良的时代!正是那样的时代塑造了那样诸多感动,且深植我的内心,那个时代的阳光蒸发了那个时代的凄风苦雨,给予了我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正能量,伴我一路走到今天,直至终生!
老房子(队部)
文章评论
启航
你网上打字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萧萧
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相同的经历,你的叙述,想必也扯痛了不少人的回忆。你是如此善良与真诚!为有这样的朋友,我亦深深感激,并深深祝福!你的路,在你心里。
紫露凝香
经历,丰腴了一个人的人生。路,一直在,在自己脚下。朋友冬日安好!
那木措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