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访随县吴山镇 体味山乡风情风味风景

个人日记

 

2014年,农历马年的正月初二,携全家(其实也就一家三口)如约到朋友的老家湖北随县吴山镇过年。说来出行也不那么顺利,前一天的大年初一天气突变,浓雾弥漫,加之迎新年燃放爆竹更加重了雾霾,能否成行真的无法确定,但我们还是做好了出行的准备。初二一早,看天气还行,便带上行囊驾车直奔高速。不过,真的出发了心里还是蛮忐忑的,开车时间不长,第一次跑这么远,往返路程将近上千公里。还好在手机导航,公路地图和朋友的联系中,一路高速行驶顺利抵达湖北随县吴山镇。

随县地处鄂西北,与河南信阳,南阳相邻,是一个既年轻又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小城。听朋友讲这里曾是炎帝神农的移居地——据传在远古时代,中原大战炎帝被黄帝打败后,带领他的子民离开中原移居此地重新开始农耕,并将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传授给当地的民众,带动了当地农耕水平,广受民众的拥戴。至今随县城内还建有炎帝神农故里。

朋友的家在随县吴山镇,那是一个四周环山的山乡小镇。这里民风淳朴,低山环抱,虽正处腊月,气候不能说宜人但相对温和,没觉得太冷。镇子不算大,也许是过春节的缘故,感觉人还不少。听朋友讲,早前的吴山镇没现在大,居住的人口也没现在多,现在居住在镇上的居民十多年前基本都是山上的山民。那个年代为了生存,山民们大量的砍伐山林、开垦山地种植粮食作物,使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后来当地政府按照国家退耕还林要求,封山育林后山民全部移居到镇上。如今看到的满山马尾松都是退耕还林后种植长成的。

图片
    
    现在的吴山镇建镇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和历史。这里曾是抗战时期的一个战场,现今还存留着当时战场的阵地。回来后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是有这么回事。当时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已迁陪都重庆,侵华日军有一个打通鄂西北直通川渝,消灭国民政府,从而实现尽快结束侵华并占领统治中国的计划。吴山镇就在该计划设定的线路上,当时的战场就在距吴山镇不远的地方。

吴山镇不高的前山上,建有国家大地测绘的地面基准点,是在国家有备案而且至今仍在沿用的。登上这个山顶就看见这个基准点,虽深陷山石和荒草中仍清晰可辨。

随县还是全国野生兰花草产地,在吴山镇四周的山坡随时都会见到野生兰花草。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还别说,不经意间在爬前山的途中还真是发现了兰花草,漫山遍野除了马尾松是绿的,就是这兰花草泛着淡淡的黄绿色,在枯草中摇曳,透着一股独傲的凄美,令人怜爱。

这里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区,成型的种植耕地不多,且面积也不大,但在山坡上,不高的山顶上,山脚下和山洼中还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种植地,主要的农作物有花生,红薯,青菜,一般用于自给自足。这些自主开垦的小面积耕地没有明确归属,谁开垦就归谁,按朋友话说只要勤快就饿不住。

图片
    
    
我注意到,这里的一种青菜,油绿绿的叶面鼓着密密的泡泡,朋友告诉我这是当地的特产叫泡泡菜,一种每家都种每天都吃的青菜,曾经春节期间在首都卖的价格达到十元一斤。在这里的几天,朋友家里每顿都炒泡泡菜,菜的味道很重,确实很好吃。还有,在朋友的家里我发现了红薯,在河南红薯再普通不过了,但这里的红薯自有它的特点,由于是生长在粘土地里,生长的艰难造就了红薯的个头都不是很大,小小的精巧瓷实,红瓤脆甜耐嚼。

