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百度文摘)
生活-杂谈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源自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让天下之人压抑自己的本性而勉强为之的东西,根本不值得称道。圣人出现了,人的真性也就丧失了。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圣人,而不在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强盗们,所以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原文与出处
《庄子·胠箧》
庄子说综论
原文与出处
《庄子·胠箧》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庄子说
王怡在《指环王与权威》一文中提到从权威到权力转变的观点,强调权威“去魅”。昨日在浙大教授讲学时也听到类似的观点,讲座中说到“韦伯把人类社会分成三个时代,分别是传统时代、英雄时代和法治时代,一个法治的社会应该是没有英雄的年代”。上述两位学者对当前中国社会现状的思考让我突然想到了庄子的一句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胠箧》讲到:“为了对付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必定要收紧绳结、加固插闩和锁钥,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作法。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就背着柜子、扛着箱子、挑着口袋快步跑了,唯恐绳结、插闩与锁钥不够牢固哩。既然是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作法,不就是给大盗作好了积聚和储备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 文中提到:“当年的齐国,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鸡狗之声相互听闻,渔网所撒布的水面,犁锄所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国境之内,所有用来设立宗庙、社稷的地方,所有用来建置邑、屋、州、闾、乡、里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作法!然而田成子一下子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而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世世代代窃据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世俗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防守财物的吗?” 有圣人就有大盗,圣人只是为大盗准备,甚至圣人可能蜕变为大盗。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庄子对圣人的警惕,对礼法的摈弃,对仁义的厌恶。我们不可能回到庄子提到“绝圣弃知”的原始年代,但是庄子所持的那种逆向思维必须引起我们深思。“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公民必须对国家和圣人有个清醒的认识,警惕圣人的蜕变,防范圣人的盲目。
愚忠说
回顾历史,联系当前,我发现中国一直处在圣人的时代,普遍存在一种对圣人的盲目崇拜思维。“圣人”是完美无缺,不会犯错误,因此人民对圣人总是顶礼膜拜。古代“圣人”的话是金科玉律就是圣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愚忠。古代的圣人的“四书五经”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愚从。
综论
庄子只讲到圣人的礼法为大盗所窃,而没有意识到圣人很有可能蜕变成大盗。历史上的暴君哪位不是集圣人和大盗为一体,天使和魔鬼于一身,名义上、形式上他们是圣人是天子,但行动中、实质上却是恶魔、大盗。一旦圣人蜕变成大盗,那么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就如邓小平同志说的,即使象毛泽东这样伟大的人物也犯下大的错误,以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圣人死了,也就是一个理性时代的到了。没有圣人的年代,是平民主义社会的表现,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当前已经逐渐淡化圣人的味道,领导人逐步从神秘权威走向公开和平庸。领导人不再是雄才伟略,多才多艺,领导人可能是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也是片面的,也会犯错误。领导人一代不如一代,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去除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就意味减少盲目崇拜,盲目服从。这就是王怡所说的权力非人格化。从权威走向权力,就如把无穷的权力赋予魔戒,这个戒指可能落在一个恶魔手中,如何防范权力作恶,这是行使权力必须思考的问题。 圣人死了,英雄一去不复返,我们正走向一个理性的年代!