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诗三十种

手机日志


1.隐字诗 
  


  把心里头想要表达的字眼,故意从诗面上隐去的,叫隐字诗。隐字诗属于旧名称藏字诗的一种。藏,有藏出和藏入之分,因而统称藏字诗,过于暧昧。藏出,就是把字眼隐出于诗面之外,暗置起来,故称之为隐字诗比较贴切;藏入,就是把字眼嵌入到诗面之上,明摆着,故称之为嵌字诗比较适宜。嵌字诗将在下篇谈。

 

  传说,明朝有个女子对丈夫纳妾不满,但又不好明说,便写了一首隐字诗,宛转地向丈夫表明心迹。诗云:


  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当家。


  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与茶。


  开门本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妻子只交付六件,隐去“醋”,把酸酸的妒意留给自己。这种写法,非常巧妙,合符当事人的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另外,诗中的“她”,原作“他”,为了顺眼,笔者妄改之。当时并无“她”字,“她”字是五四时期刘半农创造的新字。


  还有一首隐字诗,也颇有意思。说的是一对落魄文人,开了家酒店,专卖兑水酒。一天,兑水的酒坛子卖空了,男店主又从库房里新搬出一坛,但不知妻子是否已经兑过水,当着顾客面又不便明问,只好求助隐字诗句。众目之下,妻子也不便公开,同样用隐字诗句作答。顾客听出门道,气得要到对面酒店打酒。店主人眼看失去生意,妒火上升,便说了句贬损对面酒店掺水更厉害的话。就这么一问一答,一愤一妒,合吟出一首难得的隐字诗:


  (男店主)君子之交淡若何?


  (女店主)北方壬癸已调和。


  (顾 客)凭钱谁买金生丽?


  (男店主)对面青山绿更多。


  四句话,句句都隐藏了个“水”字。第一句,“君子之交淡若水”语出《庄子》。第二句,五行中,水位北方;《淮南子?6?1 天文》云:“壬、癸、亥、子,水也。”第三句,“金生丽水”语出《千字文》。第四句,“青山绿水”语出《景德传灯录》。


2. 嵌字诗


  在诗中的一定位置,嵌入预先准备好的字眼,这种诗称为嵌字诗。嵌字的位置,可以在句首,也可以在句尾或句中,但要有规律。嵌入的字,汇集起来须成一句话。


  嵌字诗,写作技法简单方便,表达心迹快捷明了,易于把握分寸,便于记事抒情,从古到今,深受诗人们的喜爱。


  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被召回时,路过京口郡。恰逢京口郡宴会,座中有两个官妓出牒(相当于请示文体),一个叫郑容的请求落籍,即在官妓册上除名;一个叫高莹的请求从良,即与人正式结为夫妻。京口郡太守林子中,命她们呈苏东坡判。她们本是良家女子,命运坎坷堕入风尘。苏东坡阅过,顿生怜悯之心,索笔作《减字木兰花》于牒后。书罢,还于二妓,落籍、从良之事,只字未提。二女不解其妙,东坡说事已办妥,让呈京口太守。——原来,词中已经嵌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字。此等判词,在当时传为风流佳话。南宋陈善的《扪虱新话》载有此事,清代《白香词谱笺》一书亦载有此事,只是《减兰》的个别字眼有异,笔者从陈善,因其距离北宋更近。词云:


  减字木兰花


  郑庄好客,


  容我樽前先坠帻。


  落笔生风,


  籍甚声名独我公。


  高山白早,


  莹骨珠肌那解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戏剧《望江亭》里,女子谭记儿欲向恋人白士中吐露“愿随君去”的心迹,但羞于启齿,便吟了一首嵌字诗:


  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


  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


  白士中闻诗激情难抑,还以嵌字诗作答,表示“当不负卿”:


  当垆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句,卿须怜我尚无家。


3. 析字诗

  析字诗 ,把一个单字,析成几个字或几个笔画的方法,叫析字法。含有用此法作的诗,称为析字诗。请看北宋秦观的一首词。


  南歌子           赠陶心儿


  玉漏迢迢尽,


  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


  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末句后七个字,用的是析字法。把“心”字分析作一个卧钩(残月)和三个点(星星)。既点明所赠对象的名字——心儿,又寄托作者的情感。


  诗人黄庭坚有一首《两心同》,巧借析字格娓娓道情来。其下片是:


  小楼朱阁沉沉,


  一笑千金。


  你共人、女边著子,


  争知我、门里挑心。


  最难忘,


  小院回廊,


  月影花阴。


  “女边著子”即“好”字,“门里挑心”是“闷”字。你跟人好,怎知我闷。单相思也,独怀苦恋之情


  卜三在《中华诗词》刊物上也发表有用析字法做的诗:


                       无 题


  一去桐城风雨稠,感君见我泪双流。


  烟云往事飞天外,舟楫今生寄浪头。


  酒后门笼千古月,诗前心托一江秋。


  从来天意高难问,万载情牢作死囚。


  第三联暗含“闲愁”二字,“闲”字(繁体)析作“门、月”;“愁”字析作“秋、心”。闲愁,用今天话说,就是爱情。闲愁破碎无觅处,婉转地透露出诗的主旨。


4. 叠字诗


  叠字,就是重复叠用同一个字。如寻寻,如冷冷,如花花草草,如三三两两是也。叠字诗,要求将叠字手法贯串作品之始终。偶尔用一下叠字,如李易安之《声声慢》,就属于叠字诗。


  元代乔吉的一首散曲,全曲皆用叠字,读之悦耳,别有情趣。


                   [越调]天净沙       即 事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宋代王十朋,有一首五言诗《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因成鄙语勉语士子》,用的也是叠字手法。


               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因成鄙语勉语士子


  大厦垂垂就,佳莲得得开;


  双双戴千佛,两两应三台。


  欢意重重合,香风比比来。


  人人宜自勉,济济作廷魁。


  相传,清代有士人游镇江,在江岸远眺焦山时作叠字诗《临江远眺》:


  渺渺茫茫浪泼天,霏霏拂拂雨和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前。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话传。


  古人写对联也爱用叠字。如故宫太和殿对联,用叠字状尽百乐声中三拜九叩的情景: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又如黄文中题西湖天景亭: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再如苏州网师园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燕燕莺莺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5. 反复诗


  有意让相同字眼,在适当位置重复出现的诗,称反复诗。反复之字,通常对举。清朝陈沆的一首七绝,反复十次嵌用“一”字,使诗的意境显得格外幽绝:


  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轮明月一江秋。


  六朝时梁诗人鲍泉有一首诗,十八句用了三十个“新”字,当称一趣。


         奉和湘东王春日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


  新花满新树,新月洒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


  新水新渌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


  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氤氲,新知不可闻。


  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梁元帝春日诗,十八句反复使用二十三个“春”字,春色不浓也醉人。


                  春 日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情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是惜春时。


  反复手法,也常用于对联。例如某戏台对联,状敲锣击鼓之声,寓道古唱今之意:


  今古今古今今古;     古今古今古古今。


  以“今”状锣声,“古”状鼓声,确是奇思妙想。又如,大理慈父岛云天阁对联,也用反复法:


  异峰斜插水中,东是水,西是水;


  杰阁遥临天半,上是天,下是天。


6. 联珠诗


  诗的上句末字,又作下句首字,以此往复蝉联至篇末的,称作联珠诗。其中两三句偶用联珠格的,不视作联珠诗。


  《白雪遗音》收有明朝无名氏的联珠诗《桃花冷落》。


                     桃花冷落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小桥有断桥。


  桥边种碧桃。


  元朝乔吉有一首散曲,就直接名曰“效联珠格”。


           [越调]     小桃红


         效联珠格


  落花飞絮隔朱帘,


  帘静重门掩。


  掩镜羞看脸儿嬱,


  嬱眉尖,(嬱,读欠,形容容貌娇美。)


  尖尖指屈将归期念。


  念他抛闪,


  闪咱少欠,


  欠你病恹恹。


  再看一首联珠诗,无名氏的,偷意于唐诗:


             秋 思


  月华如水满园秋,


  秋风瑟瑟入画楼;


  楼上少妇深自悔,


  悔让夫婿觅封侯。


7. 增损诗


  增损诗,指对现成的诗作进行增扩或者减损字词而形成的新诗。增扩或减损,应针对每一句分别进行,如把五言诗增扩为七言诗,或把七言诗减损为五言诗。


  清末,二十七岁的汪精卫,曾冒死刺杀摄政王载沣不成而被捕,身陷囹圄的汪精卫确实地凛然了一阵子,并写诗言志: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可惜,汪精卫不久便投敌叛国,当了头号汉奸。恨屋及乌,人们对他的“言志诗”也嗤之以鼻。在一次抗日宣传演讲会上,一位演讲者增扩汪诗,当场宣读,以讽刺他假革命真卖国的行经:


  当时慷慨歌燕市,


  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


  终惭不负少年头。


  唐朝大中年间,担任主考官的魏扶,当着应试学子面吟诗一首,想表明他能够体味学子们苦读的艰辛,能够秉公择仕,随后又将诗贴在考场的墙上。诗云:


