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品联

个人日记

对句版近来佳构纷呈,妙思迭出,一赏一嗟之处,也希望有人来拾取沙滩上那些美丽的贝壳,呈现在朋友们面前,以期共同来领略蓝天白云碧浪金沙的海域风情。为此,特邀请“对完寂寞”朋友开此专帖,以其独具的审美眼光和语言风格,一品佳联。

――流月长河

以一副格言联开始,细细品读联中意味,世间道理。

1

出句:输不起难成大事 [机会主义]

对句:看得开便是高人 [蜀汉]

  此联无一奇字,然大实话中有大文章。  世人皆晓失败乃成功之母,若真能做到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便不愧为高人。想曹操八十万雄师败走华容道,只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故当得旷世人杰之名  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吾等万不可受小挫而一蹶不振,当如此联所言,须看得开,定其心,以应天下之变,方能成大事。

2

出句:长安落叶酒旗在 [苏妮]

对句:古道征尘侠客行 [剑冷天河]

出幅虽见落叶,但因酒旗在而未觉萧瑟、落魄之感,反有一种疏犷、放达之美。  对幅自是领会了此中况味,笔触间隐见李白《侠客行》中“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豪气。  长安/古道,落叶/征尘,字字落实。酒旗在/侠客行 以酒旗而引出侠客,承接流畅。  整联未见刀斧痕迹,寥寥几笔,自然而完整的呈现了一幅长安古道中,侠客掷杯绝尘而去的画面,正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3

出句:似水文心清见底 [落梅]

对句:如山诗骨峭摩天 [流月长河]

  文心似水般清冽,诗骨如山般峭立,清/峭两个形容词用的极妥帖,一柔一刚诠释了为文者的素养。见底/摩天以空间上的跨度更衬托出高远的境界。  此联比喻得当,对仗工稳,且不失意味,读之教人深觉文品自当如此。而文品与人品亦有相通之处,虽然在现今这光怪陆离的社会,不尽然文如其人,但个人相信在文字间字犹能透露些许本性。

4

出句:家国在肩安敢弱 [青昊]

对句:虎狼于侧自当强 [稻草人]

  此联见血性!我中华儿女曾被人蔑称东亚病夫,如今国力渐盛,纵天灾人祸亦不曾动摇向前之决心,安能再叫人辱我家国,安敢弱!当日之列强,时隔多年犹未安生,似美国这般狼子野心,航母欲再入黄海军演,我辈自当更强大起来,方能教此等虎狼不敢欺我半寸领土!    

5

出句:清泉囚禁月 [戈壁]

对句:苍宇放逐云 [蓝璐]

  出句奇在“囚禁”二字,拟人化手法将诗联中本多见的清泉和月写活了,而蓝璐的一个“放逐”足让人搁笔。一动一静,互为补充,一天一地,视野开阔,十个字,大自然的玄妙景致跃然纸上。  写景联如过多的铺陈堆砌,而缺少了性灵终觉乏味,只能过眼即忘。唯有赋予景物生命,如辛弃疾所言“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景与情名为二,实不可分离,若能领悟其中意味,纵平常景物,简单字句,亦能教人过目不忘,推荐这联便是此理。

6

出句:石径生云缠客步 [蓝璐]

对句:春风化雨润人心 [简直]

  此联读来如沐春风,文字的魅力莫过于此。字字工对,犹意境流畅,虚实间拿捏得当。  云缠步/雨润心 妙趣横生,怎不叫人流连往返。古有张旭《山中留客》云: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想来这般美好景象留客驻,古今亦然。  另,下比“春风化雨”一词在下极为欣赏。这一词,为文者大多烂熟于心,用在老干体征联中,多夸大颂扬之意,入此联,却是如此清新自然,无半点造作态,所谓大俗即大雅。平常语用的恰,用的妙,唯悟性与笔力也。

7

出句:千竿竹露敲青瓦 [稻草人]

对句:一缕茶烟透碧纱 [水木清秋集纳兰句]

