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染中国梦——马帮自命题115期

个人日记

图片         

          大巴顺着红梅岭北坡的柏油路轻快的溜下去,蜿蜒滑过定远凤阳县界的标志牌,就一头扎进长长的“绿色长廊”。
    这是我上下班必经路段。十里绿树夹道,浓荫匝地;千万双绿手招摇,迎来送往。有些地段树冠勾连牵引,形成拱顶。车辆接二连三的穿行在“隧道”里,眼前一暗,“噗”的一下,世界收缩进身后的半轮明月里;车后的半轮明月越来越小,前方的半轮明月越来越大,“哗”的一声,眼前豁然开朗,蓝天艳阳又重新出现在头顶;突然暴露在耀眼的天光里,人不由眯起眼睛;眼睛还没能适应强光,车子又钻进下一段隧道里......出出入入,明明暗暗,人也惊惊乍乍偷偷欢喜着。
    这是合蚌公路最养眼的路段。春来,新绿初绽,杨花蒙蒙,明丽如歌;夏来叠翠如山,蝉噪鸟鸣,幽深如画;秋到,霜林流金,黄叶蝶舞,缤纷扑窗;冬至,寒枝疏林,雾凇冰挂,简洁明朗。晴天,阳光在路面上作画,汽车在水墨长卷上飞驰;雨天,路面如镜,天光树影倒映其中,宛然幻境。六年来,朝来暮往,此情此景早已见过无数回了,而我依然有相见之欢,而无久处之厌。
    
