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小的欢喜
闲观冷暖话长
呜呜...... 似乎是有细碎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猛然惊醒,一只拖鞋挂在脚上,光着另一只脚,心狂跳着匆忙打开房门,门外,凌晨有些昏暗的楼道里,静静的,空无一物。
朦胧的泪瞬间模糊了双眼,颓然地关上房门,蹒跚着退回沙发坐下,失神地看着柜子旁那只白色的碟子,她发现自己竟然又坐在沙发上睡了一夜。心脏部位隐隐地开始疼了。
唉,点点走失已经二十天了。
她今年六十八岁,老伴四年前丢下她去天堂享福去了。大儿子一家在国外定居。小女儿虽然生活在这个城市,却离了半个城远。老伴走时,儿子女儿都商量着让她搬去同住。国外她不想去,人生地不熟的,话都听不明白,不得憋闷死。小女儿呢,和婆婆住在一起,还要打理上初中的孩子,家里一大摊子事,她能走能动的,怎么能去给女儿添麻烦。其实,她心里真的很害怕一个人留在家里。一辈子习惯了对老伴吆喝唠叨,突然间就必须得闭了嘴,她觉得房间太大了,太安静了,静得都能听见自己走路时孤独的回音。
她真心羡慕老伴先走了,说好了自己要走在他前面的,他说话不算数呢。可活着,日子就得继续过吧。无人天天听她唠叨,她只能改了爱说的毛病不再碎嘴了,每日默默地对着老伴遗像里炯炯的目光,很多事都放在了心里说不出来,人仿佛一下子就苍老了。
儿子女儿都是孝顺的。她不缺钱,有积蓄,自己每月还有两千多元的退休金,儿子也常给她邮钱,小女儿周末一般都会拎着吃的喝的用的东西回来。她每天的欢喜便是接到兄妹打电话过来。也没什么事,就是问问吃了什么呀,多穿些呀,注意身体啊,这类话虽然天天说,但听在她的耳里,就像儿子女儿拉着她的手,有了依靠和安心。她极少给儿子女儿打电话,怕扰了孩子们的正常生活。有时,孩子们可能忙,忘记了打电话,她就会枯坐在电话旁,心里空落落的。当然,她最欢喜的莫过于女婿、外孙女能一起回来,外孙女叽叽喳喳,女儿女婿里出外进,虽然忙碌一天的吃喝累的腰酸背疼,但她心里溢满欢喜和安慰。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磨着过呢,转眼过了两年多了。最近,外孙女上高中,女儿回来的次数变少了些。孩子们都忙,哪能总陪着自己呢。她虽然努力和同龄人融和着,也努力打点着自己规律得近乎刻板的起居饮食娱乐,但没有多少爱好的她,生活的花样还能有多大的变化!特别是这两年来腿脚不如以前利索了,上下楼都有些费了力气,所以,每天除了一集一集的电视剧在回响,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陪伴自己的了。生活乏味,她最怕寂静的夜啊,睡不着,听着窗外车来车往,瞪着天花板盼着天亮。天亮就可以去早市了,人多,热闹。
就在一年前,不是周末的那天,女儿突然回来了,兴奋地打开带来的那个鼓动的包,一条棕色的、卷卷毛,看着可怜兮兮的小狗露出了头。女儿说,这个怪样子的小家伙叫泰迪,可好玩了,让他和你做个伴儿吧。一辈子没养过宠物的她心里有些埋怨女儿自做主张,但又不想凉了女儿的心意,就有些不情愿地把他接过来抱在怀里,柔软的小家伙进了她怀里,突然就用舌头舔她的手,湿润温软的感觉从手上传到她的心里,心和手就都抖了,慈爱瞬间漾开,就像一潭冰水一下子就融化了。
她给他起名叫点点。和点点磨合的过程生动有趣,让她没想到的是,她以为干枯了的记忆竟然又像浇了水的花枝活泛起来了。时光仿佛倒流了,一些以为遗忘的事一件件又都复返重映在脑海里。她想起了儿子女儿小时候的很多趣事,想起了年轻时清苦但踏实的日子,咂摸着其中的滋味,她觉得自己原来曾经有过那么多小小的幸福。一辈子顺顺当当,现在什么都不缺,应该知足的,她这样想,心里敞亮了,看什么就都顺眼了。
她又开始唠叨了,有时对着点点:小点点,碟子里的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苦来的,不可以浪费的啊;点点,你怎么不讲卫生呢?点点,去,把鞋子给奶奶取来……有时对着老伴的遗像:老伴啊,今天我出去买菜,小点点咬沙发靠垫了,你怎么不管管呢?老伴啊,点点今天出去闯祸了,把二楼的小闺女吓哭了……
和点点相伴的近两年来,她每天忙碌而充实。早晨,点点拱着她或是舔她的脸叫她起床,她有时会故意闭着眼晴逗小家伙着急,然后笑出声来。白天,点点的饭食、洗澡、溜弯,是她认真完成的主要任务。晚上,点点蜷在她的身边,小小而又温暖的身子偎着她,她们做伴睡的很安稳。
点点就是她的影子,每天,伴她散步,伴她看电视,伴她吃东西,伴她睡觉。她觉得,点点围在她膝下欢闹、调皮、乖巧,就是幸福。每天享受着那些小小的欢喜,点点成了她的心头肉!
