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内心的25种方法(下)
手机日志
第20节:至高无上的和谐
练习6
至高无上的和谐
以下这个观想练习,能让我们明白,在与心灵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充满尊严,并且多么值得被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舒服地坐下来。
1.专注心思,想象自己是流浪在外的游子,现在已准备启程回家。把注意力放在前额中心,接着观想一个“绝妙光体”由椅子浮升,飘离你的肉身。你感到自己漂浮起来,轻易穿过天花板,不断上升,直抵天空,享受如振翅小鸟般的宁静与自由。
2.你不断前进,前方的空间像三D立体画面朝你逼近。“绝妙光体”在瞬间化成一颗微小的闪亮光点,仿佛灿烂银河里的一颗流星。接着你减缓速度进入一片温暖、金黄色的光芒之中,就像躺在一床最柔软的羽绒被褥里,沉浸在安详与平静的氛围里。
3.观想一片金黄色的光芒,它充满了爱,并邀请你靠近。你感到自己变得很特别,心泉中涌出纯净的爱,疗愈你千万个伤口。你非常享受这份静谧,与爱融合。
心灵的季节
四季递嬗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美好的时间表。在这一章里,我们将随着季节的变换,展开一系列的冥想与心灵练习。
运用季节来思考心灵有下列几个优点:
第一,在察觉自然的节气循环后,我们即可摆脱时钟、日历等人为制定的时间表,让生活节奏更贴近大自然。
第二,我们可学习到耐心的艺术。当我们越卖力追求某些东西时,就越难获得心灵的平静。我们必须敞开心胸,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改变,并学会在不断的改变当中得到宝贵的
启发。
在一年里,我们有许多时间敞开胸怀来迎接自我挑战。我们遵循的不是一种建构好的固定模式,而是一份充满惊喜的指南。探索心灵的蓓蕾随时都会在我们的心里开花:它能随时在我们获得它的赠礼时绽放。
第21节:春天
春天
春天或初夏是一整年当中,开始探索心灵计划的完美时机。
四季探索的奥妙是:
春天——通过观察内心和安静冥想来辨识大自然的奥妙;
夏天——开发心灵和探索它的含义;
秋天——反映改变和凋零;
冬天——美妙事物的除旧布新的气氛。
急躁是与心灵的本有节奏对立的情绪,耐心是心灵大师至高无上的美德。我们依季节来调和心灵,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有意放慢生活的节奏,为我们的野心刹车。
季节交替的时刻,是展开心灵旅程最好的出发点,因为这正是观察大自然微妙改变的绝佳时刻。精准地观察树叶从绿转黄,或花朵从含苞到盛放,不断训练自己的觉知,我们就能触摸到澄净无瑕的心。
隔夜长出的新叶和花朵,守护着大自然的成熟之美,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生机盎然的完美。每年为自己制定这样一个探索心灵的计划,运用简单的冥想,思考大自然的每个细节,容许大自然展现它无限的多样性面貌,如同沉积在湖底的宝物,随水自然浮现一般。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一定要认知什么,或获得何种进展,假以时日,自然之美就会从我们内心,随性涓淌而出。
嫩绿的叶片抽芽后,继续在心灵的画页上绘出叶片的轮廓。完成这幅探索心灵的图画后,请抽出一些时间,不要受到任何干扰,静心冥想这幅美图。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心灵的中心,也即你所有行动和思想的起点。
当嫩叶雏形由此中心往外蔓延时,善良、美德亦由你的心灵扩散至整个世界。
今年春天早晨,我换上新袍,变成另一个人。
—— 松尾芭蕉
(Matsuo Basho,1644-1694)
第22节:夏天
夏天
夏天是丰饶的化身,是一席无垠的知觉盛宴。阳光暖暖地洒在肌肤上,绿叶和花朵绽放娇姿,花儿和草儿弥漫着香气,鸟儿和虫儿食欲大动,大自然的花园充溢着芬芳。用你的心去感受盛夏的灿烂,运用视觉和听觉来冥想。
每一朵争妍斗丽的花儿都是一个“冥想的图像”,一个以自我为宇宙的几何代表,一个与潜意识直接沟通的图像。我们可以一朵花作为冥想的焦点。首先,舒服地坐着,面前放置一朵花。近观花朵,把所有心神都集中在花朵上面,注视它的颜色和形状,摒除心中杂念,让花朵成为你仅有的知觉。
