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中)

手机日志

 
 
第11节:理智与直觉

  理智与直觉
  直觉是讯息的再生之源,它就像一条清澈的智慧之河,由心灵流入意识。它就像其他五感一样,向我们提供讯息,也由此被人们称为“第六感”。
  事实上,直觉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指南针,它就是本我。通过直觉,我们可以认知生命的特性。只需推开心灵之门,我们就能与内在的纯洁光芒相遇。
  那么,理智的状态和角色是什么?如果心灵认知是一种直觉,那么理智不就变成探索心灵的敌人了吗?其实不然。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相信,理智的功用在于平衡我们的情绪。
  另一种更准确的诠释认为,理智是一种调和、掌控的力量,但是不具有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碰到必须抉择的时刻,我们常仰赖理智来判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当然,如果直觉凌驾于理智之上,理智必须受到直觉的支配,以免我们只听从理智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除直觉之外,还有潜意识。当我们的行为有所偏差时,来自潜意识的声音会警告我们正在犯错误。我们可能会忽视那声音,再次以自我的理智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但不见得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它会干扰我们,蒙蔽我们对事物的见解。这时直觉将持续发出规劝的讯息,我们可选择抑制这股声音,或选择改变心意并修正错误。
  直觉与内在的核心是紧密相连的。直觉让我们敞开胸怀,用爱、接纳与包容待人,但理智所崇信的冷静、沉着让我们错失太多生命的机遇,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有很多人际互动的案例,让我们看清这两者的差异。当我们直觉与某人很投缘,通常会由此发展出美好的友谊;一旦关系更进一步,当理智的常用工具——言语成为沟通的要角时,猜忌、误会等就难以避免,而原先那种契合的感觉也会不翼而飞。
  理智无所不在,
  如同偶像崇拜,
  当你一味相信大树和石头拥有灵力时,
  它们就成为上帝。
  甘地
  (Gandhi,1869-1948)
 
 
第12节: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
  虽然“情绪”和“情感”的字义常被并论,实际上两者仍有本质上的差别。它们的最大差异便是:情绪是盲目的,情感则有觉知的能力。
  “情绪”源于较低层次的生理反应,具有无法控制的以及负面的力量。“激情一时的冲动”、“陷入恐惧的魔掌之中”,或“愤怒得难以自拔”等说法即是例证。情绪像一阵无法预测的暴风雨猛然来袭,爆发之后,我们猛然发现之前的行径根本不像自己。情绪的爆发往往使我们挣脱心灵的缰绳,恣意妄为,最终导致可怕的后果。
  我们能很轻易地觉察出愤怒或嫉妒这类令人不舒服的情绪,然而,类似激情、意气风发、骄傲这类让我们感觉舒服的情绪,更是心灵的大敌。它们比愤怒更狡猾,就像快乐的毒药,往往使我们很难从各种情绪中觉察出它们的踪迹。我们越享受骄傲、功成名就的滋味,自我就越来越强大,从而逐渐丧失某些真实的本性。
  情绪是会传染的。当我们试图帮助一位正在闹情绪的人时,唯一有用的方法便是避免自身的情绪也受到影响。情绪是一种负面能量,它会让我们正向的生命力,以及本有的冷静都深受影响。
  在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中,爱往往被公认为至高无上的情感。事实上,真爱净化了情绪的根源,让我们的心灵产生坚定的力量。一段伴侣关系初期的“爱”,多半意味着欲望、执著和依赖;但是真爱则超越欲望,是人类文明中最璀璨的宝石。
  情绪是心情的起伏,宛如大海上的浪花;情感则是一种觉知的能力,如同探测器,响应所有外来的刺激。我们运用觉受的能力,把心灵向外延伸,觉知这个世界,衡量每件事物的价值。但是多数时候,我们被情绪淹没,无法看清心灵的本质。如果想脱离情绪的桎梏,进入较高层次的心灵境界,就应培养探索心灵的能力。渐渐地,我们就能面对情绪,与自己为友,如同父母看着孩子嬉戏那般超然、自在。
 
