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师父答疑:我接受了阿弥陀佛的救度,我怎么还这么苦呢?
个人日记
净宗法师开示(一) 弥陀救度我们,从佛这一方来讲,是已经完成的事实。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很苦?为什么我们现在还在这个世界做一个凡夫,心里面还有妄念和颠倒?这正是我们做人的无奈,而弥陀的慈悲正因此而展现。弥陀的慈悲在什么地方体现呢?就在我们凡夫众生身上体现出来。 从领受弥陀慈悲的这一方来讲,弥陀救度了我们,是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去领受,那不是空洞的语言。如果我们的心没有领会阿弥陀佛的慈悲,在自己心里寻找,那只会平添烦恼和不安;可是,如果把目光放在弥陀的一方,想来想去,我们心里就会感到非常安稳:正由于我是苦难的众生,弥陀才特别为我发了愿:“我正是要救度像你这样苦难的人!” 我们的苦难也不能构成障碍呀,苦难即将成为过去,苦难只不过是过去的业报,我们过去累劫以来,由于没有真正信受净土法门,就没有到净土去成佛,所以在世间流转。过去造下了恶业,今生就受到了果报。这人世间就是业报的展示场,明天会出现什么情景、我们会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每天不过是这样啊,过去的业报、今天的显现。 不过很好,有阿弥陀佛的慈悲,我们今生的显现就要成为过去了。无论如何,苦难也好,业力也好,妄念也好,都不能障碍我们去往生。 我们是被弥陀救度之后,心里面才感谢:“哦!像我这么苦的人,很好啊,苦到头啦!” 要知道,如果想一想三恶道的苦,那我们是没法比了。三恶道的苦,是我们人世间千万亿倍都不能想象的,所以,这个世间再苦,都是小苦,太小啦。 由于这样的苦,我们才可以来领受佛法,对不对?领受佛法,我们才可以听闻佛的慈悲救度。 话讲回来,我们要感谢苦,如果没有苦,我们在红尘里面飘飘荡荡、舒舒服服,就不会念佛了,那将来三恶道的日子就很难受了。所以,这个苦,实在是我们在领受佛法时进步的阶梯,也是我们走进佛法的一扇门,我们是从苦而进入了佛法。 本来,我们过去造了无量的恶业,来到今生,由于我们今生的苦恼,更加知道:像我这样的人,过去肯定没做什么好事情。 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办法?还有什么资格?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们身上的苦恼,反照出来我们前世没有修行,是恶业无边、造罪无边,和无量众生结下了冤业,内心也没有智慧,苦闷得不得了,也没法排解──这样的人正符合阿弥陀佛救度的根机呀,刚好这样的人佛要救度啊! 有人这样想:“我还挺好,没什么烦恼,没什么妄念,也不苦啊。”有这种想法的人,如果他不是上根利智,往生可能就有问题啦。不是说这样的人弥陀不救度,而是他对自己的根机还没有深刻的认识,“我还挺不错啊,我修行很了不起,我修了一大堆功德,很有进步……”这都是只看到自己、没看到佛。 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的恶业,就知道佛的救度不可思议,所以,从我们心里照出来:“哎呀,我们是必堕地狱之人,从地狱里来,向地狱里去。” 有一个念佛人是个哑巴,他领受了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人家通过笔谈,跟他说:“某某人,你真了不起,有很多健康的人都没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你是个有残疾的人,耳不聪、目不明,你怎么能闻到佛的慈悲呼唤呢?你真是太幸运了!” 这个哑巴回答:“身体的残疾不能说是幸运,不过有些人听佛法是用耳朵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佛法是要用心去听的,我虽然又聋又哑,不能用耳朵听,但是,我是用心去体会,阿弥陀佛的慈悲就流入我的心了。像我这样的人,被阿弥陀佛救度了,我感到很幸福。”     想一想我们的苦难,可能还比不上这个哑巴,他又聋又哑,被人欺负,是个像乞丐一样的人物。弥陀的慈悲在他身上体现出来,在他身上活了,即使再苦难,也不苦难了,即使再烦恼,也不烦恼了,这个叫做“触光柔软”。(《烟台讲座》)    净宗法师开示(二) 一棵树,如果你把它的叶子打落,它还不会死;你再把它的枝子砍掉,它还不会死;你再把它锯掉,看起来好像死掉了,但是,春天一到,它就发芽了──因为根没有断。 如果将一棵树连根拔起,初看起来跟活的一样,叶子还很鲜艳,但是,明天来看,就蔫了一点儿了,慢慢就枯萎了──因为根断了。 