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需要的继承人条件不高,只要听话、真干、持戒

净空法师

 
佛教需要的继承人条件不高,只要听话、真干、持戒


 来源:净土释疑网

 

 

 

摘自净空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224集  2015年7月31日讲于香港

 

  【科】庚二、别显 分三 辛一、自利行 分三 壬一、离欲念佛

  念佛人最重要的是离欲,离欲是功夫,欲是什么?欲望。我们看经文:

  【经】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念老注解得很详细,我们看注:

  【解】“不起贪瞋痴欲诸想”。“想”者,对缘生心曰想。 

  “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环境。环境里头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人、有恶人。物质环境里头有顺境、有逆境。面对着这些环境起心动念,这叫“想”。不起心、不动念,面对环境不起心、不动念,那功夫到家了,那是什么人?那是佛。佛对缘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智慧。他不糊涂,他看得非常清楚。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对缘生心,这叫“想”。

  你看“想”,中国这个字会意,“心”上有了“相”,这叫“想”。想一个人,他这个人的相现前,别人看不到,自己心里很清楚。想一桩事,事现前。一切万物,想什么它现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佛不生心;菩萨生心,生心他能控得住,这就比我们高明了。他怎么控住?他不分别、不执着,比我们高。我们起心动念,马上就分别执着就起来了,同时起作用,这就变成凡夫了。阿罗汉比我们强一点,阿罗汉有分别,没有执着。

  “执着”叫“见思烦恼”,最严重的;“分别”叫“尘沙烦恼”,比执着轻,尘沙是比喻多,一看到就分别、一听到就分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接触,分别就起来了,比喻作“尘沙”,菩萨所断的;佛所断的,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生心,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修这个功德。

  “功德”是什么?“功”是功夫;“德”,不起心、不动念,圆满的大德佛所证的,佛最低的(佛有高低),禅宗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是佛?明心见性就成佛了。明心见性有四十二个等级,换句话说,佛就有四十二个级别。你是哪一个级别的佛?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他们不用妄心了,他们完全用真心。菩萨还用妄心,用得正,不会用错了;凡夫用妄心用得邪。邪是什么?烦恼、习气。菩萨用得正,他完全用佛的标准,就是佛家的戒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戒律都相应,这就用得正,这就是在积功。清净心现前那就是“德”,他真得到了。得到清净心证阿罗汉果;得到平等心证菩萨果报;觉就是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就成佛了,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在那个地方等待,等待什么?无明习气断干净。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你要有方法就起心动念了,那就堕落了,就是不要去理它,随它去,每天做自己的功课,自己的功课就是供佛。供佛是修福;念佛、听经修慧。念佛是修定,听经是修慧在实报土,到哪里去听?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个个神通广大,跟阿弥陀佛一样能化无量无边身,每一天都到十方世界去拜佛,拜佛的时候供佛闻法、福慧双修。那个福报大。我们这边今天连一个好老师都找不到,到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刹土,你说到就到了,没有距离。化身去供佛闻法,跟真身没两样,得真实受用。真身呢?真身在阿弥陀佛讲堂没动,化身去了。不但能供佛、听经,而且能度化众生。十方世界都有有缘人,你要是看到有缘人,有缘人来求帮助,你也会分身去帮助他,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现身说法没有考虑的,众生有感你自然有应,妙不可言!到极乐世界全都做到了、都兑现了,所以极乐世界不能不去。

  下面举个例子,“想”。

  【解】如于境执取男女等,种种差别之相谓之想,能取境界差别故。贪想、嗔想、痴欲想是三恶想。

  这都是恶念,不好的念头。

  【解】如《郁迦罗越问经》,谓菩萨行布施时,以离欲想、修慈想、无痴想对治三恶想。

  这佛教人,离欲、离贪欲;修慈离嗔恚,修慈悲心想;无痴是对治痴欲想。我们今天用的方法比它这个简单,效果更大,我们用什么方法?“阿弥陀佛”,心是“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行的“阿弥陀佛”,完全依照“三经一论”,“三经一论”就是“阿弥陀佛”,依照阿弥陀佛的教诲,这个好。

