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出家必经严格的国家考试;今僧团水平低劣乃出家太随意
净空法师
来源:净土释疑网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220集 2015年7月26日讲于香港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五十页,从倒数第五行第一句看起。
【解】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
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普通人做不到,我们要心向往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为我们表演的“八相成道”,那就是大作“梦中佛事”。
“佛”这个字代表觉悟,大彻大悟。他所做的事,八相成道有没有?有。跟我们世间法有什么不一样?有不一样,就是他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他全放下了,这一点世间人比不上。事情统统放下了,就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做跟没有做是一不是二,做是利益众生,不做是利益自己,自他两利;如果把它放在心里面,这是世间人,放在心里头,你虽然利益众生,你没有办法离烦恼。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无论示现什么身份,《普门品》讲的三十二应,能现国王身,做国王身;能现宰官身,示现为宰相、示现为高级官员,他治国。佛菩萨治国,也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他福慧双修,心地清净,只生智慧,不生烦恼,这才叫真正的“佛事”。如果你还有烦恼、还有习气,这是凡夫,六道众生。
所以什么地方是道场?凡是道场都是“水月”,水中之月,不能说真,不能说假;你说不是真的,水中真有月亮。水中月亮是天上月亮现在水里面的影子,你可以欣赏它,你不能执着它。要用这一个原理原则做入世的工作,在这个世间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功勋,都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所以他的心没负担,身心健康。
如果天天想着要怎样做、怎样做,这个可不得了,累死人,未必能做得好。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他不用思考,事情来的时候,立刻就处理掉了;处理掉之后,身心清净,一无所有,所以他生智慧,他永远生智慧,他不生烦恼。
佛菩萨跟世间众生一切众生,我们讲十法界的众生,决定没有冲突,这就是我常常提醒同学的,就修这个本事,学佛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做,认真努力在做,尽善尽美在做,不放在心上。心上是什么?是“清净,平等,觉”,这是心。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明了这个事情,这个世界庄严清净,一无所有,这个境界很难体会。
我常常用电视作比喻,我们学习都用这个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屏幕,屏幕就是“真妄一如”、“真妄无二”,真不妨碍妄,妄不妨碍真。屏幕打开是一片光明,什么也没有。我们把屏幕打开,频道打开,色相就出来了,色相依屏幕显出来,没有屏幕它显不出来。屏幕是不生不灭,没有动摇,色相是刹那生灭。我们现在用的电视,这个色相是一秒钟一百次的生灭,也是一百张的动画,在一秒钟当中放出来,你看到好像是真的,这很逼真,看不到它的破绽。色相妨不妨碍屏幕?不妨碍。屏幕丝毫没有沾染,而屏幕也没有妨碍色相的发挥,它们两个密切的合作。我们从这里开了智慧,明白了,在这个世界教化众生,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就要用这个道理,全心全力为别人服务,心地里面干干净净丝毫不染,就是“无作”。放在心上你“有作”,“有作”就有报。善的事,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就有恶报,你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
佛菩萨,这叫法身菩萨,他跟我们现在电视屏幕一样,他“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有没有业?他没有,他作善没有三善道的果报,他造恶没有三恶道的果报。
那示现有作恶?有。你看善财五十三参,就有三个菩萨,都是等觉菩萨。胜热婆罗门,他表什么法?表嗔恚,脾气很大,一天到晚在那发脾气,表的那个相给大家看,是真的,一点不假。心地呢?清凉自在,心没动过。伐苏蜜多女是表淫欲,那代表贪,贪色,也像胜热婆罗门一样,代表什么?贪嗔痴,贪嗔痴是佛法。佛用这个教人,应当用什么方法,他就用什么方法,妙极了,目的都是帮助对方醒悟过来,觉悟过来。能达到这个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用,心地决定是清净、平等、觉,丝毫不染。有一毫染污就错了,那就是凡夫,那就不是菩萨。这个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所以修行不能离开人事。
离开人事到哪修?深山去挖个洞去修,几十年不见人,一下山见人又堕落了,那不是真修。
真修是在境界里头,真正一尘不染。像电视的屏幕跟画面一样,真的一点都不相干,彼此互相没妨碍,屏幕不妨碍色相的发挥,色相发挥不障碍屏幕的清净,屏幕没有染着,这是大乘。修什么?就修这个。顺境你起贪爱,逆境你生烦恼、你有怨恨,错!你还是个凡夫,没入佛境界,你对于事实真相没了解。你也会说,也能讲,你没做到,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控制住,还常常起现行,这个来生到哪里去?依旧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
阿罗汉有本事,像我刚才举的比喻,屏幕跟色相,他真的不染了。古老的小说有《济公传》,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看,印象很深刻,现在大概很少有看这个了,可能他看不懂。济公有时候开玩笑恶作剧,全是度众生,大权方便,自在无碍。无论他示现善与恶,心地一丝毫都不染着,这才叫圣人。所以这边说的,“庄严佛国,佛国离相”,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殊胜,经上讲事,讲相,可是我们从事相上要明白真心,心能生能现,相刹那生灭。
