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之重器--中国的空基战略打击力量(三)
个人日记
我国空军成立之初,考虑到部分国土尚未解放,为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空军利用引进前苏联的图-2、图-4轰炸机组建了轰炸航空兵,轰炸航空兵组建不久就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三军联合作战行动,不久又挥军入藏配合地面部队平息叛乱,捍卫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由图-4改装的我国第一型预警机空警-1号
轰5前线轻型战术轰炸机是我国空军对前苏联伊尔-28(猎兔犬)仿制型。1963年1月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1966年9月25日试飞成功。1967年四月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目前早已全部退出现役。可携带小型战术核弹。
强5攻击机
强5攻击机,是新中国的第一代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1965年6月首飞成功,1965年12月通过初步设计定型审查,1968年11月开始成批生产。强五主要遂行低空、超低空突防,攻击兵力集结点、坦克群、机场、通讯中心、导弹阵地以及海面舰艇等各种战区和浅纵深目标,并可携带空导弹进行自卫空战。中国空军有20-40架Q-5攻击机可以执行核攻击任务。Q-5最早在1970年装备中国空军,是MIG-19的改进版,可以携带一枚核弹头,作战半径400公里。
轰6是中国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在前苏联图-16轰炸机的基础上研制的高亚音速中程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运载常规炸弹和核弹执行轰炸任务。该机于1959年开始研制,曾一度终止,1964年3月恢复研制,首架原型机于19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1968年12月24日第二架原型机首飞,1969年起投入批生产。
该机采用后掠翼常规布局,全金属结构,蜂腰流线型细长机身,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左右两侧翼根外,进气口位于机翼前方的机身两侧。该机的改型轰六D增加了导弹火控系统和自动领航轰炸系统,加强了结构,可以在左右机翼下各挂一枚空对舰导弹,1981年8月试飞成功。
轰6的动力装置为两台WP8涡喷发动机,单台海平面额定推力为75.02千牛。其主要机载设备包括多普勒雷达、轰炸雷达、光学轰炸瞄准具、射击瞄准雷达和光学瞄准具、计算机、航向姿态系统、自动领航仪、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传感器、自动驾驶仪、速度传感器以及短波和超短波通讯设备等。
炸弹舱位于机身中部,可运载常规炸弹和核弹,正常载弹量为3000千克,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7门防御航炮,机头右下侧1门,机身上部、下部和尾部的活动炮塔上各两门。
尺寸数据机长34.80米,机高9.85米,翼展34.19米,机翼面积167.55平方米,展弦比6.98。重量数据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最大着陆重量55000千克。
轰六战略轰炸机 -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6250米)1014千米/小时,(高度10000米)963千米/小时,巡航速度M0.75,起飞滑跑距离1670米,着陆速度223千米/小时,着陆滑跑距离(不放阻力伞)1655米,(放阻力伞)1050米,实用升限13100米,最大航程6000千米。轰-6A 西飞研制了轰-6的第一个正式型号轰-6甲 。轰-6甲改装为核航弹运载试验机,代号21-511任务,1964年改装完毕。1965年5月14日,中国轰炸航空兵某师李源一机组驾驶这架图-16(50671)飞机,首次空投原子弹爆炸成功。轰-6B甲型的基础上发展了轰-6乙型中程侦察机,1979年定型,装有航丁-42型红外相机。轰-6C,1983年,轰-6丙型开始论证,1977年开始研制,1980年首飞,1975年5月完成鉴定,同年底交付空军。轰-6D,海军航空兵于67年轰-6还在研制时就提出了研制反舰改型轰-6丁(轰-6D),因文革影响,1981年8月29日才首飞成功。经多次导弹试射后,84年12月24日轰-6丁通过技术鉴定,批准生产交付使用。