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英伦(十九)外国的书与图书馆
个人日记
在国外逛书店和图书馆,是我兴趣之一。虽然大多看不懂,但身在其中接受熏陶,也是一种美好的感受吧!偶尔发现一些汉语好书便如获至宝,选购一两册作为纪念。
读书为了什么?早已过了考试求职,升官发财的岁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古训似乎过时。读书早已不是升官发财的捷径,“颜如玉”如今也未必喜欢读书郎。几万元一平米的“黄金屋”,与秀才大多无缘。随着物欲的泛滥,互联网的入侵,有人曾预言过“书的死亡”。当国人读书热情减弱时,外国人又是如何呢?
英国人爱读书,并善于从书中汲取知识。在英国坐地铁,都会看到在车上读书看报的人。英国商店里多数是外国人,但书店里多是英国人,看书购书的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英国还有民办街道儿童图书馆,其总数已达5000所,一般十几平方米的房子,藏书几千册,主要读者是小学生,图书来源靠捐赠或向国家图书馆批借。
新加坡主要是华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因而这个国家书店里的图书,大都以这两种文字为主,而且华文还使用中国推行的简化字。新加坡人喜欢读中国古典名著、近现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家》、《春》、《秋》、《子夜》等。其次是中国出版的词典、中小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医学、气功、体育等书籍也很畅销。新加坡每年还举办世界华文图书展览,吸引了大批华人。
法国在世界中文化气息较浓。世界上最早和最具影响的图书馆当属法国的国立图书馆。该馆创建于1386年,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馆中藏书5000多万册、期刊40万种、手稿30万卷、图片1200万张,每年新增图书架3公里,期刊架2公里。法国还有专为儿童开的书店,柜台与儿童一般高,小坐凳围着大圆桌,桌上放满了画报和小人书,任由翻阅,不收阅览费。
巴黎塞纳河两岸数公里长的河滨地带,是闻名于世的米歇尔旧书摊区,是穷学生和各国“寒士”最爱光顾之处。法国每年3月开办“图书与阅读月”活动,同时举办为时一周的书展,有近千家出版社展示当年出版的2.7万种图书,同时在2.3万个书摊发售这些书。在法国的书店里,我还看到法文版的《孙子兵法》、《丁玲选集》、巴金的《家》。
腾讯网络的飞跃是否有损于出版业的活力?从法国提供的数字上看答案是否定的。1990年以来每年出版物的数量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过去每年的出版物为40000种,而现在为68000种。出版业的总营业额也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24亿欧元到2007年的28亿欧元。相反,网络使书店出现了图书最佳管理和图书信息影响力的扩大。网上购买图书占总购买量的4%,目前,仍是持续增长趋势。
英国出版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其中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图书占18%,输往美洲的约占20%,输往欧洲大陆的约占21%,其余输往世界各地。伦敦的英国国家图书馆建于1841年,它收藏量大,种类齐全,设施现代化,采取了读者按书名或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到书架上自查其书的服务方式,使读者感到非常方便。
瑞士的国家图书馆建于1931年,馆内建筑颇有特色。它以书架间距为模数而设计,书库高度等于两层办公室或阅览室的高度,橡胶地板,淡黄色吸音材料的墙面,加之完善的服务设施,构成了一个优美宁静的阅读环境。
俄罗斯的列宁图书馆建于1862年,藏书3100万册,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最繁忙的图书馆之一。曾有每日接待读者6500人次的记录。
