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缺乏恐惧感”!颠覆性的评价,普京的强硬来自于基因 !
个人日记
俄罗斯总统普京被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你觉得一个人到中年、五短身材、秃顶离婚的男人有魅力吗?” “当然没有!” “但是他叫普京。” “噢,他不一样!他是全俄罗斯最有魅力、最性感的男人!” 这不是一个段子,这是2013年的最后几周,莫斯科街头一段真实的对话。神一样的普京,谜一样的普京。
提到普京,老九就想起一句评价他的话:此人缺乏恐惧感。 一个人的心灵如果不再有恐惧,这是何等的强大?这要经历怎样的打磨?以控制和力量为突出特征的8号类型性格,普京是如何超越自己的? 这几年,俄罗斯在世界上树立了民主和不惧强权的形象。讽刺的是,这个角色以往都是由美国扮演的。于是,顺理成章地,在2013年末,普京击败奥巴马,当选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此人缺乏恐惧感”
同一个问题,问100个人,有时候只会得到1个答案,有时候会有100个。 “普京是什么样的人?”从美国《福布斯》到俄罗斯平民,答案的措辞可能不尽相同——最有影响力、冷面、很man、很酷……但核心非常接近于一个:强硬。“普京为什么这么强硬?”这个追问,却会引来许多截然不同的答案:国家形势、职业背景、政治权术等等,都是解答“普京强硬之谜”需要考虑的因素。但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个人性格这个最重要的因素。 精力过剩,上课大声说话,下课打架,还因不穿校服被老师赶出教室 1952年是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的第七年,普京出生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亲在卫国战争时负伤,留下了残疾,虽然不严重,但战争和疾病让他变得冷峻、不苟言笑。普京小学的班主任觉得,这位父亲“看起来总是恶狠狠的样子,一些不大了解他的人在他面前会有害怕的感觉”。 此时,列宁格勒正处于战后重建中,生活条件艰苦,童年的普京和小伙伴玩的游戏就是在走廊里追逐随时出没的老鼠。 严父的性格和艰苦的生活对普京影响至深。两个哥哥夭折后,普京成了家中唯一的孩子。他精力过剩,上课大声说话,下课打架,还因不穿校服被老师赶出教室。 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这个个子不高、相貌也不出众的小伙子却很有主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一个十字路口:练柔道,还是上大学? 普京10岁开始学习柔道,很快就迷上这项用头脑和巧劲制服对手的运动。普京的启蒙教练拉赫林看到这个孩子很有潜质,建议他直接进入高等技术学校,一来可以继续练柔道,二来可以免服兵役。拉赫林先去做普京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放弃这个机会就是干傻事,考大学是冒险,万一考不上还要服兵役。父母随即告诉普京:“按拉赫林的话去做。” 普京陷入了“两面夹击”:白天在训练场是拉赫林的开导,晚上回到家里是父母的规劝。但普京不为所动:“我就是要考大学,就这么定了。” “那你就得去当兵!” “没什么可怕的,当兵就当兵!” 结果,1971年,普京考上列宁格勒大学(今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律系。 多年后,普京回忆说:“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头,它要求我‘孤注一掷’,做出抉择:要么现在一切我都自己做决定,从而走向下一个我所期望的人生新阶段;要么我认输,听别人摆布,既定计划全部落空。”
第二个十字路口:自救,还是等待救援? 普京大学毕业后,加入了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克格勃),随后被派到民主德国(东德)工作。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民主德国的局势一片混乱,情绪高涨的东德居民看到类似政府部门的建筑就包围上去。 人们将信将疑,没有闯入小楼,但也没有撤走。就这样僵持了两个多小时,直到苏军接到莫斯科的指令赶来,人群才散去。 普京的表现为他在克格勃内部赢得了正面评价。1998年,普京当上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后,调阅自己的档案,才看到这些评价,其中一条很有意思——一位心理学家评估,此人缺乏恐惧感。 在普京当上总统后,俄罗斯心理学家进一步分析了他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认为他符合“主人型”心理特质。具有这种心理特质的人,会在极端困境中果断做出决定,做事圆通灵活、有始有终,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种深深的责任感。这些分析,为认识普京的性格提供了最有效的路径。
