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美术师.烙画大师陈炳生作品欣赏》

个人日记

 
 
 

      

图文 网络   编辑 冰清玉洁 

 图片

陈炳生,1935年出生,燕京书画院高级美术师,华夏夕阳红书画协会会员,泉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客座教授。58年(学生时期)参加北京全国首届航海模型运动会得奖,受贺龙元帅接见并合影。长期痴心钻研烙画,画风独特,自成一格。91年制作仿真木雕烙画参加广州春交会为全国首创产品。
图片

  作品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书画联展>获一等奖,并授予“中华爱国艺术家”,作品参加<夕阳红·中国老年书画精品名画大展>获金奖,授予中国书画名家,参加第二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获金奖,授予中国美术百杰。参加“紫气东来”2006“世博园”之旅画展获特等奖。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银奖,授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参加北京清大华文书画院全国书画家弘扬仁义礼智信邀请展得金奖,香港<文汇报>举办的庆回归十周年两岸三地民间书画展一等奖。多家电视台、报纸、中国新闻社美术网站有专题报导及作品发表。
 


图为陈炳生烙画现场 郑燕东/摄


  陈老师从小酷爱画画,从36岁时开始接触烙画。一次,他在石狮朋友家中的木床屏风上,发现很多图案和花纹都是用火烙出来的。回来后,便尝试在木板上烙画。后来才想到在素描纸、宣纸上烙画。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总结,慢慢探索出一些技巧来。

    走进陈老师家,记者发现一楼就是个不小的展厅,墙上挂满十二生肖、雄鹰、鱼、弥勒佛、惠女等烙画作品。“没地方挂了”,陈老师带着记者走进他的收藏室,里面藏着他40年来的心血,几百幅烙画叠放得整整齐齐。

    “烙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作画时用‘笔’的‘轻、重、缓、急’的控制”。陈老师介绍,画面上的每一条线都很重要,毕竟是电烙铁,错了没有“橡皮擦”。只有熟练掌握了技巧,才能烙出好作品。

图片

    一路走来,他身边并没有艺术家的指导,甚至连个专业美术老师都没有。为此,他付出的艰辛比别人多,他几乎每天都在忙着烙画,他说“四十年过来了,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为了提高绘画技巧,陈老师还专程到韩国、新加坡、香港、澳门、马来西亚等地,考察当地的烙画技艺。

    在长期的烙画练习和创作中,陈老师手上留下不少烫疤。除此外就是一堆堆坏掉的电烙铁。“电烙铁坏掉了我都是自己修,这些是修了不划算的”,陈老师指着那堆坏掉的电烙铁笑着说:“电烙铁的原理也就那样。”
 

图片

(郑燕东)一次偶然的机会,从装裱店陈师傅那里得知惠安有幅用电烙铁在画纸上烙出来的《百虎图》,“画面里的老虎形态各异、十分逼真,简直是呼之欲出”,陈师傅对记者这样介绍。他说,《百虎图》是黄塘镇洋坑自然村老教师陈炳生74 岁时,花了3个月才完成的作品。陈老师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笔者为此走访了陈老师,了解其艰辛而漫长的艺术之路。 

图片

在上世纪,全国性大型画展里几乎看不到烙画的影子,画展征稿时都从未提及烙画,可见烙画在绘画艺术上无足轻。他潜心研究,决心让烙画在绘画艺术上有一席之地。

    在不懈努力下,上世纪80年代,陈老师首幅烙画作品参加了画展,主办方竟在标签画种上填入“国画”两字;1991年,陈老师创作的仿真木雕烙画参加广州春交会,被誉为全国首创产品;2009 年,陈老师应邀参加安徽药博会,和全国很多著名画家一起现场献技,他的表演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闭展前一天早上,工作人员忽然发现,他的所有参展作品竟然全部失窃。

