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钩新月天如水

个人日记

                                                                                                                          ------我读丰子恺

                        丰子恺的画,记不清初见是在何时,只记得,那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简远,是此画给予我
                的第一眼印象。
                        他的画面,墨处简枝,空处疏影。画里流淌着古风,具有中国古典诗与画最好的境界,不似戏剧里
                的台词洋洋洒洒,写实主义笔笔铺满。它,是没留下墨的,意很浓,留白处,有着一声叹息,似一曲水
                边送来的箫音,在岸那边,风声隐约。
                        几乎他的每一幅小画里,都留出了足够的空白给我,象天,象地,又象雪花,苍苍茫茫的,安安静
                 静的,那么干净,那么空无,又那么丰盛,那么明了。我把我的眼睛和心灵,刚好就安放在那些空白之
                地, 一  一看去,抬头,透过树梢看月亮;低头,一地落红知花凋。那些小画里,看得见的笔,看不见
                的空,合在一起是一声声的回旋,简,且远。
                         总在想,丰子恺在画那些风物时,应是先有着一颗典雅之心。柳梢,梅花,月牙,夕阳,茶盏,空
                 杯, 楼台,西窗,江水,渔翁,舟子,横桥,游子,思妇,燕子,小鸟,落红,芭蕉,山居,幽人...,
                  这画里,有着一个诗化的国,驻着一些意象之人,散着一点写意事。
                          月,对中国人来说是什么?月,懂得,人,也懂得。日出,让万物生长,月来,给人以安慰。如果
                  说,日,具有父性,月大约是更具有母性的。母性的光,是微暖的,也是棉质的,淡淡的自然香,离人
                  的体温很近。丰子恺的月,满了,又缺了,在梧桐树梢上,在楼台一檐的角外,在妇人的窗下,在游子
                  的石板上...那月色,古旧又温煦,幽凉而贞静。他一再地邀月,有时以茶,有时以酒,有时以欢聚,有
                  时以凄凉。他太懂得,少了那一弯月,世间便是黯然,欢不可待,愁无处诉。那月,是清欢!
                          梅,有寒香。丰子恺有一个梦想,建一山居时,院子最好种一株梅花,他将梦交给了画笔,画山中
                   三友相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梅,一直是中国的那一枝欢喜,从《诗经》就开始灼灼其华,那一折风
                   骨,自在清寒中默绽风华。我是相信的,梅不只有诗与画中的清傲,也开在笔墨之外,山中闾巷,平常
                   院内,哪里有着幽气,哪里就有腊梅香。我也愿意,时不时回到丰子恺的意象里,再约一约那些又旧又
                   久的风物,把这个时代消逝的美好,再温习一遍。
                           丰子恺的画里,看山,不是看一块一块的石头,是从沟壑里看山之为山的棱角,从青色里,看一派
                   灵秀;看水,也不是一滴一滴孤寒的水珠,看它在何处浑浊,在何处清澈,在何处与天地相欢,又在何
                   处悄悄埋落哀歌。看花也如此,如果只恋了它鲜妍的色,层层的瓣,阵阵的香,那恋是经不住的,风一
                   阵雨一阵,就不堪了。不懂得惜花的凋,没有为花落叹息过,那是没有真正地爱过花,甚至,没有真正
                   地爱过时光。天地万物如此,人亦如此。
                           丰子恺画人很写意,时常不画而画,如果只有貌的声色姿态,它当属最美的,只是这样的美会显得
                   单薄,少了一些被岁月镌刻过的印痕。人的命途,悲喜,情绪,甚至那种“生活来过的痕迹”,尽在丰子
                   恺画中。所以,他常只作一番轮廓,余下的眉目五官,却是空着,这或许是一种留白。看那些人物画时,
                   面目的美丑年岁之类,已经不重要了,他想给人看的不是一个人的脸,而是一个人在那时那地的情态。
                   情态,是一张孤立的脸么?当然不是,那是一个人和外界融合时呈现出的立体生命感,是彼时的一种境。
                   丰子恺在不着眉目的人物画里,写尽了人世间的态。有时,它是欢,在小儿女落入花间的一声笑里;有
                   时,它是愁,在月下梧桐等待的长影里;有时,它是苦,在一个挑担人萧索凄凉的背影里;有时,它是
                   悲,在乱世怀抱婴儿垂头母亲的臂弯里...
                           寥寥几笔,写尽世间百态。
                           在他的画里,看得见的是朝去暮归的缩影,看不见的,是春秋暗转的风霜。
                           不画之画,难诉隐情。
                           不言,无尽。

                                                                                                                            2014年3月27日     成都

                                                                                                                                                 丁香雨    撰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