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道场——峨眉山

个人日记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上有寺庙约 26 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又称之为“光明山”。普贤的梵文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普贤为意译。《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在佛教传入之前,峨眉山以道教著名。佛教大约于东晋时期传入峨眉,当时山上道教的乾明观改为佛教的中峰寺,是全山由道改佛的开始。隋唐时期,佛教渐趋兴盛,不少道观相继改为佛寺。东晋慧持在此建普贤寺。到了宋代,宋太祖遣人从成都购铜铸成普贤骑象像运赐白水普贤寺。经过北宋皇帝的多次诏修,宋朝时期,峨眉山已经成为了闻名国中的普贤道场。明朝时期,朝野上下齐心合力,峨嵋作为朝拜普贤的圣地终于达到极盛。明末山上佛寺达 80 余座,较南宋时增长一倍有余。鼎盛时僧众多达 3000 余人。清代这一趋势仍得以继续,清末山上有 72 庵、38 寺、15 堂、12 阁、9 殿、5 楼、6 院、13 亭,共179 座。

    近两千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成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佛教圣地。峨眉山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僧众多是临济宗、曹洞宗门人。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帜。

    全山共有僧尼约300 人,寺庙近30 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八大寺庙。寺庙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铜浇、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 ,重达 62 吨,高 7.85 米,为宋朝时铸造,已有上千年历史,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此外古贝叶经、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

    主要寺庙

    峨眉山上的寺庙,都是与山势地形相结合的艺术品。或于深林竹海之中,或于高山峻岭之上,随山势展开。主要有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万年寺等。

    报国寺

    报国寺是峨眉山的门户,坐落于峨眉山脚下,背靠雄伟的光明山,面对秀巧的凤凰包,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被称为峨眉山第一景。原名“会宗堂” ,报国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 ),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 )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匾额为康熙所亲书。清嘉庆和光绪时经过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庙宇。

    寺内殿宇四重,分别为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经楼,逐层升高,掩映在苍松翠柏间,还有新建的亭台楼榭和精巧雅致的花园。报国寺中有两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永乐十三年(1415 年)建造的高 2.4 米的巨型瓷佛;二是高 2.3 米、重 25 吨的大铜钟。

    伏虎寺

     伏虎寺始建于唐代,南宋绍兴年间改建,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重建,历时二十载,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因山形如卧虎,遂将寺定名为“伏虎寺”,又因为传说树林中多有虎患,于是建立“尊胜幢” ,其外形制作像塔一样,上刻梵咒,放在无量殿前。现在,全山比丘尼都集中于伏虎寺居住,该寺随之成为中国较大的比丘尼道场之一。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后系韦陀殿,内有韦陀像。寺内有华严塔亭,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塔高 5.8 米,共14 层,塔身铸有 4700 余尊小佛像,塔体镌刻《华严经》文。 铜塔分三段十四级,下段为粗壮的覆钵体,塔身上部为双重楼阁,中间以巨大塔檐划分为两段,上、下各七级。华严铜塔兼具我国古代亭台与佛教建筑的特色。其上之雕饰多属高浮雕,且造型特殊,状如两重七层宝塔相叠。在大型金属建筑物中,堪称首屈一指。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艺术之珍贵文物。华严铜塔以其时代久远、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

华严铜塔 

    万年寺

    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由慧持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公元 420 年),位于观心岭下的一个空旷台地上。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 年)建无梁砖殿,第二年竣工,改名为圣寿万年寺。明代砖殿内宋代铸造的普贤骑象铜像为镇寺之宝。这尊铜像通高7.85 米,重62 吨。万年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殿宇五重: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万年寺砖殿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该建筑 400 年来经历了 18 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1986 年以后又修复了弥勒殿、般若堂、幽冥钟亭、鼓楼长廊、山门等,使整座寺院更加雄伟庄严。

 

普贤菩萨像 

    中峰寺

    中峰寺为峨眉山古刹之一。晋时为道教寺庙,称乾明观。因地处白岩中峰之下,故名中峰寺。宋时中峰寺已是峨眉山著名禅林。唐僖宗时慧通禅师鉴于山上火灾频繁,以“三云二水” 之法,改名集云寺。宋时又更名中峰院,明代又称中峰寺。清顺治甲申年(1644 年)毁于火,现存两幢木结构寺院,现存两重寺院,前殿大部分为明代普贤阁,宋代遗物仅有石狮一对。

文章评论

臧正飞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普贤菩萨,南无普贤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