85年通过鉴定。轰-6D主要作为反舰导弹载机,保留了原有作战能力。装备了C-601(下图)、C-801等多种反舰导弹。 轰-6F,据称后期生产的轰-6甲(也可能是改进后的丙型)部分改造为轰-6F改进型,主要调整了主仪表板和辅助仪表板,增加了惯导设备的控制显示部件和状态选择部件。增加了惯性导航系统、GPS定位导航、导航信息处理机,换装领航仪和航向联系盒。从而组成了惯性导航、GPS导航和多普勒导航三种导航分系统,互相交联配合,可与轰炸瞄准系统交联,实施自动瞄准轰炸。该系统采用了卫星导航技术、卡尔曼滤波技术、多余度组合导航技术,导航功能强、精度高、工作可靠性好,可以实施远距离自动导航、机动瞄准和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低空激动突防。因此该改型具备了远距离、远海导航轰炸能力,解决了轰-6飞机难以遂行远海作战的问题。取消了不必要的背部和机头航炮,并采用了蓝灰色低可视性涂装。甚至有一架轰-6被用于提高隐身性的研究试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装。轰-6H,H型本身主要改动了导航设备。此外在鹰击8反舰导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据称编号为“空地8”的空地导弹,发射载机同样采用轰-6。但据称由于尚处于研制发展的阶段,使用不同空地导弹的载机实际上是不同的型号,在可使用的空地武器方面并不具备多少通用性。可携带两门由上游-2反舰导弹改装空地导弹。甚至有传言说可携带两枚红鸟 ”系列巡航导弹。轰-6G,H型的改进型,翼下挂架增加到四个,可携带更大的载荷,能携带鹰击-62反舰导弹和长剑-10巡航道弹。
轰六战略轰炸机 - 性能数据
轰-6K是最新的轰-6改型,是首个采用综合导航火控系统的轰-6改型。据分析,其基本情况如下:轰-6K可挂载6枚长剑-20(长剑-10的空基版,可携带核弹头)作战范围可达关岛及第二岛链,向南可覆盖中南半岛直至澳大利亚,西南可达印度全境,向西可达中亚。轰-6K还可携带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或射程达800公里的鹰击-100(长剑-10的反舰版)中国近海的航母进行饱活打击。
1.可挂6枚KD88巡航导弹,内部弹仓全部改为燃油舱;
2.采用D-30KP-2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是俄罗斯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现称彼尔姆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其最大推力为12.5吨,涵道比2.42:1,翻修寿命3000小时。D-30KP是前苏联时期研制的第一种大涵道比高性能涡轮风扇发动机,特点是推力大、耗油率低、性能可靠。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和轰-6K轰炸机装备的均是俄制D-30KP-2型发动机。推力增大30%,耗油量减少20%,加上内部弹仓全部改油舱,航程比原轰6增加30%,即作战半径在常规任务情况下为3X00-4X00千米,满足我空军对台东部目标打击要求。
3.换装新型火控雷达和搜索雷达,取消机头透明领航员舱和颌下雷达,将原领航员舱改装为雷达设备舱。
4.加装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所有机炮炮塔全部取消,尾部无线电操作员舱取消,换装新型大功率电子干扰设备,保证突防安全。
轰-6改型还包括轰油-6空中加油机,该机在翼下加装两个软式加油吊舱,能为歼-8ⅡD空中加油型战斗机进行加油。该型号取消了机头玻璃镶嵌结构的观察轰炸舱、尾炮等,尾部观察窗略有增大。该改型全机可载油37吨,输油18.5吨,约够6架歼-8D型机使用。对接操作通过仪表指引和目视控制。
轰-6还衍生了其他一些小改型,如无人靶机母机和轰电-6电子战改型。之后还发展了轰电-6Ⅰ/Ⅱ/Ⅲ电子干扰机、轰电侦—6Ⅰ/Ⅱ电子侦察机等。1987年Ⅰ型机由空军开始研制,1990年6月首飞,1992年定型。Ⅱ型机1993年开始研制,1996年定型。有意思的是电子型轰-6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未有过公开报道。1969年,又装备了少量轰-6靶机运载母机,用于携带靶-6型高空超音速无人驾驶靶机。该型号1969年3月开始研制,1970年首飞,1971年投入试用。主要改进为加装一对翼下挂架,用于挂载2架靶-6。
歼轰 -7(FBC-1飞豹)(比目鱼)