  【解】菩萨舍所施物生离欲想。

  身心世界统统要放下,到什么时候圆满?欲的念头、欲望没有了,布施功德就圆满了;还有欲望不行,这个要知道。

  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想见阿弥陀佛,行不行?行。修净土宗的行,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修别的其他法门就不行,这就是“难易之分”。

  净土宗准许带业,其他八万四千法门没听说带业的净宗把修行证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你到极乐世界,你还是凡夫;到极乐世界成佛之后,那是第二个阶段。八万四千法门没有第二个阶段,只有一段,没有二段。难,“难易”我们要搞清楚所以菩萨这都是平常我们要学的、要做的,“舍所施物生离欲想”,真的舍得。

  【解】于求者与乐因缘,故嗔恨心薄,名修慈想。以此布施功德回向无上道,则痴心薄,是名不痴想。

  点点滴滴的功德都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

  【解】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恶想,离诸烦恼。

  他修布施,离贪、嗔、痴,这离欲,这第一句。

  第二句:

  【经】不着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根所缘的,眼缘的是色;耳缘的是声;鼻缘的是香;舌缘的是味;身缘的是触;意缘的是法。修行修什么?就修这桩事情,就是修“不着”。

  【解】“不着”者,不贪着也,色等六尘也。一、色尘。一切形色,如青、黄、赤、白及种种形象。

  这都是眼见的对象,眼根所缘的对象叫色尘,我们叫物质对象,这些形相都是的。

  【解】二、声尘。一切音声、乐声与噪声等等。

  统统是耳根缘的对象。

  【解】三、香尘。鼻之所辨别者,芬香与恶臭。四、味尘。舌之所辨者,饮食之种种美劣之味。五、触尘。身之所辨者,例如细滑、粗涩、寒热、温和等等。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又此六尘中,如男女之美容;丝竹、歌咏之乐音;栴檀与男女身香;饮食肴膳种种美味;上妙衣服与男女身份柔软细滑之触觉,皆令众生贪着其事,不得出离。

  这提出严重的警告。你六根对六尘境界起贪、嗔、痴,起这些念头,这怎么?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原因就在此地。

  轮回苦,尤其我们这一代;你们年轻这一代比我就更苦。我的童年虽然生在战乱,那时候社会安定、社会好,人与人之间都懂得关怀,中国传统的文化还没丢干净,我们还沾了一点边。至少可以说,三十岁以前我们还过个正常的人的生活。现在的人麻烦,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丢得干干净净,连影子都没有了,你说人多苦!虽然物质生活比从前提升,交通便捷,精神生活苦父子没有亲、没有亲爱,小孩长大自己走了,不管父母,以为正常,外国人是这样的,学外国。

  外国十六岁离家出走了,就别找他了。早年我在加州,有一个也是学佛的同修,他的儿子十八岁离家出走,他到警察局去报案,人家问他多大年岁?十八岁了。十六岁走了就别找他了。美国认为十六岁就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不必家里照顾了,父子没有亲。“五伦”没有,“五常,仁、义、礼、智、信”,现在的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五个字全没有,这五个字好像与他不相干。我这个年龄这一代,三十岁之前还有,是不如从前,但是还有,还常常听到,现在听不到了,没人讲了,看不到了,没人做。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祭祖?提倡祭祖目的就是宣扬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悌、忠、信”,就是伦常道德。让大家看一下,提醒一下。一年三次,不能再多了,多了人家讨厌了,少了记不住,办这个活动用意在此地。

  我们再看下文:

  【解】今法藏菩萨,内无恶想,即离惑因;不着六尘,是离惑缘。

  因离开了,缘离开了,当然就不会有“贪、嗔、痴、慢”的果,不会有这个。

  【解】憬兴云,内因即离,外缘斯止,故云“不着”。由于无三恶想乃离惑业之因,六尘为缘不着六尘,复离起惑之缘。

  这真修行。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上修。这叫功夫。念佛人无比方便殊胜就一句佛号,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起心动念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那个念头打掉了,所以佛号要念念相续,好处在什么地方?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善恶都离,往生容易,往生的时候真的统统放下了。念佛人为什么最后往生去不了,原因都在此地,他六根在六尘上留恋,舍不得离开,阿弥陀佛不等你,看你念头不专他走了。

