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车 / 贺敬之
马车,
望不尽的河流,
在西北的路上……
像吉卜赛人,
那些驾驭者,
马车是家屋。
黎明,
从车下翻起身,
粗壮的手臂
擎起鞭子。
紫光,
照亮了西北的路,
照亮了他们的歌。
车轮,
嘶哑地
滚过高原崎岖的山野。
黄昏,
熬焦了他们的期待。
夜里,
烧起火堆……
马群,
憩息在路旁。
倔犟的驾驭者的脸
映着火,
粗重地呼吸着。
豆料和烟草气息
膨胀在夜的胸膛。
我祝他们安眠,
在高原的摇篮里,
叫大风沙,
给他们唱催眠歌……
1940年5月,去延安的路上(选自贺敬之诗集)
《马车》是贺敬之的组合诗《跃进》中的第四首。这首诗写一群青年驾着马车从祖国的南方奔向西北方,他们心目中的圣地。这是一群真理追求者。他们沿着望不尽的河流行进,迎接黎明,度过黄昏,越过崎岖的原野,烧起火堆,躺在高原上,睡在风沙的包围里……
从诗中可以看到粗壮的手擎起鞭子,看到车轮辗过黄土,马群在路边歇息,驾驶者倔强的脸庞映着火光,听到驭手们粗重的呼吸,闻到野地里豆料和烟草燃烧的气息……
诗中写到了紫光照射。“紫”是强烈的色彩,显示出黎明的神圣和绚丽。黎明是光明的前驱。紫光不但照亮大西北的路,还照亮了青年们的歌。诗中还写到了歌 歌是青年们对真理的召唤。这里歌有了光感和色彩。紫光与歌音融汇,恰是那时代青年们的心灵感应。这些都是经过联想和幻想才达到的。
看啊,一群青年赶着马车前进。说马车是家屋,那些驭者像吉卜赛人。比喻鲜明。吉卜赛人自由,豪放,反叛习俗,摆脱羁绊。这正是那些青年人挣脱旧社会,奔向新世界。
最后的点题,“高原”是“摇篮”,祖国的西北高原是新青年的摇篮、新时代的摇篮、新中国的摇篮。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一群青年在北中国大地上奔向革命圣地的一首赞美诗。
我用来做梦的夜晚丢了 / 紫丁香
午夜安静得就像一只青花瓷
我不小心失手打碎了它,一地的碎片
全是受伤的往事
抛开季节的冷暖,我想拾起一些往昔
以诗歌的方式,意识流的手法
开一树紫色的丁香
没有梦的夜晚是一种黑暗
星星隐去,月光隐去,而我的忧郁
四处奔走
我用来做梦的夜晚丢了
我要用一位诗人的灵性穿透悲寂
穿透肆虐的黑暗,用丁香
点亮星星和月亮
诗中说:“以诗歌的方式,意识流的手法 开一树紫色的丁香"意识流就是联想,想象出了“一树紫色的丁香”。
这是一首构思非常精妙的短诗。
其实,诗歌的标题“我用来做梦的夜晚丢失了”显然已流露出诗人力图用一些美好事物的联想表达一种情绪,诗人为读者弥漫的第一层薄雾,那首句“午夜安静得象一只青花瓷”,是诗人又为我们浴上的淡淡的青雾,我们只有撩开雾气,才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
第一节短短的三句,意象从梦到午夜,再到青花瓷的转移,再由青花瓷到往事的转换,用不断转换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蒙太奇般的诗意,而意象转换的灵动、精准,更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朦胧静谧、美轮美奂而忧伤的美学空间。
接着,诗人又开始叙述她的往事。她以诗歌的名义、以意识流的手法,开一树紫色丁香的叙述方式,再次让我们享受了诗意的奇幻和美妙。
尽管青花瓷远没有午夜和梦古老,但她的精美和人文的意蕴独具魅力,而她的易碎又让诗歌的意境飘逸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千古的忧伤。
短短的诗句,诗人弥漫了淡淡的薄雾,又一层层撩开。但当诗人近似于直白地写出恍若隔世的诗句“没有梦的夜晚是一种黑暗”时,我们终于领悟了诗人的梦想,领悟了其远胜于青花瓷的易碎更令人致命的忧伤。与此同时,诗歌的意蕴获得了更为深邃的诗性的展现。
秋 凉/蒋戈天
河水一天比一天清凉,它的心情
一天比一天悲观,久了
就变得淡泊,波澜不惊。
不用怀疑秋的胡须是衰白的
正如,不用怀疑
秋的成熟其实是一种衰老。
潜入山林,着意寻觅季节的丰硕
那些果实是饱满的遗憾
纠结在枝头,向历程一次次诉求。
生命的一处尽头,是否
还存在另一处没有血泪的开始?
当秋凉袭身,容颜褪色
只想知道,一次老去,是否
能对接和平衡一份久违的成熟?
]
诗中“秋的成熟其实是一种衰老”,“生命的一处尽头,是否 / 还存在另一处没有血泪的开始?”,都的联想的意境。诗还原秋应有的本色:冷酷、缺憾。这种本色的渲染与感知属于生命的本质,是生命的挣扎和流逝,一代代,血流成河,落地成泥,是一种成熟之后的缺憾。裸露的果实,花的开放,也是一种结束,是另个血泪生命命的开始,也是另个缺憾憾的开始。
在一个叫新驰的苗寨听赞美诗 / 王家鸿
天空脱掉风衣
飞翔的树木,把我们带到一个边远苗寨
阳光把安谧开在云朵之下
最高处的几瓣,掉了一些颜色
飞鸟停止呼吸,静听一株株植物在简易的教堂中拔节
叶子从胸口,绿到哗啦啦的河岸
山花在瞬间一齐爆炸,成为
令人惊叹的风景
文章评论
[em]e160[/em][em]e177[/em]老师辛苦啦
@{uin:1779828429,nick:琴音飘渺} [em]e181[/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