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美--读《平凡的世界》
个人日记
刚刚热播的影视版路遥名著《平凡的世界》已繁华落幕,可因此而引起的关注与热评似乎还没降温。诸多书评影评大师齐力发声,还有自称把原著读了7遍的知名地产大亨潘石屹更是奋力代言。而我,72年出生,初中文化,一介草根,面朝黄土背朝天,躬耕于南羊。二十年前便与《平》结缘,算上今日影视版共拜读3次。而今,再次看到剧中在苦难中奋斗的孙氏兄弟,忆想起我儿时饥荒饿饭,上学时的窘迫自卑,18岁时的丧母辍学……家境出身与命运竟也有着与孙氏兄弟般的惊人相似,故而也想发声,可否?
第一次读《平》是在1995年的一部盗版,那时的我二十出头,年少懵懂。几经注目,便被书中那浪漫而美好的爱情、纯洁而厚重的友情、坚定而执着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拽了进去…
爱情好美
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神圣美好而浪漫,刻骨铭心且荡气回肠!人生之真爱只能且只会有一次,否则是对神圣爱情的玷污。孙少平失去了这样的爱情后,毅然选择大牙湾煤矿与照顾惠英母子亦更是对情人田晓霞的殉情。润叶与向前,爱得波折。润叶因向前受伤而回心转意,从私爱到大爱,这位对爱无比忠贞的女性,在爱的煎熬中脱俗而出,成长成熟,韵味无穷!
郝红梅历经磨难后跟润生实属完美归宿!润叶,晓霞,秀连,郝红梅,犹如兰,竹,菊,梅!四个女人都经受了生离死别、悲欢离合、天灾人祸的爱情洗礼。在面对人生与爱情,她们都是英雄而美丽的,是她们改写了四个男人的命运!四个男人与女人谱写了美好爱情的赞歌,歌颂了人性之美!这种安排是艺术的!他一方面告知我们,爱,真的具有可以让人死去活来、具备颠覆与创造的伟大力量,更是有力的诠释了真爱是一种奋勇担当与奉献,而非竭力索取与占有!同时又另一方面告诉我们,人生,除了爱情,还有更宽泛、更深刻意义的存在。
友情好重
少平与金波、润生友情深重 , 因为顾养民与郝红梅为少平打架,润生为把教师指标让给少平而弃教从戎;少平不顾前嫌,毅然奋不顾身,勇救落水侯玉英;高老探望老战友动情叙旧,感人泪下;老师与晓霞变相接济、帮扶、鼓励、栽培少平;润生为战友守墓……无一不歌颂了同学、师生、战友情怀的伟大神圣与美好!
理想信念与奋斗好执着
无论是以少平与少安、润叶与晓霞为典型的青年,还是以兰香、香秀为代表的学生,以及那些普通农民,他们每走一步,步子迈得很小却很结实……他们总从早到晚的麻缠着,却从生到死奋斗着;那是一个从不会因为这那甚甚苦难而活不下去、过不下去的时代;那是一个为了政治理想可以不要生活理想、为了国家理想可以不要个人理想的时代;那是一个平凡的让人蔑视又非凡的让人敬仰的时代!
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情感、生活、理想是要用灵魂的坦诚、奉献、奋斗去祭奠的,否则幸运之灵光怎么可以照到你头上。如何在苦难逆境中成长,如何理解苦难,读懂苦难,感恩苦难,不抱怨,不怨恨,不扭曲,不功利,积极健康阳光地面对社会、家庭、生活,尤其在当下今日,更具现实教育引导意义!
第二次读《平》是在2005年的一部正版。此时我三十出头,已娶妻生子的我,被书中那浓厚的亲情、温暖的婚姻家庭、以及对社会家庭责任的奋勇担当深深吸引……
亲情温润
放眼贫困潦倒的孙家,用团结互助、奋斗奉献、温暖关怀战胜了苦难,少平美梦成真,少安振兴家业,兰香金榜题名。亲情的力量得到肯定与宏扬!贫困并没摧毁孙家爱的能量,在充满爱的环境成长起来的少安后生更是致富不忘乡亲,扶危救困,乡亲们也是知恩图报,砖厂起死回生,上演了一场善有善报,厚德载物,大爱无疆的温情大戏。
婚姻家庭与责任
孙少安与秀连的爱情没有刻骨铭心,是现实而具体,温暖且志同道合的。在贫寒交集的苦难岁月中,相互帮携扶持相濡以沫,这种爱深隐在柴米油盐的家常日子里,顽如磐石,很是理性,爱虽显粗野却更直接实惠,爱亦是如根亲情。苦尽甘来的他们,没有如期所望的顺下去,而是又节外生枝,秀连劳累成疾得了肺癌,虽然惋惜,但、这就是生活!田润叶与徐向前在经历了年轻时的酸涩情感经历之后,突出重围,回归理性,选择担当、重建美好家庭,可歌可泣!田润生冲破世俗,迎娶郝红梅母子成家,包容、道义、温暖融冰之美再次彰显放大。
孙少平因为年龄及人生价值观的差异而拒绝香秀,选择在大牙湾的事业与照顾惠英母子,不仅是对爱的殉情,更是对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赞美,放之今日是多么不可思议,又会让多少男人脸红!