一位经验丰富的冥想者,能利用花朵体验内在的潜质。当你冥想时,尝试认知这个想法。实相本身非常简单,若我们成功放下盘踞在意识里的杂念,便能拥有纯净的认知、思维和心灵。试着把夏季的蝉鸣关在心门之外,去体验内心的纯净无瑕,时间不用太长,只需几分钟。
冥想的过程不要太过刻意,让你的专注力,就像蜜蜂降落在花蕊上吸吮蜜汁那样自然。
练习7
光的力量
日光全然施予,不索求回报,心灵也是一样。请运用以下的练习,开始进行太阳与心灵关系的深度联结。
1.正午艳阳照耀世界,想象它的光芒洒遍全身(切记不要直视太阳,那样的话可能会令眼睛受到严重的伤害)。在心中把太阳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光球。
2.回想有关太阳的科学知识:它的核心温度高达一千五百万摄氏度,这种灼热程度,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把理性的思绪抛开,放松身心,并想象看不见的心灵能量,融入自己内在中心的光点里。那个点正是你的心灵,就像太阳一样灿烂。接着沐浴在无限的心灵力量之中。
3.“降温”练习。如何能够直视心灵,答案是心灵力量没有穷尽,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心灵。但通过灵修或禅定,我们也能感受心灵的真实本质。
第23节:秋天(1)
秋天
萧瑟的秋季,令人惊觉一年瞬即消逝。在这个季节里,心灵未获启发的人会缅怀艳夏,哀恸白昼即将缩短,并感叹凛冽的日子将至。在此濒临凋零之季,自我已经成熟,生命抵达丰硕的精神巅峰。
秋季最基本的心灵练习,在于除掉这种虚假的忧郁心情。心灵没有多余的空间徒留遗憾,没有理由为时光消逝而悲伤。秋季适合思考,宛如枯叶的心灵重担,在此刻会被放下。我们能在秋季的心灵之旅中,发现有助内心的奥义。以心灵蓝图来看,秋季是收藏、收获和收集个人心灵经验果实的季节。把心灵的果实储藏起来,可以让我们在困难的时节里获得滋养。秋天也是萃取学习经验的最佳时刻,就像用榨汁机榨取果汁般,是浓缩探索内在真实本质的季节。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界有一个传统:哲学家喜爱在森林小径中散步,借此理清自己的思绪。海德堡大学就有一条哲学家小径。我们也可找出自己心灵漫步的哲学家小径——住处附近的公园、近郊的山中小径,画出自己徒步的路线,抽出一点时间,放下一切事务,使自己沉浸在澄明的冥想之中,你会发现混乱的心绪将再度沉静,如秋日登高,杂虑一洗而净。
秋季果熟蒂落,象征果实烂熟后,将化为腐泥,滋育新生的种子。生死轮回不是一条起起落落的抛物线,而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再生线,万物皆参与其中。舍弃自我中心的想法,将心灵成熟的果实,转为生活的养分,才能滋长出爱。秋风飒爽,卷拾落叶,不知不觉就要入冬了。
第24节:秋天(2)
练习8
承诺的果实
秋季的果实暗含翌年的希望。放眼四周,大地看似萧索,其实是在为来年的新生做储备。在接下来的冥想练习里,我们要把金秋的果实,转换成静坐冥想的心灵图像。
1.从公园或你家院子里收集一些秋天的果实,譬如选取一个苹果,用利刃将其对剖成两半。
2.拿起其中一半,放在眼前,仔细观察果实的剖面,切面即便不太整齐,也还是会呈现出某种对称的形状,这就是你冥想和凝思的曼陀罗。
3.冥想这颗果实,过程约五分钟,由内到外,仅冥想它的形状和颜色。接下来,冥想果实内的生命源头,想象种子经过冬眠,在次年发芽成为一个崭新的生命,想象生命本身就是无尽时间轮回中的永恒。
第25节:冬天
冬天
有哪一个季节能比冬天——这个幻觉消失殆尽、现实尽显的季节,更适合来确定和检讨自己的工作进度呢?枝丫光秃的树木,在冬季的天空下屹立不摇,这个画面提醒我们,要获得精神上的觉悟,就必须历经考验。
许多人都读过亚瑟王(King Arthur)与圆桌武士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探索心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忍受自己的反复不定。故事是这样的:亚瑟王与圆桌武士们正在欢庆新年。席间突然出现一位绿骑士,他向圆桌武士发出战书,若谁敢砍他的头,而他没有死的话,他将会在一年后回击,届时不管如何,一年前砍他之人都必须接受挑战。武士加文(Gawain)接受挑战,并砍断了绿骑士的头,于是绿骑士捡起自己的头颅骑马离去。