  集句有很高的欣赏性。句子本身没有独创性,但若能做到上下联浑然天成,如出自一人手笔,便是难能可贵。清谢章铤云:“集句别有机杼,佳处真令才人搁笔。”

  水木此集犹见才思,数量词,名词,动词,颜色字无不落实,意境上又极为契合,整联听觉和视觉相辅相成,似一股清幽淡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8

出句:枯荣皆物理 [蓝璐]

对句:冷暖是人情 [流月长河]

此出好对不少,犹喜这句。言简意足,无限感慨见于言外。

9

出句:欲谋破壁开新境 [若有所思]

对句:不愿随波逐大流 [淡淡非烟]

  若有所思的联大多属格言类,自树一帜,嚼来每有深味。出句带积极的励志意义,笔触铿锵有力。而对句大有信手拈来之妙,用字虽耳熟能详,却与出句如一气呵成。  欲谋/不愿,上下联之间亦转亦接,恰到好处。开新境/逐大流,一正一反,强烈对比中更深化了主题。  此对并未刻意去对字,如开对闭,新对旧,毫无雕琢痕迹,若非“笔性灵”不得见如此流畅好句,正如袁枚所言:兴会所至,容易成篇

10

出句:几叠诗书撑瘦骨 [风景]

对句:一窗昏晓送流年 [剑冷天河集陆放翁句]

  天河集句颇多,无博读强记之功恐不能为之。此集句出自陆游“书巢”的自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一联正是诗人饱经丧乱,犹风骨依然的真实写照,与出句“诗书撑瘦骨”的况味极其契合。得古作者之意诉今人情怀,无牵强附会之嫌,实为不可多得的集句佳作。

11

出句:终有一天如梦醒 [姑苏]

对句:始知无处不花开 [简直]

  出句并无奇崛,意在表达一种豁然开悟的心境。简直的对句简直妙极,有东坡居士“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味道,托物寓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悟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想来简直联友这看花境界悟已深,拈花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12

出句:不见大潮独袖手 [滑弦惊梦]

对句:得逢巨鳄始开弓 [流月长河]

看到这副联,想到了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此人往往在大家计算着小利小惠时,静待一个出手的绝佳机会。他曾说:“要想成功,你需要从容不迫,你需要承受沉闷。”正是这种从容不迫,让他打垮了英格兰银行,掀起了亚洲金融风暴。  这个大气而颇有意味的出句亦是想说,一个真正的弄潮儿岂甘于小风小浪中搏杀。而对句将这一主题进一步完善,大气中更带谋略。袖手乃为静观变数,正如那句老话“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旦时机成熟,自当奋力出击。  独袖手/始开弓,承接上无可挑剔,标准的流水对。整联向人展现了一种突破眼前利益,意在更强,更高,更远的境界。      

13

出句:怜我一身多俗物 []

对句:无颜半步近梅花 [流月长河]

  自古以来梅花象征着高洁,常被用来借喻隐者雅士,高风亮节的人。此联以梅花来反衬自己的俗,文笔却是不俗,下比尤可观,承接流畅,且不落窠臼。很多人会以清心,禅心之类来对俗物,未免拘泥了。句中的梅花已然是个亮点,“无颜半步近梅花”,将上比的一个“俗”字刻画到淋漓尽致。想芸芸众生,有几个能似林逋那般“梅妻鹤子”,又有谁堪比彭玉麟的“一生知己是梅花”,可怜多俗物矣。

13

出句:人言可畏如刀刃 [宇宙漫游者]

对句:世路难行似鬼关 [静舍茶香]

  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然这亦有个度,过了便成害,足以伤人。一代名伶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四字,飘然而去,实在是叫人不敢轻视这“人言”。出句将之比作“刀刃”亦属恰当。  对句将意境延伸至“世路”,想人这一生,谁能说自己走得很轻松,没有磕绊。从来到这世上,是否健康便是个关;待为学子,高考又是个关;成人了,工作家庭一关接一关。中间的艰难,也只有走过来的人真正体会得到。  此联敢用字,刀刃/鬼关 手法夸张,却是入木三分。上下联由点到面,刻画了暗藏着刀山火海的人生路。