念佛人就是这样子,他生死的根已经被阿弥陀佛截断了,表面上看还有生活的烦恼,贪嗔痴都还在,其实已经没有来源了,树根已经被拔起了,(贪嗔痴)看上去还是活的,但决定活不下去。     自力修行的人就像砍树一样,烦恼起来了,马上对治,表面上看起来砍得很干净,但是因缘一到,春天一来,就发芽了。我们很多人用念佛来克服妄念,烦恼一起,“南无阿弥陀佛”,好像把树叶摘掉一片,“南无阿弥陀佛”,又摘掉一片──你摘掉一片,它马上长出一片,甚至长出十片都不止,快得很,当然不管用了。这个都没有在根本上用功。(《善导大师要义讲解》1999于商丘) “虽然念佛,仍然有苦恼”,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件事情呢?我个人是这样思惟的,供大家参考:遇到这种状况,首先体会到世间很苦恼,对不对?这么苦恼,心里马上就有了一个跳跃:我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底下自然就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恶缘当下成为我们念佛的助缘。 如果你老在恶缘里面打滚,那就跳不出来了,毕竟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一切都很好,你不一定会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想升官就升官,想发财就发财,想长寿就长寿,你会觉得这个地方蛮不错的。所以,要感谢恶缘。诸佛以苦为师,净土门也是这样子的,越是苦,越要念佛。我们为什么会遇到这些苦缘?因为我们念佛的心还不专一。种种苦缘逼迫我们,种种苦缘煅炼我们,通过苦缘,让我们的心完全归到念佛里面,使我们对世间死了心,一点也不抱希望了,“反正是苦恼世界,我决定要往生!”如果这样想,恨下一条心来,种种的苦缘就成为我们念佛的增上缘,这是第一。 第二呢,“可是我们还烦恼啊……”烦恼也是自己想的(当然这都要思惟,不是光懂得道理,要经常思惟)。世间的一切是无常的,如果你懂得无常的话,烦恼自然就少多了,你经常想:“如果今天晚上死去,今天晚上就往生极乐世界。”你还有什么好烦恼的?欢喜都来不及呀。“我们这样造罪,这样没有修行,而弥陀慈父毫不嫌弃,今天晚上就要到净土去了!”所以,想到后生一大事能解决,再怎样苦恼也觉得不太苦恼。 你之所以老觉得苦恼,是因为你把往生极乐这件大事抛在脑后了,眼睛盯着娑婆世界看,那当然很苦恼了。别盯着这儿看,总是觉得:“我今天就要死了,今天晚上就是最后一晚上。”那么,人家再骂你,做生意再不赚钱,儿女再不孝顺,这样一想不就清凉了吗? 所以,“死”这个字很好,真的,印光大师在世的时侯,有很多人请他老人家提字。他老人家就很实在,也不写一个“寿”啊,或写一些好听的话,他就写一个“死”字(大家都忌讳这个),他说:你经常把这个字贴在额头上,道心自然增进,不念佛自然念佛。 你想到死,世间的事还烦什么呢?烦来恼去,就是把这个世间看得太认真,觉得它还很永久,觉得我还很早(离死亡还很遥远)。但这个都是要思惟的,不然的话,你平时一遇到事情就抵挡不住。 所以,我把“死”这个字送给大家,当然,最后有“往生”两个字作依靠,不然的话,大家都不会喜欢的。 我们在世间,多少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念佛之人也不能免。正因为如此,让我们觉得:我们过去的罪业一定比人家重。为什么呢?“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那只能说明我们过去的罪业比人家重。既然罪业比人家重,我们就更要念佛了,更要专修了,我们从中就更加体会到阿弥陀佛的慈悲了:这么罪业深重的人,只有阿弥陀佛能救啊!你修其它法门,怎么能修得了呢?你连念佛都不能净下心来好好念,其它法门就谈不上了。所以,越是有烦恼,越加专心念佛,含着眼泪也念佛。 韦提希夫人不就是这样的吗?她如果没有烦恼,怎么能想到求生极乐世界呢?儿子谋害她的丈夫,还把她关起来。她受到这样苦恼的逼迫,才想到离苦得乐。 我们净土宗称为离苦得乐的法门,《阿弥陀经》一开头就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修学净土法门,不要懂得别的,你懂得苦就够了。你懂得苦,就愿意离苦求乐,那刚好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连这个世界的名字都叫“极乐世界”。 圣道法门是迷和悟相对的法门,你在迷茫当中求开悟。净土法门是苦和乐相对的法门,我们越烦恼,就更加知道求生极乐。所以,对我们来讲,苦恼是我们念佛一个非常好的增上缘。 直到你缘份成熟了,也不用考验你了,那么,你就会正念现前、往生净土了。 (《净土宗略要文讲解》2001于龙口)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