  梧桐叶落满庭荫,


  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


  不将今日负前心。


  谁知魏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他评卷打分十分苛刻,除了“活动”过的人外,基本上没有录取。学子们极其气愤,把墙上的魏扶“表白诗”,各涂掉开头的两个字,改作五言绝句,对他进行揭露:


  叶落满庭荫,


  朱门试院深。


  昔年辛苦地,


  今日负前心。


  用增减法改诗,要改出新意。否则,但添蛇足耳。宋代就有人增写张志和的《渔父》,清代也有人减损杜牧的《清明》,但都不是成功的例子。


8. 仿拟诗


  仿拟法作诗,就是摹仿原诗的格调,略换几字,翻出新意。


  南宋诗人林升,看到南宋统治者苟安东南,依然沉醉纵逸,十分愤慨,写了《题临安邸》。全诗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明朝宗祯初年,杭州大旱,人民流离失所,而太守刘梦谦却纵情酒色。诗人张岱怒不可遏,遂仿拟林升《题临安邸》作诗一绝:


  山不山来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作汴州。


  时隔数百年,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从南京(石头城)逃往重庆(渝州),人民极为愤慨,有人又仿拟林升《题临安邸》,作诗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嘉陵歌舞几时休!


  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渝州作石头。


  卜三亦发表有仿拟林升的诗,意在批评当时有人吃黄金宴的腐败作风。诗曰:


  山外青山楼外楼,杯盘交错几时休?


  酒风熏得官人醉,吃罢黄金吃九州。


  宋朝时,王安石知浙江鄞县,刚正廉洁,人誉之为“铁面”;继任是一个昏庸酒徒,人讥之为“糟团”。出于对铁面的怀念和对糟团的厌恶,有人仿拟唐朝催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曰:


                  题县署南墙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依旧醉春风。


  “去年今日”,原诗指“去年之今日”,仿诗指“去年与今日”,就是“去年今日与今年今日”。“春”,古人亦以称酒,如剑南春。“醉春风”一语双关,颇富玩味。


  听说,以前长沙市的公交车,运行不是很正常。有人仿拟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吟道:


  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


  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9. 换序诗


  换序诗,指的是调换现成诗词作品的句子顺序,使之具有新的意义,而形成的一首新诗。换序诗的功夫,就在于别出心裁,翻出新意。


  唐朝王昌龄有名篇《芙蓉楼送辛渐》。诗云: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因冯玉祥倒戈,吴佩孚从塘沽乘军舰南逃。当时,有人把王昌龄的诗换了个序,为他“送行”,嘲讽其狼狈相:


  一片冰心在玉壶,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寒雨连江夜入吴。


  原诗四句,一字未改,只互换了第一句和第四句的位置,然而,诗意大变。“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用作首句,说的是出发;针对吴佩孚的行经,调作末句,说的是


  逃跑。“一片冰心在玉壶”,用在诗末,表达


  情操未改,冰心依然;用在诗首,联系末句“夜入吴”的“逃跑”,成了讽刺与幽默。


  据说,南宋才子莫子山,一日登山,见景致宜人,庙宇清静,不禁脱口吟出唐人李涉七绝一首: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见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


  诗吟罢,果逢僧,主持邀他一叙。然而言谈间,口口声声向他索钱,俗不可耐,莫子山便夺笔在墙上挥写一绝:


  又得浮生半日闲,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见竹院逢僧话,


  终日昏昏醉梦间。


  首尾互换,诗意突变。原诗说本来心绪不好,“昏昏醉梦间”,“逢僧话”之后,心情阴转晴,清闲起来。新的换序诗说,本来心情闲适,因“逢僧话”,心情反而“昏昏醉梦间”。


10. 逆挽诗


  逆挽诗,在行文走笔之际,使语义绝处逢生,挽狂澜于既倒。先读朱元璋的一首诗。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却残星与晓月。


  明洪武十四年是鸡年,朱元璋亲驾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饮酒庆贺,并提出以《金鸡报晓》为题作诗。学士们恭请皇上先作,洪武提笔,刚写两句,众臣无不暗笑:粗而俗,如何像诗。谁知朱元璋笔锋一转,绝处逢生,续写出惊天动地的后两句,令众臣惊叹不已。但看前两句,简直不是诗,平淡粗俗;而后两句奇峰突起,笔力雄浑,挽狂澜于既倒,且语带双关,写出天子的魄力和威风。用的是“逆挽法”。