对外名称FBC-1,是由我国于8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研制的中型战斗轰炸机。该机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是解放军作战飞机中耀眼的新星。该机由中国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负责研制。 歼轰-7飞机长22.325米,翼展12.705米,停机高度6.575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最大M数1.70,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小时,转场航程3650千米。歼轰-7的作战半径1650千米,是中国现役轰-5型飞机的两倍。 动力装置:2台WS-9(斯贝MK-202)发动机
机载武器:23毫米双联机炮,7个外挂点,携带C601/611、C801/802、C803、AM-39、Kh-65SE、Kh-41等导弹其改进型歼轰7A:换装AL-31SM发动机,23毫米6联机炮,10个外挂点,载弹量增至10000公斤,作战半径增至1650公里。
歼轰-7 歼轰-7主要作战使命是执行对地、海攻击任务,具有一定的歼击护航能力。该机可用于攻击敌战役纵深目标;攻击交通枢纽、前沿重要海、空军基地、滩头阵地、兵力集结点等战场目标;孤立战场、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战,以及执行远程截击对敌大中型水面舰艇等攻击任务。
歼轰-7最重要的武器是C-801K/803反舰导弹,最多可带4枚。歼轰-7也是解放军中少有的带有翼尖挂架的飞机。
歼轰-7A 歼轰-7A则在2004年公布。 该机主要装备海军航空兵。歼轰-7的改良型可能称为歼轰-7A,最大的改变是换装俄制发动机,以AL-31SM发动机取代轰7现用的斯贝MK-202发动机。AL-31SM是歼11的心脏,它是苏-27的AL-31F推力增强型发动机,单台的最大后燃推力近13吨,两台AL-31SM的推力可使歼轰-7A的空战推重比接近1.1,使其载弹量倍增至10吨左右。此外,歼轰-7A将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并拥有更完善的导引武器能力。无框风档,去掉了翼刀,彩色液晶显示器的玻璃化座舱,涡扇-9发动机,双腹鳍。增加到了10个外挂点。
歼轰-7B 24日,网络上首次出现中国最新型歼轰7B战机图片。歼轰7又称JH-7,或“飞豹”,歼轰7B是“飞豹”歼击轰炸机最新改型,“飞豹”家族先后经历JH-7、JH-7A、JH-7B三次重大改进。推测可能的改进有增加受油管。歼轰7B可能增强了机身结构,挂装大型导弹,并为此换装了新型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鹰击12导弹具称是种大型超声速导弹,具有较强的反舰攻击能力和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歼轰7A无法挂载的大型对攻击武器和远程反舰导弹都能挂载。
歼轰-8是沈飞研制和西飞歼轰七竟争的一款战斗轰炸机,是在歼-8基础上放大机体改进设计。1976年和强-6竞争的歼轰-8项目 ,1976年,三机部向下属各飞机制造厂下达了设计要求。沈阳飞机制造厂和南昌飞机制造厂很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其中,南昌飞机制造厂提出强6设计方案,沈阳飞机制造厂则提出了歼轰8设计方案。西安飞机制造厂则稍后提出了“飞豹”设计方案。沈飞的歼轰8,就是歼8的对地攻击改型。起先,三机部是倾向于沈阳提出的歼轰8方案的,但由于此时歼轰8原型机尚未定型,该方案在实际运作中的风险系数过高,因此歼轰8方案最终被否决。南昌飞机制造厂和西安飞机制造厂几乎同时开展了新机研制 ,沈飞的技术人员参照MiG-23MC的机头设计改歼8机头进气为两侧进气配置。
采用两具推力增大的发动机,在牺牲升限和速度的情况下(20,000公尺,M2.0下降到15,000和M1.75),提升载弹量(由2,200公斤到4,500公斤),同时飞机的航程
也提升至3,000公里以上,除携带各种炸弹和空空导弹外,还可携带空舰导弹对水面目标
发动攻击。
强-6强-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一种支援型战斗轰炸机(强击机),中国第一种可变后掠翼战机,主要仿制对象为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23,由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洪都航空前身)主持研制,总设计师为陆孝彭,但此项目于20世纪80年代终止。该机在国内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采用当时先进的电传飞控。该机最大武器载荷4500千克,作战半径900千米。从外形上看,强-6仿佛就是结合F-16和米格-23特点的“混血儿”。它的采用上单变后翼布局的主翼,还有垂尾和平尾类似于米格-23,进气方式则采用了与F-16类似的机腹进气方式。