  所以念佛,有人“追顶念佛”什么意思?就这个意思。追顶是一句接一句,不放松。甚至于黄念祖老居士往生也表演给我们看,他往生前六个月(半年),每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一句接着一句、一句接着一句,就是这个样子做了给我们看,三业清净,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信愿具足。念佛功夫是这么恳切,要照经上所说的,他往生的品位就很高,肯定是在实报土,绝对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的,六个月的功夫就能把自己品位提到上上乘。所以憬兴说得好,“内因即离,外缘斯止,故云不着”。

  【解】由于无三恶想,乃离惑业之因,六尘为缘不着六尘,复离起惑之缘。憬兴师,明其因果,谓内离惑业之因,故能止外惑业之缘,内外皆离矣。

  为什么他能离?他知道这个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今天的科学家,特别是量子力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我们看了对我们修行人有很大的帮助,科学证明了宇宙之间所有物质现象都是如梦如幻,没有一样是真的,全是从高频率波动产生的幻相。佛在《般若经》里面讲得很多,《般若》讲了二十二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中国人喜欢读这一卷,用这个帮助我们观照,让我们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不执着是对的,执着就错了。不执着不是拒绝,可以受用,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执着,不放在心上不近人情,人家说你怪怪的,你学佛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不能六亲不认,学佛要把“孝、悌、忠、信”做出来,给世间人做榜样。内里面、心里头都是“阿弥陀佛”,外面是演戏,做给别人看的,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断恶修善,这都是功德。

  【解】“但乐(yào )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自《宋译》)。“但”者,唯也,独也。此二句与前二句,应一气读下。前二句是“万缘放下”,此二句是“一念单提”,此正净业之纲宗。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 这是万缘放下,“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此二句是“一念单提”,此正净业之纲宗。

  【解】《华严经》明,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

  《华严经》修到登地了,菩萨最后一个阶段,十地圆满就成佛了。他们在最高阶层修成佛之道,修什么法门?统统是念佛。念佛如果不好,念佛如果有问题,到达最后最高层,他为什么要修这个法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地地”是从初地到十地,这十个位次,每一个位次的菩萨,统统修念佛法门,给我们做见证。菩萨地位当中,十地菩萨位次最高了,下面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三贤”,登地叫“十圣”。“三贤”还有修其他法门的。八万四千法门,登地就放下了,一向专念,念哪一尊佛?我不说,大家心里都明了,统统念阿弥陀佛。怎么知道?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不念阿弥陀佛,他念哪个佛?这不就清楚了吗?!

  【解】本经《大教缘起品》云:“去来现在,佛佛相念。”

  这说得更清楚了,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这四个字是讲三世诸佛,佛佛相念,每一尊佛都念佛,阿弥陀佛念十方佛,十方佛念阿弥陀佛。

  【解】又《观佛三昧经》云:“尔时会中即有十方诸大菩萨,其数无量,各说本缘,皆依念佛得。”

  念佛得什么?成佛。这都是经上的经文,十方诸大菩萨无量无边,大家都说的是你怎么成佛的,你修什么法门成佛的,最后都说出来,统统是念佛成佛必定要通过十地,十地既然“地地”都念佛,哪有不念佛的道理?!前面讲无量十地菩萨念佛,是告诉我们,菩萨成佛最后一个阶段,修什么?这个地方这一段话,是为我们作证明,每一尊菩萨都说出成佛的本缘,是依念佛得到的。

  【解】又“佛告阿难:汝今善持,慎勿忘失。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

  不能把这个事情忘掉,什么事?念佛,佛号。

  “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释迦牟尼佛来给我们作证明。

  “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就成佛了。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在梵文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翻作“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一切种智”。本师释迦牟尼佛来给我们作证明。不但世尊一个人,贤劫千佛,这是我们眼前的,娑婆世界的,这一个大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弥勒来成佛是第五,这一千尊佛修行证果,从初发心都是因念佛三昧故,得一切种智。贤劫千佛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

