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

个人日记

      桑树,很小之时就特别喜欢,究其原因就是喜欢养蚕。
      在那个知识和食粮及其贫乏的年代,除了无知饥饿之外唯一能引起足够兴趣的就是养蚕。给小伙伴索要一点蚕卵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首先要打听那个伙伴有蚕卵,其次是用近乎于哀求或者等价交换的方式换取十几枚枚卵。索取的十几枚蚕卵依次排在手片大小泛黄的麻纸上,星星点点很渺小的生命,用一点薄薄的棉花双面覆盖夹在一张从本子上撕下来的纸张中间,放在头顶帽子与脑袋的余热之中,随着自身运动的加大,感觉脑袋上面的生命好像慢慢慢慢的起锚啦。
      几日过后和蚂蚁及其相似但小于蚂蚁的蚕,破卵探出瘦瘦的身躯左摇右摆似乎要挣脱一张无形的网络,这时难题更加透出啦,在那寻找蚕的食粮桑叶啊?由于初次养生经验颇为浅薄,加之儿时的愚昧,小蚕尚已出世可是春到咋寒桑树的桑叶只是含苞欲放,尽管如此桑树也无处踏觅。望着饥肠辘辘的小不点束手无策,此时想到了老同学樊,而今已县团级的他尚住在新区,当时樊的父亲在我们县的县委上班,就在而今的耀县文庙的隔壁。一日约樊谎骗门房找其父亲,便曲道通后门来到一片破破烂烂的残垣断壁厦房面前,樊手指着那颗手腕粗壮般的一个桑树我们猴儿般的爬了上去,好在桑树韧性较大加之我们分量较轻不然早摔得半死。
      怀揣着盗来的含苞欲放的桑骨朵,高兴的神气犹如拽着头发上了天就别提啦,奇了怪啦,几天未进食的蚂蚁般的蚕竟然能熬住那饥肠辘辘的肚子不可思议,可见生命的顽强啊!把桑叶骨苞小心翼翼的一一展开,慢慢的用手揉搓轻轻的散在蚕的头顶上,小蚕竟然昂起了针屁股般大小的头颅上下晃了起来,高兴的我连忙吆喝着我的伙伴樊:“看看,吃了吃了这下活了!”,此时的我好像攥住了一颗救命稻草,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感觉。
      蚂蚁般的小蚕在如此精心般养护之下,慢慢由一个个饥瘦细长表皮泛青的身躯小虫,在蜕变之中有了几分的悦色。可是桑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来欲稀少啦,想想看那个不学无术的年代多少孜孜学子在搞着津津乐道的此事啊。我与樊和而今动物世界的豺狼一样,把盗来的桑叶掩饰起来,和豺狼不同的是牠们把杀戮食之未尽腐烂的食物用前爪刨一个土坑,掩埋起来以防同类偷食,我们只是害怕桑叶的腐烂。在一潮湿的土地地下挖一小坑,然后用一块潮湿的毛巾,把桑叶小心翼翼的一层层叠起来深埋在用一片瓦覆盖的空间里,以防桑叶的枯萎,换做今天可能是冰箱的冷藏保鲜室,可见冰箱的一些高科技原理,源于六十年代末我与樊的创意吧。
      丑陋的蚕姑娘就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之下愈发的漂亮啦,白白胖胖的蚕涌动着弯弯曲曲身材,其细白的表皮上面环状纹路清晰可见,腹部几十双触脚在一片片翠绿的桑叶里爬来爬去。蚕的嘴巴好像是一双剪刀,伸昂起蚕姑娘那特有矜持然后慢慢的下滑在桑叶的侧面,深深的画了一个弧形或大或小获深获浅。一片绿洲里,几十条身材不一妆扮不同的精灵此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那蒙蒙细雨落入花瓣然后浸入心扉使人由衷的愉悦,
        当时年龄较小尚不知丝绸之路,只是知道此前尤物可以吞吐丝云,封建社会达官贵人的绫罗绸缎出之此物。遥想当年唐朝盛世之时唐氏僧人出度西域打通国门,靠的是手持官文一路化缘手势阿弥陀佛怀揣经书,再就是桑蚕吐出的蚕丝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泪似成灰”,这是千古年来来人们对桑蚕的赞美,前一段时间观看中央九频道也就是纪录频道,当时用蚕丝做成的绫罗绸缎,在欧洲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一克黄金置换一克重的绫罗绸缎,这只是仅仅局限于达官贵人,中层及下层人士根本无从谈起,可是在我们“桑梓”之地寻常百姓家几乎处处可见。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写这篇文字之时又把这句诗句仔细的端详了一番,此时的意境和前多年的认识截然不同,过去只是简单的认为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啊,何必缠绵自己的家乡。蚕可以吐丝,桑可以食蚕,“桑梓地”孔圣人时代对桑梓地是何等的崇拜啊,人死后可以升天,也就是进了所谓人间仙境可以做玉皇大帝的臣民,但是前提是必须掩埋在桑梓树下。“扶桑”一词来源于何代我一时半刻也没有搞清,先人过世后孝子贤孙要扶着灵堂走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而且要嚎啕大哭,亦是对于亡灵的追念,古人为什么把这种事情的经过称为“扶桑”,“桑树丧事”是何等的谐音。
     “ 桑蚕,桑梓,扶桑,”三个关联词随着文字的展开不由自主就走到了一起,今天好像突然开窍啦。卵,蚕,娥演绎蚕的一生,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度过的。童年的乐趣已演变为对人生的解读,短暂的五十余年,和浩瀚的宇宙相比起来只不过是空气中的微尘一粒,做好今天的干好明天的设想好后天的。“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根处处见”湿情”,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
     