 
第13节:进入感觉的深处……

  进入感觉的深处……
  是世界上,捕捉真正成形的事实,
  以及直接认知事件如何发生的唯一处所。
  —— 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1842-1910)
  透视时间
  时间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产物,一种让我们相信生命可以被衡量的意识装置。
  许多人如果不知道现在几点,便无法正常过活,这种对时间的敏锐感知,让我们变成时间的奴隶。
  在冥想过程中,某些深不可测的大师能够运用禅定力,让时间暂时停止,进而体验绝对当下的清净本质。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能让我们解开时间的束缚,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更贴近内心的平静。
  这个技巧的特色之一,在于通过一系列冥思来延伸我们对人为时间的觉知。今天下午两点钟时,你可能正在阅读本书,而你在地球另一端度假的朋友(时区完全不同)可能正在出神地聆听一场音乐会。那是一场听觉飨宴,在流逝的每分每秒中,他感受到了每一个音符。
  如果他喜欢这场音乐会,多半不会看表。时间在刹那仿佛停止了,只剩流动的音符。从钟表的角度来看,你与他在不同时刻做了不同的事情;但从实相上来看,你们又是在同一时间,完成了不同的事。通过这样的思考,我们就能悟出超越时间的限制在于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灵乐章在每位生命演奏者的心中谱唱,超越时间,超越空间。
  练习4
 
 
第14节:惬意的一天

  惬意的一天
  如果能够腾出一整天的时间,完全没有任何时间压力,那该有多么惬意?忙碌的现代人其实可以从紧凑的时间表中,挤出这样的一天,享受全然自在、没有挂碍的时光。通常周末或连续假期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想要愉悦地享受这一天,或许你需要家人的支持或协助。当家人仍遵循时钟度日时,你选择的是内在的生理时钟:渴了就喝,饿了就吃,睡到自然醒,其他事让家人或亲友去操心。若想尝试没有时间压力的一天,可采纳以下建议。
  1.在选定无时间压力的前一日,收起所有会报时的时钟、手表、手机或关掉所有的闹钟。确定一些基本生活用品都已齐备,这样就不会因为缺少某些东西,必须外出购物而迁就商店的营业时间。
  2.睡到自然醒。或许让阳光唤醒你,或是睡到饱嘟嘟地自然苏醒,总之都遵循身体的自然节奏。当天你可能有几件事情要做,那就拿出一张纸,写下哪些事情是午餐前要做的,然后开始逐件进行,直到你感觉饿了为止。别担心事情做不完,专心把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做好。记得这一天做事的最高原则是重视质量,而不是要达到哪种目标或获得何种成就感。
 
 
第15节:改变

  改变
  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曾写过一段有关无常的文字:“万事万物皆在改变……世上没有亘古不变的事物;万事万物都在往前流动,岁月在不停的移动中流逝。”
  这句话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改变”有许多不同的意义。有的改变使我们害怕,因为它毁坏我们惯有的舒适;有的改变使我们被吸引,因为它既刺激又令人兴奋。这样害怕或希望改变的程度因人而异。
  我们常对自己感到不满,而且相信我们能够改变且即将改变,却仍然依照当前的状况生活。我们面对事物时,习惯了一切如常,这意味着我们认为改变或多或少会带来麻烦,并让我们陷入对未知的恐惧。
  如果我们试图抗拒身体的改变,通常只会令自己紧张苦恼。消除神经紧绷的唯一方法,就是确信我们永恒不变的心灵必定能度过改变的浪潮。改变之于心灵,就像太空船在宇宙中航行时,免不了要穿越危险的小行星带一样;小行星对心灵没有任何敌意,它们是中立的,但是它们会导致我们的路线停止或改变,甚至大大影响整个旅程。生命的旅程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执著于改变,或太强调为了改变而改变,可能会让我们落入一种偏见,只在乎外在的、物质上的改变,而忽略了心灵更需要改变。当我们的头脑被这样的念头所占据时,一旦遭遇没有预警的变化,就会像太空船突然驶入地图上未经标示的小行星带,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如果坦然接受世界的改变,将降临在我们身上的一切都视为世界的赠礼,只要懂得给予,让身体放松,就能有更多机会达到自我实现,这即是心灵探索的要素。
  如果心灵恒常不变,那么我们是否就不需要“自我改善”了?答案是,我们要拨开自我布下的迷雾,在爱欲烦恼的纠葛中,找到心灵成长的起点。这就是心灵探索的真正目的。我们并不需要变得更加独立、外向或更有创意,想要拥有这些特质,方法很多,但是拥有这些特质,并不意味着心灵有所转变。生命的原始目的就在于自我探索,一旦直觉自己是谁,我们的内在就会发生关键性的转变,就像遥远的星星散发出光芒。
 