14

于无求处得真味[如昔]

唯忘吾时有大成[简直]

出句:多少沧桑才叫老【烟雨织】

对句:一生坎坷不服输【砍砍】

  什么是沧桑?是指经历了许多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略语。现在用这词来形容心态的亦很多。昨儿个看中新网有这样一则新闻:中国4554岁人群中约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都有沧桑疲倦感。是,眼下的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幸福指数下降,不光四五十岁的人,甚至更年轻的一辈都会说自己很累,心老了,沧桑了。但我们想想现在六七十岁的那代人,他们经历了三年大饥荒,上山下乡;经历了新中国的每一次转折。恰恰是这批人,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依然未曾倒下,不曾说累,说沧桑,有很多甚至还在供养下一辈。我们这代人有什么理由说自己老了,有什么理由颓丧。纵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人生本就不如意十之八九,无论多少坎坷,当坦然面对,不要轻易说老,认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此联出句带疑问,言历经多少方算老。对句并未做正面答复,一句“不服输”读来慨而慷,足以回答一切,正所谓: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15

出句:风光不予匆匆客【烟雨织】

对句:山水独钟淡淡心【稻草人】

  看到这联,想起苏格拉底叫学生捡麦穗的故事。学生们都想捡那颗最饱满的麦穗,于是一直走,一直走,到最后发现,已错过了路上最好的麦穗。苏格拉底在田边笑着对学生说:这就叫人生的选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在尘中一味追逐,奔忙时,是否也错失过那些饱满的麦穗?

  出句的“风光”借指人生路上那些好美的事物。有时学会放下,懂得停留,知道珍惜也是一种境界。幸福和美好也许只是一转身的距离,匆匆而过的人自然无法感受,只有怀着豁然淡泊的心,才会被其眷顾。如何不盲目的生活,如何把握真正的幸福,这是生活一个永久的课题。

  选择这两联,不是因为有奇崛的笔触,动人的景致,只因为短短几行字里包含着人生的意义,源于生活的文字才是最真实,最值得品味的。

16

出句:一庭暮色余秋雨【左邻】

对句:十里野烟关牧村【石门书声】

  机巧联讲究的是严谨而合理的逻辑思维,若为求巧而造巧,读来不知所云,未免落于下乘。此联嵌人名不落痕迹,能与联意融为一体,亦属不错的机巧联。

  出句占先机,对句者要嵌入人名且做到景状契合,难度更大些。此对字字落实,尤余秋雨/关牧村 对得极妙。人名,对仗,意境无不兼顾,使上下联如浑然天成,一副暮色中的烟村画面似在眼前,不由得让人会心一笑。

17

对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天河集王安石】

出句:独开蹊径探奇葩【沧海一笑生】

  又见天河好集。

  出句化自成语“独辟蹊径”,有不甘墨守成规,旨在创新的喻义。怎样的人能做到呢?正是那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唯有眼明心慧而无所畏惧的人方能探得“奇葩”。此对联意承接自然流畅,且出句为下联,更需要逆向思维,方能做到上下联充分衔接,尤可贵天河用了集句,不愧为个中好手。

  偶尔玩下机巧联和集句,能开阔艺术空间,收获到楹联中更多的趣味。浑然天成的佳作,品赏之余,更令人大得禆益。

以下是引用对完寂寞在2010-9-2820:57:11的发言:

18

出句:十万头颅酬大义 [落梅]

对句:一腔热血荐轩辕 [流月长河]

  一副叫人热血沸腾的联,大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之气。

  爱国诗人秋瑾留有诗作: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强烈表达了为救国于危难中,甘舍其身的民族大义。此出句亦然,读来甚是震撼。对句化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里的“轩辕”指代家国,报国之志表露无遗。爱国,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品德。自屈原树立典范之后,民族存亡危急之际,一些发自肺腑,忧国忧民的作品,唤醒了无数仁人志士,一直激励着后人。现在虽看似太平盛世,但谁又能肯定不会有狂风暴雨袭来,像此联这样充满感染力的爱国文字,还是必要的,能激发这个时代国人的醒悟意识,在和平年代亦不能忘民族大义和肩上的责任。