文章评论

至尊

问候 老兄 安好![em]e177[/em]

至尊

老兄 对养蚕 挺熟悉地[em]e128[/em]

疯婆阿丑

[B][ft=#ff0000,4,]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em]e179[/em][/ft][/B]

悠然

[em]e120[/em]也养过,用文具盒做蚕的最初居室,后来也有过采桑叶喂蚕的乐趣,欣赏大哥的文采,好像把人拉回了快乐单纯的孩提时代。

悠然

卵,蚕,娥演绎蚕的一生,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度过的。童年的乐趣已演变为对人生的解读,短暂的五十余年,和浩瀚的宇宙相比起来只不过是空气。。。。。[em]e179[/em][em]e181[/em]

醉眼看风

[ft=,4,]写得好 欣赏了 我想吃桑葚啦 [/ft]

妍砚

我小时候也养过蚕,每年一开春那小小尤物就悄悄从卵里钻出来,就像针尖那般大小,记得有一张纸上的蚕仔出来后,我没有及时发现导致那些小蚕全部牺牲了。[em]e127[/em]

妍砚

养蚕的时候,每次放学后就到处去找桑叶,实在没有桑叶还用笋菜叶喂过小蚕,导致小蚕拉稀死亡[em]e143[/em]

妍砚

每天写完作业都不愿意出去玩了,就那么坐在钵箩边上迷恋的看着蚕宝宝一天天变样子,直到最后吐尽最后一寸丝,慢慢变成蛾子产卵的神奇过程。

月下听箫

[ft=,4,]读到这篇桑蚕,也随着文思路迹想到了小时候的许多趣事。那时候养蚕的人家多,但对于蚕宝宝,我从来就敬而远之,看到它胖乎乎的白身体在蠕动,我就会手脚发麻[em]e154[/em]。[/ft] [ft=,4,]可我却喜欢吃桑果。每到桑果熟的季节,学校旁边的桑树林是我们每天必光顾的,当然也经常误了上课时间,嘟着吃桑果的乌黑小嘴巴,在烈日下罚站是常有的事[em]e120[/em][/ft]

清风明月

你的每一篇日志一见网,跟帖者众,《桑蚕》也不例外。网友们的评论精彩精准精炼,很到位很过瘾。我每每读完后也有许多的感触,于是也把它抒发出来。 本文主要是对小时候养蚕趣事的回忆以及由桑蚕而产生的联想。 你记录小时养蚕充满童趣,表明你现在仍保持一颗童心,仍还有一番童趣。你有一颗年轻的心,有一种愉悦的心情,很好,说明你是健康快乐的。 由桑蚕联想到“丝绸之路”,联想到“桑梓”,联想到“扶桑”等等,表明你知识很丰富,对中华传统了解知道很多;表明你很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具有中华优美丰富的情感。 全文蕴涵着清新优雅的情感,这也是你日志的最大特点;还能把人们最向往的那种美好情感清晰准确的描述出来。也许这些就是你日志吸引网友的原因。很过瘾,是一道精神美餐。 还望草根大哥继续努力,不断写出美文,以飨网友![em]e113[/em][em]e112[/em]

平淡

桑蚕看后,引起了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很好,有同感。

琴声悠悠

[ft=#ffff00,4,黑体]看到今天大哥写的【桑蚕】,想到了小的时候邻居家里养蚕的情景。只是,看到那些弯弯曲曲的虫子,像个大豆虫,害怕。[/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