英国的图书馆可以用三句话形容:“上边大而全,下边小而多,人均最领先”。馆内藏有470多种语言的各种资料7560万种,其中图书1893万册;世界地图、地球仪等362.4万件;微缩资料约348万件;各种图片、版画、建筑草图等约1000万件,每年接待150万人次。图书馆平均每9.5秒就有一本书籍或资料送走。与别国不同的是英国还专门为女王设立图书馆,有十所之多。
英国城市社区的书店、书馆、书摊更是多如牛毛,连超级市场、小杂货店也卖书。那里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英国全国公共图书馆1994年就有1.5万个,平均1.5万人一个。可以说是领先世界。
写到这儿不由地想起高尔基的名言:“热爱书吧——大英图书馆的前身是1753年在伦敦成立的大英博物馆,至今已经有250余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197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英国图书馆法》规定,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各部门、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科学技术外借图书馆、英国国家书目局等六大机构合并成立大英图书馆。成立以后,该图书馆不断成长壮大:1982年4月印度事务处图书馆与英国皇家文书局加入,1983年国立有声资料馆也成为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些机构的加入不仅为大英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而且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资源。
图书馆大厅的茶色玻璃塔是著名的国王图书馆--乔治四世1823年捐赠给大英图书馆其父亲乔治三世的藏书。该玻璃塔高6层,矗立在大厅中央,所有书籍书脊朝外供人们欣赏,如果需要,工作人员可通过内部电梯或活动书架为读者取书。英国图书馆每天至少接待读者1000名。
据我所知,戴安娜是第一个比较亲民的欧洲重要王室成员,加上她对媒体很友好,也会利用媒体,她的亲民和时尚都被无限放大。同时,她的抑郁和空虚多少被媒体忽略,更不要说她做的一些愚蠢举动。当公众普遍将她看作一个弱者和反抗王室教条的斗士的时候,对戴安娜的任何批评都多少是政治不正确。这是我在莎士比亚小镇的图书馆橱窗内所拍摄到的戴安娜书籍封面。
在英国著名的特萨德夫人蜡像馆参观时,面对汹涌的观众,最让 我吃惊的是,竟有那么多人是专为一睹戴安娜生前形象而去的。蜡像 馆的展厅也许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原因都设在地下,在最主要的展览大 厅里,放置有许多世界现代著名的人物蜡像:球王贝利、歌王帕瓦罗 蒂、终结者施瓦辛格、克林顿总统、李光耀、以及英国王室全体成员…… 然而,偏置大厅一隅的戴安娜王妃蜡像前观众是最多的。那些虔诚的 观众们纷纷在蜡像前留影,以至于将蜡像围的水泄不通,要由工作人 员来维持秩序。一位英国老祖母带着她的女儿和孙女边把一束鲜红的玫瑰 放在戴安娜蜡像前,边默默地流泪。王妃蜡像的对面就是英王室全家 人蜡像,鲜明的隔离清楚地反映了王妃生前与女王一家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英国图书馆法》第一节第一条规定:英国图书馆为全国的参考、书目、及与其他的信息服务中心对全国的机关或个人提供服务。作为世界学术资源的重要代表,英国图书馆每年接待大量的国内、外学术来访者和读者。它最大限度地向用户开放阅览室,提供及时、迅捷和方便的服务。它采用新技术和新举措扩大对普通公众的服务;继续开发数字存储和电子传递,为海内外读者提供迅速、廉价的远程文献服务,用户无须到馆,通过因特网即可满足需求。英国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基于其业已有250年历史的丰富馆藏,该馆1.5亿件资料代表了各个时代各种语言和人类思想各方面的文明。
读书为了什么?早已过了考试求职,升官发财的岁数。“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古训似乎过时。读书早已不是升官发财的捷径,“颜如玉”如今也未必喜欢读书郎。几万元一平米的“黄金屋”,与秀才大多无缘。随着物欲的泛滥,互联网的入侵,有人曾预言过“书的死亡”。当国人读书热情减弱时,外国人又是如何呢?