  另,对句对仗上略宽,然瑕不掩瑜,个人还是很欣赏这幅联作。

  忽然有個想法:評論賞析,或許就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之一種吧?寂寞兄血性,自然就對血性文字大加激賞。于是,在痛快淋漓的評說中,品者、讀者,心頭都涌起慷慨之感。這一種精彩,靠得就是評者與作者那一瞬間的靈犀相通、血脈與共。在這一種情況下,無論是制聯的技巧,還是評聯的技巧,自然就遠在其次了。

19

出句:兴起狂弦堪裂石[扫冢人]

对句:怒时秃笔亦刑天[悠若我心]

  明朝王猷定曾有描述古曲《十面埋伏》演奏时的情景: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出句的“狂弦堪裂石”便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此种动人心魄的情状。对句采用正对法。狂弦/秃笔, 选材相当;堪裂石/亦刑天,修辞手法相同。古时便有“笔锋劲发若强弩”的诗句,可见此刻的笔足可杀人,足可刑天。

  整联字字工对,且形象生动,读来畅快。

  另,在下感觉对句中的“亦”不妨改“敢”:怒时秃笔敢刑天。不知作者意下如何?

20

出句:月自秦时来看我 [大江飞雪]

对句:诗从唐后不饶人 [汨罗江]

  别见才思的出对!

  月自秦时/诗从唐后,律工意长。但凡习联者许都会吟诵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故看出比煞觉亲切。而研诗者,谁人不知“盛唐之音”,鲁迅所言“唐后无诗”虽过于极端,但清蒋心馀《辨诗》中“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之叹,足见唐诗的伟大及难以超越。来看我/不饶人,反衬中见妙趣。月自有情,越千秋来与我相惜;诗偏独钟于唐,对后来者皆不假以辞色。

  整联情景融合,思路别致,尤下比,未落入对月景的窠臼,一句“诗从唐后不饶人”实在是匠心独具的佳构。

21

出句:血色黄昏鏖战急 [剑冷天河]

对句:春风楼阁醉颜红 [流月长河]

  双河汇聚 撞出浪花(火花有点难)

  反对好句!《文心雕龙》中认为反对为佳,却有其道理。用相反的意象,深化一个主旨,往往给人的感受更深刻。

  天河评价此对引用了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煞是恰当!血色残阳下,狼烟四起,多少战士马革裹尸还,王侯将相却犹歌舞昇平。通过鲜明的对比,抨击了当权者麻木不仁,醉生梦死之状,大有讽刺诗的味道。不得不让人想到那首有名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2

出句:云过山留座 [风景]

对句:月辞水送行 [流月长河]

  品读了些笔触犀利,寓意深刻的联后,再来看似此联这般纯意境句子,亦别有一番轻松惬意。

  所谓纯意境联,并不含深刻的主题,是作者对景物一种富有诗意的描述,以表达特有的审美情趣,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此联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留座/水送行,一来一去间,将云,,,水四景物写活了,意境生动而流畅,品来妙趣横生。有此佳对,也不枉风景三易其稿。

23

出句:醉一场清风浩荡 [醉卧东山]

对句:笑十年沧海横流 [江梅]

  此出疏狂不羁,乃性情之笔。留给对句的空间亦很大,可延续豪情,可转至醉罢之感悟等等。一路看下,个人对江梅句情有独钟。句中的“沧海横流”借指纷扰的世事,用甄士隐的话来说便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今能笑对之,有诙嘲之意,亦见豁达之态,管他哪朝天子哪朝臣,我自醉共清风。

  整联出对间承转合理,笔触俱是挥洒自如,一醉一笑间含蓄道出人生境界。

  记得以前师傅曾笑我出句老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对句又每每似咬牙切齿,情状道来尽流于直白。读罢此联但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深品之况味尤长,真正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莫过于此吧。

  借陆放翁的一首《席上作》送给此联两位作者

  绿波画桨浣花船,清簟疏帘角黍筵。

  一幅葛巾林下客,百壶春酒饮中仙。

  散怀丝管繁华地,寄傲江湖浩荡天。

  浮世升沉何足计,丹成碧落珥貂蝉。

24

出句:少句如缺酒 [抱月山人]

对句:无书似断粮 [秦溪河畔]

  静舍茶香评:抱月出句虽以调侃口气,却十足一个爱联若痴之辈。秦溪河畔对句工稳,不易一字,相得益彰,对出句作出更进一步的承接!缺酒固然难捱,缺粮那可就严重了,性命攸关,足见书痴之态!