  【解】是故弥陀亦如释尊及十方如来,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证无上菩提。故但乐忆念诸佛也。

  这个“乐(yào )”是喜欢、乐好,喜欢忆念诸佛,诸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翻作“诸佛”。“阿弥陀佛”这句话是梵语,要是把它完全翻成中国字,不是不能翻,尊重不翻,“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那我们想一想,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成佛了,成佛就证得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此地讲的一切种智。无上菩提,菩提是觉,就是无量觉。所以这段话非常重要,世尊在此地亲自为我们作证,证无上菩提,故但乐忆念诸佛也。

  【解】“所修善根”,指诸佛所修之功德。忆念佛德,感恩图报,思欲齐等,是名忆佛。

  五劫修行,成就极乐世界的报土。报土的由来我们要知道,他是参访,我们现在讲研究考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取长舍短,一切诸佛刹土里头好的,统统采取;不好的不要,所以造成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世界超过一切诸佛刹土,因为,它是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真、善、美、慧”之大成,没有人能超过极乐世界的。

  这个“忆念佛德”,这是阿弥陀佛的成就。“感恩图报”,我们用什么方法感恩?用什么方法报恩?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就是报阿弥陀佛的恩。

  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第十八愿里头说的,没功夫、一生作恶、五逆十恶,没有念过佛,是不信佛,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这时候害怕了,恐惧,遇到善友劝他信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发愿求生净土,极乐世界条件具足了,再念个十声,甚至于一声,一声怎么?他就断气了,没念到十声他就咽气了,都能往生。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确实有四土三辈九品,阶级不一样,可是怎么样?它平等待遇,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极乐世界独创,待遇平等,就是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跟实报土往生的法身菩萨,智慧平等、道力平等、神通平等,一切受用统统平等。这个地方不去,你还想到哪里去?!

  想去就要全力以赴,我们把这个世间彻底放下,阿弥陀佛说现在我就带你去,马上就走,没有考虑的。你还有没有什么挂碍?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真能去得了。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有这个念头,真去得了!佛到时候真来接引,我们一点都不怀疑。怀疑,他不来了,我们把他靠定了,决定没有怀疑。

  ……

  佛教之衰不是衰在今天,往上去推至少两百年了。前面一百年,疏忽了,不重视了,慈禧太后带的头,带得不好,自称“老佛爷”,把佛菩萨、圣贤放在两边,轻慢。过去历代的帝王,特别是清朝,都是佛门弟子,对佛菩萨都恭敬,只有这个“老佛爷”不恭敬。清朝亡国之后,中国的社会动乱,一直到八年抗战终了。所以佛教,政府没有管没人管,自生自灭。

  还有一些真正修行人,讲经的法师我还遇到几个,这些人现在都不在了,确实后继无人,怎么办?佛教需要的继承人,条件不高,只要、听话、真干,基本的戒条能够守好,那就是“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大家在一起一个道场的,“六合”、“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够了。把这个都能够落实都能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一个现代标准的佛门弟子。

  “五戒”就是中国儒家讲的“五常”,“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跟儒家的根本戒——“仁义礼智信”完全相同。

  中国人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大乘佛法的根机,所以我们学“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下面是《十善业》,你看多好!儒、释、道”这三个根,在这上扎根,这三样东西要把它念熟、要记住。

  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要遵守佛菩萨圣贤的教诲,不犯过错,这就叫“持戒”。实、听话、真干,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会成就。掌握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要贪多,一门,做专家,不做通家。一门,容易得三昧、容易开悟。彻悟很难,大悟有可能,小悟准有份,小悟也就很管用了。

  贪嗔痴慢疑,一定要断。决定不能够傲慢,不能够跟人家争强争胜,这个不可以。傲慢连儒家都忌讳。孔子都说,人有傲慢的习气,其他的就不必说了,说的话好,“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学佛、学道更不能够有傲慢心、不能够嫉妒心、不能有贪心、不能有瞋恚。

  净宗尤其殊胜,我学佛学了三十多年才接受,所以经上讲“难信之法”,我的体会比别人深,我要不是《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大论,明白这个道理,晚年归心净土,我觉得这个我有把握,其他的法门学了几十年,没把握,念佛法门靠得住,这地方这几句话要记住。

  【解】名具万德,总摄一切善根。故知老实持念,实暗摄忆佛功德也。

  多好、多难的!