英国人爱读书,并善于从书中汲取知识。在英国坐地铁,都会看到在车上读书看报的人。英国商店里多数是外国人,但书店里多是英国人,看书购书的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英国还有民办街道儿童图书馆,其总数已达5000所,一般十几平方米的房子,藏书几千册,主要读者是小学生,图书来源靠捐赠或向国家图书馆批借。
新加坡主要是华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因而这个国家书店里的图书,大都以这两种文字为主,而且华文还使用中国推行的简化字。新加坡人喜欢读中国古典名著、近现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家》、《春》、《秋》、《子夜》等。其次是中国出版的词典、中小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医学、气功、体育等书籍也很畅销。新加坡每年还举办世界华文图书展览,吸引了大批华人。
法国在世界中文化气息较浓。世界上最早和最具影响的图书馆当属法国的国立图书馆。该馆创建于1386年,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馆中藏书5000多万册、期刊40万种、手稿30万卷、图片1200万张,每年新增图书架3公里,期刊架2公里。法国还有专为儿童开的书店,柜台与儿童一般高,小坐凳围着大圆桌,桌上放满了画报和小人书,任由翻阅,不收阅览费。
巴黎塞纳河两岸数公里长的河滨地带,是闻名于世的米歇尔旧书摊区,是穷学生和各国“寒士”最爱光顾之处。法国每年3月开办“图书与阅读月”活动,同时举办为时一周的书展,有近千家出版社展示当年出版的2.7万种图书,同时在2.3万个书摊发售这些书。在法国的书店里,我还看到法文版的《孙子兵法》、《丁玲选集》、巴金的《家》。
腾讯网络的飞跃是否有损于出版业的活力?从法国提供的数字上看答案是否定的。1990年以来每年出版物的数量呈持续增长的势头;过去每年的出版物为40000种,而现在为68000种。出版业的总营业额也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24亿欧元到2007年的28亿欧元。相反,网络使书店出现了图书最佳管理和图书信息影响力的扩大。网上购买图书占总购买量的4%,目前,仍是持续增长趋势。
英国出版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其中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图书占18%,输往美洲的约占20%,输往欧洲大陆的约占21%,其余输往世界各地。伦敦的英国国家图书馆建于1841年,它收藏量大,种类齐全,设施现代化,采取了读者按书名或作者姓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到书架上自查其书的服务方式,使读者感到非常方便。
瑞士的国家图书馆建于1931年,馆内建筑颇有特色。它以书架间距为模数而设计,书库高度等于两层办公室或阅览室的高度,橡胶地板,淡黄色吸音材料的墙面,加之完善的服务设施,构成了一个优美宁静的阅读环境。
俄罗斯的列宁图书馆建于1862年,藏书3100万册,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最繁忙的图书馆之一。曾有每日接待读者6500人次的记录。
英国的图书馆可以用三句话形容:“上边大而全,下边小而多,人均最领先”。馆内藏有470多种语言的各种资料7560万种,其中图书1893万册;世界地图、地球仪等362.4万件;微缩资料约348万件;各种图片、版画、建筑草图等约1000万件,每年接待150万人次。图书馆平均每9.5秒就有一本书籍或资料送走。与别国不同的是英国还专门为女王设立图书馆,有十所之多。
英国城市社区的书店、书馆、书摊更是多如牛毛,连超级市场、小杂货店也卖书。那里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品种繁多。英国全国公共图书馆1994年就有1.5万个,平均1.5万人一个。可以说是领先世界。
写到这儿不由地想起高尔基的名言:“热爱书吧——大英图书馆的前身是1753年在伦敦成立的大英博物馆,至今已经有250余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197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英国图书馆法》规定,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各部门、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科学技术外借图书馆、英国国家书目局等六大机构合并成立大英图书馆。成立以后,该图书馆不断成长壮大:1982年4月印度事务处图书馆与英国皇家文书局加入,1983年国立有声资料馆也成为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些机构的加入不仅为大英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而且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资源。