强-6选用涡扇-6(WS-6)航空发动机,该机最大军用推力为71千牛,最大加力推力为122千牛,推重比为5.93。1983年,中国又在该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了WS-6G型发动机,加力推力达到138千牛,推重比达到7。
轰-8上世纪60年代,中国在完成了核武器试验计划之后,开始谋求大力发展自己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力量。所谓“三位一体”,是指通过空中远程核轰炸进行战略打击、从海洋潜射导弹实施远程战略核打击、从陆地发射远程战略导弹进行战略打击。于1970年6月提出将轰-6原装的两台涡喷-8涡轮喷气发动机换装成四台在引进英国“三叉戟”2E型民航客机时获得的 “斯贝”Mk.512-5W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改型方案,以便通过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来增加飞机的航程,称轰-6I。经有关部门批复后,轰-6I于1971年2月开始设计,1977年完成总装,1978年1月轰-6I进行了首飞。这就是轰-8方案。该机机长48.50米,机高13.85米,翼展46.47米,机翼面积293平方米。轰-8轰炸机的动力装置最初计划采用6台英国“斯贝”Mk.512涡扇发动机,后来方案有所改动,用4台国产涡扇-6涡轮风扇发动机代替6台“斯贝Mk.512”发动机。涡扇-6的最大推力为7270千克力,加力推力为12640千克力(后期加大到14000千克力),其推重比为5.93(后期增加到7)。由于涡扇-6的研制进展并不顺利,有关部门提出采用6台引进的美国的JT-3D涡扇发动机的备用方案(配备于当时引进的波音707客机上面)。单台地面推力为8150千克。机组乘员6人,布局与轰-6相同,正/副驾驶、领航员、雷达领航员位于前密封舱,尾炮射手和通讯员位于后密封舱。该机空机重量65吨,正常起飞重量155吨,最大起飞重量163吨;正常载弹7吨,最大载弹18吨,攻击武器可载1~3枚仿制AS-5“鲑鱼”的空对地导弹(AS-5“鲑鱼”是和米格-23一起从埃及进口的,进口数量为10枚,原装备于埃及的图-16K“獾G”)或100~9000千克各种级别的国产航空炸弹,也可投放核弹。载弹7吨时,航程为11000公里。飞机最大平飞速度10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800~850千米/小时,升限达13000—14000米。自卫武器有上炮塔、尾炮塔,机翼下载两束火箭和警戒干扰设备。
轰8完成设想图
当时设想定型后的轰8完成型三视图,可惜最终只是停留在图纸构想上,没能变成现实
轰6I试验样机当年试飞的照片
轰-8轰炸机的下马是决策的失误,是决策者对其所拥有的意义和产生影响估计不足的直接结果。
网络上流传的轰-8歼轰-8是我国将要研制的新一代歼击轰炸机。它研制参考了俄罗斯的苏-34,是在我国歼-11基础上独自创新发展的。但该机与苏-34不同的是,采用了隐身设计。该机最大航程7000公里,发动机采用的是两台由624所研制的YWH-25-17核心机派生发展的推比9一级较大推力发动机WS-16,单台最大推力14000公斤,载弹量达10吨以上。轰八型轰炸机采用了四台、“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使用左右各两台的布局,布置在翼根两侧。由于轰八采用了大翼面翼身融合设计,发动机紧贴翼根用埋入式方式固定在机翼上部。由于采用了四台新型发动机,使得该机的推重比大大提升,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约1.4马赫,不加油最远航程可以达到11000公里。该机战时如果由黑龙江的基地起飞,可以在关岛以北的海域上空发射巡航导弹,攻击北美的任何目标。
当年兔纸还有一个更富有野心的六发战略轰炸机设想 (下图3)
轰-9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受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影响,还打算自行研制一款外形类似的隐身轰炸机。相关预研在1995年启动,预计2005年完成研制,这就是神秘的“轰9”隐身战略轰炸机计划。但由于我国隐身技术在2005年以后才开始取得重大突破,且F117在南联盟被击落一度让解放军对其隐身设计信心动摇,项目随后被搁置。该计划的具体进展至今仍是个谜,
外界传闻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可能被命名为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