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尘斋语:希望
个人日记
希 望
我们黄陂乡俗,在每年除夕或春节前夕,一家人或同一个家族的人一定要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年饭。从我父亲算起,我们家族现在只剩我二哥和我两家了。我们都生活在武汉。虽然同城,然而来往却不是很繁密,但每年的团年饭是一定要吃的。今年的团年饭就是由二哥已出嫁的长女一家张罗的。
侄女在市内一家事业单位供职,她的先生是一位负责高速公路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师,很勤奋,有担当,谨言慎行。他们有一个儿子,今年一十八岁,高三在校生。小伙子看似温文尔雅,知礼守节,但内心却十分个性,是不是的人很难入他的法眼,因此较多的时候,他多是按自己的想法行事,那些外在的、他没有想通的劝导对他来说一般不起作用。
我的这位侄外孙的故事往往令他的父母及他的外公——我的二哥瞠目,独他的舅舅十分欣赏。当年一十三岁,他还在读初中时,就于暑假独闯兰州,从武汉出发去看望他的父亲,途中一切都由他自己亲自来过,他感觉甚是惬意。一次他们学校组织春游,学校规定某时某分在某地集体乘车,届时同学们都早早地去了集合地,老师提前清点人数,独又少了他。于是派人四处寻找,他却稳稳当当地在宾馆的房间里上网。老师说:“集合了你不知道吗?”他却轻飘地说,离规定时间还有十分钟呢。理由很充分,老师语塞。他自己申办了一个武汉图书馆的借书证,经常借一些杂七杂八的书回家看,看了还要跟别人讨论。一次他跟我讨论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我真的不懂马尔萨斯,而且我们中国在孔丘们传统“家”思想的笼罩下,历来把人丁兴旺当作衡量盛世的一个标志,再说以中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衡量,很难说到底是人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还是人少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我只好应付他说,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是好的,但还是应以本身学业为主。有些大事是总理考虑的问题,从你的年龄经历及责任看,你还是应该首先学好你现在的功课。他此后多少有些用贾宝玉看薛宝钗的眼光看我。期末考试了,别人都备战应考,他依然看闲书不辍。他的父母对他这种无所谓,不认真,不勤奋,不专攻,不悬梁刺股,不锥心泣血的行为很是不满,多次找他谈话,总被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时甚至被他说得无语。其实,他的学业成绩并不坏。无论学校何时何地何样考,他的成绩排名总能在该校同年级500名学生中的前50名上下晃悠。其实,他的父母是希望他能跑在最前头,他可能对此不屑。这不,眼看过了春节,马上就要高考了,他却仍然优哉游哉,似乎成竹在胸。然其父母却总有些忧心忡忡。在中国,虽然学而优不一定锦绣前程,但贫家子弟如果学而不优,就更是少有选择余地。所以为人父母,何人不忧?
现在全天下唯有高中毕业生最苦,唯有幼儿园和离退休的老同志最听话最守纪律。这不,全家人都围坐在餐桌前就等这位秀才来剪彩。他还在学校上课,电话说马上来。过了好一会,人终于来了,还是依然胸有成竹的大将风度。大家举杯,先祝他金榜题名。席间不知怎么说起中国人当今少有人读书的事,说别人日本人是如何地爱读书,而我们中国如今是全民麻将全民丁,全民桌上筑长城,高级会所乐富人,剩下一群年少者,整日手机发微信,如今读书有几人?他听后认为不然。他说我们今天看待读书,不能认为只是读传统纸质的书才算读书,其实如今读电子版、音像版书的大有人在,这同样有趣有益,而且方便快速,易于交流和传播。随后,不知怎么又说到转基因食品,他又给我们作起了科普宣传,从基因说到转基因,再说到转基因食品,以及未来科学在这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现有政策,颇有些头头是道。席间,他舅舅说起准备春节期间陪家人到安徽宏村、龙川一带自驾游,他又想起了胡宗宪、胡适之……
我常常想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比如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者,总是把好为人师当作一种美德,甚至一种义不容辞的义务或当仁不让的权利,祖祖辈辈地坚守着园丁的职责,习惯按照传统去修剪自己子女、学生身上那些被认为不合时宜的枝叶,并且总认为自己的这一套是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的,一定是正确的,赞美这种行为是苦口婆心,是谆谆教诲,是传统传承。如果子女不理解不接受,就是不孝不顺。我们常常在这样的好心指导下,慢性地扼杀着自由的个性,并且浑圆不觉。
我觉得爱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尊重!是真心的,而不是口头的、礼节性的!
这就是我写在新春的希望,虽然我已经很有些老了……
文章评论
有家有爱
一个有思想有个性,博览群书的孩子,一定是前途无量。[em]e179[/em]
晚霞的结晶
预祝老师春节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飞翔的梦
学习若能触类旁通,已是善思,当下难得的学生。是希望。
舞文弄墨
赞同。
阳光老人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这么有思想、有个性,是很难得的,现在是不是这样的人很少了?多些这样的年轻人,中国会更有希望。
顽石
这位学子定然前途无量!大赞![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