江淮丘陵地带没有逶迤的群山、奔涌的江河、幽深的峡谷,大地的抑扬顿挫格外舒缓,温柔起伏的曲线几乎难以觉察。极目远眺苍茫的原野,低矮的远丘,辽阔的田畴,一簇簇村庄......合蚌路两侧的风景大抵如是,看久了难免感觉单调。而这四十里画卷因为树木在近处散云织锦垂帘挂幔,显得层次丰富,清新怡人灵山秀水是造化之功,而美丽的林荫道,却是人力可为。一组平行的曲线,是人力和自然力合作画在大地的五线谱,流畅灵动,恢宏壮观,车辆就是高低强弱的音符。在"五线谱"上御风疾翔,不亦快哉!
    骑行爱好者们也格外青睐这片绿荫。他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骑行服、骑着色彩斑斓的山地车,排成一线,疾驰如风,又帅又酷。他们偶尔停在大树下休息,喝水吃食、拍照纪念......他们的相机对准眼前的风景,我的相机则对准他们,将他们变成风景里的风景。
    开大巴的老驾驶员笑:“现在的树荫哪能算得上好?你认为好,是因为你没见过这条路从前的光景。”原来我此时惊艳,只是因为没见过世面哩!在我的追问下,驾驶员娓娓说起从前的光景来:二十年前,这条路两边都是合抱粗的法国梧桐,偶尔有几棵杂树。那时客车没装空调,车队的驾驶员都争着跑这条线路:车窗一开,通体透凉。其他线路的驾驶员和乘客只能呆在热烘烘的车厢里煮饺子烘烧饼。
    听到这里,我暗自说糟糕,那些树在劫难逃!果然,斧钺之灾降临,当地政府打起了这些大树的主意,将它们卖给了木材商,那些合抱的大树在电锯声里轰然倒下,只有少数看不上眼的小树因为不值得砍伐才得以幸存。不用亲眼目睹,我也知道失去绿荫佑护的道路是怎样的情形,一定和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江淮地区的大多数道路一样,光秃秃无遮无挡,僵死的柏油巨虫般死气沉沉地趴在原野上。
    一棵树的命运也许只是偶然,但千千万万棵树都有共同的命运就绝非偶然。明清两朝,江淮地区就开始
垦山拓地涸湖废塘;大炼钢铁时,我们伐树炼钢;农业学大寨时,我们伐林垦荒;城市扩张建设时,我们.......树木不是韭菜,这一茬刚割掉,下一茬又嗖嗖的窜起来,到上个世纪末,江淮丘陵地带已经无树可伐,群山突兀,旷野千里,鸟雀都快要找不到搭巢的枝桠了!十年生的树木都不多见,更别说百年千年古树了。家乡的中学里有一棵百年槠树,虬枝峥嵘、绿阴如盖,却被自称文化人的校长先生下令砍掉了,说是要腾出地方盖房子。举国如此,这条路上的树木又怎能幸免?
    数千年来,我们没把树木的命运和国运兴衰联系起来。若是将五千年历史浓缩成两个小时的全景电影,一定触目惊心,乱砍滥伐,草木锐减,失去护佑的大地迅速失去生机: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摇篮——水草丰美的黄土高原迅速衰老憔悴,满面都是狰狞的沟壑楼兰古国无声的消失在漫漫的黄沙里,留给我们旷世之憾;长江流域也水土流失严重,唐时江水还是碧绿如蓝,而今浊浪滚滚水患连年......速度之快,令人惊骇,如此下去,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几千年累积起来的生态问题看似天灾,实为人祸,祖先制造的灾难却要由后代人来承受,我们是将灾难转嫁到后人的身上,还是积极挑起恢复生态的重担?
    世纪之交,生态保护终于走上了议事日程,我们放下高举的板斧,拾起锈蚀的镐锄。国家先后制订了“退耕还林(草)”“森林增长工程”等政策,鼓励群众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政府筹集发放种树补贴,出资购苗,村民出力栽种。每年植树季节,都有很多村民开着突突叫的小手扶拖拉机去栽树车上拉着领来的树苗和镐锹。路边栽杨,渠边插柳,房前女贞,屋后银杏......人们也顺势在这条路边补植了速生杨树。不过十多年光景,江淮大地的村村组组都蓊蓊郁郁,这条路也碧云浮动翠山迭起。
    看过世界十大最美林荫道的图片,韩国潭阳水杉路、南非的蓝花楹林荫道、日本明治神宫的银杏树隧道.......美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不过是些常见树种,只因不被干扰的生长了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才将自身蕴含的美演绎到极致。惊人的美从来不会朝夕立就,需要耐心等待,需要我们放下斧钺刀俎不加干涉.......任凭树木自由宣泄蓬勃的生命力,经过时间淬炼,它们定会成长为充满野性的滂沱诗行。
    如今,那些幸运躲过劫难的小梧桐树也长成了合抱大树,树干白、绿、黄、褐四色斑驳相间,极富有油画感。树皮一年一换新衣,所以不生虫蚁,不染苔痕;树冠遮天蔽日,枝头悬挂着无数滴溜溜圆的“小铃铛”,风过林梢,似乎有铃声叮当!拥有异域血统的法国梧桐在速生大杨树中格外抢眼。速生杨树虽然材质不佳外形粗糙,但也不自惭形秽,长得枝繁叶茂,像一群傻大姐,风一吹就哗哗啦啦地笑个不停,也让人心生欢喜。其实,种树何须名贵?枝繁叶茂、从容舒展,将生命力极致演绎出来就是美的。
    感怀一念慈悲,报以十丈绿荫,这些巨大宽厚的生灵们总是不计前嫌,荫庇着脚下的一切。
 