  用逆挽法写诗的佳话甚多。清朝李调元,在两江主考完毕动身回京时,州内大小官员在十里长亭设宴,为他送行。州官对李调元


  有看法,想寻机羞辱他一番,这时正好有群


  麻雀跳叫于屋檐间,就用手说一指,请李调元以麻雀为题即席赋诗。李调元不慌不忙吟道:


  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众人一听,无不掩口。李调元不予理睬,继续吟道:


  食尽君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后两句一出,众人无不羞愧。明写麻雀,暗骂州官,一箭双雕,妙不可言。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带着一帮文人游山玩水。一天傍晚,天边飞过白鹤,皇帝诗兴来潮,命赋诗吟鹤。一个叫冯诚修的脱口而出:


  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


  乾隆故意打岔:“要吟黑鹤。”冯诚修不得不迅速改变语意方向:


  只为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砚池。


  若以乾隆“黑鹤”论,冯诚修的前两句是“死句”,“朱砂”——红色,“雪”——白色,比喻失当。但一经逆挽,死句便复活——误入洗砚池,白羽染成黑。


11. 归谬诗


  归谬法,就是故意把对方的谬误向前推进一步,使之变成更加显而易见的荒唐可笑的一种手法。归谬诗,就是指用归谬格创作的诗词。


  清朝时,有个秀才把“琵琶”写成“枇杷”,有人用归谬法写诗嘲讽这事:


  琵琶不是此枇杷,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


  满城箫管尽开花。


  还有一个秀才写信给友人,不但把“琵琶”错作“枇杷”,而且还把“舴艋”错作“蚱蜢”。友人收信后,写了下面的联子回敬他:


  筵上出枇杷,


  吃呼?弹乎?


  原本是无声之乐;


  河中观蚱蜢,


  蹦也!跳也!


  还同那不系之舟。


  北宋书法家米芾,当县令时,赶上蝗灾。他发动百姓捉虫灭害。不料,邻县昏官诬说米芾把蝗虫赶到他的县里去。米芾不与其争辩,题诗一首回赠:


  蝗虫本是天灾,


  不由人来安排。


  若是敝邑遣去,


  却烦贵县发来。


  诗中包含这般推理过程:


  如果你县蝗虫,是我县赶过去的;


  那么你县蝗虫,给我县发回来吧。


  既然你县蝗虫,无法发送给我县;


  那么你县蝗虫,就不是我县赶去的。


  米芾运用归谬推理,驳得邻县昏官无言以对,自讨没趣。

 

12. 飞白诗

  

  将错就错,称之曰飞白。使用飞白格作的诗,名之曰飞白诗。


  秦时阮翁仲,身高丈三,秦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因称铜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


  清朝,翰林院有个大臣,在表折中将“翁仲”误作“仲翁”,这使一向严谨的乾隆皇帝大为不悦。一怒之下,将此人贬到山西作通判,并作飞白诗戏之。曰:


  翁仲如何说仲翁,


  只因窗下少夫功。


  从今不许归林翰,


  贬汝山西作判通。


  诗中,乾隆将错就错,将每句诗的末两字都作了颠倒:翁仲——仲翁,功夫——夫功,翰林——林翰,通判——判通。


  明朝,英宗皇帝出游,有个祭酒刘某和诗奉承,诗中错把“雕弓”吟作“弓雕”。一个太监听后,觉得十分可笑,故意用飞白格将“雕弓、标志、祭酒、朝廷”数词颠倒作诗,以讥之,曰:


  雕弓难以作弓雕,


  似此诗才欠致标。


  若使是人为酒祭,


  算来端的负廷朝。


  宋朝,一个解元自命不凡,一次看见书本里有“蔡中郎”一词,以为书本错了,便大骂古人连“郎中”都不懂。旁人闻之,嗤之以鼻,赋诗戏之:


  改行当郎中,


  大门挂牌招。


  如何作元解,


  归去学潜陶。


  中郎,官职;郎中,医生。自己学浅,说人笔误,如何不可笑!难怪人家颠倒“招牌、解元、陶潜”来飞白他一下。


  鲁迅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名称,用的也是飞白辞格。古云“上大人,孔乙已。”孔子一个人而已。由于“己”、“已”形近,后来就讹传为“上大人,孔乙己。”“已”、“己”不辩,儒岂不腐?可惜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竟没看出“飞白”。这,也许也是一个幽默。


13. 类比诗


  诗面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谓之曰类比诗。类比诗给人机警的感觉。


  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当时,有个人叫张籍,官水部郎中,以擅长文字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士子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考试时,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又写了一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如下: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整首诗没有出现本体——我的文章符合主考官的口味吗?而只出现喻体——一段闺情。作者把自己比作新娘,把张籍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公婆,十分贴切,读来饶有趣味。