 
第16节:自我与他人

  自我与他人
  想象你正随着一条大河顺流而下,载沉载浮。虽然你与河水接触,但身体并不会吸收河水。当我们伴随他人在生命的长河中游移前进时,我们与心灵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察觉到他人的存在,但我们不与他人糅和。
  和平、爱、真理、力量与喜悦,都是心灵的核心特质。当我们觉察出这些特质时,它们会向外流露。若我们把这些能量赠予他人,就会大大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但是要铭记在心的是,最高层次的给予是无条件的,不计较得失与回报的。
  要获得这些核心特质,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自我肯定。
  你可以一有空就念诵以下几句话,不断复诵,大声朗读或默念均可。这些句子都能有效地增加我们的自信心:“我是真理和价值的试金石”、“没人能比我更有价值”。
  如果心灵能够觉醒,我们就能确信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我们。以此类推,我们也无法改变别人,也没有改变别人的需要或欲望。越想掌控他人,我们的影响力就越会减弱;试图去改变无法改变之事,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挫折。
  在灵修的道路上,或许我们会想选择一条相对孤独的路径。但是离群索居的避世生活,只适合少数极淡泊明志的人。对平凡的我们而言,让心灵绽放光亮的最简单方法之一,就是与人共享爱和关怀。当与他人分享刹那的灵光时,施与受的双方都能感受到平静、爱与自由的能量。
  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这种矛盾的心态让我们一方面拒斥别人的管教,一方面又期待别人能完全依照己意行动。当通过各种心灵修行的方法来回归内在的平静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宇宙本体的生命,以及生命的启示与意义。你我的界线开始消融,心中的爱如日光一般照耀心灵。一旦培养出这种自觉,我们与他人共享的心灵花园将随之百花齐放。
  我们都必须学习一个崇高的课程,那就是“无条件去爱”。
  爱别人的同时,也要爱我们自己。
  —— 伊丽莎白·罗丝
  (Elisabeth Kubler Ross,1926-2004)
 

第17节:无限的能量

  无限的能量
  事实上,灵魂会滋养生活,但我们却更倾向“滋养灵魂”的说法。探索心灵的真正目的,不是对灵魂做些什么,期盼它能有所改变;而是停止任何抑制灵魂绽放的行为。
  探索心灵的任务,不在于获得更多的力量或能量,而在于避免浪费既有的力量与能量。关心灵魂意味着关怀自己,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能量,早就储存在心里,这些能量源源不绝,永不枯竭。
  能量无所不在,活跃且充满变化,这些能量因为人际互动而更充满力量。若心灵力量不够坚定,我们也可能会感染他人的负面能量。举例来说,如果一位朋友在生我们的气,即使我们深信自己没有错,但那一整天还是闷闷的,仿佛身边有股低气压。
  有些人则丝毫不受负面能量的影响,在爱的驱使下,他们散发出正面的能量,默默治疗遇见的每个人。这种疗愈的能力,不只能疗愈身体疾病,甚至可以疗愈内心,启发别人的心灵。
  练习5
  练习丹田
  东方人认为身体内部的脉络与穴道,流通着一股能量或生命力(俗称为气),当这些气流阻滞或失衡时,便会产生病痛。下面简单的练习,或许能帮助你察觉体内的“气”。
  1.双脚平行站立,肩膀保持等宽,抬头挺胸,膝盖稍微弯曲,双臂自然放松垂下。
  2.把双手放在丹田下方,左掌心对着右掌心,想象双手正在转着一颗能量球。保持这个姿势两分钟。接着双手外移与肩膀等宽,想象能量球亦随之扩张,保持相同的姿势一分钟。
  3.手掌心互相贴近,想象能量球也随之缩小,重复这个动作数次。与此同时,手掌可能会有微微被针刺的感觉,同时双手渐渐温热,练习久了,丹田部位可感到一股热气在升腾。
  4.继续运转能量球直到它扩大至丹田内部为止;感觉能量被压缩成一个亮点,接着放开并甩动双手。
 
