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 麦 穗

个人日记

 

    小学三年级前我是在农村生活的,农村的学校没有暑假,与城市孩子不同的是初夏的麦假、秋收时的秋假,因地因时合情合理的放假。农忙的大人们不必担忧顽童的安全与饥饱问题,没老人帮着带孩子穿开裆裤的小娃娃们带到田间地头,找个阴凉处任他们玩耍,大点的吆喝着下地帮衬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拔猪草、拾麦穗、捡豆子、搬玉米棒子等,总之在大人们忙的像陀螺累的像驴一样的抢收中,除了圈中养的猪可以悠闲在圈里吃饱喝足养膘睡大觉外,其他人都得加入热火朝天的劳动中。

 六七岁的时候,土地刚分产到户,贫瘠的土地上每一粒粮食都金贵的很,那年代的农民正如世人皆知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描述的一样,田间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顶着烈日戴个草帽,脖子上搭条毛巾在这片黄土地上刨食,草帽遮阳皆扇子,毛巾便于随手揩去流淌在脸颊的汗水,春耕、夏忙、秋收起早贪黑的辛劳换来的也仅能填饱肚子。这样的日子对农业合作社时期的农民而言已是莫大的幸福感。

 偶尔我会抱怨饭菜的单调与清淡,母亲开始唠叨我们听得耳朵起茧子的话“知足,现在赶上好时候了,前几年吃不饱,下地干一天活回来仅喝碗稀米汤,一个窝窝头,那碗里能映出星星,想多吃都没有,一人一个窝头一碗浠水汤,饿的肚子咕咕叫,赶紧爬上炕睡觉,睡着就不饿了”。

 每每这时候我不耐烦的提醒母亲“妈,你这话都说了多少遍了,听得我耳朵长茧子了”。

“三十二年像你这东西要活活饿死的”在炕上盘腿纳鞋底的奶奶透过老花镜狠狠地瞪我一眼。刚开始识字的年纪没读过一本书,很难想象出奶奶说的三十二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饥饿感?

 七岁那年刚上一年级,那年初夏麦子黄时,扛着锄头下地归来的班主任老师迈进教室往门后竖稳锄头,讲台上一站,大声说,哦!是喊,叽叽喳喳的教室老师不喊话是镇不住那些话唠的家伙。“安——静,安——静,把手背起来坐好,我看谁还没坐好”,老师威严的目光在同学们的身上一扫而过,骤然,吵闹如晨起打麦场上麻雀的教室雅雀无声。

“从明天开始放半个月麦假,都回去帮家长干活哦,作业是写1—10课的生字,组词”。老师声音低了五度,声色圆润温和,夕阳从敞开的破木门照进来,洒在老师身上像度了一层橙黄色的光芒。话音刚落我们已背好书包准备冲出牢笼一样的教室。半个月,具体是哪天该回校上学我和几个伙伴还没整明白,只知道这半个月很长很长,足够我们野一阵,那天我们几一起回家的伙伴们一蹦跳着回家,惊的路边的鸡飞狗跳急忙避让躲闪,小花布书包的石板啪啦啪啦拍打着屁股,文具盒里铅笔在剧烈的颠簸中呲牙咧嘴哗啦啦的喊叫着疼痛,我看到天边的夕阳照在我的欢蹦乱跳的伙伴们身上,一层暖暖的金色光芒就像风吹过麦田的色彩。

翌日清晨,酣睡中屁股上“啪”的一巴掌,似梦非梦,迷糊中奶奶一把拖起,衣服扑过来撞在脸上,不痛,但让这烦人的一扑撞从迷糊中清醒了。

“你妈你爷爷天不亮就割麦去了,趁着凉快好干活,你赶快起来去拾麦,我在家看你弟弟”。奶奶是位干活麻利性情古怪的大脚老太,没等我爬出被窝穿衣,被子已叠整码好,容不得我半点与被子枕头的再次温存。

 吃过早饭,奶奶交代今早是哪块麦田收割,提上我的马头篮在刚刚升起的晨阳中出发了。马头篮是家家户户都有几个的,细竹簟编的器物,形似马头,上面有提帮,可提,可挎,可挂。每家的都有独特的记号,防止长相一样的马头篮搁置在一起时混淆。我们七八岁的小孩每人都有一个,与大人的相比小一些,人小体力小,便于我们拔猪草、拾麦穗、豆子时提回家。

 我家的麦地距村约一里余地,正是农忙时,田埂上,挑着扎的看不见人的麦捆,只见两团麦秸移动走近才能看到挥汗如雨的庄稼汉,拉着堆砌成小山样麦秸的牛车、驴车吱呀吱呀的在烈日下赶往打麦场。快到地头时,陌边扎成小丘的麦秸堆后倏地蹦出一个淌着鼻涕的女生,“嗨”一声大喝,吓得人心跳加快,遽尔相视而笑,紧邻我家田的是我同学家的,她两个姐姐跟在大人后面弯着腰撅着屁股有模有样的割麦,她负责把小团的麦秸抱到地头和拾遗落的麦穗。