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普京成为最夺目的主角。他的果敢、强硬、勇于担当,让俄罗斯乃至全世界为之一振。他大幅度提高战斗地区官兵的薪金,当时俄军官兵被欠薪很久了,加薪是极大的刺激。他还多次亲临前线,视察和慰问部队。指挥官们都一饮而尽 。 有一次,他走进某空军基地的一个帐篷,面对在场的十几位高级指挥官,端起一杯伏特加酒,提议为俄军的战果干杯。指挥官们都一饮而尽,他却放下杯子说:“同志们,当战争彻底结束,这块土地上不再有恐怖分子的时候,我再喝下这杯酒。”这让久经沙场的军人们热血沸腾。 2000年元旦,他带着妻子在布满弹坑的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子夜时分来到战士中间。战士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普京则对他们说:“所有的新年我们都在一起过!” 2000年3月,普京作为副驾驶,乘坐一架苏—27战斗机飞抵车臣,鼓舞士气。最终,俄军控制了车臣99%的土地,大获全胜。 2013年最后几天,车臣恐怖分子在伏尔加格勒制造了连环恐怖袭击,普京指示俄国家反恐委员会强化措施确保各地安全,并每天向他汇报落实情况。
有阻力就不工作了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何必进入克里姆林宫? 1532年,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一书中写下一句名言:君主必须集狮子和狐狸于一身。这就是后世所谓的“权术”。 人的性格与生俱来,很难改变,但如果学不会政治权术,“无所畏惧、顽强坚毅”就只是匹夫之勇。在俄罗斯政治舞台上,普京正是凭借他的政治权术,牢牢控制了国家的命运。 从1975年到1990年,长达15年的克格勃生涯,已经初步练就普京“狮子”和“狐狸”的手段。 2000年当选总统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国家权力已经七零八落、国家元首对政权的控制几乎为零的局面,政令出不了克里姆林宫。普京抓住了一个要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签署法令,把俄罗斯80多个联邦主体按地域原则联合成7个联邦区。他任命可信的军官,尤其是打过车臣战争的军官担任驻联邦区的总统代表或军区司令,实现了总统本人对各地区的垂直领导。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罕见的中央集权,即使斯大林,当年都没能实现这个目标。 在俄罗斯这样一个有着悠久的联邦、分权传统的国家,普京的中央集权遭到了极大阻力,但普京以“狮子”的态度回应:“有阻力就不工作了吗?如果这样的话,我何必进入克里姆林宫?去干点别的什么不好!” 在中央,普京拿出了“狐狸”的狡猾,绕过了阳奉阴违的部级机构,在强力部门安插大批忠心耿耿的局级干部。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包括国防部、内务部、紧急情况部和联邦安全局等,它们掌管各种武装部队。对这些部长的任命,总统、总理、杜马往往互相扯皮。普京釜底抽薪,减少部级机构,增设“署”和“局”。这些“署”和“局”的领导,直接由普京“钦定”,总理和杜马无权过问。于是,俄罗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机制——部长制定“规定”,署长为总统服务,局长决定是否按“规定”办事,局长成了真正的核心。
普京的“政治秀”人人叫好 在普通人的词典里,“权术”不是一个褒义词。但进入现代社会后,媒体兴盛,网络发达,政治家利用这些条件,把“权术”包装成普通选民喜爱的形象,比如,“狮子”的一面可以包装成强硬铁腕;“狐狸”的一面可以包装成温和开明,这就是“政治秀”。 毫无疑问,普京是世界上把“包装”功夫做得最好的政治家之一,媒体不停展现他的“硬汉”形象—— 酷爱柔道,常常把对手摔在身下; 在不经意间,露出对年过半百的人来说相当不错的胸肌和粗壮的胳膊; 裸露上半身,别的总统也干过,但逃不掉电脑修掉赘肉的嫌疑,唯独没人质疑普京; 骑马,很多国家领导人都会,但是驾驶苏—27战斗机就不是谁都行了,何况还是去作战地区; 坐潜艇下海,这种事在别的国家都是科研人员做的,普京也要尝试; 在正式场合不苟言笑,总是板着面孔,严肃中带着一丝忧郁,庄重下流露着凛然; 偶尔一次在电视镜头前流泪,也被他自己解释成“风吹了眼睛”。 这样的普京,像明星一样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撩动着人们的好奇心。 