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 分

个人日记

    几千年儒文化谦卑的熏陶,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称谓上往往把自己降低一级辈分,借以抬高对方以示尊敬,尤其是古人对这很讲究。做妻子的称呼丈夫的父母公公婆婆,丈夫的哥哥称大伯子,弟弟称小叔子,姐妹称大姑小姑。做丈夫的称呼妻子的兄弟姐妹叫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就是把自己的辈分降低一级,随着孩子的称呼来称呼对方,以表尊敬。男子称呼媳妇的父母岳父母或丈人,虽未随着孩子的称呼降低自己辈分,但岳在这里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足以表示对妻子父母的尊重敬仰。

     
    而今,这些称谓随着现代文明的变革,渐渐被平辈分的称谓取代,少了些谦卑但也不乏尊敬。现今我们称同辈的夫家兄弟姐妹和妻家兄弟姐妹一概称谓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公公婆婆、岳父母也随着夫或妻称爸爸妈妈。就像我们用“您和你”,你少了心字底在书面上少了些尊敬,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了些亲切感。中国农业银行的广告语“大行德广  伴你成长”中用的不是您,而是你,意思即如此,我们是平等的,一起成长。


    辈分的称谓对90后、00后来说,辈分的概念仅局限于家庭中对长辈的称谓。多为独生子女的90、00后,在辈分的称谓上简单明了,无非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姨姨、叔伯姑姑。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我与同龄人相比,少了些让我羡慕的七大姑八大姨。小的时候邻家伙伴那个没几个舅舅姨姨,姑姑叔叔伯伯的。而我的姥姥仅为我生养了两个姨姨,我的奶奶只生养了两个男丁。年幼无知的孩童,过大年的时候相互炫耀压岁钱,总计几元钱的压岁钱在那清苦的童年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先是和小伙伴们炫耀一番这一大笔让我们产生种种幻想的票票,随即便被威严的父母没收,残忍的将我们美妙的幻想扼杀在摇篮里。每每在与小伙伴炫耀压岁钱时我都羞于掏出口袋,都是两角、五角一元的压岁钱,输就输在人家都有几个舅舅姨姨,叔叔伯伯姑姑的一大堆直系亲属,更别说族人宗亲了,好在父亲这边的族人远亲还有一部分,虽在年节里不常走动,但在辈分上让我有些荣耀感。


    族人宗亲在称谓上相对复杂,有些人丁兴旺的庞大家族,多到几百人的家族。本族的加上外族的远亲如奶奶娘家族的亲戚或姥姥家族的亲戚,这些族人外戚远亲的称谓真是复杂,一不小心搞错称谓闹个大笑话。有句俗话“人小骨头蹲,没儿就有孙”,就是对这辈分的生动描述。辈分的高低不在年龄大小,辈分高的刚出生或许就是爷爷奶奶的辈分。


    我的父亲是晚生子,在加上在族人的辈分中相对较高,小的时候回到父亲老家,父亲嘱咐:“不敢看年龄称呼人,不认识的问问大人再称呼,看乱了辈分”。当时用力的点着榆木脑袋“嗯”,记下父亲的教导。懵懂的年纪,除厌烦父母催促着读书外,嘱咐其它事情我还是很乖巧的聆听的。


    好在那些大人念我懵懂无知的年纪,辈分低的见面主动告诉我称谓。记得年幼,那时我们的小城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没听说过单元楼这名词,父亲与同事都住在一栋办公皆住宿的筒子楼里,一日正午,在楼道里提着一篮子土特产品大喊大叫“晚叔”的老太,一进门激动的拉着父亲的手激动的嚷嚷,“晚叔呀,我可找着你了”。看着眼前比我姥姥还长几岁的老太,正不知该如可张口,老太看到一旁傻乎乎盯着看热闹的我,问父亲“这是咱家丫头来”?“娃,你该叫我姐姐呢,叫姐姐”。我晕了 。


    我的伯父,父亲唯一的哥哥,年长父亲12岁,父亲唯一的姑姑生养了六个儿子,我最小的六叔长父亲二十多岁。于是幼年时,出现了这样的一幕,父亲告诉我叫满头银发白胡须,深纹纵横,深褐色的老年斑星星点点,比我姥爷年长的老人让我“快叫三叔,这是三叔”。指着身形已佝偻,白发苍苍的老人催我”快叫六叔”。