 上学前班的时候我们都拾过麦穗,大人教过拾和割是一样的,从地头开始一步步一垄垄的走过去,这样才不会遗落。塄上塄下提着马头篮拾麦穗的两个女生,有了攀比干的格外卖力,戴在头上的草帽都觉多余,那天快晌午时,两家的这块麦地割完,我家没牛车,麦秸扎成捆,爷爷和妈妈用扁担挑去打麦场,两亩麦地,来来回回多趟,汗水浸透衬衫,脸颊上流淌下的汗水滴落下来,无声没入黄土地。而我能做的就是多拾麦穗,粒粒皆辛苦,这每一粒粮食倾注了庄稼人的辛劳与汗水。

 那天,我们两个女生不止是在自家田里拾完麦穗,有了彼此之间的照应,拾的麦穗让大人带回打麦场后结伴又去了别家刚割完没来的及拾捡的麦地,我的这个同学小小年纪没了妈,在大姐的教唆下成了鬼精灵,早留意过哪块田刚割完,割完人走的又是谁谁家的田啊。在她的提议下说走就走,说干就干。

 不觉过了多长时间,我们都没有手表。太阳毒辣辣的烤着大地,伸直腰背环顾四野,田间割麦的人寥寥无几,咦!人呢?塄上塄下咋都没人了?看着半篮子的麦穗袖子恨恨的揩去流淌在脸颊的汗水。哎呀!是不是该回家了,我们回去吧。

 走在田埂上,一辆老牛车拉着堆砌成小山样高高的麦秸吱呀吱呀经过我们身旁,跟在后面的我们发现了天大的惊喜,呀!牛车后面在吱呀声中滑落的麦穗比田里的还多啊,好多啊!快拾快拾,两个女生一路紧追牛车,抢拾麦穗,生怕对方比自己拾的多了,手忙脚快的忘了说话,也不敢说话,很快的我们拾捡满了篮子。老牛车上的麦秸像是长了眼睛看到我们篮子已满不肯再散财,上大坡的时候老牛车吱呀的更慢了,鬼精灵的同伴手快脚快,紧跟牛车一把一把的揪下麦秸往篮子里塞,我也不甘示弱,一路小跑,一把一把的揪,一把一把的塞。哇!这比在田里拾轻松多了。

 牛车的吱呀声淹没了我们轻快的脚步,小山一样的麦秸遮挡住我们瘦小的身影,赶车的老伯一路上亦未发现牛车后面的两个女娃。

    遽然,远处传来爷爷焦灼的呼唤声,声声紧急的唤着我的名字,慌了神的我忘了处境,扯着嗓子大声的回应着“哎——哎”,手里还揪着一把麦秸,这“哎——”的一声暴露了牛车后面先拾后偷麦穗的两个女娃。赶车的老伯一声大喝“嗨!俩小鬼,不敢揪了”。

    此时,我们的马头篮里,满的塞不下。爷爷近了,看着我们沉甸甸的收获,温怒的责怪,“这么毒的太阳不知到回家?这天要晒中暑,你们不看大人都回家了?”说着疼爱的一手接过一个篮子。

    我和我的鬼精灵同学跟在爷爷屁股后顶着毒辣辣的太阳走在田埂上,时不时习惯性的蹦跳着走几步,让羊角辩拍打下脑袋。

    许多年后,看到法国画家米勒举世闻名的油画《拾麦穗》勾起我儿时拾麦穗的情景,哑然失笑。

而今,隔着岁月,回忆悠远。


                      2015年8月9日  梦过了无痕 

文章评论

蓝天白云

情景再现,儿时岁月不堪回首,痛并快乐的童年,在你的描述下显得如此清晰。谢谢你让我也回味了小时候自己的暑假生活,仿佛又一次回到校门口徘徊不前,愁作业未完的日子[em]e163[/em][em]e163[/em][em]e176[/em][em]e176[/em][em]e178[/em][em]e178[/em]

柔雪

这样的经历让回忆更加丰满,很羡慕如此真实的情景,让我感受你的那个童年

深雪傲梅

文写的朴实,忆童年真好。这个不需要什么含金量吧,那个年代谁还有含金量的生活,文朴实就好!

海纳百川

只有你这般心性细腻的女人才能写出这精工细做的文章,很辛苦吧?

送你一度温暖

怎么感觉是写我小时候的生活经历呀一模一样的[em]e104[/em]

且歌且行

别梦依稀有谁知,岁月匆匆未疑迟。人母不失童年趣,犹忆提蓝拾麦时。[em]e120[/em] 谢小祁的文章让我也忆起了提蓝拾麦田埂上的趣事!

香水百合

儿时的记忆留给我的就是模糊的美好,没想到你洋洋洒洒的文字突然让我清晰起来,怀念童年的快乐……向作家致敬[em]e11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