图片

 近几年来,国内的画展及画册征稿,仍然没有把烙画列入其中,但是陈老师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他投去的烙画作品不但入展,而且都获得了大奖。2000 年《陈炳生烙画作品选》入编中国艺术画报主编的《中华传世名家》系列专集;2005 年作品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 周年书画联展一等奖;2007年,作品入选中国美术报主编的《当代老艺术家书画集》。2009 年12 月,作品入编美术报《当代画虎百家》。2012年8月,陈老师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通过烙画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资质的画家。

    现在,陈老师已加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为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终身艺术顾问、中国书画研究院高级美术师,获得国际上承认的“中国人民艺术家”等众多头衔和荣誉。

    陈老师今年已经77岁了,收了十几个徒弟。陈老还有个梦想———申请烙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好徒弟,薪火相传,让这宝贵的画种源远流长。  
图片

 
  让烙画在绘画艺术上有一席之地

     



 
 

陈炳生的画只拿来送人,他教的学生烙画也从来不收钱。他的一位学生郭银土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等地举行画展,在《我的艺术之路》一文中写道:“我忘不了学校教美术的陈炳生老师给我的支持和鼓励,他常送我绘画的用具和书籍。”    

   

七旬烙画师:烙出“玉兔”惟妙惟肖
画兔子;月宫里两只乖巧温顺的玉兔在戏耍,陪伴在左右的是威风凛凛的老虎和腾空飞翔的龙,整个场景刚柔并济,一副和谐升平的景象……昨日,惠安黄塘镇知名烙画师陈炳生展示了一个多月来他烙画的30多幅形态各异的玉兔图,祈愿新年里人们生活美好、社会和谐。

  学烙画 烙断无数电烙丝

  陈炳生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的身影。今年76岁的他原来是中学物理老师,在青年时代,陈炳生就对国画情有独钟。因为教物理,一些实验需要用到电烙铁,看着电烙铁在纸、木板上留下的棕褐色印迹别有一番味道,陈炳生就产生了用电烙铁作画的念头。

  起初,陈炳生用电烙铁在木板上烙烫,可是木板呈现的效果并不好。“为何不烙在纸上?”在和外界交流的时候,陈炳生知道,国内外有不少艺术家用电烙铁在纸上作画。在纸上烙画而不把纸烙坏,陈炳生说,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慢慢做到,掌握到烙时力度的轻重。

  就这样,一二十年不间断地烙,陈炳生的烙画可与毛笔画媲美,也烙出名气,一度引来省内外报纸等媒体的采访,远在香港、澳门的爱好者甚至登门索画。而期间,用来烙画的电烙丝烧断不计其数。

  烙玉兔 表达温馨和谐景

  “中国人对玉兔很喜爱。”2010年11月,陈炳生收集了几百幅关于玉兔的图画,从中选择、酝酿题材。最终,他挑选了两个场景作为主题材:一个是在老虎和龙的陪伴下,两只玉兔在月宫戏耍,另外一个则是两只温顺的兔子依偎,在一棵白菜面前注视。

  因为第一次尝试烙兔子,陈炳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烙出第一幅关于兔子的烙画。有了开头,接下来一个多月,陈炳生天天待在家里,烙出了30多幅大小不一样、形态各异的玉兔图。

  这些烙画很多被命名为“玉兔高升”。陈炳生说,中国人喜欢赏月,每每赏月时,又会联想到月宫上面的玉兔和桂树,他的烙画表达的就是温馨和谐的场景,希望每个人可以实现来年的憧憬。

  

 图片

 
 图片 

点击进入冰清玉洁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祝您图片
 

2014 2 
 


 

   



文章评论

冰清玉洁

@{uin:1150380349,nick:石子} [em]e160[/em][em]e160[/em][em]e177[/em][em]e177[/em]

沂龙堂

冰清玉洁很强大,画面唯美漂亮!

冰清玉洁

@{uin:624301368,nick:风云} [em]e160[/em][em]e160[/em]

冰清玉洁

@{uin:1712535441,nick:蝶恋花诗} [em]e160[/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