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在泡桐花开

个人日记

        我又看见泡桐花开了,开得绚烂。纯白的浅紫的,风过处,慵懒地铺在我的脚边,空气里弥漫着甜香,我微闭双眼,伸出手掌,接住这春天的浪漫。 

        中原,是泡桐的故乡。

       如果你走出西北风的黄土地,或抖落掉身上的塞北雪,踏着春的脚步来到中原,那么你会惊喜地遇到这种散发着浪漫气息的花朵。春季的画框里,麦海泛着碧绿的涟漪,油菜花黄灿灿地鲜亮耀眼,而空中则是泡桐花的云朵,白的、紫的,团团锦簇,飘着甜蜜的清香。 

       泡桐作为绿色的勇士,它速生,质优,生命力极旺,繁殖力也强,一粒籽、一段根即可勃然成木。它把发达粗壮的根系扎进大地深处,根深而叶茂,本固而枝荣,在风沙扑来时巍然屹立。

       在乡村里,有人极言其绿:“黑夜不见灯光,抬头不见月亮”;田间纵横的林荫道,泡桐挽枝交柯,搭成绿色长廊。“炎夏不戴草帽,下雨不湿衣裳”,阳光从叶隙筛下,也滤成清凉的绿色。泡桐树把人给染绿了,心给沁翠了。泡桐会改变气候?那倒不是,应该就是她的枝繁叶茂,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吧。

       泡桐花,是母亲花。那一朵朵一簇簇,拥挤着开在五月的枝头。小时候,每逢饥渴难耐,往往少不了的哭泣,忙碌的母亲,就会爬到屋顶,摘了泡桐花朵,放到嘴里,吸吮着,味道如同妈妈的乳香,一朵又一朵,然后香甜地睡去......多少年了,直到自己也做了母亲,重复着将干净的泡桐花递到孩子的嘴里,一代一代地延续着爱,好似这泡桐花,再一年,我依旧会等你在泡桐花开。

        昨晚看《梨园春》豫剧《焦裕禄》选段,想起了焦裕禄领着人栽在兰考大地的泡桐林。我虽然没见过这位备受兰考人尊敬的焦书记,可是从课本里,戏曲里走来的焦书记,就像他亲手栽种的泡桐树,抵挡着风沙,一件蓝色的军大衣,瘦削的脸颊,透过眼前的泡桐树,向我走来......

        几缕朝霞穿过泡桐叶隙,给他消瘦的脸颊染上淡淡的红光。他浓密的黑发,挺秀的鼻梁,明亮的双目似还在默默沉思――  是在回忆那压沙治碱与“三害”搏斗的艰难岁月?还是沉醉在朦胧的梦幻和憧憬之中?  “……死了把我埋在沙丘上,……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不改变兰考面貌,死不瞑目!” 这是剧中的焦书记,也是课本里的焦书记。绿色的精灵有知,都亲切地护卫着他,一排排白杨列成仪仗侍立于前,他亲手栽的14株泡桐庄严肃穆警卫于后。周围的泡桐林交臂叠翠为他搭成绿色的幕帐,垂柳、冬青召唤着红霞裁织云锦……  在兰考大地,700万株泡桐,多么可观的阵容!在焦裕禄发起“翻淤压沙,植树造林,给盐碱沙荒贴膏药、扎针”的绿色运动中,泡桐树冲锋在前。今日郁郁葱葱的泡桐林,该不是昨日的梦幻?

      俯瞰这沧桑变化的有一株老泡桐。它是这“泡桐博物馆”的“讲解员”,装着一部平原绿化史。它像绿色的山峰巍巍然屹立于城北村头,石碑上赫然二字:“焦桐”。这株是焦书记亲手栽种的幼苗,如今已经长成三人不能合抱的大树,舒展的枝叶像巨伞,蓝天白云下的雄姿令人肃然起敬。拥抱着它,心贴着它的绿脉,好领悟生命的哲理,感受它缕缕情思的流动…… 
      
       回忆中有甜蜜也有辛酸,如同那粗糙的纹路叠错交织。

       与其说我是在听戏,不如说我是在感悟泡桐树带给我的一系列的感悟,感悟生命的变化,感悟它人格的魅力!

      窗外,几株泡桐,繁花盛开,一阵雨后,地面上落下的花朵,我轻轻地拾起她,颜色是浅浅的紫,不张扬,不炫耀,仿佛是少女羞涩的笑容,散发着甜润的香。梧桐老是和凤凰关联,可是泡桐却充满了乡村气息,但是她们依然开得疯狂,开得放肆,赶集似的,爬满枝头。我想着泡桐花,就像咱们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不屑于桃杏争春,但一到暮春,属于她开花的季节,她那小喇叭一样的花朵,就会吹响生命的号角,唱出春天的旋律!

         五月的风终于动容,将她紧紧地拥抱在温暖的怀中。

         风中,我聆听到她轻轻地呢喃:明年暮春时节,我依然等你在泡桐花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