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聊聊之五
个人日记
闲可扯淡,别惹是非
——随便聊聊之五
最近读书,从柏杨《中国人史纲》中得知,扯淡一词原来源于魏晋时期。司马懿父子当权后,凡忠于皇帝或疑似忠于皇帝的士大夫们大批被杀。于是,官员、士绅者避嫌度日,言谈不涉及朝政,说话办事不联系实际,避世修行,清静无为,被称为“清淡”。一时间出现很多以酒为乐,装疯卖傻,扯淡成风的时尚。
经过一千多年的经验积累,可扯淡事,别聊政事,这已经成了一种世人皆知的处事态度。都知道在世俗混乱,人心诡秘的时代人群中,管住自己嘴可保自己相对安全。且不说时间不算很远的“大鸣大放”时代,很多人因嘴大舌长遭过报应,到了今天据说已经是尊重人权的法制时代了,那个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央视名嘴毕福剑,不是也因为酒后胡侃被弄下课了吗。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不是乱说的地方,越是安全的地方越是危险的地方。政府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是随便说话的机会吧,单位民主生活会是随便说话的地方吧,党组织征求合理化建议是随便说话的场合吧,年终干部考评会是随便说话的场合吧,你说说试试,说点无关的玩笑话可以,涉及要害恐怕就不妙。当年,在庐山会议上,心直口快的彭德怀因太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讲了大跃进浮夸风的害处,被当成修正主义的厥词,当场拿下成为反社会主义的魁首;国家主席刘少奇根据当时中国制造工业实际,讲了“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实话,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政坛领袖们乱说直言能招出祸端来,老百姓生活中也是如此。被窝里闲谈也未必是安全的,说不定女人的舌头刮风也会引发闲话事端来,东家场西家短的,可能就会闹出不必要的矛盾。所以,祸从口出,不得不防。
清宫剧中,纪晓岚的岳丈、老王爷说话装傻充愣,把“皇帝圣明”挂在嘴边,当做口头禅,不讲正经话,是不得已的事,人们能够立即理解其内心苦衷。唐朝时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洛阳境内有个官员造反被治罪了。一个既爱说闲话,又爱吹牛的官员到外地出差时,在饭桌上跟别人说,我早觉得那小子不是好人,迟早要造反。我说对了吧。结果,说者无心,听着有意。等到他回到洛阳,立马就有人弹劾他,说他知情不报。结果丢了性命。
战国时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汉朝的“强项令"、宋代的包青田闸驸马陈世美等等,我怀疑都是老百姓理想主义的一种寄托。现在四年一届的人大,各级人大代表们机械地举手表决,言谈都是政府工作报告如何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已经成为一种经验或习惯。什么时候所有国家的高层都能像台湾一样,政见不和可以撕打起来就好了。在此之前,还是先请您管住嘴。实在忍不住了,无聊之时,说点隔靴搔痒的无聊话解解闷算了,闲可扯淡,别惹是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