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君:线下旅游业如何用利用大数据做分析与营销?
个人日记
数据分析是有价值的,但在互联网公司的地位非常尴尬和动摇的,原因就在于并非每次分析的结论有时变不成看得见的价值,不像做技术开发,你开发了,上线了,就是价值。
哪些分析是有价值的呢?第一,但某个事情做得特别不好,你分析出来原因,而且解决这个原因的方案可以很简单明了,那么将会变成价值。如果这个原因解决起来很困难,那可能你白分析了。例如在美邦的时候,当淘宝大促效果很不理想的时候,我分析出来的原因很容易解决,于是就有了大幅提升的故事。。。。
但后来做了很多分析,都是小产出为主。例如我们分析了用户行为路径,很多结论其实都是“显而易见”,或者“不好实现改进”。比如用户从一些机票页面推荐的转化问题,结论是无论你怎么推荐,大部分用户从推荐业进去,还是得多搜索几次,才会去下单。
所以野性的互联网,是不需要高大上的BI的。另外,我所知道的互联网公司,凡是BI部门有分析师的,最终无一例外,都会转去业务部门,BI始终还是IT属性。
大数据在先有“大公司框架”下,难有作为。首先,大数据最大的特点要集成外部数据,在大公司里,你能随便有条件集成外部数据?恐怕领导是让你把公司的数据用好吧?理性的大数据,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感性的判断,因为你所谓的产出,在没有得到大数据之前,都只能参考推算,并没有说服力,大数据团队在决策层面前没有任何话语权。这个其实不用“大数据”来证明,早在美邦的时候,我们就分析得出,百度和另外一个渠道的用户性价比最高,但你还是得多找几个渠道。
大数据其实是一个整体战略,而不是仅仅用来证明什么事情,这样的产出非常有限。说直白点,大数据的价值在于:1. 入口;2.定位来制定战略战术,以及预期判断(用户定位、产品定位);3.改进,实施过程中的营销改进,产品改进。而整个大数据价值要实现,除非这个人进入决策层,否则你什么现状都改变不了。
数据营销其实分为2种,一种是离线营销,一种是实时数据营销。
离线,顾名思义,就是用户可能现在没在网上看你的产品,这个时候你推销给他们,现在离线营销应该还包括“微营销”,微博微信营销。
离线营销的最主要作用是:1.给老用户提醒,如果你能分析出老用户现在什么产品对他来说,刚需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转化率才能高,所以之前服装的案例,关键就是判断用户买衣服的需求周期;2、新用户营销,现在离线营销已经不能发短信了,一般还是邮件,所以新用户营销主流已经是实时营销了。
广义的在线营销,其实包含了SEO、网站内推荐和搜索产品、DSP营销等多种手段。就是用户在线上用网络的时候,你的产品信息即时和用户发生交互,就是在线营销。
做DSP的,他们的数据来源于cookie搜集,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庞大的用户行为,即便这么复杂庞大的大数据应用,其实效果还是有限,只针对一些产品品类效果更好。大家都有个体验,就是你刚在淘宝搜索了小孩衣服,那么可能在其他网站都有小孩衣服的推荐。其实这个大数据应用的故事并不完整,因为他们并不清楚你买了还是没买,如果你买了,他还猛推,你作为用户,不觉得很SB么?
所以DSP适合哪些产品推呢,1. 适合快消品,即便用户买了,你推可能还是有效, 2. 专业性很强的,需要持续用的商品。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你知道用户在选,还没买,这个时候推荐更性价比的,口碑好的,转换率肯定高。
做旅游的大公司都知道这个道理,就是酒店、门票可以作为入口,因为我知道我要去那里旅游了。但是万事没有捷径,无论去哪儿还是携程,都做过机推酒,酒推度假产品,效果好么?
不见得。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其实并非大数据,仅仅是简单的商业逻辑推送,能有效果才怪,哪有那么便宜的事。首先机票和酒店,酒店与度假,本来他们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仅仅假设一个场景觉得合理,那么就只有假设的这部分用户才会用你的产品。
也就是说,每一个网站的用户,对于他们的产品并非那么交叉,携程和去哪儿,他们的机票酒店用户都非常庞大,但交叉的比例不大。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用户始终是讨厌“捆绑”销售的,包括在线旅游员工都讨厌捆绑销售,限制用户选择,推荐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无论创业,还是做营销,大家其实都关心一个事,你提供的服务产品,是不是刚需,对上述我们看到的推广,显然不符合刚需的特点。当用户要搜索机票或酒店的时候,他这个时候对机票、酒店,就是“刚需”,但如果你在订机票的时候推荐酒店,那酒店在这个时候显然是“多余的”,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刚需。
但在电商零售世界里,很多品类的推荐堪称经典,例如买手机推荐耳机和存储卡,为什么效果好?刚需啊!所以个人看法,数据营销,得先懂用户刚需,以及什么场景下产生刚需,然后大数据来辅助完成。
如果这些不考虑,认为有了大数据,就能解决难题,那得到结果,肯定是不稳定的(如果瞎猫碰到刚需,那还是会有效果的)。
最后总结一句,识别“刚需”,一是通过理性的数据分析判断,二是通过常识的推断(不要纠结特殊场景),这是数据营销,甚至创业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问:获取数据有哪些渠道?
吴:获取数据渠道也是数据营销的能力之一,最常见的渠道一是公司内部(一般大公司),二是合作平台,常见的有百度,还有很多其他营销平台,三是自己搭建渠道,包括社交网络利用、数据交换等等。
有生之年,并肩同行!我是陈晓花,QQ/微信:1120941468,假如你对我的文章节感兴趣欢迎勾搭,并且转载与分享!