  【解】又《安乐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贪,不能除嗔痴;或有三昧,但能除嗔,不能除痴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嗔;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不能除过去、未来一切诸障。”

  这些话都是告诉我们,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有大乘、有小乘、有显教、有密教,他老人家一生确实是办学校。而且次第分明,先办小学,接引初机,就是小乘。小乘办多久?十二年,讲“阿含”。十二年之后再提升办中学,讲“方等”,八年,比我们现在学习时间长,现在小学六年,中学三年。佛的小学十二年,中学八年。然后提升到大学,“般若”,二十二年。最后八年,“法华”、“涅槃”。《涅槃经》是遗教、遗嘱,那就是法华为主,法华八年,那是研究所,讲成佛的道理、讲成佛的方法。道理讲清楚,方法还是念佛,你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我们表演,彻始彻终就是一句佛号,导归极乐,普贤菩萨带头的。《法华经》龙女八岁成佛,都是念佛。这是我们要觉悟,念佛三昧,不可思议,你看他最后说的这个。

  【解】“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无论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

  阿公阿婆老实念佛,得此三昧。我们看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他示现的身份,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农民出身,一生做农事,活到一百一十二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师父教给他的,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直念下去,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他老人家听话,真听话、真干,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给念佛的佛弟子做出最佳榜样,给净宗法门的同学,真正想一生当中求生净土,做出了绝妙的榜样。

  所以我劝同学,一部书《无量寿经》会集本,有很多人批评攻击这个本子,说这个本子是伪造的、是假的,不准念。非常感恩宏琳法师,十几年来编了一本书,《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这里也有一本,这本书详细辨别,把这桩事情澄清了,会集不是夏莲居第一个人,历代会集的人很多。佛经最初传到中国来就是会集本,第一部《四十二章经》,字字句句都是佛说的,但是,是在一切经里头节录下来的,编成一个小册子,佛教刚刚到中国来,便利于我们学习。那就是会集。

  会集最大的忌讳,是不能改变经文原来的字,这是忌讳的。不是不能会集,改动字的有,有这个情形,这是被批评的。夏老用十年时间会集这个本,每一个字都有出处,是哪一部经上的字,一个字都没有敢改动,全是原文。换句话说,这个会集本是真经,字字句句是佛说的。

  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来注解这部经。你看他每一句、每一段,都注明出处,从哪里来的,交代得很清楚,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是佛菩萨的意思、祖师大德的意思,正知正见。

  我们这二十多年来学习这部经没错,这个路子没走错,我们要继续一直学下去,一生不改变方向,一部经、一部注解、一句佛号念到底经、注帮助我们破疑生信,我们对这个法门、对这个经跟注解生起坚定的信心,再不会被动摇了,完全明白了,然后好好念佛。海贤老和尚说,成佛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好!我们在这一会当中,决定有成就,取到往生的把握,得到往生的条件,知道自己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往生真的成佛了。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