村民的楼房整齐的排在“绿色诗行”外。三十年前,艳丽的红砖大瓦房替换了东歪西扭的草屋茅舍,十年前红砖大瓦房又开始被气派别致的小洋楼取代。一座座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怎么看都是一幅幅宜人的画。朝夕相对了多年,再美的风景也都变成了寻常,早就审美疲劳了的村民们不大在意自己是否生活在画里,但还是会在下意识里惜护那些树。卖种子肥料建材食品的人也不在树上钉钉子挂招牌,而是用胶带将广告固定在树干上。年年春天,杨树吐絮,一团团滚进村民的家里,粘在行人的睫毛头发上,甚至钻进鼻腔,让人打出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喷嚏来。每当此时,村民们也会嘀咕几句,骂几声“讨厌”,却没见谁大动干戈,提着刀扛着斧跑去修理那些“讨厌”的家伙。
    黄泥铺的葡萄鹿塘的鱼,姜庙的萝卜心里美......都是被林荫道串联起来的特色种植养殖业。八十年代初,皖北农学院的师生对黄泥铺的土壤进行分析化验,发现这里黏性黄土特别适宜种植葡萄,就引进改良了葡萄新品种,在黄泥铺试种并喜获成功。消息传来,不甘心在几亩薄地上刨食的村民就动了心思,先是上王队有一两户村民率先种起葡萄,然后更多人加入种植队伍。如今,全队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人,这在劳务输出大省安徽并不多见。人手不够,想扩大种植经营都难,哪还有富余劳动力可供外流?如今,葡萄已成为上王及周边几个村组的主打产业。路两侧分布着几千亩葡萄园,一直延伸到定远凤阳两县交界处,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七八月份,葡萄树们都成了幸福的妈,开心地搂着一丛丛攒动嬉闹的胖娃娃。沉甸甸的幸福啊,让人心中流蜜每到此时,种植户们便在绿杨荫里摆起摊位就地销售,形成绵延几公里的葡萄市场。树荫深浓,流风清爽,自是清凉无汗,传说里的洞天福地也莫过于此。很多种植户还在摊位上搭起遮阳篷,也不是为了遮阳,而是为了让摊位更惹眼——树是绿树,棚是红棚,万绿丛中一点红,赏心悦目。前面摊位后面园,送来的葡萄还套着纸袋子,专门留着到摊位上才打开。伶俐的小媳妇们站在摊位后笑盈盈地打理着一串串葡萄:籽粒密集的夏黑、光艳的玫瑰香、香味独特的郁金香、半青半红的提子、紫莹莹的巨峰......能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她们细心地解开保护葡萄的纸袋,灵巧地剪除炸裂的颗粒,小心地捧上摊位,整齐地摆放好,就连薄粉似的果霜也没蹭花。这是在向过往行人无声的吆喝:来看看吧!才剪的葡萄,要多新鲜就有多新鲜喔!
    还有比这更勾人口舌生津的广告么?经不起诱惑的人纷纷把车停在绿杨荫里,买上一方便袋,顺手提溜起一嘟噜葡萄,也不冲洗,就掐下几颗尝尝鲜。不少顾客吃对嘴了,又折返到摊点上继续挑拣。还有人特地从外县驱车前来,兴冲冲的用大筐小兜将葡萄搬上车。晚间休闲时分,水晶果盘里放着凉津津冰镇紫葡萄,电视开着只是为应景,增加气氛,全家老小一边拉呱说笑,一边吃着酸甜爽口的葡萄,好不惬意!走亲访友时带上一兜,只要告诉对方是正宗的黄泥铺葡萄,对方都会衷心道谢,然后欢欢喜喜地接过去。还可以酿造葡萄酒,体验私家秘酿的情趣不添加色素,不勾兑香精,纯天然的肉红色酒汁浓酽醇厚酸甜可口。酒量小的人,喝几口就会上头,再喝几口就能体验妙不可言的浅醉若熏,如果还喝几口就飘飘然沉醉不知归途啦。
    这里没有暴发户,家家户户都算得上殷实富足。他们都是靠勤劳致富的普通人:种植果木必须施土杂肥,他们千方百计找来一车车腐熟的禽畜粪便,硬是把这片黄土地培养得丰腴若膏,随便丢下几粒菜籽都能长出油绿茂盛肥硕如盆的蔬菜来。种植果木需要良好的水利条件,他们挖沟引水,砌砖磊坝,硬是用双手打造出优良的灌溉排水系统,确保葡萄园久雨不涝久晴不旱。种植葡萄需要搭架爬藤,他们运来水泥桩,一根一根“栽”到地里,几千亩的格律田园诗啊,横看成排,纵看成行,好生整齐利落!葡萄树还有猫冬的季节,种植户们却没有闲着的时候大地回暖,葡萄睡醒了,他们除草定梢抹芽摘须;天气转热,葡萄胚珠暗结了,他们打杈掐头防病套袋;太阳南回后,葡萄成熟了,他们看果护果采果卖果;霜雪漫天,葡萄睡觉了,他们深耕施肥修剪清园。每个步骤不能省略,每个细节都不会忽视。许多年来,村民们在自家田地里描花绣朵般精心侍候土地打理葡萄,终于积攒了殷实的家底。无论社会多么浮躁,无论多少人投机钻营期待一夜暴富,但踏实做事,勤恳劳动,都是最常见最质朴的生财之道。虽然慢了一点,但人却夜夜踏实睡觉,天天安心过活。