25

出句:留白未必失神韵 [抱月山人]

对句:伏笔尤能见匠心 [黯然神经]

  抱月山人评:留白是绘画的一种手法,伏笔是写文章的一种手法,对来十分自然,与句尾匠心也照应得当,好对。

26

出句:挤破诗囊春四溅 [兰之露兮]

对句:挣脱画布燕双飞 [流月长河]

  极富想象力的出对!

  出句以大胆的遣词,将春的意象刻画到淋漓尽致。挤/溅两个动词煞是出彩,“挤”字采用了拟人手法,使春的奔放跃然纸上;“溅”用了通感手法,把本无法捕捉的事物赋予了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王国维《人间词话》有论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联中的“溅”字亦然。

  挤破/挣脱,动补结构;诗囊/画布,偏正结构;春四溅/燕双飞,主谓结构。对句不光对仗工稳,意境亦极为契合,尤其燕子挣脱画布这一构思,生动之处不弱于出句。

  整联画面感强烈,似若春天涌动于眼前,并借此曼妙景,更表达了诗画之绝,笔之传神,意境联品来能得这般味道,当不失为佳作。

27

出句:烟水闲一棹 [落梅]

对句:风云散五湖 [简直]

  语言凝炼,意味绵长的出对。

  句中的“烟水”暗指堪破后的一种淡然境界,“风云”借喻俗世的浮华绮丽或是曾经的起落生涯,乃借景寄情。

  闲/散,虽静动有别,然理境统一,皆为表述闲散之心。

  一棹/五湖,由点及面将气象开阔,尤现放旷之态。

  整联品来似归隐诗风格,虽未直抒胸臆,亦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天然”那种况味。寥寥几字,但觉不可凑泊的空静之美,自然流走间,不求工而自工,好联莫过于此矣。

28

出句:莫向清梅加半字【杨柳疯】

对句:不堪拙笔辱高风【蓝璐】

  宋·王琪著有咏梅诗,云:“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篥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诗中将梅拟人化,以自嘲的语气,表述了出名后,总被诗人议论的无奈,反衬出梅真正脱俗的韵味。更有李清照在咏梅词前的序言直接道:“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可见梅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唯怕污了其孤标本质。而此联又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衬托梅的清绝。

  出句言,莫再去吟咏梅花了,哪怕只字片言。为何?对句中得到了答复,只不能忍受拙笔辱没了梅花的高风亮节。上下联承转自然,属不错的流水对。个人尤喜出句的“半字”,读来掷地有声,足以表达对梅花的敬重之心。

29

对句:何奈秋霜催鬓白【剑冷天河】

出句:已凉意气待谁温【湘灵】

  出句为下联,字里间流露出一种人事变迁,岁月不再后的感慨。已凉/待谁温,前后照应极妥当,见作者笔触细腻。

  对句并不刻意对“凉”字,以“何奈”起笔,窃以为可取。无论对联诗词,都是运用文字来表达个人思想及情绪的艺术,文字是表达的一种方式,而非目的,目的是要将感情抒发,与他人交流,从而得到共鸣。若偏离这一主旨,为对而对,过分追求文字的机巧,那么势必造成文字与心灵脱节,也就无从谈精神上的交流和共鸣了。

