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迷信

个人日记

我的几个爱好梳理一下都会发现,他们浑身上下弥漫着迷信,宗教、金融、命理、心理。或者干脆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90%的迷信。所以我感叹在庞大的炼金术废墟中矗立起一座经典物理世界的牛顿,向往这样的能力。上周最有意义的闲聊,是在天师那里获得一种能量,往往成功的人,首先不是他们掌握的技术,而是自我认同的心力。这种心力张弛有度的话,你浑身都会散发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无需金钱和权力来打扮,这种心力能让你辨识自己与世界。

宗教是去理性,因为在恶劣的绝境下,信仰比理性更有意义,信仰对理性思维是排他性的,一切经过算计的都不能称为信仰(一切经过算计的也不能称为爱),但清除理性,信仰就会陷入迷信。仅从宗教来说,犹太教做的最差,这些犹太人缺乏宗教,却保留了信仰。伊斯兰做的最好,宗教形式完美、庞杂,却因为信仰对理性的排斥更于纯粹,而令这一支变得禁锢。不敢怀疑权威,乃至屏蔽智慧,就会逐渐失去思考的能力。基督教则是在希腊理性主义的革命中成了一张皮,西方文明下的信仰变成了“我不信基督,一无所获;我信基督,一无所失。如果有天堂呢?那我选择相信基督”,这几乎是理性算计下的基督教处境。信仰不是得到无偿的帮助,也不是群体压力下的裹挟,而是尊重自己的心,耶和华无上荣耀,但我依然敢于调侃他。就像耶和华说“我是你的神,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跪拜一切偶像,更不可侍奉它们。因为我耶和华是忌邪的神,嫉妒的神。”耶和华模仿自己造了人,人也就继承了神的性格,我们不要害怕自己的贪婪和背叛,不要塑造偶像包括自己与他人,这样我们就承认了自己的缺憾,也成全了所有人的平等。不过“嫉妒的神”是我加上去的,我想我没有曲解《圣经》的意思,只是让他更真实。


人为什么不能依托于理性而存在?因为这个世界充满着随机性,甚至一直以来我觉得随机性是上帝权力的自留地。就像我们面临绝境,理性是没有用处的,人类的理性还不能达到指引一切实践的地步,甚至永恒不能达到。最终上帝奖赏的人都只因道德而非聪明。为什么会这样?金融市场可能是迷信成分最大的地方,无数聪明的人希望找到市场运行的规律而从中获利。这种知所以然的实践因为在物理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让亚里士多德的思维模式统治了世界(德语系思维),但事实上是副现象欺骗了我们。我发现几乎所有人的逻辑都是“这个人判断对了行情,所以这个人赚到了钱”,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副现象。你说你教会鱼儿游泳,实际上鱼儿天然就会。因果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理性自大者会觉得物理世界占到世界的大部分,理性怀疑者会觉得物理世界只是世界的特殊部分。我只用我自己的总结来描述经济学——客观条件下的人类主观行为。这就是充满着迷信的世界。


我们会把自己的人生与某种规律一一对应,这叫命理。西蒙斯的交易程序也会发掘一些微弱而不能被理解的信号作为交易的依据,而且最荒谬的是,越是不能被理解的信号,越是有用,虽然要冒着跌入陷阱的风险。那些算命的王二麻子,张瞎子也是这样,好不容易找到一些对应关系,却被某个特例打得鼻青脸肿。想窥视命运,就是一次次地挑战上帝的随机性。我们是一群经常连自己所爱所恨,为何欢喜,为何愤怒都不知原因的人,又如何自以为可以主宰万物运动的轨迹?如果不是弗洛伊德,我们甚至都还不知道人多半是言行不一,难以自知的一群高级生物。所以发现自己,是一种能力;承认自己是一种真诚;顺应自己是一种道德。我们可以用理性来理解这个世界,却不能用理性做出任何抉择。

伯伦雷泽/文  2015年2月4日
 

文章评论

红树

一谈到宗教,原来纯金的思维就含了杂质,良可惜也。为什么?因为在你处,宗教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原子概念,这就等于一开始就错了。其实你只从表层上似乎理解了宗教的形式。真正落实在身心上的内涵,你一直没有体察到。你一直在玩的纯概念游戏,虽然比较高级,但是缺乏底层支撑。当然了,我说的是你心中的宗教概念。

夏朵

觉得很有道理,我宁愿相信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