    因为家人都喜欢这里出产的葡萄,我就经常在这里买点带回家。经常光顾一个自称“地主婆”的老太太的摊位。这个聪明的老太太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小九九算得比读过八年书的老伴还快还准。因为是老主顾,每次我去买葡萄,老太太都会和我大说大笑。七十年的风风雨雨让她吃了不少苦,而今,孩子们都在城里上班,她和老伴守着一栋小楼,打理着几亩葡萄园。她声称自己见钱就眼开、摸钱就高兴,所以最少要做到八十岁才会收手。说起现在的生活,她喜气洋洋,眉梢眼角都是笑纹;谈及曾经的劫难,她依然心有余悸。“穷折腾就是——国家一折腾,百姓就要穷!”这句话充满了草根智慧,谁能料到是出于卖葡萄老太太之口呢?她最担心风浪再起,卷走一切,让自己老无所依。我理解她的担忧,一叶扁舟哪能招架住惊涛骇浪的颠簸?再说暮年将至,已经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精力了
    老太太的梦想也是中国普通百姓的梦想——安居乐业。一代一代的人都老去了,可是梦却从未老去,引领着人永无止境的挣扎奔走离此三十里的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里,那张摁着十八个血手印的“包产到户”生死契约依然能刺痛今人的心,关于它的真伪一直是众说纷纭质疑不绝,我从不为它的真伪纠结,在我看来,无论真伪都在见证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荒谬不过是想凭借双手爬出穷困的陷阱,居然还要冒着身陷囹圄甚至阴阳隔世的风险,这在人类发展史上也罕见,即便在古代,残暴的统治者也会鼓励百姓蚕桑稼穑。哀民生之多艰,不过是百姓最平凡的“安居乐业”梦,竟然如此难以触摸,怎么不让人辛酸!三千年简刻华夏史中无战争记载的年份总共也只有区区几百年,除了战争还有多少人祸?我们已经无从知晓。风雨如晦,百姓又如何能兴业乐业?人祸横扫世间,有几人能躲过它无情的刀锋?
    十年树木,只要不隔三差五的砍伐,就能绿荫成行。树犹如此,更何况人?动辄剪刈修理,只能令百姓伤筋动骨;只要现世安稳,百姓就会和树木一样一年一个年轮慢慢发展,一点一点增加累积财富,一年两年辛勤劳动也许富不了,但一直坚持做,总有一天能擎起护佑这方热土的绿荫年少时,我总怀疑史书里记载文景之治“钱过北斗﹐米烂陈仓”景象的真实性,当我见识了百姓惊人的创造力之后,我相信了史书。刀剪入库不足四十年,百姓就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社会财富:快速发展的交通、便捷的通讯、高等教育普及......相形之下,“钱过北斗﹐米烂陈仓”的光烨也失色了。因此,我有充足的理由确信,这个屡遭诟病的时代依然是

文章评论

笑谈中

好暖的文章,好流畅的话语,好感人诗一样的遣词,好深厚的写作功底……拜读了。[em]e183[/em] [em]e179[/em]

枫随心动

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文字,支持你,希望会看到更多的绿色生命在壮大。

枫随心动

请注明一下多少期作业,谢谢![em]e163[/em]

我是朱颜改

界限的定律 毕淑敏 清晰的界限,象征着健康和尊严。什么叫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就是从融合中分离,在混沌中撕裂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建起崭新的界限体系。人们较能接受迅速拉近的距离,却无法忍耐在一度天衣无缝的密结之后,渐轻渐远。在修筑你的界限的同时,也深刻地尊重你的伴侣的界限。两座花坛在太阳下开放着不同的花朵,花香在空气中汇为宽带。不要把土壤连在一起,不要一时兴起拔出你的界桩。甚至不要尝试,每一次尝试都会付出代价。不要以为零距离才是极致,它更像一个开放罂粟的井口。

罗斛虫

[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雪峰心寒

读你的文总会让我感慨万分,深刻的哲思、理性的分析、朴质深厚的文采,让人欲罢不能,总是期待着你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