现在想起来仍让她自责悔恨的那天啊!傍晚,她和往常一样领着点点去小区公园散步。那天刚好电视台在社区有场演出,人很多,一大群孩子们嬉闹着,很乱。她遇上了一个老姐妹,两个人很久没见,专注地聊了很半天。等她回过神来时,点点已经没了影子。她慌里慌张地四处找寻,到处都是人,哪里还找得到。直到演出结束,她还拖着疲惫的腿在周围哑着嗓子、一圈圈地找着叫着:点点,点点......
半夜,街上都空无一人了,在马路边上呆坐着、疲惫的她突然回过神来,想,也许,点点自己回家了。为了快点赶回家,她甚至爬上了以前从不敢走的天桥。气喘吁吁赶回来的她,面对着只是空空的楼道,心里刀割一样。踉跄着上楼回到家里,站在老伴的遗像前,失望、惧怕、担心、委屈,各种滋味搅在一起,她终于忍不住捂着脸嚎啕起来。
一夜未眠、眼晴红肿的她,第二天又扩大了找寻的范围,附近的居民、商铺,甚至路人,都被她逮着听她描画着点点的样子。火辣辣的太阳下,她花白的头发散乱,随便穿在身上的衣服纽扣错了一个位置也未曾发现。被问到的人都茫然的摇着头,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每一次摇头都让这个憔悴的老人心像针扎一样失望而又疼痛啊。
找了一天也没有结果的她失神落魄。原本不想惊扰女儿的,晚上终于还是给女儿打了电话。当女儿听到年迈的妈妈呜咽得甚至说不出来话时吓坏了,立即赶了过来 。 见到女儿,一天没有吃饭的她像个孤立无援的孩子一样放声哭了。
女儿尽可能地到处张贴了点点的照片,她也每天踯躅在街道上寻找,可点点却一点消息也没有。家里点点的饭碟、睡觉的小被子、戏耍的玩具仍摆在那里。女儿说,收起来吧。她哑着嗓子说,点点回来要用的。
点点走失一周后,天天在外面寻找的她疲累交加,终于挺不住进了医院。女儿在身边,医生护士在身边,病友在身边,她的孤独感少了些。但每天她必问女儿的一句话是:有人打你电话吗?点点有消息吗?
在医院住了一周回来,家里点点的痕迹都不见了。想必是女儿收拾干净了。她没再提及这件事。女儿为了她,请假陪护,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又跟着自己上火,自责当初不该带点点来。孩子很疲倦,她心里内疚,老了,不中用了,不能为了自己的欢喜,再让孩子操心累心了。
可是,她是多么想念善解人意的点点啊!她说话时,再也没有点点瞪着乌溜溜的眼晴认真的听;她生气时,再也没有点点呜咽着把小爪子搭在她的膝上安慰她;她高兴时,再也没有点点绕着自己的尾巴比她还开心;她不舒服躺在床上时,再也没有点点急得在电话机旁狂叫,催着她快给女儿打电话……
坐在沙发上,她沉默了半晌,起身找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碟子放在点点平日里吃饭的柜子旁,轻声自言自语说:点点,奶奶一直等着你回来啊......