一年后,武士加文骑马前往绿教堂实践他的诺言。当天晚上,他在一间森林小屋过夜。小屋主人建议加文与他交换任何他们所获的东西。接下来的三天里,小屋主人外出打猎,并把猎物带回家交给加文。在小屋主人不在时,他的妻子试图引诱加文,第一天她给了他一个吻;第二天给了两个吻;第三天给了他三个吻,还给了他保护生命的绿丝带。圆桌武士坦诚地告诉小屋主人他的妻子吻了他,但绝口不提绿丝带的事。第四天,他和绿骑士进行决斗。绿骑士攻击三次,前两次加文都安然无恙,但是第三次绿骑士挥舞的斧头几乎砍伤武士的脖子。他大喊:“这是为那条绿带子砍的。”绿骑士其实是另一位武士,故意要测试圆桌武士的荣誉感与忠诚度,他也是加文的主人。怀着愧疚的心,加文最终骑着马回家了。从此以后,亚瑟王下令所有的圆桌武士都必须佩戴绿丝带。
我们都应自问:我们最不愿放弃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什么是我们心中的绿丝带?我们对自己的心灵,对心中的亚瑟王是否忠诚,是否坦诚?当我们凝视壁炉中温暖的火焰时,就像凝视心灵的核心,而窗外飘下的雪花触地即化,象征世界的无常。唯有贴近壁炉,才能祛除寒冻,取得温暖。
隆冬季节,我终于了解,
自己内心深处,有一个不灭的夏季。
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1913-1960)
每一颗冬季的心里,都有一个颤抖欲出的春天。
卡里·纪伯伦
(Kahil Gibran,1883-1931)
内在的宇庙
被遗忘的心灵不断寻寻觅觅,在其他事物中寻找身份、自我价值和实相。“我是谁?”是我们必须扪心自问的根本问题。
身体不能代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运动员、主播、父母或面包店老板等等所谓的社会角色,也无法完全代表我们。头衔可以改变,但是心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实相潜藏于我们的内心,并不会因我们的选择,例如跳槽、结婚、生子、竞选,或改骑自行车上班等外界之事而改变。
心灵的价值,无法用世俗的金钱来衡量,它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旷世宝藏。如果把心灵想象成一座宇庙,很显然地,现在它的四周布满了情绪的荆棘。为了找出内心宇庙的位置,我们要先披荆斩棘,认识它的潜质,然后保有那份纯净,把光明也散播给别人。这项工作听起来似乎并不轻松,但是请不要气馁,关照自己的心灵,它绝对会有所回报。
我们拥有平静、爱与力量,这些特质就在我们心里,任凭我们自由运用,那是心灵的恩典。发掘出这些内在潜质,我们就能获得祝福,并将有勇气毫无保留地把这些光明的特质散播到整个世界。
第26节:看清自我
看清自我
在混沌的现代世界中,该如何看清和历练自我呢?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但是我们往往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大多数人对探索自我毫无兴趣,对于心灵议题也不那么积极。他们在乎外在的认同,已经习惯通过外在的事物来定义自我,包括肉体(执著于外表)、工作(执著于行为)、人际关系价值(执著于关系状态)、物质财富(执著于表象)等等。
外在的评价,只是方便别人来定义我们。凭借身份、地位、财富等标签,人们才能够方便地描摹出一个人的粗略轮廓,从而做出“他是成功企业人士”或“他是个失败者”之类的评判。
我们总是用公众角色来定义自我,进而变得更脆弱。举例来说,如果失去一份工作或一位伴侣,可能就会动摇我们对自我的认定。这种执著带来的痛苦,让我们无法变通,遇到变化便仓皇失措。
实际上,我们真正的身份绝不会动摇。我们就是心灵,它璀璨无瑕,没有任何缺点。它不会因为我们的外在角色成功,而多增加一圈光环,也不会因为我们的外在不被认同,而减损一丝一毫。我们只需要唤醒它,并明白它与我们是不可分割的。
练习9
自我的巨轮
运用以下的练习作为观想自我身份的基础。
1.想象自己是一个巨轮的边框。试着把每日生活的例行事务、你所遇见的人、你所执行的任务看做转动巨轮的力量。
2.现在你向内移动。轮缘位置已被一组幅条固定好。想象每一根幅条代表你个人的一种性格,性格可好可坏,例如缺乏耐性,或是分析能力超强。尽可能地想象出很多幅条,但是当巨轮快速旋转时,幅条会开始变得模糊,并呈现出只有一条的单一形式。当巨轮旋转速度放缓后,你又能清晰地检视每一种性格,并且明了它们对你外在身份的影响。