虽说这里与河南相距并不远,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还是让两地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差异,准确的说饮食就不同,我还是感到不那么适应。拿春节吃饺子来说,这里包的饺子外观和南阳很接近,最大的不同就在饺子馅儿,这里的是熟馅儿,北方的都是生馅儿,入口的感觉差异就大了,怎么都觉得还是北方的饺子好吃。倒是有一种食物让我很感兴趣,腌肉腌鱼。在入冬后将新鲜的肉和鱼抹上盐,腌透后挂起来,经过一段时间风吹晾晒控出多余的油,煮熟后再用热油爆炒,吃起来咸香劲道耐嚼不油腻,我和儿子都很喜欢吃。朋友说用盐腌过的肉和鱼一直吊挂着到夏天都不会变质。我问在北方能这样做吗,他说因为北方冬天太冷,腌过的肉盐不易融化在肉里,肉就会变质。我注意到这里家家户户的房门前都挂着腌过的肉和鱼。真应了那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图片
    
    
吴山镇四周的山不算高,山体也不陡峭,却依然山山相连,绵延起伏。如果说此处的山多么巍峨壮观,那确实夸大了,但远远望去,每峰山体上都有裸露的巨型花岗岩石,用刚劲雄浑应该比较贴切。鸡鸣山是当地最高的山峰,海拔也就六百多米,主峰顶建有道观,其规模比湖北武当山小的多,究其建造的年头却和武当山差的并不太远,素有小武当之说。相传,真武大帝修行得道后遍游天下名山,行至此山恰逢鸡鸣,随定此山为鸡鸣山。民间相传,自明清以来到解放初期的一段岁月,鸡鸣山的香火一直很旺盛,每年农历的33日至15日最为壮观,来自鄂西豫南多地的香客扶老携幼登山敬香,祈福消灾。

寒冬时节的鸡鸣山遍山枯黄的灌木,一派肃杀,只在山坳,背阴的峭壁处才偶见少许树丛的翠绿。说到登此山,朋友戏谑地说他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于登上此山他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登山的线路更是一无所知。没办法我们只好自己穿行于枯枝荒草中探路向上攀登,好在山不陡峭,地形不复杂,并没有感觉到很累,很快就接近了山顶。此时原有的崎岖路消失了,浮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巨大的花岗岩石。要想登上山顶,只能在没有任何可借助的情况下徒手攀爬。意想不到的是,花岗岩石尽管巨大,岩石的表面却异常粗糙,登山鞋踏上去很是牢固。我们不敢喘息,贴着石面一口气快速的爬上了山顶。那一刻,当我们立起身体,向群山四周望去,但觉一览众山小。

图片
 沿着崎岖不平,高低不定的山顶小道向最高峰进发,沿途还不忘观看风景。由于这里多为花岗岩石,可供树木丛林生长的土壤十分的稀少,无论高矮粗细的树木,还是灌木丛林,能生长下来的都和岩石混为一体,根部都深嵌在岩石的夹缝中,大有任狂风劲吹,我自岿然屹立气概,可见生命力之强劲。更为奇特的,山顶有不少的奇石,造型各异,使人遐想,如此巨大的山石造型又是如何造化出来的,如果是风是雨的缘由,那得需要多少个年头岁月啊!

登上顶峰,在山风呼啸而至之时,俯瞰脚下连绵群峰,体味着大山的秀美,何其快哉!鸡鸣山不是名山,它没有张家界山的诗情画意之美,没有西岳华山的高大奇峻之美,鸡鸣山体现的是雄浑刚劲之美,它让人没有不可逾越的仰视感,反而呈现出的是厚重,亲切和包容。

寥寥数日其实并不能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山色景致有深的了解,只把自己由看到而感到的陈述出来。如果说到对这乡村山镇的感觉,坦白的说与来之前对它的想象差异很大。总之,因为是朋友生长的故土,由衷的祝愿这里能更快更好的发展,期盼能有机会再来这里,看到新的变化。

图片


作者:大河天马行空

文章评论

远山

实人、实事、实景、实情,图文并茂,亲切动人!

袋鼠

[ft=,5,][/ft][em]e163[/em] [em]e163[/em] “兰花草泛着淡淡的黄绿色,在枯草中摇曳,透着一股独傲的凄美,令人怜爱。”可见作者独到的文学功力,也可以说是花姐的自身写照![ft=,5,][/ft]

远山

看来此文很有人气啊![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