父亲的表侄儿,侄女大多比父亲年长,那些可以唤做叔叔、姨姨的年纪,他们让我唤他们哥哥、姐姐。

年长我几岁的那些父亲的表侄孙、表侄孙女不知是羞于声明,还是和我一样让这错综复杂的辈分关系搞得云里雾里,他们大多不会先告诉我他们该叫我姑姑、姨姨。这种情况父亲会提醒我“他给叫你姑姑,他该叫你姨姨”。哎呀!是不是很有荣耀感,十几岁的年纪,黄毛丫头一个,我的侄儿、侄女都这么大了 。

这些往来并不多的远亲有着严厉的家教,听父亲常常讲我在娘胎里见过一面的姑奶奶是个治家有方的女人,对晚辈的教育很严格。他们在父母亲面前,纵是年长与父母年龄或不小于几岁的,都很恭敬亲切的叫晚叔、晚婶。伯父与父亲是随着姑家的表哥们排行老七,老八的。父亲在排行中年纪最小,用了晚字。

 
          小时候这些复杂的称谓,好在有他们主动声明或父亲叮嘱没闹出过笑话。未曾想不惑之年整出个降低辈分的事,让老父亲骂我傻,傻到这个地步 ?哎呀!真患老年痴呆症了?

事情是这样的,昨日,去市二院为父亲办理出院手续,下午的医药费结算室冷情的只有两三人。在我前一位的老人约莫70多岁,但精神状态比父亲矍铄,老人么这把年纪有些耳背眼花是正常的,签字登记信息时老人昏花的找不到对应的格。热心的我叔叔叔叔的叫的甜,帮着指着对应的表格,顺势赞赏几句老人身体硬朗,这把年纪的老人都喜别人夸赞身体好。登记身份证号码时老人打开医疗本,一下子我傻呆了,天哪!出笑话了  ,医疗本上这个人名与照片是我家远亲,父亲的表侄女,那眼前这位老人应是父亲的表侄女婿了。多年不见,少有走动的这家亲戚,对这父亲的表侄女的认识的,只是这表侄女女婿早没了印象。

面对这位按照辈分应唤我姨姨的古稀之年的老人,我声明我们应该是亲戚的,医疗本上这个老人,是我家亲戚。眼前这位老人同样不认识我。惊问“那你是谁家的”?我报出娘家住址与父亲姓名,一场在医院结算室的亲戚相识上演了,惹得里面的三个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窃笑 ,咦!亲戚相见不相识。


    族人外戚远亲在上个世纪人丁兴旺的家族中这些辈分的称谓的确复杂。在古代那些声势显赫的大家族中辈分的排次更是严格,名字是按照族谱中的排字辈起名。家族的聚会座次按辈分排列,就连死后牌位进入宗祠也是按照辈分高低排列。

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控制增长,以姓氏为家族的人数渐渐缩小。家族传统氛围日渐淡薄,姓名起的别有新意,不在沿用族谱中的排字辈。那些宗祠、家谱多以成我遥远的历史,在悠悠岁月中沉淀为一种文化。


                                     梦过了无痕

                                     201578
 




文章评论

梦过了无痕

@{uin:305983852,nick:红绿灯,who:1} 別急着点赞,我不想要赞,我最想要,最需要的有人指点我这笨拙的作文,这篇我自己都感觉太乱啊。还望裴队多给指点。

月牙儿

呵呵呵你描述得很详细,这种辈份伦理在农村很普遍,那些少读书的小辈结婚生子早,每次回农村老家都有那么一群大小不一的家族小孩把这么年轻的我唤做“叔婆“,想我青春尚在,竟然就升级为婆字辈了,真是岂有此理,我骄傲得无地自容汗水涔涔[em]e120[/em]

深雪傲梅

我就给点赞了,咋的啦。你和月儿一样样,写的好就要赞美一下,哼,我就介么任性[em]e104[/em]

公爵

中学时,暑期回老家,一本家喊着我名字:快来,抱抱你家小姑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