文章评论

福慧双修

忍一忍,春暖花开,让一让,柳暗花明。生活中好多的人,不一定针锋相对;人生中的好多事,不一定据理力争。忍,是一种胸怀;让,是一种心怀。把将要发作的火压下,将要爆发的情平静,需要的是忍,讲究的是让。有些话,慢慢地都会理解;有些事,渐渐地都会明白。不急不躁,有忍有让,生活才美。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念佛人最重要的是离欲,离欲是功夫,欲是什么?欲望。我们看经文:  【经】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解】“不起贪瞋痴欲诸想”。“想”者,对缘生心曰想。   “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环境。环境里头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人、有恶人。物质环境里头有顺境、有逆境。面对着这些环境起心动念,这叫“想”。不起心、不动念,面对环境不起心、不动念,那功夫到家了,那是什么人?那是佛。佛对缘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智慧。他不糊涂,他看得非常清楚。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对缘生心,这叫“想”。   你看“想”,中国这个字会意,“心”上有了“相”,这叫“想”。想一个人,他这个人的相现前,别人看不到,自己心里很清楚。想一桩事,事现前。一切万物,想什么它现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佛不生心;菩萨生心,生心他能控得住,这就比我们高明了。他怎么控住?他不分别、不执着,比我们高。我们起心动念,马上就分别执着就起来了,同时起作用,这就变成凡夫了。阿罗汉比我们强一点,阿罗汉有分别,没有执着。   “执着”叫“见思烦恼”,最严重的;“分别”叫“尘沙烦恼”,比执着轻,尘沙是比喻多,一看到就分别、一听到就分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接触,分别就起来了,比喻作“尘沙”,菩萨所断的;佛所断的,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生心,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用念佛的方法,修这个功德。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功德”是什么?“功”是功夫;“德”,不起心、不动念,圆满的大德。佛所证的,佛最低的(佛有高低),禅宗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是佛?明心见性就成佛了。明心见性有四十二个等级,换句话说,佛就有四十二个级别。你是哪一个级别的佛?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他们不用妄心了,他们完全用真心。菩萨还用妄心,用得正,不会用错了;凡夫用妄心用得邪。邪是什么?烦恼、习气。菩萨用得正,他完全用佛的标准,就是佛家的戒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戒律都相应,这就用得正,这就是在积功。清净心现前那就是“德”,他真得到了。得到清净心证阿罗汉果;得到平等心证菩萨果报;觉就是明心见性。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明心见性就成佛了,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在那个地方等待,等待什么?无明习气断干净。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你要有方法就起心动念了,那就堕落了,就是不要去理它,随它去,每天做自己的功课,自己的功课就是供佛。供佛是修福;念佛、听经修慧。念佛是修定,听经是修慧。在实报土,到哪里去听?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人个个神通广大,跟阿弥陀佛一样能化无量无边身,每一天都到十方世界去拜佛,拜佛的时候供佛闻法、福慧双修。那个福报大。我们这边今天连一个好老师都找不到,到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刹土,你说到就到了,没有距离。化身去供佛闻法,跟真身没两样,得真实受用。真身呢?真身在阿弥陀佛讲堂没动,化身去了。不但能供佛、听经,而且能度化众生。十方世界都有有缘人,你要是看到有缘人,有缘人来求帮助,你也会分身去帮助他,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现身说法没有考虑的,众生有感你自然有应,妙不可言!到极乐世界全都做到了、都兑现了,所以极乐世界不能不去。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如《郁迦罗越问经》,谓菩萨行布施时,以离欲想、修慈想、无痴想对治三恶想。  这佛教人,离欲、离贪欲;修慈离嗔恚,修慈悲心想;无痴是对治痴欲想。我们今天用的方法比它这个简单,效果更大,我们用什么方法?“阿弥陀佛”,心是“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行的“阿弥陀佛”,完全依照“三经一论”,“三经一论”就是“阿弥陀佛”,依照阿弥陀佛的教诲,这个好。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解】菩萨舍所施物生离欲想。  