3.想象巨轮的轴承是你完美的自我。你能看见这些性格如何由此中心旋转而出,以及轮缘如何转动。你越靠近中心,旋转的速度越慢,直到抵达中心点时,你完美地静止下来。就像你真实的心灵一样,轴承控制巨轮的速度和方向,但在此中心点它是静止不动的。
第27节:主权在你的手中
主权在你的手中
十八世纪的苏格兰哲学家戴维·休谟(David Hume)宣称“自我”(Self)并不存在。我们大家所称呼的“我(I)”,实际上只是自我的某种认知在我们记忆里不断出现的幻象,它就如同一个暂时性的小星座。任何成功的心灵成长计划,都必须否定这个颇具影响力的悲观论点。我们可以以追寻一个类似的理论作为开始,也就是把所有的思想和感觉看做闪亮、变动的星座群,浩瀚而且美好。
心灵成长是学习如何主宰内在宇宙的过程,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想法、感觉、需要与掌握的程度来衡量自己的进度。如果我们清醒认识到“我就是心灵”的事实,并以此为信条来生活,那么无论外在对我们施加多少压力,我们都能享受自信,变得欢乐无比,并拥有源源不断的充沛活力和创意,但内在的心灵本质绝不会有所改变。
心(自我经验与创造力)、智力(分析与识别)、个性(习惯行为与模式)以及觉知(心灵的信使),是自我王国内的四大辅佐大臣。要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就必须接纳它们所给予的每个忠谏。若欲有效管理这四位辅臣,仁爱的独裁会比严厉的暴政管用得多。
在主权状态里,我们自在地坐在王位上,因拥有内在王国而欢欣不已。当情绪胁迫要狂野窜起时,我们知道自己能用四大辅臣之首,也就是智力的力量,来驯服和转化情绪。当觉知感官受到引诱时,我们明白自己具有强大的定见和人格特质,能够抗拒执迷。遭受批评攻诘时,我们保有自己的威严和自尊,不随之起舞。犯下错误后,我们立刻从罪恶与懊丧中走出来,积极且毫不迟疑地开始寻找解决方案。四位心灵辅臣可协助我们辨识出情绪,让情绪来了又走,如此我们就不会受到情绪的迫害。
当我们真的是自己的主人时,便会明了他人也具有相同的力量。我们无法掌控他人,也不会产生这类想法。然而,通过启发和影响力,这种主权在握会自动转换成一种领导,帮助我们划出一道极具吸引力的亮光,启发别人,让他们愿意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踏上探索之旅。我们照亮了心灵的途径,也指引了他人。
自我尊敬,自我知识,自我掌握,
这三者可带领我们获得主权的力量。
——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1809-1892)
第28节: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
在对“人类天性”的看法上,有两大派别:拥护十七世纪的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一派坚持人性本恶,必须借助社会力量予以驯服;另一派则较正面乐观,如十八世纪的哲学家让·雅各·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就相信人类天性自由、善良和尊贵,只是社会腐蚀了人类,强迫人类遵循它不自然且扭曲的价值观。
某位科学家曾经说过,要在残酷的战场上求得生存,“合作”是最有利的武器。早期人类得以存活,依靠的就是“适者生存”。换言之,人类非常有弹性,能够适应各种生活。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大家追求流行,当每位女孩都涂上金色的眼影时,你却涂了蓝色,你就得从这场比赛中出局。不管在哪个领域,人们都希望只有一种声音,而忽略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可贵。
然而,我们都深知保存每一个人的特质有多么重要。这些特质让我们散发自信与光采,赋予我们价值,同时也是自尊的基础。心灵的价值超越一切,超越永恒;每一颗心灵都是宇宙中最独一无二的那颗星。我们可把心灵觉醒视为一种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找回内在美丽又无与伦比的本质,给予滋养,同时让自己不受外界的负面影响。
