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的两难处境

个人日记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中提出了几个明确的办法:对商业地产开发等经营性项目要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把债务转为一般企业债;对公益项目要吸收社会资本,并给予特许经营权力,但不承担偿债责任;以上两条都不灵的,政府可发行债券融资。对于这个地方债务的处理办法令中国央行陷入了两难境地,央行是中国整个牌局的发牌者,各自的底牌是什么,他很清楚。现在人民币是全球少有的维持坚挺汇率的货币,但这种情形不可能长时间坚持。日元猛烈贬值很快就会消灭中国的出口业,加上外汇储备多元化以后,实际中国央行手里的美元已经减少许多,要应付长时间的资本外流并不容易。如何利用短暂的时间,解决中国地方政府的巨量负债成了最头痛的事。9月30日,央行丢出了“认贷不认房”,加上原先的允许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允许发行MBS等,形成了全面的救市政策。因为,只有在投资继续活跃的环境下,开头我说的《意见》中的解决办法才能实现,否则不会有人去接开发平台的债务,那么地方政府将面临破产的结局。央行现在能做的唯有,一手勉力维持高汇率,一手刺激投资需求重回市场。如果前者失败,整个中国经济将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崩溃;如果后者失败,前者的努力将化为乌有。那么,整个私有化所付出的代价也会是未来寡头们所不能承担的。而李一直强调的,经济减速不要紧,要紧的是保就业,这本身就是无意义的。因为中国劳动力增长已经衰减,人口开始老龄化,我们会跟美国一样面临大量退休人员出现,而缺乏新增劳动力的窘境。所以就业根本不用保,它自然就能满足。当然,前提是在6%至7%的GDP下。通常,美元进入强势周期,最后贬值的国家都是倒霉蛋,硬碰硬是玩不下来吃的。我们必须清醒地承认,美联储才是世界央行,美元上涨代表货币紧缩,所有新兴市场的投资热潮都将冷却。可怜中国股市刚刚醒来,又要睡死过去。


@伯伦雷泽/文  2014年10月10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