哪些分析是有价值的呢?第一,但某个事情做得特别不好,你分析出来原因,而且解决这个原因的方案可以很简单明了,那么将会变成价值。如果这个原因解决起来很困难,那可能你白分析了。例如在美邦的时候,当淘宝大促效果很不理想的时候,我分析出来的原因很容易解决,于是就有了大幅提升的故事。。。。
但后来做了很多分析,都是小产出为主。例如我们分析了用户行为路径,很多结论其实都是“显而易见”,或者“不好实现改进”。比如用户从一些机票页面推荐的转化问题,结论是无论你怎么推荐,大部分用户从推荐业进去,还是得多搜索几次,才会去下单。
所以野性的互联网,是不需要高大上的BI的。另外,我所知道的互联网公司,凡是BI部门有分析师的,最终无一例外,都会转去业务部门,BI始终还是IT属性。
大数据在先有“大公司框架”下,难有作为。首先,大数据最大的特点要集成外部数据,在大公司里,你能随便有条件集成外部数据?恐怕领导是让你把公司的数据用好吧?理性的大数据,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感性的判断,因为你所谓的产出,在没有得到大数据之前,都只能参考推算,并没有说服力,大数据团队在决策层面前没有任何话语权。这个其实不用“大数据”来证明,早在美邦的时候,我们就分析得出,百度和另外一个渠道的用户性价比最高,但你还是得多找几个渠道。
大数据其实是一个整体战略,而不是仅仅用来证明什么事情,这样的产出非常有限。说直白点,大数据的价值在于:1. 入口;2.定位来制定战略战术,以及预期判断(用户定位、产品定位);3.改进,实施过程中的营销改进,产品改进。而整个大数据价值要实现,除非这个人进入决策层,否则你什么现状都改变不了。
数据营销其实分为2种,一种是离线营销,一种是实时数据营销。
离线,顾名思义,就是用户可能现在没在网上看你的产品,这个时候你推销给他们,现在离线营销应该还包括“微营销”,微博微信营销。
离线营销的最主要作用是:1.给老用户提醒,如果你能分析出老用户现在什么产品对他来说,刚需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转化率才能高,所以之前服装的案例,关键就是判断用户买衣服的需求周期;2、新用户营销,现在离线营销已经不能发短信了,一般还是邮件,所以新用户营销主流已经是实时营销了。
广义的在线营销,其实包含了SEO、网站内推荐和搜索产品、DSP营销等多种手段。就是用户在线上用网络的时候,你的产品信息即时和用户发生交互,就是在线营销。
做DSP的,他们的数据来源于cookie搜集,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庞大的用户行为,即便这么复杂庞大的大数据应用,其实效果还是有限,只针对一些产品品类效果更好。大家都有个体验,就是你刚在淘宝搜索了小孩衣服,那么可能在其他网站都有小孩衣服的推荐。其实这个大数据应用的故事并不完整,因为他们并不清楚你买了还是没买,如果你买了,他还猛推,你作为用户,不觉得很SB么?
所以DSP适合哪些产品推呢,1. 适合快消品,即便用户买了,你推可能还是有效, 2. 专业性很强的,需要持续用的商品。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你知道用户在选,还没买,这个时候推荐更性价比的,口碑好的,转换率肯定高。
做旅游的大公司都知道这个道理,就是酒店、门票可以作为入口,因为我知道我要去那里旅游了。但是万事没有捷径,无论去哪儿还是携程,都做过机推酒,酒推度假产品,效果好么?
不见得。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其实并非大数据,仅仅是简单的商业逻辑推送,能有效果才怪,哪有那么便宜的事。首先机票和酒店,酒店与度假,本来他们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仅仅假设一个场景觉得合理,那么就只有假设的这部分用户才会用你的产品。
也就是说,每一个网站的用户,对于他们的产品并非那么交叉,携程和去哪儿,他们的机票酒店用户都非常庞大,但交叉的比例不大。第二个问题,那就是用户始终是讨厌“捆绑”销售的,包括在线旅游员工都讨厌捆绑销售,限制用户选择,推荐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无论创业,还是做营销,大家其实都关心一个事,你提供的服务产品,是不是刚需,对上述我们看到的推广,显然不符合刚需的特点。当用户要搜索机票或酒店的时候,他这个时候对机票、酒店,就是“刚需”,但如果你在订机票的时候推荐酒店,那酒店在这个时候显然是“多余的”,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刚需。
但在电商零售世界里,很多品类的推荐堪称经典,例如买手机推荐耳机和存储卡,为什么效果好?刚需啊!所以个人看法,数据营销,得先懂用户刚需,以及什么场景下产生刚需,然后大数据来辅助完成。
如果这些不考虑,认为有了大数据,就能解决难题,那得到结果,肯定是不稳定的(如果瞎猫碰到刚需,那还是会有效果的)。
最后总结一句,识别“刚需”,一是通过理性的数据分析判断,二是通过常识的推断(不要纠结特殊场景),这是数据营销,甚至创业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问:获取数据有哪些渠道?
吴:获取数据渠道也是数据营销的能力之一,最常见的渠道一是公司内部(一般大公司),二是合作平台,常见的有百度,还有很多其他营销平台,三是自己搭建渠道,包括社交网络利用、数据交换等等。
有生之年,并肩同行!我是陈晓花,QQ/微信:1120941468,假如你对我的文章节感兴趣欢迎勾搭,并且转载与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