坚持自己的独特性格,并不是一种任性;毕竟,坚持独特是最不独特的事情:独特是能与众人分享的一种特质。再者,本位主义者需要追随者,而我们冀盼的是,不让别人来主导我们的权利。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自由,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阶段,所以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步伐,走出自己的路。
第29节:群中之美
群中之美
下一次当你身处人群中时,不管是在一辆公交车上,或是在超级市场、足球场或棒球馆里,试着想象自己并不属于这陌生的人群,而是大花园中的一朵花。你被其他花朵包围,但没有两朵会一模一样,就如同你审视周围的每张脸孔,也会发现每张脸孔都有不同的美。
当处在这人群中时,你没有任何精神压力,你保有自己的主体性,从未妥协。不要去注意自己的负面感受,譬如焦急、乖戾、暴躁或挑衅。相反地,试着去感受周围的正面感受,例如自由、快活、振奋与希望等等。人群中的每个人都有与你相同的心灵。然而,与此同时,你强烈感受到自我,以及心中本来具有的独特美感。
接下来,请阅读美国文坛大师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描述的地铁众生相:人潮里众脸的幽灵:湿黑枝丫上的花瓣。
第30节:责任
责任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想在“自由”与“责任”之间取得平衡。这实在很困难。然而,这两种价值观不仅一致,还彼此契合。史上有关人权的最著名的宣言,不外乎美国的《独立宣言》,它向世人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若想保护这些权利,必须仰赖大家共同来守护,愿意担起责任去维护才行。
自由和责任就如同拱门的两侧,中间是如同拱心石的真实自我形象。除非我们能自由地畅谈,做出符合信念的事情,不受他人干预,否则,责任充其量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
作为心灵的修习者,我们应利用心灵的力量,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只有时刻观照自我的价值,为他人的心灵服务,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启示,我们的心灵才会由此感受到自由、释放,从而在自由与责任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
佛教中有菩萨或等觉菩萨(指即将成佛的大菩萨)的概念。他们为了救渡众生,不愿证得至胜的佛陀果位。这是一项伟大的责任,也是为他人牺牲自我的最佳例证。若我们学会珍惜自己,自然而然也能珍惜别人,即使人生苦短,只要抱持自我牺牲奉献的精神,我们必然会期盼穷尽所有的时间和体力,为身边的人多积善德。
一些过着隐居生活的人,他们与社会隔离,但并不表示他们就背弃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倘若一位长期隐居的人,他透过自己的文字,与社会交流,并安抚了千百万读者的灵魂,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发。那么,即使离群索居,这些人也背负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因此,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人,待人至真至善,并运用自身的善心感染他人的人,心中都抱持着一份纯真的社会使命感。倘若能以这种态度履行自己的责任,那么,心灵必定感受到自由与幸福。
受到心灵能量的激励,责任不再是琐务,反而变成我们对世界展现创意的方式。负责任并不是去屈从他人的思想或行为,而是一种使命感,愿意对所接触的人积极散播能量,并且启发他们。
本书精华已连载完毕,谢谢
(选自腾讯读书网)
文章评论
感悟人生
[em]e179[/em] [em]e156[/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