197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英国图书馆法》规定,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各部门、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科学技术外借图书馆、英国国家书目局等六大机构合并成立大英图书馆。成立以后,该图书馆不断成长壮大:1982年4月印度事务处图书馆与英国皇家文书局加入,1983年国立有声资料馆也成为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这些机构的加入不仅为大英图书馆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而且大大增加了图书馆的资源。
图书馆大厅的茶色玻璃塔是著名的国王图书馆--乔治四世1823年捐赠给大英图书馆其父亲乔治三世的藏书。该玻璃塔高6层,矗立在大厅中央,所有书籍书脊朝外供人们欣赏,如果需要,工作人员可通过内部电梯或活动书架为读者取书。英国图书馆每天至少接待读者1000名。
据我所知,戴安娜是第一个比较亲民的欧洲重要王室成员,加上她对媒体很友好,也会利用媒体,她的亲民和时尚都被无限放大。同时,她的抑郁和空虚多少被媒体忽略,更不要说她做的一些愚蠢举动。当公众普遍将她看作一个弱者和反抗王室教条的斗士的时候,对戴安娜的任何批评都多少是政治不正确。这是我在莎士比亚小镇的图书馆橱窗内所拍摄到的戴安娜书籍封面。
在英国著名的特萨德夫人蜡像馆参观时,面对汹涌的观众,最让 我吃惊的是,竟有那么多人是专为一睹戴安娜生前形象而去的。蜡像 馆的展厅也许由于温度和湿度的原因都设在地下,在最主要的展览大 厅里,放置有许多世界现代著名的人物蜡像:球王贝利、歌王帕瓦罗 蒂、终结者施瓦辛格、克林顿总统、李光耀、以及英国王室全体成员…… 然而,偏置大厅一隅的戴安娜王妃蜡像前观众是最多的。那些虔诚的 观众们纷纷在蜡像前留影,以至于将蜡像围的水泄不通,要由工作人 员来维持秩序。一位英国老祖母带着她的女儿和孙女边把一束鲜红的玫瑰 放在戴安娜蜡像前,边默默地流泪。王妃蜡像的对面就是英王室全家 人蜡像,鲜明的隔离清楚地反映了王妃生前与女王一家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英国图书馆法》第一节第一条规定:英国图书馆为全国的参考、书目、及与其他的信息服务中心对全国的机关或个人提供服务。作为世界学术资源的重要代表,英国图书馆每年接待大量的国内、外学术来访者和读者。它最大限度地向用户开放阅览室,提供及时、迅捷和方便的服务。它采用新技术和新举措扩大对普通公众的服务;继续开发数字存储和电子传递,为海内外读者提供迅速、廉价的远程文献服务,用户无须到馆,通过因特网即可满足需求。英国图书馆的优质服务基于其业已有250年历史的丰富馆藏,该馆1.5亿件资料代表了各个时代各种语言和人类思想各方面的文明。
文章评论
秋韵(jie)
[em]e1000058[/em]
淡淡的花香
星雨潇潇
[em]e179[/em][em]e160[/em]
繁花不惊
看见颜如玉和黄金屋了,,[em]e120[/em]
遗~忘
[em]e175[/em] [em]e160[/em]
明眸如水
[url=http://m.qpic.cn/psb?/V13ZB8TI4XnhGP/olb7EDntLKBfwwWrAOcGkSMk2s3BAPL90YsIueHxbkU!/b/dGQAAAAAAAAA&ek=1&kp=1&pt=0&bo=wAOAAgAAAAABB2E!&t=5&su=2126341601#sce=15-1-1&rf=v1_and_qz_5.5.1_192_xm_a-2-9][img,100,100]http://m.qpic.cn/psb?/V13ZB8TI4XnhGP/olb7EDntLKBfwwWrAOcGkSMk2s3BAPL90YsIueHxbkU!/b/dGQAAAAAAAAA&ek=1&kp=1&pt=0&bo=wAOAAgAAAAABB2E!&t=5&su=2126341601#sce=15-1-1&rf=v1_and_qz_5.5.1_192_xm_a-2-9[/img][/url] 逛累了,坐一会儿。[em]e160[/em]
婉约
[em]e160[/em]
万古花雨一浮尘
[em]e100[/em][em]e156[/em]
明眸如水
这样的文化氛围确实是当下国人慢慢缺失的。
梅花三弄
曾今,随处都能看见人们手捧着书,而如今,随处看见的都是手捧着手机
雷雨
在马老师的描述和图片中看到,这些国家的图书馆,图书室藏书的数据,也了解他国人读书的喜爱,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em]e179[/em][em]e179[/em][em]e160[/em]
宏宏
叶仙慧芮芃
[em]e327801[/em]
安安
向老师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em]e179[/em][em]e160[/em]
秋天的童话
[em]e1000058[/em]