身心世界统统要放下,到什么时候圆满?欲的念头、欲望没有了,布施功德就圆满了;还有欲望不行,这个要知道。   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想见阿弥陀佛,行不行?行。修净土宗的行,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修别的其他法门就不行,这就是“难易之分”。   净土宗准许带业,其他八万四千法门没听说带业的。净宗把修行证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你到极乐世界,你还是凡夫;到极乐世界成佛之后,那是第二个阶段。八万四千法门没有第二个阶段,只有一段,没有二段。难,“难易”我们要搞清楚。所以菩萨这都是平常我们要学的、要做的,“舍所施物生离欲想”,真的舍得。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不着色、声、香、味、触、法。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根所缘的,眼缘的是色;耳缘的是声;鼻缘的是香;舌缘的是味;身缘的是触;意缘的是法。修行修什么?就修这桩事情,就是修“不着”。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不着”者,不贪着也,色等六尘也。一、色尘。一切形色,如青、黄、赤、白及种种形象。  这都是眼见的对象,眼根所缘的对象叫色尘,我们叫物质对象,这些形相都是的。   【解】二、声尘。一切音声、乐声与噪声等等。   统统是耳根缘的对象。   【解】三、香尘。鼻之所辨别者,芬香与恶臭。四、味尘。舌之所辨者,饮食之种种美劣之味。五、触尘。身之所辨者,例如细滑、粗涩、寒热、温和等等。六、法尘。谓意根对前五尘分别好丑,而起善恶诸法。又此六尘中,如男女之美容;丝竹、歌咏之乐音;栴檀与男女身香;饮食肴膳种种美味;上妙衣服与男女身份柔软细滑之触觉,皆令众生贪着其事,不得出离。   这提出严重的警告。你六根对六尘境界起贪、嗔、痴,起这些念头,这怎么?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原因就在此地。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轮回苦,尤其我们这一代;你们年轻这一代比我就更苦。我的童年虽然生在战乱,那时候社会安定、社会好,人与人之间都懂得关怀,中国传统的文化还没丢干净,我们还沾了一点边。至少可以说,三十岁以前我们还过个正常的人的生活。现在的人麻烦,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丢得干干净净,连影子都没有了,你说人多苦!虽然物质生活比从前提升,交通便捷,精神生活苦。父子没有亲、没有亲爱,小孩长大自己走了,不管父母,以为正常,外国人是这样的,学外国。  外国十六岁离家出走了,就别找他了。早年我在加州,有一个也是学佛的同修,他的儿子十八岁离家出走,他到警察局去报案,人家问他多大年岁?十八岁了。十六岁走了就别找他了。美国认为十六岁就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不必家里照顾了,父子没有亲。“五伦”没有,“五常,仁、义、礼、智、信”,现在的人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五个字全没有,这五个字好像与他不相干。我这个年龄这一代,三十岁之前还有,是不如从前,但是还有,还常常听到,现在听不到了,没人讲了,看不到了,没人做。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提倡祭祖?提倡祭祖目的就是宣扬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悌、忠、信”,就是伦常道德。让大家看一下,提醒一下。一年三次,不能再多了,多了人家讨厌了,少了记不住,办这个活动用意在此地。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今法藏菩萨,内无恶想,即离惑因;不着六尘,是离惑缘。  因离开了,缘离开了,当然就不会有“贪、嗔、痴、慢”的果,不会有这个。   【解】憬兴云,内因即离,外缘斯止,故云“不着”。由于无三恶想乃离惑业之因,六尘为缘不着六尘,复离起惑之缘。   这真修行。修行在哪里修?就在这上修。这叫功夫。念佛人无比方便殊胜就一句佛号,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起心动念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那个念头打掉了,所以佛号要念念相续,好处在什么地方?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善恶都离,往生容易,往生的时候真的统统放下了。念佛人为什么最后往生去不了,原因都在此地,他六根在六尘上留恋,舍不得离开,阿弥陀佛不等你,看你念头不专他走了。

常乐我净 · 定道法师

  所以念佛,有人“追顶念佛”什么意思?就这个意思。追顶是一句接一句,不放松。甚至于黄念祖老居士往生也表演给我们看,他往生前六个月(半年),每一天念十六万声佛号,一句接着一句、一句接着一句,就是这个样子做了给我们看,三业清净,全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信愿具足。念佛功夫是这么恳切,要照经上所说的,他往生的品位就很高,肯定是在实报土,绝对不是同居土、方便土,不是的,六个月的功夫就能把自己品位提到上上乘。所以憬兴说得好,“内因即离,外缘斯止,故云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