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倾听
个人日记
今天,阿弥陀佛,碰巧中作协举办的第三届中日韩东亚文学论坛在京举行。鲁院18期全体同学得到去论坛听讲的机会。
尽管昨晚两点才入睡,我还是早早的起了床。不知道怎么回事,手表居然比兴义时间慢了十多分钟。不会是由于三个小时飞行的缘故吧。
实际上,北京确实比兴义天亮早两个小时左右,两千三百公里的距离。当长城晨光初现的时候,兴义万峰林还沉睡在高原的梦里。两个小时的时差让我第一次切身感觉到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现实生活与创作灵感》,按照国际惯例,中方应该派出真正实力派的人物出场。果然,到了国际饭店,看见演讲作家名单里莫言赫然在列。
初读莫言,还是在高中,荷尔蒙如火山喷发的年纪,《红树林》、《丰乳肥臀》、《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几乎每一本都是一气读完。不成熟的幼小心灵被莫言极具魔幻魅力的文字彻底征服。特别是被里面的性描写深深吸引,豁然发现女人原来是这样的美好和令人向往。以致于上铺的大郎三天背不熟一个数学公式却一眼就可以记住性描写的页码。这些在语文老师眼里的禁书在寝室上下铺之间、寝室之间往返传递,放佛里面写着真理一般神圣。
时过境迁,毕业十年了。我们开始老了,一下子有机会接触莫言、聆听他的演讲,反而异常平静。
还是国际惯例,铁凝出场之后,日韩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依次登场之后,莫言压轴演讲。一上台,他就说,主办方已经将演讲稿印发,念讲稿是一件没有意思没有趣儿的事情。他脱稿开始演说,说因为身体的原因,去看了一位新疆来的中医,做针灸治疗。左边一针,针尖从右边脖子穿出来,右边一针,针尖从左边脖子穿出来。有一种飘飘欲飞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不得不佩服这个新疆医生的手法,又准又狠!居然还上瘾了。又怕又爱!接着,他又扯到铁凝说过的一个涂鸦,说是“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呢?”看到这个,激发了作家的灵感,涂鸦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遇见什么状况了呢?不得而知。但是这些都可以无限的联想。莫言说,小灵感激发大灵感,大事件激发大灵感。
莫言的灵感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和细致入微的体察、感悟、想象,依托东北高密乡构建了他独一无二的小说王国,大江大河大事件,甚至是外国的故事都无一例外被安排在高密乡展开。他还讲了去日本探寻一个在战争中救了一个中国人的士兵,当时见到年已古稀的士兵,士兵眼里顿时放出惊异的光芒,向他讲述了在中国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野被写进他的小说里,只不过发生地依然是在高密乡。
莫言没有讲技法,没有讲理论,他一直在讲故事,不出意外,他又一次提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在他的散文和访谈多次提到在这里读书的经历。
这些,让人清楚了解他的创作灵感,实际上就是来自阅读和经历体验,当然,灵感来袭,还要讲究天分。这一点,莫言没有否认,他自己就说从小他就拥有超群的记忆力,能把听一遍的故事完整复述出来,并且有一种向别人喋喋不休讲述的渴望,后来在这种讲述过程中还加以编撰、演绎,让故事变得更加精彩,于是,便成我们奉为经典的小说。
中场休息的时候,在会场外洗手间外面遇见莫言,同学们围上去签名、合影,得以近距离看清他的模样,我在想着他像极了一个熟人,等他签完名合完影走进会场,我才猛然想起来,对,莫言跟我老家寨子上的蛮大耶像极了,仿佛是兄弟。都是秃脑门,眯眼睛,蛮大耶开过手扶拖拉机,开过小型翻斗车,开过大货车,跑云南跑两广,头发跑掉了跑成秃头,与其他跑运输的司机不一样的是他从来没发生交通事故,问他的诀窍是,车就是自己的脚,手脚合一,人车合一,开车的时候眼里心里只有前面的路。跑坏五辆车后,蛮大耶自己退休了。坐吃跑来的千万身家。