  明朝正德年间,苏州有个月舟和尚,涉嫌奸污行为。审案的知县听说他会诗,就以《鹤》为题要他咏诗。月舟和尚提笔写道:


  素身洁白顶圆珠,曾伴山人入太虚。


  昨夜藕花池畔过,鹭鸶冤却我偷鱼。


  诗中,月舟和尚用类比为自己开脱。我早已当和尚(仙鹤)了,昨晚只是从女子卧房边上(藕花池畔)经过,怎么说我偷人(偷鱼)了。鱼和花,在古代常作女体的象征,而且“藕”、“偶”谐音双关。意思是说,我对“花”和“鱼”,只限于爱慕,没有偷窃。淫,“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知县看了,当然释放了他。


  今人刘舆夫有一首《西溪新柳》,喻体是新柳,本体应是势利小人,读来令人叫绝。北风凛冽,落魄无聊;东君回暖,张牙舞爪。正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历次运动中,这种人见得多了。


                       西溪新柳


  去冬落魄立山阿,为问春来作什么。


  但见腰肢常袅娜,又因得势舞婆娑。

 

 

  14. 回文诗


  回文诗,可以正着读,也可以倒过来读,回环往复都成诗。偶尔一读,颇有玩味。


  清代朱杏孙有《虞美人》词一首,不仅可以顺倒两读,而且断成七言律诗,亦可顺倒两读。词曰:


  红帘映月昏黄近,


  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


  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髻围环玉,


  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


  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倒读依然调寄《虞美人》:


  孤楼倚梦灯隔,


  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


  络索玉环围髻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情,


  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


  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断成七言律诗: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玲珑凤髻围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倒读亦成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索络,玉环围髻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俏,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15. 反用诗


  反用,是指从相反方向引用典故,也就是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诗用反用法,可称反用诗。反用诗一反成见,给人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宋代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很有名气。陆游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更有名气。毛泽东用陆游原调原题,但情调与之完全相反,出现了积极开朗充满激情的风格。该词就是一首典型的反用词。词的序言明确写道:“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现在我们来拜读一下这两首词,比较一下它们所表达的精神世界:


  陆游词: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词: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写得凄天惨地,长恨绵绵,千百年来赚得了人们一把又一把的眼泪。但是,清朝袁枚却反弹琵琶,认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事,不值得人们付出太多的同情,而农村广大“贫下中农”的苦难更深更重。袁枚的《马嵬》这样写道: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6. 幽默诗


  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写诗,也是增加诗趣的一种方法。请看启功先生的一首词(其中“真”字应作仄声):


             沁园春                自 叙


  检点平生,


  往日全非,


  百事无聊。


  计幼时孤露,


  中年坎坷,


  如今渐老,


  幻想俱抛。


  半世生涯,


  教书卖画,


  不过闲吹乞食箫。


  谁似我,


  真有名无实,


  饭桶脓包。


  偶然弄此蹊跷。


  像博学多闻见解超。


  笑左翻右找,


  东拼西凑,


  繁繁琐琐,


  絮絮叨叨。


  这样文章,


  人人会作,


  惭愧篇篇稿费高。


  从此后,


  定收摊歇业,


  再不胡抄。


  启功先生,集学者、教授、书画家于一身。他在“自贬”中,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表现出谦逊、务实、淡泊名利的美德。


  北京卧佛寺有尊铜佛,重五十余吨,长五米,头西脚东卧着。清朝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玉春游卧佛寺时写了首咏佛诗: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睡人保?


  此诗初读粗俗,细嚼有味,幽默使之然也。


17. 谜语诗


  谜语诗,制谜成诗,让读者在欣赏诗趣的同时,又享受谜趣。


  明朝于谦的《咏石灰》,就是谜语诗的佳作。其谜底是石灰,谜面是一首言志诗。诗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宋朝苏轼的《花影》,也是谜语诗的佳作。苏子目睹小人当道,欲说又难言,借此影射。其谜底是花影,谜面是一首讽喻诗。诗是这样写的: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有一首叫《灯笼》的谜语诗,与一个凄婉的故事联在一起。故事里的新媳妇,到河边挑水,遇见书生问路,便热心给以指点。谁知小姑子竟然加油添醋向母亲告状。婆婆不分青红皂白,打骂媳妇。新媳妇受不了冤屈,上吊自杀,留下一首绝命书,为自己辩白:


  打奴奴知晓,背后有人挑。


  心中亮明镜,为的路一条。


  谜面句句双关,令人叫绝。首句“打”,可理解作“打骂”的“打”,也可理解作“打着灯笼”的“打”;次句“挑”,可作“挑拨”讲,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