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调衡触诊法--玄鉴中医
个人日记
所属相册:玄鉴中医
脊椎矫正技术是专用于复位偏位、半脱位的脊椎,调整脊椎关节的一门技术,类似于中医的扳法和正骨术,但有其系统理论指导,有其特有的发力技巧,是一项科学、高效的治疗技术。
脊椎矫正学是一门哲学与科学艺术的综合。在指导思想上,注重人体的整体研究,注重人体内部各器官及组织的相互关系,寻求一种维护、修复自然生理与物理平衡的方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脊椎矫正学已不是一门单纯调整脊椎骨的系统性手法,而是宏观地从人体的整体平衡着眼,来认识人体内部的奥秘,再从科学实验中寻找依据,以达到调整平衡的目的。这种调整的方法不仅对脊椎安全、有效,也涉及到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和关节,涉及到种种生理学的平衡。这种对人体的认识和调节,可以达到微妙的境界.
做为一个脊柱调衡医师,我们的双手既是治疗的工具,又是诊断的工具。通过触诊可以帮助我们在治疗前诊断、治疗中定位、治疗后评价疗效。 保护好双手,和练就双手的感触能力,是我们脊柱调衡师的基本要求。
1. 颈椎触诊
病人坐姿,医师站其后侧。触摸棘突和横突后方时,医师以一手掌扶贴在病人的前额,操作头的前倾活动,另一手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病人对侧棘突侧面、横突后方或关节突。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3颈椎横突或后关节处;从项后正中触清第二颈椎棘突,然后向外下侧方移至2、3颈椎棘突侧面。触摸横突前方时,用双手食指挠侧面分别按压同侧横突前方,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前下方移至2、3颈椎横突前方。重点触摸和按压寰枢关节和第七颈椎,从上向下滑动,触清棘突是否偏歪、关节突有无隆起,横突左右是否对称。(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长短悬殊,触诊容易有误差,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
2胸椎触诊
患者俯卧,术者站在一侧,用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胸椎横突、棘突侧面和肋椎关节,从上向下逐一触摸滑动,并左右对称比较。如胸椎棘突向一侧偏歪,表明胸椎后半脱位;如肋椎关节凹凸不平,说明肋椎关节错位;如两侧横突高低不平,胸椎旋转错位。在拇指螺纹面从上向下滑动过程中,还可触清胸椎是否侧弯。
3. 腰椎触诊
患者俯卧,术者站在一侧,用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压腰椎棘突侧面和横突,从上向下触摸滑动,并左右对称比较。如遇腰椎棘突偏歪和横突高低不平,并有压痛和阳性反应物,腰椎小关节存在半脱位;如椎间隙旁侧有阳性反应物,存在压痛和放射性疼痛,椎间盘可能脱出。术者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向下滑动对比,若棘突高低不平有阶梯感且压痛明显,腰椎有滑脱;若腰椎棘突不在一条直线上,腰椎侧弯常有压痛和肌紧张。
所属相册:学员培训2012——2015
4骨盆触诊
患者仰卧,术者站在一侧,双手拇指指端分别按压两侧髂前上棘,同时双手食指挠侧触摸两侧髂嵴最高出。如两侧髂前上棘和髂嵴高低不平,或两侧髂前上棘与肚脐距离不等,髂骨左右错位;如两侧髂前上棘和髂嵴左右不对称,髂骨前后旋转错位。髂骨错位是耦合运动, 向上移位常常伴有旋前错位,向下移位常常伴有旋后错位。
患者俯卧,术者站在一侧,双手拇指指端按压髂后上棘。若髂后上棘高凸上移有压痛和韧带剥离,髂骨前错位;若髂后上棘低凹下移有压痛和韧带剥离,髂骨后错位。
一手拇指指面触摸骶嵴两侧,如骶嵴偏歪,骶骨左右旋转。拇指指面触摸骶髂关节,如一侧骶骨低陷,对侧高凸,骶骨前后旋转。
拇指指面触摸腰骶关节,如骶骨“点头”是骶椎倾位式错位、腰骶关节向前滑脱式错位。骶骨“仰头”是骶椎仰位式错位、腰骶关节向后滑脱式错位。点头是腰骶关节向前错动呈成角位,骶椎过伸大于350 ,“仰头”是腰骶关节向后错动,形成平腰或腰骶部后突反张。
阳性反应物触诊法
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关节突上下按揉触摩,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着点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若有,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
触诊如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如硬结,肌痉挛的索状物、摩擦音等,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