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寓言中记载有人有宝贝就把宝贝藏在箱子里,以为万无一失了,谁知窃贼来了直接盗走了箱子,庄子由此阐述出他的一个观念,他认为世上推崇不论是怎样一种善良标准的正义、圣洁,但凡有了这种善,那么就可以有别有用心之人以此善为伪装,行自私之目的,如西汉末年篡权的王莽,在当时用一套符合宗法制礼法规范的行为,以德服人,谋求上位,得势以后就开始夺取政权的行动了。因此我认为庄子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讲述的是一种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立统一的关系。庄子可能认为人类要么追求卓越高深的智慧要么追求符合天道的人类健康生活法则,全面素质发展不偏废于智商,如若不然则皆不利人。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无论对庄子本意的考证如何,其寓意应不仅局限于“圣人”个体的的复杂统一性(集天使魔鬼于一身),更应该强调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局限性,包括其所提出的各种思想。
例如:一个完美的圣人(反映在外界群体的认识)死了,而其留下的思想是向全社会开放的,有的人打着圣人的旗号干些“魔鬼”的勾当。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圣人有追求知识的本性,大盗有盗窃的本性,圣人不死,本性不灭,所以大盗也别想断绝!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时下主要的应用主要解释为,有的人(圣人)通过各种方法控制了世界的运行,盘剥大众,让大众成为奴隶,暗中汲取了大量的资源,此句子展现的是一种现象,解释世界运行的本质,更是向大众阐述了修道者达成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的一般方法。其他的解释太过肤浅,太过牵强。
善与恶
善与恶两个概念相对共存。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无休无止,隐显大小的矛盾表现为形形色色的斗争。斗争特别严重、激烈时,还会发展为战争----这是善恶矛盾激化的特殊、非常的表现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就是在善恶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圣人是善之大者,大善的象征;大盗是恶之大者,大恶的代表。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作对人类社会善恶共存的状态的一种事实陈述,完全成立。(不过道家以此攻击儒家圣人,就错了。)佛教说,一佛出世万魔惊。有佛必有魔来扰,有魔必有佛出世。佛魔共存,方成世界。反过来说也完全成立:大盗不死,圣人不止。而且这种说法更为正确。
本质上、总体上讲,善必将战胜一切的恶。善是根本性、原则性、“原创性”,恶是派生的,无根的,是善的副产品。但在一定的时空、一定的“历史时间”里,善与恶之间,善恶哪一方占上风,则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而异。
善被恶压倒、被恶战胜本是非正常现象,但在一个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尤其是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是难免的。原因在于善的力量不够大,在于善的一方善得不够,在于一些“善人”放弃了甚至倒戈了---这些人认为善不如恶,善没有用,因此弃善不为、与恶合污、身为恶役。
社会上大多数人可善可恶,如风中草,这是修养不够,也是思想有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善恶之争中,善终究是根本性的,人类良知之光终究遮压不住的。一个社会会不正常,但不会永远不正常。社会不正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广大“中性”人士放弃了善的努力自暴自弃,甚至倒向大盗怀抱作了“恶”的俘虏和帮凶。
明儒吕坤曰:“多少英雄豪杰可与为善而卒无成,只为拔此身于习俗中不出。若不恤群谤,断以必行,以古人为契友,以天地为知己,任他千诬万毁何妨?”(《呻吟语》)英雄豪杰尚且有“拔此身于习俗中不出”的,何况“中性之民”呢?能够从英雄豪杰再向上努力者,其唯圣贤乎。
文章评论
涛声依旧
最好的和最孬的推动了历史,中间的返延了民族!
随心所欲
读。。。
淡墨轻毫
七律三首·松·竹·梅/时就·自信合成 步韵自信 (一) 松 诗·时就 松靠根深扎石间,睹星望月顶蓝天。 十崖九岭层层绿,五岳三山棵棵坚。 塞北江南同锦绣,楼前院后共鲜妍。 长青岁月苍非尽,屹立中华寿万年。 诗·自信 松扎悬崖峭壁间,巍然屹立刺云天。 冰凌雪压枝枝绿,雨打风欺岁岁坚。 总使苍山添锦绣,更为野岭显清妍。 英姿翠盖沧桑尽,不屈不挠傲万年。 (二) 竹 诗·时就 竹杪逍遥舞碧天,清闲自在尽陶然。 风催腰挺尊严傲,雨打身强秉性坚。 霜染青枝春亦驻,雪欺碧叶寿仍延。 终生繁衍心空节,岁岁昌盛效七贤。 诗·自信 竹展英姿舞九天,寒风凛凛自悠然。 向来傲骨冰中傲,生就坚操雪里坚。 万古长青春色驻,千年正气德行延。 根根铸造空心节,代代昌盛归七贤。 (三) 梅 诗·时就 梅树迎寒蕾在先,战天斗地苦争妍。 青青秀萼英姿展,嫩嫩纤须瘦瓣连。 喜鹊登枝鸿运庆,玉尘盖叶美辰缘。 基因虽是枯筋骨,却比精钢性格坚。 诗·自信 梅报春芳独领先,朔风袭蕾蕊丰妍。 幽园作伴青松展,香径为邻翠竹连。 冰客同欢添吉庆,雪英共舞结良缘。 千年君蕴铮铮骨,岁月峥嵘志更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