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情执不是好事情,你要看穿了,那叫孽缘

手机日志

 

图片

 

如果有一丝毫放不下,还有牵挂,这在凡夫来讲,最重的是情执,这是迷惑。这个东西能放下,其他的就容易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定要知道,那些东西叫祸害,情执不是好事情,你要看穿了之后,那叫孽缘。它障碍你,障碍你证果,障碍你开悟,障碍你念佛往生。我们在这个世间,难道父母亲属都不要了,好像这与伦常有违背?是真的,如何能做到两全其美?你能把情缘转变成法缘,把家亲眷属转变成法侣、同参道友,同生极乐国,那多好!在这一生当中,是再深的情缘,死了以后要分手,还能在一起?不能。可是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真的永远在一起。无论你到哪一道去应化,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需要帮忙,你就跟他一道去,去当他的助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成佛,你看那些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是过去世当中同参道友都来了;还有在家的这些国王大臣、护法居士,全是过去的法眷属,所以帮助众生,教化众生才有那么样的顺利,要懂这个道理。我们做一个转变就成功了。

 

净空法师:佛法修行修什么?就两个字,放下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你看看这部论的名词「起信」,那就是入门,大乘入门就告诉你。你要真正,起心动念,实在讲我们没有办法,它太微细。弥勒菩萨给我们讲,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怎么能发现?我们怎么能把这个念头断掉?这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不是上上乘人,但是我们可以学上乘人。上乘人是菩萨,菩萨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你能够听得如来真实义。有分别执着,你所听的,你说听懂了,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说的。再给你说清楚一点,不是你自性的性德,而是你阿赖耶识里面的见解。为什么?因为你有分别执着,你还是阿赖耶当家,阿赖耶是妄心,妄心里头的知见,不是真心,跟真心隔一层,这就晓得佛法修行修什么?就两个字,「放下」,放下就是! 

 

净空法师法语:喜欢的东西太多,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

1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2 一门深入是修定,长时熏修是从定里开慧。

3 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

4 真修的人不但世间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

5 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净心、成就根本智。

6 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不会曲解、错解。

7 没有根本智,心不清净,看经不理解,听讲意思也错会了。

8 关键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

 

净空法师:阿弥陀佛不是别人,真的是自己,这不能搞错

「又曰」,这还是《弥陀要解》里面说的,「举此体」,体是什么?体是法界体,就是自性。《还源观》里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是这个。贤首国师这句话,跟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一句话,是一个意思。自性、清净、圆明,说了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法身,般若,解脱。明是智慧,清净是德行,圆满是相好,自性清净圆明体,法身、般若、解脱,性德全包在这里头。「作弥陀身土」,弥陀的身称法身,弥陀所居的国土叫净土,法界体就是自性,身土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佛经上讲「法尔如是」。「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这个体的称号就是阿弥陀佛,「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本觉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理是理性,理的作用是事,性的作用是相,性相、理事是众生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从外头来的。这是说明阿弥陀佛名号与一切众生的关系,阿弥陀佛不是别人,真的是自己,这不能搞错,自己本来是佛。《华严经》上,佛说了多少次!自己本来是佛,现在念阿弥陀佛就是要成佛。你想想能不成佛吗?自己本来是佛,现在再要作佛,念佛就是要作佛,我们就不会再怀疑。这是引用《弥陀要解》上这两段话。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