我们常常记住弥勒菩萨的教诲,我们眼前,六根所接触到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根、尘、识都是假的。阿赖耶的三细相,幻相的种子是阿赖耶的业相,转变。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今天用“秒”做单位,一秒钟转变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钟,这生灭法,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们说人相,哪一个相是你?你总不能说,一秒钟我有二千二百四十兆个我,哪有这种道理?!个个都是,个个都不是。每一个画面是完整的,完整的什么?完整的宇宙。
惠能大师说,他明白了,他见到了,“何其自性,能生万法”,那个“万法”是全宇宙,不是局部的,我们看到是局限里面的局限。像我们在摄影棚,我们看到的两个钟点,好像没有改变,但是你要晓得,整个宇宙,那就是每一分、每一秒,甚至于就是说,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前一念跟后一念不一样。换句话说,这个现象有变化,变化很大,我们是看到局部,好像没有变化,其实统统都在变化。
所以学佛,佛法的基本功是什么?就是定。定是什么?不为外面境界所干扰,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叫自性本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修定,你只要得定,不定什么时候就大彻大悟,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了。所以佛家的修学是“戒,定,慧”。“戒”是守规矩,教你怎么去做,你就乖乖的去做,目的呢?目的是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慧就毕业了。这个“慧”有小智慧、大智慧,有圆满的智慧,彻悟。小智慧,阿罗汉;大智慧,菩萨;彻悟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这个方法传到中国,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中国“儒释道”是一家,中国文化的三个根。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融成一体。你看看历史就晓得了,哪一个儒家念孔子书的,他没念过《金刚经》、他没有念过老庄?没有,绝对不会把这两样东西丢掉。老庄是“道”,《金刚经》是“佛”。
每一个出家的和尚,有没有读过四书、五经的?读过。古时候考度牒要考“四书”、“五经”,还要考佛经,你拿到度牒,国家准许你出家,你到哪里出家他不管,就是你有出家的资格,通过考试的,比考进士难。进士只考儒家不考“佛”、“道”。佛教出家要考“佛”,要考“儒”,不一样,真有学问、真有德行,所以“天人师”,代表皇上教化众生,皇上看到也称“老师”,也尊重他。所以出家人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文武百官哪个不尊敬?!皇上尊敬。不像现在,现在不认识字,年岁很大,都可以出家;在古时候是不可以的。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文章评论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古出家必经严格的国家考试;今僧团水平低劣乃出家太随意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 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普通人做不到,我们要心向往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为我们表演的“八相成道”,那就是大作“梦中佛事”。 “佛”这个字代表觉悟,大彻大悟。他所做的事,八相成道有没有?有。跟我们世间法有什么不一样?有不一样,就是他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他全放下了,这一点世间人比不上。事情统统放下了,就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做跟没有做是一不是二,做是利益众生,不做是利益自己,自他两利;如果把它放在心里面,这是世间人,放在心里头,你虽然利益众生,你没有办法离烦恼。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无论示现什么身份,《普门品》讲的三十二应,能现国王身,做国王身;能现宰官身,示现为宰相、示现为高级官员,他治国。佛菩萨治国,也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他福慧双修,心地清净,只生智慧,不生烦恼,这才叫真正的“佛事”。如果你还有烦恼、还有习气,这是凡夫,六道众生。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所以什么地方是道场?凡是道场都是“水月”,水中之月,不能说真,不能说假;你说不是真的,水中真有月亮。水中月亮是天上月亮现在水里面的影子,你可以欣赏它,你不能执着它。要用这一个原理原则做入世的工作,在这个世间全心全力为众生服务,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功勋,都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所以他的心没负担,身心健康。 如果天天想着要怎样做、怎样做,这个可不得了,累死人,未必能做得好。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他不用思考,事情来的时候,立刻就处理掉了;处理掉之后,身心清净,一无所有,所以他生智慧,他永远生智慧,他不生烦恼。 佛菩萨跟世间众生一切众生,我们讲十法界的众生,决定没有冲突,这就是我常常提醒同学的,就修这个本事,学佛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做,认真努力在做,尽善尽美在做,不放在心上。心上是什么?是“清净,平等,觉”,这是心。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明了这个事情,这个世界庄严清净,一无所有,这个境界很难体会。
A淡淡半云烟
从二十年前开始接触净空法师的磁带,反反复复接触过很多次,虽然算不上邪师,但是讲法的水平实在不行,不透彻,错漏太多了。
回归自性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卍)
卍南无阿弥陀佛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