我想起莫言说过的“四个一”,树立一个属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开辟一个属于自己领域的阵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物体系,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其实,这“四个一”在他获得诺奖之前已然做到。
再一个让我特别关注的是云南诗人,雷平阳。大学才开始读他的诗歌,其实他在我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已经写诗无数。第一次见到真人,诗人相比小说家,不易脱稿。雷平阳是照着事先印发的演讲稿念的,这个被高原紫外线嗮黑的男人,中气十足,加上他特有的云南口音,念起稿子来很有感染力。他的灵感不是凭空而来,他的灵感在云南的山水之间,工作缘故,他跑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他熟悉那片高原的人情世故,他的诗歌不是来自想象,是来自现场,他就是传说中的行吟诗人,难怪他会说,诗歌的血是红的,诗人的喉咙里应该安装一把嘹亮的小号。同时他又承认,诗歌是优雅的,高贵的,甚至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是,在诗歌现场,在与现代文明对抗的山水之间,他痛苦地发现:他的诗歌无法优雅和高贵,他的诗歌不乏挽歌和悲鸣。这种矛盾让他发现,灵感是远离他的。
在《母亲》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我见证了母亲一生的苍老。在我
尚未出生之前,她就用姥姥的身躯
担水,耕作,劈柴,顺应
古老尘埃的循环。她从来就适应父亲
父亲同样借用了爷爷衰败的躯体
为生所累,总能看见
一个潜伏的绝望者,从暗处
向自己走来。当我长大成人
知道了子宫的小
乳房的大,心灵的苦
我就更加怀疑自己的存在
更加相信,当委屈的身体完成了
一次次以乐致哀,也许存神
在暗中,多给了母亲一个春天
我的这堆骨血,我不知道,是它
从母亲的体内自己跑出来,还是母亲
以另一种方式,把自己的骨灰搁在世间
那些年,母亲,你背着我下地
你每弯一次腰,你的脊骨就把我的心抵痛
让我满眼的泪,三十年后才流了出来
母亲,三岁时我不知道你已没有
一滴多余的乳汁;七岁时不知道
你已用光了汗水;十八岁那年
母亲,你送我到车站,我也不知道
你之所以没哭,是因为你泪水全无
你又一次把自己变成了我
给我子宫,给我乳房
在灵魂上为我变性
母亲,就在昨夜,我看见你
坐在老式的电视机前
歪着头,睡着了
样子像我那九个月大的儿子
我祈盼这是一次轮回,让我也能用一生的
爱和苦,把你养大成人”
没有煽情没有抒情,却让人在读到一半的时候就让人泪水打转。这是一种朴素的直接的切入心扉的力量。
很多评论家说他的诗歌“地域性”,我认为,就算你把他诗歌中的“云南”换成“贵州”,换成“四川”,也不会影响他诗歌本身的品质。正如他所说的,“云南”在他的诗歌中,是语言是情怀,不是写作的地标,更不是审美的终点。我明白,这样的诗人不是属于某一片土地行吟的诗人,故乡,他乡,都只是时空的背景而已。
正如此时,北京凌晨的天空微亮,2300公里外的兴义仍然被深深的夜色笼罩,而时间,还是统一的北京时间。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不会影响某个词语进入一首诗歌的心脏。因为,一首诗的灵魂早已在现场徘徊,只等发现她的感觉到她的人召回原位。
文章评论
Axi
文科男
贵在有为
什么时候我也能踏入那个文学殿堂,祝贺金哥[em]e183[/em]
じ☆豆じ豆ぷ
拜读[em]e113[/em][em]e113[/em]
ALISA
鲁院,太高大上了不
哈哈
把我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升格
简短的文字已读出诺贝尔奖的气息![em]e179[/em][em]e179[/em]
山岚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の親い樂£
佩服,在这浮躁的年代,快餐文化横行的年代,还能静下心来,佩服佩服
穿心米线
好好刷墙,等你克论坛演讲的时候,AK陪你去[em]e129[/em]
HYY
什么时候出作品集,赏一本亲自签名的给小弟哦。
月明风清
当年,我还是一个白字大王的时候,去读莫言同志写的《丰乳肥臀》,读完似懂非懂,告诉语文老师:“我读了丰乳肥电,好像有点不是你们讲的那样……”老师还没听完笑得喊肚子疼[em]e12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