 
第18节:心灵的泉源(1)

  心灵的泉源
  试着在心中思考:光、起源、父母,他们都具有孕育的能力。但是心灵的源头无法用任何事物来形容,它超越语言,超越想象,如果一定要描述它的本质,恐怕只有“不可言喻”四个字。
  生命源自太阳,心灵源自永恒。我们无法凭借感知的证据,或理智的力量来确认心灵的本质。虽然目前我们无法体验心灵的本质,但是许多大师都曾有过无与伦比的体验,证明他们曾与某种无法言说的力量接触;不少有过濒死经验的人,常描述自己朝隧道尽头的一道光芒急奔而去,或是看见一道散发无私大爱与接纳的白光。
  既然心灵超越语言,那么唯有亲身去体会,踏上内在的旅程,我们才有可能体验内在无以言说的明光。
  探索心灵的核心,就是心灵源头再发现的过程。了知心灵的源头,赋予生命最深层的意义,也像寻找活水的源头,是向上探索的历程。但是为何现代人不再探索这至高无上的源头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受意识的支配和怂恿,就像小孩在冒险中迷失便惊慌大哭。当发现距离父母的庇护及疼爱实在太远了,顿失所依的感觉让我们害怕孤独,失去冒险的动力。
  遵循心灵的指引,用爱、开放与信任的态度生活。或许你需要负担某些义务,但是不要忘记,当我们愿意付出时,回报也是无可限量的。心灵是我们的诞生地,亦是我们未来回归的地方。若训练对自己的心灵敞开心扉,我们将感受到与心灵的密切契合,也能感受到内心的喜悦。心灵的深度如同白光,是简单纯正的光芒,是太阳炙热的光芒。虽然我们用肉眼无法看见日光,但是用棱镜折射阳光时,它们会分散成七彩光束或彩虹,我们就能看见它。同样地,当心灵白光通过经验的反射,折射出七彩的光束时,我们便能察觉心灵的源头。
 
 
第19节:心灵的泉源(2)

  心灵没有起点,没有尽头,亘古以来,它一直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或许你可试着在窗前利用棱镜制造出一道室内的彩虹,作为这项永恒关系的印记。我们可将个体心灵以光的舞影表达。以下的练习就是运用彩虹,来找出接近心灵的方法;它是为个人心灵与其起源关系的概念而设计的,并帮助我们找出与心灵间的友谊关系。
  找一个十分钟内不会受到干扰的房间。坐在一张舒服的椅子上,做几次深呼吸,闭紧双眼并摒除心中的杂念。
  想象一道白光穿过窗户,闪过你闭紧的双眼,感觉它的温暖和光芒流入你的体内。那穿窗而入、散发白光、直入体内的心灵源头就是你的生命。
  感觉爱的温暖、智慧之光穿透你。当你的内心充满白光时,想象它折射出彩虹的光影,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你与心灵源头的一种关系:
  红色表示造物者赐给你的创造力;
  橙色是心灵力量的赠礼,代表你坚毅的性格;
  黄色代表童真、纯洁和天真的赠礼;
  绿色表示父亲与子女的关系;
  蓝色代表全心全意的友谊;
  靛色代表你内心的平静;
  紫色代表母亲、感性与关爱。
  冥想自己是造物者的心灵赠礼,并用爱来回应。
  我小过最微小的原子,
  大过最伟大的事物。
  我是全体,多样、多彩、可爱、奇异的宇宙。
  我是古老一体,我是神圣的安全状态。
  印度教教义
 
 
(选自腾讯读书网)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