如今,第三次看《平凡的世界》,是在近期北京卫视播出的电视剧。此时已四十出头的我却对作品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生、命运及文学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作品的真诚与真实牢牢的揪住了世代、人物和读者的心。
忆想起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那些故事,那个时代那些故事的那些人们,遥远而又亲切,是父辈好象也是自己,似今日又似久远,好熟悉又好陌生,好现实又似传说……
《平凡的世界》描写的不仅是一群居住在土窑洞,头扎羊头巾,嘴吼陕北民歌的婆姨汉子,故事的范畴早己跨过黄河、翻越秦岭到达中国天南地北广阔农村,故事的共鸣更是早已在全国亿万农民心头弥散燎原。
那个时代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们,是苦难的更是光辉的,是迷茫的更是执着的,是质朴的更是善良的,是自私的更是奉献的,是狭隘的更是浩瀚的,是计较的更是包容的,是卑微的更是勇敢的,是浅薄的更是厚重的、是贫穷的更是丰裕的、是平凡的更是英雄的……
《平凡的世界》不仅是一部小说,它更是一个时代的宏伟历史画卷,一部让那个时代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婚姻、家庭、友情、爱情、亲情、人性、道德、伦理,人生观、价值观全都鲜活且又都寻着了根与方向的图腾!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政治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决定人们创造分配制度、创造分配制度决定人民生活质量与命运攸关。就文学创作而言,没有人愿意把视角与精力投身于一个大时代背景那么大一个普通世界的那么多一群普通人身上。准确的说,无论从政治社会背景还是创作素材、精力、效果都是富于挑战与极大风险的。路遥成功了,成功在他的真诚与挑战以及对文学创作意义的深遂洞察与研判,真正的文学艺术在民间。他的作品语言平静优美且极富于人生哲理,人性感悟,博爱,宽容,奉献,追求,奋斗始终是他的顶头星,作品紧紧抓住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根性。他的作品能使善良的人更加善良,罪恶的人立地成佛。他把那个年代、那代人的生活真实而活生生的搬进了书里,让人读着亲近,仿佛就在昨天,仿佛就在身边。工、商、官、农、学、兵,二流子,二楞子,每个人的形象都栩栩如生,每个人的特点都富于时代感。作品在当时振憾灵魂共鸣人心是必然的。让本平凡的人在书中对应的找着了位置,给了远离平凡的人想去了解平凡的人一个机会,也给了自命不凡的人一针镇静剂,给了负于平凡人一针强心剂。
其次,就届时与当下的社会意义而言,《平》都是一味疗效很高的济世良药与心灵鸡汤。回望历史,有诸多专家学者赋予了那个时代王者天命、人民奴性的传承渊源说,这种颠覆人民创造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是不确切与不道德的。社会的任何文明进步前进都是建立在传承、创造或颠覆与革新的基础之上。惊人的历史总是由伟人领导凡人去创造实践共同书写。同样,平凡的时下,仍然是靠领袖领导大家去实践打造。然而,今日社会之利弊矛盾依然惊人的突出。当然,社会总是多元化的,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差距,或差距过大,那么最后的结局是要么只剩一个人奔跑,要么只剩两个人打架。历史总会被新兴事物遗弃或掩改。今天的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从某种程度上讲,既使是最普通的人,从文化素质与生活质量也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甚至还有好多人到达了物欲横流与醉生梦死的境地……
今天,相对历史,当今社会物质基于某些人群或已足够丰裕,可绝对大多数的人依然平凡的活在当下,依然为了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永无止境地挣扎与求索;或许他们大多对历史与当下没什么想法。只是当下,几乎很多的人都做了金钱与势利的奴隶,都在近乎疯狂的追逐名利与贪图享受,并因此过程中中丟掉了良知与尊严,使奉献成了空话,执着成了迷途,信念成了稀泥,理想成了穿越,信仰不过一阵风烟……
其实,平凡依然存在,但能以大文学方式为平凡代言的路遥却不再回来。也许,正是文化主流抛弃了大部分平凡人,文学一旦背离主流价值观的宣导,所以整个时代迷茫了。也有吃饱了、穿暖了、玩神了的时代精英们,一改柴屝成豪门,一掷千金一随手。提及历史与当下,有麻木的,有憎恨的,有感激的,复杂的时下造就复杂的心理是正常的,欲壑难填,得到的多了未必真幸福,物质丰裕,精神未必充实超越,境界未必得到提升。时下人们的精神层面,也未必定胜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平凡的世界》代言潘石屹属于那类感激型的,他想用他对《平凡的世界》的肯定来证明这部作品的意义,显然有媒体炒作之嫌,用他地产大亨成功的偶然性代言《平凡的世界》,以身价肯定这部作品的身价显然是相形见拙的,这无疑是对歌颂平凡(是对大世界包容而非指自甘平庸)的颠覆!但作为该作品的忠实读者而言,相对作品的不凡,他亦足以平凡,不可大惊小怪。他只是在《平凡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个心里的平衡点而已。换而言之,《平凡的世界》所引领的正能量远远比一个人通过奋斗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要宽泛、浑厚、美好的多!
