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让汉人驱除奴性的第一步

汉服宣传栏

 

图片

来源:青峰

       当年满清入关,烧杀抢掠,汉文明顷刻间轰然坍塌。4000年历史的衣冠制度被强行推出了中华文明的大堂,随之而来的是野蛮的剃发易服,圈地,投充和卑劣的逃人法.据说剃发时北京街头的老少爷们相拥而哭,互相诉苦道:我究竟犯了什么罪?竟要被剃发!(满族男人的头发真是怪异,把我们好好的汉家儿郎的头发给你剃成那样,难看到极点啊,世界上唯有满人的头发是那么难看的了),南方老百姓更不含糊,民间的反清运动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为的是什么?反抗侵略?这么答也正确,但没有答到问题的实质上。为的就是一个礼字,一个民族的礼,一个传统的礼。
      解放后,我们赶走了三座大山,驱除了四害,还进行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文化大革命!这群小败家子们的威力可一点都不比当年入侵满人小,一句造反有理的口号后,老祖宗的社稷被毁,艺术瑰宝通通当成封建余毒烧掉!毁掉!原来共产主义除了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以外,还要破坏一切“落后”的东西?这不知道当时的知识分子们天天是怎样一种心态。近代以来,日本的文化都是向中国倒输的。经过文革后,中国的文化遗产流失的非常严重,这种严重被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淹没了。现在中国的经济确实很发达,但其文化展示的内涵是粗俗、浅陋 。未来究竟会如何,不得而知。。。
     改革开放了,人们的思想开始转变进步。一些人看到日本韩国这些周边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和文化主打。可中国呢?还是一片文化旱地,离近了一看,哎!这不咱们老祖宗的东西吗?人家能用,咱们这些子孙后代怎么就不能用?事实证明,政治经济制度的复古会使历史倒退,但文化上的复古却是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凝聚力的重要标志。于是就掀起了近代的汉服运动。可是问题又出来了,这汉服面临着一种窘迫和尴尬,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尴尬。于是开始有人发难了:比如说我们干嘛非要穿汉朝的服装呀,明朝人穿什么呀?你们的汉服不规整,还是算了吧!你们这么喜欢复古干脆回到古代算了。穿汉服出行不方便呀,穿汉服能开飞机吗?能下地干活吗?(这句最彪,且不说没强迫你干什么都穿一身汉服,你丫见过穿西装穿和服开飞机的呀?古代人下地干活穿TMD   NIKE呀?)呜呼!当初让他们脱下汉服-----很难,现在让他们的后代再穿上祖先用鲜血争取过的信仰却更难。甚至有一些人竟然会对汉服达到剑拔弩张的地步,这就让我不理解了,我还从没见过说哪个民族会对自己的传统服装达到如此憎恨的地步。日本电影《最后的武士》这样一段台词:你们可以修铁路,造大炮,但请不要忘了你们是谁!汉民们,你们是谁那?从何而来从何而去,或者说根本没有汉族这一名词,是一些伪君子炮制出来的花招罢了!
      你们穿着西服革领去拜祭黄帝炎帝,但老祖宗认识穿着西服的你们吗?当然按照一些人的逻辑一定要抵制这种祭祀活动,因为劳民伤财啊!所以汉族是一个很贱的民族,我也是其中的贱人之一,明知道会被人骂还说很多贱话!!
      汉服是去除奴性的第一步:
       自从汉服被暴力灭绝以来,汉人的民族自卑感日益加深。到今天,在文化上一切判断都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凡是跟西方相同的,当然是西方更正宗,一切跟西方不同的,肯定是自己错了。
       古代中国女子婚后只提姓(如王氏),不提名字,就是封建意识,男尊女卑,不尊重女性。
现在西方女人婚后要改成夫姓,要改所有的身份文件,若再婚还要改一遍,那就是西方先进文化,香港人都学,现在反封建的大陆人怎么就不学呢?
       现在学弹有几千年历史的琴(古琴)给人复古的印象,但是学有两千年历史的小提琴就代表了时髦和现代。西方的钢琴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当时只在宫廷演奏,平民百姓是买不起的,现在中国人没有人觉得那是统治阶级剥削阶级的腐朽没落的东西,反而觉得高雅高贵。弹钢琴在正式演出时要穿燕尾服,好象也不是劳动人民的工作服装,怎么就没有人想到这不方便生活?古代西方的劳动人民会穿着大摆裙跳华尔兹吗?怎么打仗呢?中国人学华尔兹怎么就没有人这样联想呢?
       总有人说学国学不在乎外表,不穿汉服也能学。但为什么穿马褂办私墅就从来没有人这样批评呢?
       根本的原因是汉服确实太特殊了,太有力量了。让某些人不得不全力对付。汉服刺到了那根敏感的神经,正中那个奴性的穴位。
       有了汉服,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为什么一定要把西服当标准,进一步就会想,为什么弹钢琴才是高雅?汉人的瑶琴为什么要被逼着改名叫古琴?
       进一步就会想,为什么把西方的棋叫国际象棋?电脑下赢了俄罗斯的冠军就代表人类的智力输给了电脑,为什么不下围棋?
       进一步就会想,为什么会认为从来不产生抗药性,不伤害免疫系统的中药不如西药?
       最后就会想到关键的问题,为什么古代我们穿汉服的时候都是世界最先进,最自信的时候?
       汉服的力量有多大,反汉服的人最清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