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爱----------------------------------------史铁生
美文欣赏
活出爱
史铁生
我曾经写过:人与猪的自然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心理差别却无穷大。
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
一旦走向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
我常常感到这样的矛盾:睁开白天的眼睛,看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恶;
睁开夜的眼睛,才发现其实人人都在苦弱地挣扎,惟当互爱。
当然,白天的眼睛并非多余,我是说,夜的眼睛是多么重要。
人们就象在呆板的实际生活中渴望虚构的艺术那样,
在这无奈的现实中梦想一片净土、一段完美的时间。这就是宗教精神吧。
在这样的境界中,在沉思默想着向着神皈依的时间里,尘世的一切标准才被扫荡,
于是看见众生都是苦弱的,歧视与隔离惟使这苦弱加重。
那一刻,人摆脱了尘世附加的一切高低贵贱,重新成为赤裸的亚当、夏娃。
生命中必须有这样一段时间、一块净土,尽管它常会被嘲笑为“不现实”。
但“不现实”未必不是一种好品质。比如艺术,我想应该是脱离实际的。
模仿实际不会有好艺术,好的艺术都难免是实际之外的追寻。
当然,在强大的现实面前,这理想只能是一出非现实的戏剧,
不管人们多么渴望它,为它感动,为它流泪,为它呼唤,人们仍要回到现实中去,
并且不可能消灭这惩罚之地的规则。
我可能是幸运的。我知道满意的爱情并不很多,需要种种机遇。
我只是想,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亘古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
人若无梦,夜的眼睛就要瞎了。说“没有爱情”,是因为必求其现实,
而不大看重爱情更是需要信奉的。不单爱情如此,一切需要信奉的东西都是这样,
美满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不美满,才是需要智慧和信念的时候。
上帝把一个危险性最小的机会给了恋人,期待他们“打开窗户”。
上帝大约是在暗示:如果这样你们还不能相互敞开心扉,你们就毫无希望了;
如果这样你们还相互隔离或防范,你们就只配受永恒的惩罚。
所以爱情本身也具有理想意义。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
它不因现实的强大而放弃热情,相反却乐此不疲地点燃梦想。
我越来越相信,人生是苦海,是惩罚,是原罪。
对惩罚之地的最恰当的态度,是把它看成锤炼之地。
既是锤炼之地,便有一种猜想——
灵魂曾经不在这里,灵魂也不止于这里,我们是途径这里!
宇宙的信息被分割进肉体,成为一个个有限或残缺,
从而体会爱的必要。
独处
简嫃
在花事荼靡的人生市街,
敢于独自走入无人幽径的人,最能品味独处之美。
虽然,红杏枝头春意闹,一直是人所向往的风景,
但我愿意说,青萝拂行衣更能涌生感叹!
独处,为了重新勘察距离,
使自己与人情世事、锱铢生计及逝日苦多的生命悄悄地对谈。
独处的时候,可怜身是眼中人,过往的人生故事一幕幕地放给自己看,
挚爱过的、挣扎过的、怨恨过的情节,都可以追溯其必然。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那些结局,也不管我们曾经为那些故事付出多少徒然的心血,
重要的是,它们的的确确是生命史册里的篇章,
应该毫不羞愧、毫不逃避地予以收藏——在记忆的地下室,
让它们一一陈列着,一一守口如瓶。
独处,也是一种短暂的自我放逐,不是真的为了摒弃什么,
也许只是在一盏茶时间,回到童年某一刻,再次欢喜;
也许在一段路的行进中,揣测自己的未来;
也许在独自进餐时,居然对自己小小地审判着;
也许,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只有一片空白,安安静静地若有所悟。
如果,你的妻子、丈夫或情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忽然拿着一把伞要出门而又无法交代去哪里,你就让他去吧。
因为,再亲密的人的谈笑风生,也比不上独处时不为人知的咏叹!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资源来自网络 制作/Howard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