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复位手法之我见--玄鉴中医

个人日记


图片


    胸椎的整脊复位手法乃成为治疗许多脊柱相关内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胸椎属微动关节,复位难度较大,因此,临床上,我们常常联合采用两种以上手法,以达到完全复位之目的。在许多情况下,还首先要对明显疤痕、粘连的组织进行必要的针刀松解,在此基础上再施以手法复位,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则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体位:患者仰卧,双手交叉抱住双肩或上臂(起固定肩关节及保护胸廓的作用)
 手法:术者站在病人的右(或左)侧,左或(右手)在病人手腕关节处锁住手和其左臂,拉动病人身体向右侧旋30——45度,同时术者右手四指关节屈曲,垫压在患者的右侧错位处,上身前倾,将体重通过前胸及上肢压于患者肘臂之上。医者通过患者肘臂用力向下弹压,并与垫于患者背部之手,形成双手瞬间对冲复位力量,此时即可闻及复位响声,手下亦有椎体复位之滑动感,手法即告成功。

 适应症: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乳腺病、慢性胃病、肝胆疾患等有很好的疗效!
 说明: 
   1、此法主要借助于医者上身体重及在上之手用巧力弹压,通过患者上肢的杠杆作用,将下压力量对称地由患者双肘部→上臂→肩胛骨→背部胸壁→错位椎体,进行链式传导。而垫于患者背部之手作为支点,并形成反作用力,两手之作用力瞬间交汇于错位之椎体,即可达到复位之目的。 
   2、令患者双手用力抱肩,其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固定肩关节,不让其滑动,使自由上肢与上肢带形成一个杠杆整体,便于力之有效传导,以达到椎体;二是依靠患者双手用力自我保护,防止医者用力下压时损伤肩关节而引起疼痛。 
   3、此法医者劳动强度大,比较辛苦,但复位效果确实可靠(较其他方法成功率更高)。无论对于何种类型、何种方向的移位均有效。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