  此联中对句乃上联,必须逆向思维,给下联的“已凉意气”作出铺垫,作者一句“何奈秋霜催鬓白”甚合,虽未逐字对凉/温,然文笔流畅,意境契合,出句正是一种无奈悲凉的心境。苏轼《老人行》中有句:“一任秋霜换鬓毛。”此联中的“何奈”与这首诗里“一任”,都是用了最简单的词语,无精巧可言,但读者体会到的那种苍凉却因此而更强烈,个人感觉为文当如是。《文心雕龙·情采》中有论述:“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我辈创作态度自须取前者。

30

出句:人生不过两三事【落梅】

对句:天地无端一个名【拂衣去】

  对于人生的感悟,乃因人而异,故出句的“二三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囊括了“万千事”。知足的人看来,即温饱二事,生活原本就柴米油盐罢了;贪婪的人眼中,金钱、地位才是最重要的;大义之人看重的是国家苍生大事;庸碌之辈则关心蝇头小利;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不过是昨天、今天、明天而已;亦或者人生莫过于生死二事。到底这“二三事”指的是什么,且有读者自己去品味。但无论谁,什么身份,融于这天地间,实难以抛下“一个名”。对句中的“名”于高尚人来说,是一生所捍卫的名节骨气;在图谋霸业的人眼里,是千古的威名;而在平凡人心中,这个“名”许是小有成就之名,是那个价值得到证实的自我,等等等等。但凡生存在这个纷扰尘世,能堪破,甘愿平淡者有几?“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忧,不知不饥不寒之忧为更甚。”(引自《菜根谭》)多终究为了“一个名”而忙碌一辈子。

  此联虽如白话般浅显,然包涵了人生的哲理,犹可玩味

31

出句:山川尽是多情种 [抱月山人]

对句:名利惯为薄倖儿 [流月长河]

  诙谐而富有意味的出对。

  诗文中多见描述山川或秀丽或壮观,此出别具手法,将山川拟人化,得见陈师道诗中“多情於我独山川”之妙,意在借“多情种”一言道出山川独有的清雅妩媚。

  对句用了反对法,以俗尘中现实的名利来应对与世无争,只知风花雪月的山川。更可嘉为多情种/薄倖儿之对,实在是无他字可替代。修辞手法亦相当,将名利的险恶比拟得煞是生动。

  整联一正一反间,趣味横生,而趣味中颇含意理,堪为反对法的佳作,读来尤觉文字给人的无穷享受。

32

出句:流水弄弦千古调 [滑弦惊梦]

对句:青山立足万年基 [流月长河]

  出句颇见巧思,流水//调三者之间的关联不可不查。将流水喻作弦,甚是恰当,而正因为是流动的水,故千秋不涸,句中的“千古调”便也有了落实。整句淡雅而不失灵动,然要与之巧妙的应对,却非易事。

  此对差能匹敌,青山//基之间关联亦是环环相扣,素来有将山形容为顶天立地,因而“青山立足”当属合理,有了此“立足”,后面的“万年基”也就顺理成章了。

  整联对仗工稳,比拟得当,机巧与意境融合得十分自然,未觉有故意雕刻状,足见出对者笔法之老到。

33

出句:官帽开高价 [谢烟客]

对句:人格卖小钱 [流月长河]

对句:人民出本钱 [若有所思]

  两对皆大好!一个反对,一个流水对。 寥寥几字,却是一出极具讽刺意味的“官场现形记”。

  尽管反腐败之风愈刮愈猛,蝇蚁硕鼠犹杀之不绝,买官卖官者依然顶风而上,为一个“利”字,直将国法无视,人格作践。开高价/卖小钱,辛辣地揭露了这些人的丑恶嘴脸。这些污秽的灵魂下,造就了多少冤假错案,多少的豆腐渣工程,最后买单的无非是国库和人民的血汗钱。开高价/出本钱,这个“本钱”如此之沉重,掏空的岂止是腰包,是人民的信念。在权钱当道的世风下,贫民百姓何谈理想信念,国家何能繁荣昌盛。朱镕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居官之所恃,无非在“清廉”二字,试问而今为官者,有几人能得到人民如此评价,能够问心无愧!