2008年出任总理后,普京干脆带着摄制组一同外出,让摄影师拍摄他在冰冷的西伯利亚河里游泳,在山区光着膀子骑马,在跑道上驾驶一级方程式赛车。这种明目张胆的“摆拍”,要是放在其他国家,早就遭到尖刻的嘲笑和讥讽了。然而只要是普京干的,俄罗斯老百姓和媒体照样买账,津津乐道。人们不得不承认:形象设计是每个政治家都会的,“秀”强硬是大国领袖都要做的,但普京做到了人人都为他叫好。 当年“沉默、羞涩的小克格勃”半夜偷练总统就职典礼 其实,1996年初入莫斯科政坛时,同僚觉得普京只是一个“沉默、羞涩的小克格勃”。被叶利钦挑选为接班人后,普京对政治形象这一套东西也非常陌生。 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2000年5月7日,克里姆林宫将为普京举行总统就职典礼。为了保证一切顺利,有关部门提前在克里姆林宫进行精心演练,但这种演练不会“劳烦”总统本人参加。可是,5月6日午夜时分,各部门的演练结束后,普京独自一人悄悄来到典礼大厅。在寂静、高大的宫殿中,他迈着沉稳的步伐,用他特有的摆臂动作摆动手臂,在长长的红地毯上无声地行进,一遍又一遍…… 在那个午夜,他迈出了包装政治形象的第一步,很快就变得精于此道,在各种场合,都能为摄影师提供最佳“抓拍”效果。
从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列宁、斯大林,到普京俄罗斯民族为什么格外崇拜强硬的英雄 也许,只有在俄罗斯,才会出现人人都为强硬叫好的情形。渴望强人,甚至依赖强人,是沉淀在俄罗斯民族性格里的传统。 “大自然是欧洲的亲妈,是俄罗斯的后妈”,这句谚语道出了俄罗斯天然的困境:人们必须在气候许可的短短四五个月里迅速完成耕种,然后无所事事地度过漫长的严寒。这使得俄罗斯民族既吃苦耐劳、极具爆发力,又容易在百无聊赖中酗酒无度、荒废光阴。 另一方面,当夜晚降临西边的圣彼得堡,东边的海参崴天已破晓,辽阔的国土赋予俄罗斯民族宽广的胸怀,正如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彼沃沃洛夫所言,他们不考虑自己的幸福,而考虑整个俄罗斯的幸福。 所以,俄罗斯的道路总是大起大落,迅速振兴又迅速衰败。在大衰败时,俄罗斯人需要一个英雄吼醒沉睡的大地、抽打喝醉的灵魂;在大振兴时,他们又需要一个英雄在世界上称雄,与其他大国争锋。“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最后”,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叶欣说。 这个英雄,过去是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列宁、斯大林。现在,这个英雄是普京。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民族衰败之际,强硬地推行自上而下的变革。 普京的故乡圣彼得堡,名字就是从彼得一世而来。1703年5月27日,彼得一世经过与当时的欧洲强国瑞典的血战,终于抢到了波罗的海附近这块土地,他用刺刀指着脚下的沼泽说:“一座城市将在这里诞生。”他盖了一座简陋的小木屋,宣布迁都于此,用近乎野蛮的办法,在被讥讽为“欧洲农民”的俄国推行全面改革。 普希金说,彼得一世的某些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用暴力手段建立文明社会,还顺手攫取国家收益的办法,至今都是俄罗斯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 178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圣彼得堡市中心为彼得一世的雕像揭幕,这就是“青铜骑士”——彼得一世跨在马上,向前伸手,马的前蹄一跃悬空,后蹄踩在一条大蛇上,象征着将落后的俄罗斯永远踩在脚下;彼得一世的身体朝着大陆,眼睛望向黑海,意味着俄罗斯掌握海陆两个世界。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献给彼得一世的礼物。在俄罗斯历史上,只尊称过两个人为“大帝”,那就是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 221年后的2003年5月31日,普京站在“青铜骑士”广场上。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冒着圣彼得堡的绵绵细雨,庆祝他的故乡建城300周年。俄罗斯媒体称,“那一天,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只是普京身后的影子”。 普京说:永远做挑战者,而不是应战者。 据说,他的父亲曾指着他的照片骄傲地说:“看,我的儿子多像沙皇。” 图文网络 编辑 弥香夫人 t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