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次科举考试,有一位考生平时少读诗书,考场上抓耳挠腮,半天不能
成文。忽然灵机一动,写下四句打油诗交卷。诗云: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整十年。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赴黄泉。
阅卷官见了,甚觉好笑,便在每句诗后面加了两个字: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整十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相传李鸿章有一远房亲戚,此人不学无术,却想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有
一年,他去参加考试,结果,竟未答上一题,无奈,便在试卷上,歪歪斜斜
地写下这样一句话:“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可是,他实在是个草
包,竟然把“戚”字,写成“妻”字。主考官看到这张试卷后,哭笑不得,
最后,在他的卷子上批了六个字:所以,我不敢娶(取)。
清末有年科考,文章题目就是《昧昧我思之》,可有一考生未读过《尚书·
秦誓》,将“昧昧”错认为了“妹妹”,于是,整篇文章就呼哥唤妹了,极
尽爱恋之语——“妹妹我思之……”,考官看后,哭笑不得,也幽他一默,
在一旁批注:“哥哥你错矣!”,成一时笑谈。
清朝有一位考生,风尘仆仆应试,但此生进考场后,迟迟不能下笔,最后,勉强写了不满300字。第二天,便弃笔而去。一位考官见此情形,在其试卷
上批道:“不远万里而来,不满三百而去。何其惜墨如金,何其挥金如土。”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学生作文,喋喋不休,滔滔不绝,但有用的话极少。其师
模仿《敕勒歌》,批曰:“篇苍苍,字茫茫,风吹草低见四行。”
又一学生作文,词不达意,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其师戏评道:“两个黄鹂
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
某生在作业簿发下来后,见老师在文末批曰:“请看《前出师表》最后一句。”他暗自得意,以为自己的文章,可与诸葛亮相媲美,赶快去查看,
原来,是“不知所云”四字。
多年前,我遇到一位学生,期中考试很不理想,便在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中,写到:“……我一定痛下决心,不惜一切手断(应为"手段"),在
期末考试中,获得最理想的成绩。”并在旁边滴上血液几滴(或许是红
墨水)。
我哭笑不得,在“不惜一切手断”下,划一波浪线,旁批:“同学,代
价太大,划不来!”
有一位同行讲过他当班主任时的一段趣事:他班上某位学生患痔疮,写
请假条“老师,我因为……需要请假”,“痔疮”不会写,灵机一动,
写上“我因为屁眼发言("炎")了,需要请假”,班主任笑着批上:
“准假!不然满教室屁话连天,岂不吓死班上师生!”
文章评论
菩提树
[em]e100005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