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元歌》
个人日记
《了元歌》
---唐 仁俭禅师
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
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无逆顺。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
识取自家城郭,莫漫寻他乡俊。
不用广学多闻,不要辩才聪俊,
不知月之大小,不管岁之余闰。
烦恼即是菩提,净莲生于泥粪,
人来问我若为,不能共伊谈论。
寅朝用粥充饥,斋时更餐一顿,
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
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缚钝。
(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释义:仁俭禅师,又称腾腾和尚。唐朝武则天时高僧,其余不详。
腾腾和尚名仁俭,得法于嵩山慧安禅师。因随性放旷,故人以腾腾和尚称之。
他的《了元歌》也是禅师上堂时经常称引的名篇。
据载,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年),诏迎仁俭禅师问道。俭至,仰视良久不语。问曰:“会么?”答曰:“不会。老僧持不语戒。”言迄而出。又令写歌词,传布天下,以警世俗。惟《了元歌》一首,盛行于世。(见《禅林珠玑·居士篇》
此诗要害在“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方寸,即自心。修成了善心、智慧心,就会“心中了了总知”。其他,“寅时用粥充饥,斋时更餐一顿”,一切顺其自然而已。
大道如青天,故无可修;大道同日月,故无可问。首二句即破除了经教名相、知见执著。迷人不了解色空的道理,斤斤计较得失,而在了悟之人看来,根本没有什么逆顺情境可言。虽然法门有八万四千之多,但终极的真理,就在一心之中。因此必须将向外寻求的心念转过来,发现原本自足的本心自性。明心见性,不在于广学多闻,也不在于辩才的聪慧锋利。回归本心之时,时间已经消殒,不管大月还是小月,也不管平年还是闰年。烦恼即菩提,美丽的觉悟之华,往往生长在烦恼的泥粪之中。如果有人来问我都干些什么,我也没有时间和他谈禅论道。我只知道早晨虽点粥就算填饱了肚子,中午再吃一顿午斋。一切都自然适意,一切都随时随份。今天我是放任随意,明天我是随意放任。其实我心里什么都明白,只是假装的愚冥迟钝。
最上乘禅,便是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慧之性,本来具足,故法不须修,佛不须作。本来无事,心无所寄,方免颠倒。本来是佛,即天真自然,任运自在。
乐道歌启迪人们却关注内心,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恬淡。不执着,不粘滞,通达透脱,活泼无碍,无形无相,纵横自在。
释义:修道者道没什么可修的,问法者法没什么可问的。迷茫之人不了悟有相之物皆空之理,对彻悟者而言根本就无所谓顺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最高的佛理不离自心。认识了自己内心的家乡,就不必去他乡别郡乱找寻。无须广博的学问见识,不需要聪明伶俐的辩才,管它大月还是小月,管它是否闰年。超越了烦恼就是菩提,就像干净美丽的花生于粪土。人家问我做什么,我无法和他谈论。清晨喝粥充饥,午时再餐一顿。不管今天明天,听任自然的运数。内心彻悟就知道一切,暂且被人看做痴呆迟钝的凡夫俗子有什么关系!
腾腾和尚《了元歌》简洁明了,阐述了学佛修行在于内心的彻悟,而不是去外在寻找折腾。要从世事俗务中解脱出来,一切任其自然,营营苟苟只是烦扰搅乱自己。内心彻悟知道事物本源的虚无,人家怎么看我都无关紧要,内心的彻悟无须他人的认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