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
关注社会
【向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表示沉痛哀悼!】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下面文章所列举民族品牌,只是无数品牌的一小部分,且大多数都是二代品牌.那些惨死外资刀下的一代品牌,早已淹没在历史之中,甚至连一座荒冢都没有留下。可叹中国工人阶级60年艰苦奋斗、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一个个民族品牌,几乎全部变成了国际垄断资本的财富,变成了他们用来榨取中国资源和劳动的工具。在此我们郑重建议,建立中国民族品牌哀悼日,以纪念为国捐躯的全体民族品牌。】
[转发]《中华民族品牌血泪史》
1994年,《中华牙膏》被荷兰《联合利华》收购。
1996年,《活力28》被美国《美时洁》收购。
2000年,《乐百氏》被法国《达能》收购。
2000年,《太太乐鸡精》被瑞士《雀巢》收购。
2003年,《三笑牙膏》被美国《高露洁》收购。
2003年, 中国电池第一品牌《南孚》被美国《吉列》收购。
2004年, 《小护士》被法国《欧莱雅》收购。
2004年, 《佳木斯收割机》被美国《约翰迪尔》收购 。
2004年,《雨润》被美国《高盛》收购。
2004年,《哈尔滨啤酒》被美国《安海斯布希》收购。
2004年,抗生素基地《华药集团 》被荷兰《DSM》收购。
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徐工集团》被美国《凯雷》收购。
2006年,中国纸业龙头《晨鸣纸业集团》被美国《CVC》收购。
2006年,《娃哈哈》被法国《达能》收购。
2006年,《华润涂料》被美国《威士伯》收购。
2006年,福建《雪津啤酒》被比利时《英博啤酒》收购。
2006年,东胜《白加黑》被德国《拜耳医药》收购。
2006年,北京《统一石化》被英荷《壳牌》收购。
2006年,浙江《德力西电气》被法国《施耐德》收购。
2006年,河南《双 汇》被美国《高盛》收购。
2008年,浙江《苏泊尔》被法国《SEB》收购。
2008年,北京《大宝》被美国《强生》收购。
附注1:
《西安杨森》被美国《强生》收购。
紧急避孕药毓婷属《北京紫竹》被瑞士《诺华》收购。
《太子奶》、《碧桂园》被美国《高盛》收购 。
《乐凯》被美国《柯达》收购。
四川《水井坊》被英国《Diageo酒业》收购
《海轮胎集团》被法国《米其林》收购。
《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汰渍Tide》《碧浪》全是《宝洁》旗下品牌。
国内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被德国《拜尔斯多夫》收购。
《华信》《海螺》 《亚泰》《山水》四大水泥品牌分别被《瑞Holcim》《美国摩根士丹利》、《爱尔兰C RH》、《摩根士丹利合资企业》收购。
附注2:
入世以来,中国经济的28个主导产业,其中21个被外资控股。
每个产业前五名全部都是外资企业。
其中,进出口贸易55%是外资 。
轮胎行业的80%是外资。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75%是外资。
整车品牌80%和销量的90%是外资。
平板电视行业60%~70%,
医院的47%,
零售市场的5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95%,
Intel的CPU占85%,
思科的企业无线网络占60% ,
高档胶印机70%~80%,
食用油的85%,
工程机械行业的50%,
高端酒店的30%,
水泥行业的30%,
快递行业的20%,
降压药市场的70%。
保险在中国运作3年占中国市场的10%,
外资银行在上海运作3年占市场的17%等等。
这一切都源于80年代的招商引资,经济增长的代价就是引狼入室。从1990年—2004年,外资企业从中国汇出2506亿美金的利润,据世界银行2008年估算,由于引进外资数量过大,中国GDP总量中近40%是有外资创造的。这是改革30年的喜剧,但更是民族的悲剧。
三五年之后外资零售业席卷中国,他们不会互相竞争,而是利益均沾,联合瓜分,而一旦占领80%的市场,他们必定联合垄断,然后上抬物价,下压供货商共价,剥削我们的供货商和劳工,将利润合法的汇出中国。到那时中国大部分民生产品的定价权和整条产业链都将落在外资财团手中。
当经济命脉被敌人把控,就像人体内的血液被抽干以后,留下来的只会是空壳。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的背后只会是政变,前苏联就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那就是《解体》。
是教训,更是阴谋!谁的阴谋?当然是强权政府与财团勾结的阴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