34

出句:柔情能化剑 [机会主义]

对句:笑语可藏刀 [笑看花落]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柔情大爱每能震撼心灵,消融一切。然甜言蜜语亦可包藏祸心,较刀剑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言:“能媚我者,必能害我。”正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上下联将这两种世情作了生动地诠释,语意不凡,皆可作至理哲言。

笑看落花按,世界上最难防的是人心。

35

出句:世上无坚锁 [南窗]

对句:心中有炼炉 [流月长河]

此联妙在坚锁/炼炉之对,有此一对,余句皆废。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没有了冲破和向前的意志,那么永远都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反之,心中有了那个“炼炉”,任何“坚锁”不过虚设,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联中将困难比作“坚锁”,将意志比作“炼炉”,煞是形象,亦联眼所在。整联出新于法度中,喻理于虚实间,手法端的是高明。

  

  选此三幅五言联,盖因其言简而意丰,竟无一赘笔,句句直指人心,余自品而快哉。若得联友共鸣,更乃余之幸也。

36

出句:试问几人真识货 [机会主义]

对句:可怜璞玉久蒙尘 [流月长河]

  流水好对!

  韩愈曾兴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乃为怀才不遇者的感慨,出句亦然。对句以“璞玉”来比喻人才,古人视璞为蕴藏有玉之石,或未琢之玉,比作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故用在此处十分合理。

  真识货/久蒙尘,承接流畅。红楼梦有句:“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若不逢时,便只可似此联所言“璞玉久蒙尘”。

  整联虚实兼顾,妙合无垠,亦算的托物寓意的佳构。

37

出句:莫在窗前吟素月 [奔河]

对句:恐于心底起乡愁 [蓝璐]

  素来关于月的诗句每每会与团圆、别离之情绪有所关联,古人留下的千古绝句更是不胜枚举。此联虽未见奇思,然文笔流畅,犹可读。

  莫在/恐于,吟素月/起乡愁,承接到位,情与景谐,思与境共,简短字句亦扣动心弦。

  前与友偶谈及应对与成联孰轻孰重,未得定论,应是各有千秋。应对之味,如同将一副未收笔之画点睛,使其完整,完美。若得浑然一体的应对,自有无法言说之快慰,此联差可得见。

38

出句:云抱千峰隐 [笑容依旧]

对句:天擒一月出 [落梅风]

  上下联都用了拟人手法,动词尤大胆亮眼。

  抱/隐,擒/出,落笔处意象凸显,颇具匠心。

39

出句:不惧秋风多剑气 [滑弦惊梦]

对句:独披金甲立霜天 [滑弦惊梦]

  不错的咏菊联。

  或许自己的出句自己最了解,联友有对松、月、雨等等,却终不及“金甲”,此物与“剑气”端的是匹配。整联形神兼备,萧杀秋风中菊的凛然,那种傲视天地的威武精神跃然纸上。想是作者惊梦时借来黄巢这“冲天大将军”的冲天胆,方得“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几分气魄。哈哈,玩笑啦。

40

出句:不堪寂寞唯封剑 [滑弦惊梦]

对句:未遇英雄焉露锋 [流月长河]

  古来英雄皆寂寞,有几可比肩。叶孤城未见西门吹雪而不拔剑,无相惜者,剑不过是没有生命的物件罢了,故有出句的“唯封剑”一说。对句则点明了主题,为何“不堪寂寞”,为何“封剑”,只“未遇英雄”。

  唯封剑/焉露锋如信手拈来,却是把握精准。又想起二位的另一妙对:不见大潮独袖手;得逢巨鳄始开弓。俱是可赏。

41

出句:谁在秋千笑 [一池碎萍]

对句:郎骑竹马来 [流月长河集李白]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然情定秋千下。此集接衔得法,值击掌称善。

42

出句:寂寂天涯路 [白衣郎]

对句:悠悠寸草心 [观音土]

  借孟郊之笔悠悠道来,竟是佳对天成。

43

出句:种菊诚交三径友 {石点头]

对句:娶梅共结百年心 [剑冷天河]

  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是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千古佳篇,“菊”在陶公眼中已远

文章评论

齐齐

需慢慢的品,细细的品。

枯荣

久不习联,受益匪浅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