毫不讳言的讲,当今正值个性张扬极度夸帳的时代,太多的人早己唾弃平凡,只是没有跨过平凡而是试图穿越平凡,结果是自己不仅没从自己撕裂平凡的洞里穿越至梦想的天堂,而是直接掉进了冥暗的地狱。驾筋斗云与摇芭蕉扇必定是神仙干的事,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只能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理想是直线,现实是圆,脚踏实地,艰难而行。
今天,我们几乎所有自以为做出了不凡的人却永远丟掉了平静,缺乏平常之心就无法找到生命的出口,要知道一个燥动无法安静的灵魂是难以归依的。
因此,《平凡世界》的伟大,基于当下而言,不仅在于励志,更在于慰藉灵魂。它直接梵音般安抚了时下数以亿万计的普通生活者的内心,让他们心灵不再燥动,功利,贪婪,而归于对生活与人生平静般的包容、执着与热爱。《平凡的世界》中,最静的是欲望,最净的是灵魂,最真的是情感,最美的是人性!让每一位人归咎平凡,又让每一位平凡的人有了光彩,成了明星!
而颇为令人遗憾的是,社会发展至今日,对钱、权、势、名、利、光鲜这些世俗的顶礼膜拜己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明星撒泡尿远比百姓丟条命更受人关注。从文明精神角度讲,社会不知是倒退了还是进步了。相比之下,那个年代及那个世界是无比的清澈与干净,也更无疑于崇尚真、善、美、理想、奋斗精神的人心中的桃花源。
农民精神层面的信仰、世俗与追求
田、金、孙三家在农村代表上中下三个层次级别,他们在个人小利益面前相互计较,家族大利益方面又相互犄角,在困难灾难面前相互帮扶,在计较过后又相互包容。这种乡邻关系,在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传承中具有积极的非凡现实意义。这种道德基础很好的促进了农耕社会的和谐稳定,文明发展,远比条条筐筐的法律条文更具人性化。农村是一个靠道义、人情、习俗支撑起来的社会,单靠金钱与法律,破坏了原有社会生态,一定不是鬼推磨,而是磨推鬼!
同时,田、金、孙三家,老者很好的反映了农民的仁、义、礼、忠、孝,认命、规距、勤劳节俭、质朴善良却又多少带有世俗的信仰天性。而多少接受些新思想教育的年青一代则相对应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富于追求创新必显叛逆的天性。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无时不刻充满自身矛盾,这即是人生的双刃剑也是社会的双刃剑。
农民的苦难与奋斗
无论任何时代,农民总是最苦难与奋斗的一线群体。无论是农业社大集体时的贫饥,还是包干到户的温饱,到现今时代的务工潮,最艰苦与难熬的都是农民与农民工这一总体现状并没从本质上得到改变!就农民自身而言,精神最丰裕的是解放后二十年,那时即使是饿死的鬼,心也是红的,口号也是响的;农民相对幸福的是包干后二十年,农民有了温饱,生活压力不大,农业鼎盛,文化生活充实;农民生活压力最大及人性饱受摧残最不幸的是近二十年(当然不能否定物质文明,文化教育的进步),在务工潮与城镇化以及教育医疗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农村百分之八九十的青壮年劳力因生活压力所迫,象孙少平一样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奋斗在矿山,建筑工地上。更是百分之八九十的家庭是离散的,夫妻分居,老人留守,为了钱字,忙了孩子,丟了自己,忘了父母,远了乡情,淡了亲情,没了厚道,失了诚信,荒了家园!妻离子散(离婚率上升)经常上演,家破人亡(矿难事故)时有发生!在社会的巨大转型期,不得不感叹,一眨眼功夫,这世态咋就变得此茄子还老得快呀!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群,平凡的过往演绎叙说平凡的故事。太多的真诚,太多的善良,太多的美好铸就太多的感动!祝愿平凡的世界一世平安,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的人们一生安好!向平凡问好,向路遥致敬!
文章评论
萧萧
很有感触,还面面俱到。[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