“那些小小的欢喜”,本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喜庆的语句。但当我认真倾听这个空巢老人的心事时,这个语句却浓浓地散发着日落迟暮、寂寞索然的味道。可以看得出,她的小小欢喜,紧紧牵着孤独,隐着抑郁,伴着不安,织着焦虑。对于缺乏精神慰藉的她来说,小点点不只是一个有了感情的宠物,更是自己每天的精神寄托和欢喜的源泉,甚至胜过儿女的关怀。当这个慰藉失去时,可想而知她内心的无限失落和难过。而她的孤独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个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空巢老人问题尤其是“精神赡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这是一个需要社会、政府、家庭以及个人共同努力加以解决的综合性问题,但我们每一个为人儿女的个体,一个电话、一次探望、一天陪伴,听他们诉说、关注他们的健康、笑脸对着他们,这些细微关怀和点滴暖爱就是年迈父母内心盼望的欢喜!
我们那些老去的父母啊,一辈子的操劳让他们对物质生活淡然,他们最需要的是精神愉悦。但他们虽然渴望欢聚,却始终在为我们的疏离开脱;他们虽然惧怕孤独,却从不肯主动打扰我们的生活;他们虽然身心老弱,却仍最担心我们的安康。生我们、养我们,直至死,都在爱着我们的父母,他们就要离我们而去,而我们拿什么慰藉他们暮年的空和凉啊?!
文章评论
黛绿岁月
关爱老人!
御尘·紫风铃
先占上再看..
草木芊芊
常回家看看![em]e166[/em]
绛颦
只剩下地板了、、[em]e136[/em]
孤独的狼
我看到的全是美。那眼神,那面纹,那白发,还有我无悟的...........
碧云天
我们也有这一天啊……
半个错别字
三妹,暂且就这样称呼你吧,只是因为你老是叫我大哥。 走在你的字里行间,我好想闻到了家乡的炊烟; 听着你如怨如泣的萧管,我的心里早已泛起了酸酸; 这位空巢的老妈妈,亦是我们的妈妈; 他们独守自己那份孤独的时光 ,或许我们看到了我们未来的摸样; 行走在这个世上,总会有那份沧桑; 无论霾重夜寒,无论风凄雨冷, 人啊,只是一只孤单的候鸟, 来回地迁徙,寻找着自己的那个巢穴, 而当巢穴已然是空巢, 我将如何? ......谢谢,你的故事, 让我再一次想到了我的妈妈, 或许,我应该给她一个电话, 告诉她,千里之外, 儿女们也有牵挂。
一叶知秋【祈福】
心酸的文字!有些爱来不及补偿就失去了,,,
柏拉图图
唉,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老…………
遁之
只为的是那么的温暖!
尔东
普通的生活 真是的生活 现实的生活 残酷的生活 [em]e160[/em]
御尘·紫风铃
[ft=,1,"]很是感慨,都道是“少来夫妻,老来伴”小时候,常听大人们念叨这句话,甚为不解,慢慢的长大了,我才真真领悟了这句话的含义。年轻的时候,他们养育儿女很是辛苦,现在总算儿女都成家了,原本该欣慰的,可是,此时的他们却日益衰老,步入了“空巢”的大军,他们孤独,空虚,焦虑,恐惧,压抑,性格也在逐渐变化,此时,他们需要的情感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与儿女一起生活吧,不习惯;分开生活吧,却又孤独落寞;这不仅对老人来说是个难题,儿女们同样很是困惑;此时,写到这,心情颇为沉重,因为自始至终我都在想我的父母,所以每一次短暂的相聚我都倍加珍惜,一直试图体验他们的心情,想到自己,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之人,既要在外打拼,应对纷繁事物,还要回头理顺千丝万缕的家庭问题,往往力不从心,有时难以兼顾,很是心酸,其实,父母要求的并不多,只是多一些倾听,多一些陪护,多一些安慰,多照顾一下他们的感受,如此!做好儿女该做的!关爱老人,关爱身边的他们!你做到了吗?[/ft]
安之永恒的国度
我想起了多年离我们而去的奶奶,好想,好想……
时之沙
那些,小小的暖。
青花 瓷友㊣
[em]e150[/em] 我们看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