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和小说 虹 影
个人日记
是疏忽,是乐趣,无事生非的祸根,杯水风波的震源。谁不对流言深恶痛绝?爱真理的人痛斥流言,流言无真理价值。可谁又不爱听流言?某某大理论家为稿费吵架,某某高官被人看到与漂亮女人在一起,某某演员靠腿功上银幕,某某炒股票买一条街的房产,等等,数不胜数。
流言像走后门,人人切齿痛恨,但有谁能绝对不走,也不让人走?
当你对一个反流言主义者轻声地、神秘地说:“听说,你认识的某君出了一件事,但只是听说而已。”他会马上正颜厉色喝令打住,然后自己跑进盥洗室去洗耳朵。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
君子听了,到他为止,或许忠告你流言不足为凭,望勿再言。小人听了,眉飞色舞,过瘾之色溢于言表,而且感激你把接力棒交给了他。
曾有不少人研究“东西嫉妒异同论”,结果,据说是东方嫉妒者善用流言。其实,衣冠楚楚的西方学者聚会时,流言同样是上品开胃酒。爱听流言,是东西方共性,惟一的区别是效果。东方人怕人说,越怕流言威力越大——流言可畏,流言杀人。西方人就怕没人说,流言的箭投向谁,谁即成为人所瞩目的幸运者;没有流言的人,是被忘却的可怜虫。
当你拿过一本小说,由于你不想再听流言。但是,小说继续告诉你流言,用更安全的方式,更文明的渠道,更优美的语言。
我们从小说中听流言。我们的时间太短暂,人生经验太有限,我们不是冒险家,不是探险者,不是闯祸包,也不是亡命徒。我们是有责任感的公民,循规蹈矩地活着。生活是如此正常,如此重复,我们很难成为流言的对象。
流言使我们扩展了自身可怜的经验范围,知道一些别人的生活,转换了些枯燥无味的生活,添了乐趣,加了色彩。小说使我们超越了简单寻常的经验重复,体验一下不为我们而设置的生活。
小说的主人公作奸犯科,我们不敢;小说的主人公虎穴孤胆,我们只有虚惊的份儿。小说主人公差不多是我们无法接触到的边缘人:阅尽人事的妓女、生活苦闷的富翁、半人半鬼的乞丐、半人半仙的酒鬼。他们是法外之神,理外之仙。我们通过小说,知道他们的秘密。
有时,小说的主人公很平常,平常心,平常事,庸俗的生活。他们在命运面前缺乏经验,一无所措,甚至愚蠢,我们从中多少得些安慰。
能否认为读小说本身不就是偷听?有个叙述者在讲故事,讲自己或别人的故事,此人根本不是讲给我们听的,此人往往为了自己,或特殊的私人目的。感谢作家的记录,感谢印刷术的发明,我们偷听到这段流言。
假定作家偷听到叙述者的流言,叙述者则是被自己的流言构筑出来的人物。小说是对流言的双重抽象。读小说,使我们对流言可鄙的好奇心升华,我们心安理得,自然而然。
爱真理的人痛斥小说,小说是说谎,毫无真理价值。
爱经验的人热爱小说,小说是流言,充满了经验价值。
如果真理不一定是经验的真理,那么,流言和小说都会引导我们走向真理迷人的可能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