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僧醉墨一戏空

化茧为蝶


狂僧醉墨一戏空

作者 马新宇



怀素(737-799),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零陵人。祖父、父亲都曾为官,但怀素幼年时家境贫寒。十岁那年,怀素“忽发出家之意”,而“猛利之性,二亲难阻”,其《自叙帖》亦有“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云云。唐代陆羽《怀素别传》称其“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李肇《唐国史补》则云:“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集埋于山下,曾曰‘笔冢’。”以狂草绝世,与张旭并称“张颠素狂”、“颠张醉素”。


怀素擅草书,青年时代已远近闻名。朱逵处士曾慕名拜访并赠诗云:“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怀素此时的草书尚未臻极境,但朱氏之评已初现端倪。怀素在青年时代已经与酒和狂草结下不解之缘,借酒抒怀,笔势猛利迅疾,百杯而神转。可以说,工力、性情、酒等诸多因素,已经使他具有了成为狂草大师的基本条件。但是,为人为学均需“千炼精神百炼胆,十分火候九分功”的升华,艺事虽为小道,大成则须不断开拓眼界,扫除自我迷恋的障蔽,复经山水陶冶、人情历练的洗礼。有幸的是,31岁的怀素便开始了游走四方、遍访名师的游艺生涯。此番经历与收获,正如其《自叙帖》所云:“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芨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凝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怀素对草书的认识,见于其与颜真卿论书的一段佳话:“素云: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怀素36岁所作《藏真帖》便记录了他与颜真卿相见的情景。怀素、颜真卿均以生动的物象取譬,颇有禅思。云无定质,瞬息万变,所言乃师无常法、书无定则,本于心、发乎情而已;“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当为取势迅疾、连绵之意;“坼壁路”乃墙壁自然皲裂之缝隙,或言章法、行气之自然贯通;“屋漏痕”,则可理解为水露缘墙而落,或为急涩有度、酝酿无际之谓。


怀素41岁所作《自叙帖》,纵28.3cm,横775cm,126行,计698字,是独具自家面目的手卷式狂草极品,历来评价颇高。其基本特征如下:第一,“志在新奇无定则”。此帖史有“破体”之称,字间连接已经突破了章草和“二王”一系今草字间不相钩连的独立格局。作者根据书写时节奏韵律的变化,对字形体势重新进行单字内部、字与字之间的连缀组合,形成了具有强烈抒情色彩而独具特色的“字组结构”,通篇则钩环盘纡、气脉隔行。第二,“壮士拔剑,神采动人”。狂草之狂,一在情绪,二在速度。此帖挥洒的速度已达到“迅疾骇人”的程度,可当“字成只畏盘龙走”、“飞丝历乱如回风”之评,进而形成了“古瘦淋骊半无墨”的丰富的视觉效果。第三,“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以狂草作此鸿篇巨制,参差错落,变化不可端倪,而无一处懈笔,对书写时持续饱满的精神状态,精熟的草法以及工力与才情都提出极高的要求。可以说,此帖是对人的综合能力极限的挑战。苏东坡云:“余尝爱梁武帝评书,善取物象,而素公《自叙》,尤能自誉,观者不以为过,信乎其书之工也。然其为人傥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其近于有道(张芝)者也。”怀素本为僧人,“盘底皆穿”的禅定工夫相当了得;又有“一日九醉”、“嗜酒以养性”的独家修炼“秘籍”,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达到并保持持久的书写狂草的精神状态。相比之下,张旭借酒抒情,但“醒则天真不全”,或许缺少的正是怀素禅定的工夫以及由此带来的上佳的持久书写状态。


《圣母帖》是怀素57岁所作,此作用笔清逸圆转,一派悠游超逸之境,与“一行数字大如斗”的《自叙帖》风格迥异,为我们展示了狂僧晚年绝去尘俗而渐归平淡的超然一面。63岁所作《小草千字文》是他传世作品中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锋芒尽敛,颇具纯淡古雅之致。此时的他已无壮岁的精力和气魄,又患风疾多年,苦病之老笔,自然多了些散淡从容的意趣。清代郭尚先云:“藏真比张长史,笔力自少怯,然平淡天成,下笔如虫蚀木,真得子敬正传,而不袭其貌者,当为草书正宗。”所言或近于此帖风神气韵。“平淡天成”即孙过庭所谓“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意。


宋代董逌《广川书跋》称:“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造此境界,虽工力居先,更当得力于怀素外师造化、内得心源的草书“自然观”,其晚年所作《论书帖》有云:“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亦知惟有深山大泽,方可藏此“蛟龙”也。王国维《人间词话》曾经总结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其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在怀素的书法人生里,也清晰地留下了三种不同境界的印痕。





《自叙帖》局部



大草千字文





范增《怀素学书图》





苦笋帖.





论书帖





圣母帖.



食鱼帖





小草《千字文》


【酒狂-龚一】





文章评论

.杨柳丰姿.观柳品闲心....

[ft=,,楷体_gb2312]师无常法、书无定则,本于心、发乎情而已;“飞鸟出林,惊蛇入草”,[em]e183[/em][em]e160[/em]灵动之性也!!![/ft]

禅房花木

[em]e183[/em]不去西山看红叶,只在屋中闻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